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藝作為民間手工藝的一種,在技藝的傳授上,和其他門類的工藝一樣,是師傳徒承,手把手、面對面的古老的教習方法。這種方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學徒期限一般為三年,長則五年、六年,拜師時有一定的儀式,學徒要下跪,拜師的簽訂合同有中間介紹人擔保,學徒期間師傅供飯不付工資等內(nèi)容。在這期間師傅的風格、工藝習慣、技藝水準都會一一影響弟子的技藝,乃至思想、道德品行。即便是日后成才的工藝大家,在其風格形成過程中,都能覓見他早年的藝術痕跡和行為特征。
一、歷史上師承情況
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紫砂藝人,當推供春。供春是吳頤山的家僮,他從藝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讀書時,“竊仿老僧心匠”,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的。他的老師當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時大彬是明代劃時代的巨匠,他的徒弟眾多:
李仲芳,為時大彬第一高足,世傳時大彬壺,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
徐友泉,歐正春,邵文金,邵文銀,陳俊卿,沈君用。
其后因缺少文字記述,難作推斷。
清代名手黃玉麟師從上袁人邵湘甫。程壽珍則學藝于邵友廷。
二、民國時期
1931年(民國二十年)“江蘇省公立宜興職業(yè)學?!背闪?,內(nèi)設“陶工科”,次年改名為“窯業(yè)科”。1933年,窯業(yè)科與宜興職業(yè)學校脫離,單獨建校,稱“江蘇省宜興初級陶瓷職業(yè)學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學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廠,并借用陶器工廠作為學校的學習工場。首任校長為日本東京帝國工業(yè)大學畢業(yè)的王世杰。吳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擔任教師兼實驗工場技師,從此改變了一師一徒的傳授方法,而是多師多徒的群體授課。
1921年“利用陶業(yè)公司”成立“陶工傳習所”。俞國良、邵云儒擔任老師。學員中杰出者有:馮桂林、儲良、陳漢西等。
汪森義傳汪寶根、朱可心、吳云根。
江左臣傳裴石民、金阿壽傳王寅春。
三、1949年以后
1954年蜀山工場紫砂生產(chǎn)組成立,將流散在各地的紫砂從業(yè)人員組織起來,其中有陶刻藝人任淦廷,制坯藝人朱可心、顧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吳云根、蔣蓉等59人。
1955年:
朱可心收徒:
潘春芳、鮑新元、史志鵬、李琴仙、李碧芳、倪順生、曹婉芬、吳慶安。
顧景舟收徒:
李昌鴻、高海庚、沈巨華、單淑芳、鮑秀云。
吳云根收徒:
高永津、史濟華、許旋、朱鳳英。
王寅春收徒:
許承權(quán)、王小龍、李天行、李元如。
1956年:
王寅春收徒:
高洪英、陳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寶、鮑賽芬、方立品。
吳云根收徒:
史玉琴、何聽初、許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謝樂仙、吳欣南。
郁洪庚收徒:
徐茂棠、鮑啟君。
任淦庭收徒:
徐秀棠、咸仲英、馮希雅、邵新和、王品榮、張赫棠、朱蓉娟。
1958年~1959年:
朱可心收徒:
汪寅仙、范洪泉、謝曼倫。
顧景舟收徒:
高海庚、李昌鴻、沈蘧華、周桂珍。
王寅春收徒:
何道洪、高洪英。
吳云根收徒:
呂堯臣、許慈媛。
陳福淵收徒:
潘持平、周尊嚴、顧紹培。
宜興丁蜀鎮(zhèn)吧?
當代宗師
顧景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蔣蓉 譚泉海 汪寅仙 徐秀棠 鮑志強 周桂珍
顧紹培 李昌鴻 呂堯臣 徐漢棠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何道洪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曹亞麟 儲立之 鮑仲梅 謝曼倫 毛國強 曹婉芬
徐達明 沈邃華 李守才 季益順 邱玉林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湯鳴皋 潘持平 張紅華 吳震 沈漢生 范洪泉
王石耕 程輝 周尊嚴 何挺初 許成權(quán) 朱建偉
陳國良 儲集泉 許艷春 劉建平 高建芳 吳培林
楊勤芳 陳建平 倪順生 高麗君 葛軍 顧治培
范建軍 張振中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全民)
譚泉海 汪寅仙 湯鳴皋 鮑志強 周桂珍 顧紹培
潘持平 張紅華 曹亞麟 凌錫茍 儲立之 吳鳴
謝曼倫 吳震 毛國強 沈漢生 范洪泉 程輝
曹婉芬 周尊嚴 何挺初 沈巨華 李昌鴻 何道洪
呂堯臣 李守才 徐安碧 季益順 徐漢棠 邱玉林
咸仲英 王石耕 高建芳 朱建偉 陳建平 夏俊偉
儲集泉 劉建平 許艷春 楊勤芳
高級工藝美術師(全民)
何六一 吳亞亦 黃自英 范永良 尹祥明 王小龍
顧道榮 葛岳純 韓小虎 孫伯春 蔣蓉 徐秀棠
鮑仲梅 徐達明 陳國良 施小馬 吳培林 韋鐘云
方衛(wèi)明 吳小楣 胡洪明 王濤 懷其芳 倪順生
高麗君 胡永成 束旦生 蔣小彥 王國祥 范建軍
張振中 桑黎兵 葛軍 鮑利安 李霓 高湘君
吳亞克 鮑正蘭 范建華 華健 陸虹煒 莊玉林
邵順生 顧治培
高級工藝美術師(鄉(xiāng)鎮(zhèn))
邵新和 張慶成 吳同芬
名壺就更多了,您具體問哪位大師的佳作呢?
