村田珠光(1423-1502),被后世稱為茶道的"開山之祖"
。生于奈良,幼年在凈土宗寺院出家,因為違反寺規(guī)被轟了出來室町末期,相對于上面各種由皇室
珠光身為奈良流的代表人物
珠光開創(chuàng)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發(fā)點。在他的晚年
,經(jīng)將軍義政的文化侍從能阿彌的介紹,成為將軍義政的茶道師范,在充分了解了東山"書院茶"并有機會接觸到義政搜集的大量藝術(shù)文物珍品("東山御物")后,他的茶道思想有了進一步的飛躍,平民奈良流"草庵茶"與貴族"書院茶"的結(jié)合,完成了由茶文化到茶道升華的最為重要的一步。茶的民間化
、茶與禪的結(jié)合、貴族茶與民間茶的結(jié)合,是茶道形成的三大要害性工作,通過村田珠光的一生實踐,機緣巧合的得以完成,這不能不說是茶道的幸運。日本茶道文化知識:
日本茶道——和、敬
平安時代初期
,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并開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帶開始種植,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鐮倉時代,神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yōu)質(zhì)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于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yǎng)生記》。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
,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shù)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與中國發(fā)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干燥
,研成粉末,這樣的茶葉就稱為“抹茶”。到室町時代,畿內(nèi)的茶農(nóng)為了對茶葉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fā)展成為許多人品嘗茶葉的娛樂活動,并發(fā)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斗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游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后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斗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zhì)的“書茶院”過渡做了鋪墊。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鋪滿榻榻米的室內(nèi)設計為后世所借鑒,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茶室”。此前的斗茶會都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室內(nèi)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筑,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78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湖北夷陵啟動首個茶葉深加工項目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