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在中國是一個吉利的數(shù)字,七子作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實七子的規(guī)制起自清代,《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合今3.6市斤),征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yīng)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于十三年為始,頒給茶引三千?!边@里,清政府規(guī)定了云南藏銷茶為七子茶,但當(dāng)時還沒有這個提法。
清末,由于茶葉的“形制”變多,如寶森茶莊出現(xiàn)了小五子圓茶,為了區(qū)別,人們將每七個為一筒的圓茶包裝形式稱為“七子圓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標名稱。民國初期,面對茶餅重量的混亂、競爭的壓力,一些地區(qū)成立茶葉商會,試圖統(tǒng)一。如思茅茶葉商會在民國十年左右商定:每圓茶底料不得超過6兩,但財大氣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豐”號卻生產(chǎn)每圓6兩五錢每筒8圓的“八子圓”茶,不公平的競爭下,市場份額一時大增。
解放后,茶葉國營,云南茶葉公司所屬各茶廠用中茶公司的商標生產(chǎn)“中茶牌”圓茶。其商標使用年限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個世紀70年代初,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號召力、更利于宣傳和推廣的名稱,他們改“圓”為“餅”,形成了這個吉祥的名稱“七子餅茶”。從此,中茶牌淡出,圓茶的稱謂也退出舞臺,成就了七子餅的緊壓茶霸主地位。
“七圓一筒”原是清政府為了規(guī)范計量,規(guī)范生產(chǎn)和運輸所制定的一個標準,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計劃經(jīng)濟時代才具有規(guī)范作用。一旦進入自由化市場,除了品牌價值,它所代表的質(zhì)量和重量的意義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經(jīng)有了,難保今后不出現(xiàn)八禧、九宮之類的茶品,七子餅的大旗還能飄多久,令人擔(dān)憂。
一餅普洱茶重量是357克,這對于茶客們來說是入門知識,如果問到為什么普洱茶是357克的話,相信很多人回答不出來,是啊,為什么一餅茶要做成357克?357有什么含義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來為大家揭秘七子餅茶357克的由來,順便為大家介紹一下關(guān)于普洱七餅茶的來歷、價格以及拆茶餅的方法技巧。
什么是七子餅茶?
在了解普洱茶357克的原因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七子茶餅,七子茶餅又稱圓茶,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勐海茶廠生產(chǎn)的一種傳統(tǒng)名茶。七子餅茶也屬于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后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為什么普洱茶是357克?
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357這三個數(shù)字既不是某個數(shù)的整倍數(shù),也不像5、10、100這樣比較好記的數(shù)字,普洱茶是357克是有歷史淵源的,古代涉邊交易,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統(tǒng)計,便于征稅,便于交易。
明清時期,明代主要為團茶(明代謝肇_《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鼻宕?,普洱茶之型制,有了圓茶與團茶,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的茶品可以為證。圓茶在清代成了主流,七子餅的規(guī)制是起自滿清《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征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yīng)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于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br>
357克的這算方法
古代圓茶,即所謂七子餅,每圓重7兩,七圓為一筒。當(dāng)時16兩為一斤,7兩折合成當(dāng)時的0.4375斤:
一筒=7圓×0.4375斤/圓≈3.06斤
一引=32筒×3.06斤/筒≈100斤
建國后,七子餅的重量定為357克,與現(xiàn)在一樣,以500g為一斤: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
一籃=12筒×2.499公斤/筒≈30公斤
這樣一來,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shù),原本零碎的數(shù)字在加和之后就成為一個整數(shù),便于普洱茶生產(chǎn)廠家的銷售和管理。所以,普洱茶餅的357克重量就是這樣定下來的。
普洱茶是357克的玄學(xué)解讀
從易經(jīng)的角度來解讀:
首先357都是陽數(shù)(陽數(shù)為1.3.5.7.9),陽為日,為火,變動不拘,陽數(shù)之和為25,為太陽律的運行規(guī)律。而陰為月,;陰為月,陰數(shù)為(2.4.6.8.10),陰數(shù)之和30,這也是每個月30天的暗藏玄機,月就是這么來的,為水,凝靜,水平。易經(jīng)包含的天文歷法,中國傳統(tǒng)文華多么偉大啊!取3、5、7為中陽,吉數(shù)。
數(shù)字本身的意義:
3為三才:天、地、人,天地人之合。
5為五行:金、水、木、火土,中國文化之發(fā)源。
7為少陽:為震為雷為龍。
七者,少陽,為龍,變動不居,普洱茶變化多端,收藏品飲豐富多彩。
五者五行,變化之規(guī)律,五味,普洱茶五味調(diào)合為最高境界。
三者天地人,三生萬物,品茗收藏需天時地利人和。
普洱茶為什么做成茶餅?