蔣蓉 (女):別號林鳳,1919年出生于江蘇宜興川埠潛洛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11歲隨父蔣鴻泉學藝,1940年隨伯父蔣彥亭到上海,在其指導下制作仿古紫砂器。1955年參加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同年創(chuàng)作作品《荷花壺》在全國工業(yè)會議上評為“特等獎”,并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等國家制作禮品。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她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這在當時歷史情況下是工藝界的一種最高榮譽和待遇。
她從事紫砂藝術已七十余年,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有:《荷花壺》、《牡丹壺》、《蓮花茶具》、《芒果壺》、《南瓜壺》、《蓮藕酒具》、《蛤蟆捕蟲水盂》等,作品《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
汪寅仙 (女):1943年生于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吳云根學習制壺技藝,后轉(zhuǎn)師朱可心門下習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設計,1959年隨師朱可心成功復制南京博物院藏品《圣思桃杯》,并隨文化部藝術交流展送往當時的蘇聯(lián)等東歐國家展出。1979年作品《葡萄杯》選中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的禮品。1980年創(chuàng)作的《高壽梅樁茶具》獲江蘇省四新產(chǎn)品評比一等獎,1986年作品《回方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1986年與中央工藝美院教授張守智合作創(chuàng)作的抽象線條形茶具《曲壺》曾送往日本、美國等國家展出,1990年分獲全國陶藝評比一等獎、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并被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作品《回方壺》、《圣思桃杯》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曲壺》、《彎把梅樁壺》、《大一粒珠》、《秦權(quán)壺》、《南瓜壺》、《圣思桃杯》收藏在英國皇家大英博物館等世界六大博物館。
呂堯臣 :1940年出生于江蘇宜興高塍鎮(zhèn),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中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
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紫砂老藝人吳云根學習紫砂技藝。1970年進紫砂研究所從事紫砂造型設計,期間創(chuàng)作的《竹廬茶具》、《玉帶壺》、《竹圈酒具》在省以上創(chuàng)新評比中獲獎。
二十世紀70年代后期,他和同伴一起試探紫砂壺絞泥裝飾技法,在他的努力攻研下,紫砂絞泥技藝漸臻成熟,形成了一條新的紫砂裝飾藝術之路。他以優(yōu)雅的壺體造型和優(yōu)美的絞泥裝飾藝術形成具有特色的個人風格。
創(chuàng)作的《碧波茶具》、《八方凌云茶具》、《銀葵茶具》(合作)被故宮博物院收藏;1992年被收錄載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1996年5月個人作品集《堯臣陶藝》在馬來西亞出版發(fā)行。其代表作品還有:《玉帶提梁壺》、《竹廬茶具》、《玉屏移山壺》、《華徑壺》、《貴妃壺》、《逸者壽壺》、《大漠風情壺》、《聽雨壺》等。
徐漢棠 :1932年出生于江蘇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協(xié)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1954年師從顧景舟學藝,1955年參加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1960年3月隨同師父顧景舟一起進紫砂研究所專事設計和創(chuàng)新。1975年進中央工藝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進宜興紫砂工藝二廠任總工藝師、紫砂研究所所長。 1984年設計創(chuàng)作的《五頭上六茶具》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同年作品《什錦水平組壺》獲江蘇省四新產(chǎn)品評比一等獎;作品《石瓢》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十五件嵌銀絲咖啡具》被故宮博物院收藏。他的代表作品還有:《裙花提梁壺》、《菱花提梁壺》、《龍宮寶燈壺》以及《微型花盆》等。傳統(tǒng)與嚴謹是他壺藝的個人風格。
周桂珍 (女):1943年生于江蘇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王寅春、顧景舟門下學藝,后即長期從事紫砂壺藝的創(chuàng)作設計。
1978年由高海庚設計、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壺》被選作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的禮品;1989年作品《環(huán)龍三足壺》、《云泉壺》分別獲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頒發(fā)的陶瓷美術設計獎;同年作品《玉帶提梁壺》獲亞太地區(qū)陶瓷美術精品展一等獎;1995年作品《真知提梁》獲江蘇省陶藝創(chuàng)新評比特別獎;2001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周桂珍個人作品專集》。
謝曼倫 (女):1942年生于安徽蕪湖,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輕工廳評定),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 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朱可心學藝,曾擔任宜興西丸紫砂王藝廠技術指導。1989年作品《大桑寶壺》獲江蘇省輕王廳新品展評金牛獎;1990年作品《碧玉如意壺》獲江蘇省陶瓷藝術展評一等獎,代表作品有:《竹福茶具》、《雙竹提梁壺》(與張守智合作)等。在創(chuàng)作中增加文化內(nèi)涵、提升作品的品位,是她的追求。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蘇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輕工廳評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現(xiàn)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專事壺藝創(chuàng)作。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師承先輩朱可心、后又隨裴石民學藝,一度承著名藝人王寅春及顧景舟教澤,技藝功底全面扎實。1958年任紫砂工藝班“小輔導老師”,培訓青年藝徒。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受上級委派,到農(nóng)村培養(yǎng)了一大批農(nóng)民紫砂壺藝工作者,促進了紫砂壺藝的普及。
1982年創(chuàng)作的《玉婷壺》獲亞太地區(qū)陶瓷評比一等獎;1983年作品《寶方抽角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1990 年作品《壺藝掇英組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和“景德鎮(zhèn)杯”國際精品大賽二等獎;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藝創(chuàng)作的《四季流芳壺》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大彬瓜楞壺》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閣;《嵌銀絲無暇壺》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苑林提梁壺》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個人專著《曹婉芬紫砂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7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茶正傳】不可不知的紅茶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