前面說了普洱茶一餅為357克,那么好好的茶葉為什么要做成茶餅?zāi)?壓緊之后還好喝嗎?下面就來說一下普洱茶為什么要做成茶餅。
首先,是便于運輸
大家都知道“茶馬古道”,古代的物流只能依靠駱駝、馬、驢,如果不壓緊、壓實,每次運輸一點會非常不劃算,只有把同等體積的茶葉蒸壓成餅或者磚的話,這樣就能增加單次運輸?shù)牟枞~數(shù)量,降低成本,提高受益。
第二,保存香氣
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如果把茶葉陳放在空氣中時間過長香氣就會比淡,而古代如果運輸茶葉,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難免香氣會淡化,但是壓成餅后,香氣會保持很長的時間,即使十年、二十年依然香氣撲鼻。
第三,便于轉(zhuǎn)化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葉會自動氧化,茶葉中,多酚類物質(zhì)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轉(zhuǎn)化,這些轉(zhuǎn)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線。壓成餅之后,茶葉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來,也就是平時所說的便于轉(zhuǎn)化。
4、便于收藏
茶餅體積小,占用空間少:占據(jù)的存茶空間小、有利于較小空間的大量儲藏,降低藏茶成本。
如何正確拆茶餅?
剛剛接觸茶道的人,很多人不知道茶餅如何拆,要么拿剪刀剪,要么硬掰,要么拿茶針亂戳,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拆解茶餅方法,那,茶餅如何拆呢?
1、雙手在茶餅背面左右兩端向下壓,雙臂伸直身體重心前移,利用體重施壓。依靠兩側(cè)施力以及餅面的頂點,可以很輕松的將茶餅壓開。
2、其實不管哪類茶餅,都是一層層壓在一起。因此,找到層與層之間的銜接點最為重要。畢竟,那才是茶餅最為脆弱的部分。
3、找好切入點后,將茶刀順勢插入茶餅。注意,第一個動作就是直直的深入茶餅。茶刀沒入越多,則越為成功。
4、隨后,慢慢橫向移動茶道。也就是說,將茶餅的“創(chuàng)口”由“點”變成“面”。
5、先插后掃,接著就可以撬了。請注意,這個動作是撬。利用杠桿原理,慢慢的撬開茶餅。
注意事項:在撬茶的過程中,盡可能的沿茶葉的間隙和茶葉條索的紋理方向來撬,這樣可以把茶餅拆得更完整些,此外,拆下來的每一小塊的大小,最好剛剛好夠泡一次的,這樣每一次拿一小塊泡就可以了。
普洱茶357克多少錢?
很多人好奇普洱茶357克多少錢?這里要和大家說的是一餅普洱茶的價格差別非常大,從幾十到幾萬甚至幾十萬都有,為什么普洱茶價格差別這么大呢?
其實,普洱茶和所有商品一樣,價格的高低和茶葉本身的質(zhì)量與市場供求關(guān)系密不可分,即使同樣的茶葉因為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也會造成較大的價格差別,除此之外,造成普洱茶價格差異的因素很大一部分來自普洱茶本身。普洱茶的價格主要由時間、產(chǎn)地、制茶人、茶葉本身的色澤、香氣等因素決定,所以,要綜合來看待普洱茶的價格。
推薦閱讀:
_茶的拼音是什么?
勐海的拼音是什么?
為什么會形成茶漬?
為什么普洱茶可以長期保存?
為什么壺嘴不能對著人?
都說喝普洱好,我們先不講普洱茶有哪些保健作用,
但的確普洱的保健功效有很多,更不可思議的是普洱茶還有六大奇特之處
具體是哪六奇呢?
產(chǎn)地奇:經(jīng)歷了由地名命名而發(fā)展為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是產(chǎn)于云南普洱府所在地,并在普洱集散的茶葉。
品種奇:茶樹鮮葉為普洱茶變種,即云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
原料奇: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后發(fā)酵而成。后發(fā)酵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存放,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fā)酵,這樣變成的普洱茶,叫傳統(tǒng)普洱茶;一種是用曬青毛茶經(jīng)過人工促成后發(fā)酵辦法生產(chǎn)的普洱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普洱茶,叫現(xiàn)代普洱茶或熟普。
形狀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緊壓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種形狀,有如小藥丸、圓球、象棋、沱茶、圓餅;大如南瓜、巨型餅、樹筒、屏風(fēng)、大匾等等。
品質(zhì)奇: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與茶貴新、酒貴陳的特點背道而馳。如儲存保管得當(dāng),可儲存一百年左右。
飲用奇:如在茶館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可泡20泡。
你說它好不好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0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悠久的西湖龍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