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作為一個茶客,真是會選擇出生地,要投生,當(dāng)然就投生在一個專門出產(chǎn)名茶的地方。這個地方,古時叫洪州分寧,現(xiàn)在叫江西修水,此地盛產(chǎn)雙井茶,而此茶在宋時是絕頂?shù)暮貌琛R粋€人要選擇出生地,這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的祖先能夠定居這里,這說明他們有一種文化品位上的靈氣。
黃庭堅在京做官時,一天他的老鄉(xiāng)從老家給他帶來一包上等的雙井茶。他拿到茶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友蘇東坡,于是,他分了一半與他品嘗。在送茶時,黃庭堅還特意附了一首題為《雙井茶送子瞻》的詩,以表心意:
人間風(fēng)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
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
早年的黃庭堅,極好嗜酒,到了中年,就疾病纏身,此時的他不得不把酒戒了。戒了酒后,他唯一的嗜好,就剩下茶了。因此,對于茶,他更加地癡迷與傾心。為茶事,黃庭堅也像其他文人墨客一樣,寫了很多詩文。此外,他對于茶的碾、煮、烹以及茶的功效等,都頗有心得和研究。他在一首題為《茶詞》的詞里,十分細膩地描繪出了對茶的感悟:“味濃香永,醉鄉(xiāng)路,成佳鏡。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黃庭堅在這首詞里說,煎成的茶,清香襲人,不須品飲,先已清神醒酒了,如飲醇醪、如故人來了一樣。從這首詞中不難看出,他在煎煮茶的時候是多么地愜意,是何等陶醉。
黃庭堅嗜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對茶的功效十分推崇。他說:“鵝溪水練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還說:“筠焙熟茶香,能醫(yī)病眼花?!?/p>
關(guān)于春茶的詩句整理如下:
1、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fēng)。
2、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3、長安客舍熱如煮,無個茗糜難御暑?!蹙S《贈吳官》
4、暖爐留煮藥,鄰院為煎茶?!~玄機《訪趙煉師不遇》
5、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劉禹錫《嘗茶》
6、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
7、已改煎茶火,猶調(diào)入粥餳?!K軾《南歌子·晚春》
8、敬亭山下故人家,谷雨晴時正摘茶?!都年惤淌诿簟て湟弧?br>
9、茶到山中分谷雨,酒從地上品丹泉?!端腿嘶剽藕肌?br>
10、金齏細斫秋風(fēng)鲙,玉髓新烹谷雨茶?!顿浾虏撸ǘ祝す彩嵌嗲橄q華》
11、物色冬青樹,時新谷雨茶?!锏恰栋惋L(fēng)》
12、谷雨年年僧送茶,近來無復(fù)及貧家?!跞髓b《謝人送茶》
13、從此端明茶譜上,又添新品綠云香。——王稚登《題唐伯虎烹茶圖為喻正之太守三首·靈源洞口采旗槍》
14、茶全烹谷雨,春半及花朝?!├朔◣煛端闪乳w與堪公夜坐看月晨起值花朝連春分紀(jì)事》
15、茶時偏麥?zhǔn)?,馌日又蠶眠?!蜗妗都覉@雜憶四十韻》
16、蠶熟新絲后,茶香煮酒前。——楊基《立夏前一日有賦》
17、若余姚之瀑布兮,尤茶經(jīng)之所夸?!獙O因《越問·越茶》
18、崖高瀑布灑晴雪,凈筅石鼎烹春茶。——朱?;蕖逗喿游牧钟?xùn)導(dǎo)》
19、和風(fēng)釅日又清明,茶事驚呼探火新?!坦S《清明日侍親輿游海云寺四首·和風(fēng)釅日又清明》
20、一十二峰黃栗粽,東大洋海茱萸茶?!屃嘶荨顿薯炂呤皇住ぶ仃柤压?jié)到來》
21、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钋逭铡耳p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22、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拙右住渡饺宀栌袘选?br>
23、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獜埨^《山家》
24、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懹巍队木映跸摹?br>
25、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26、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27、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辛棄疾《定風(fēng)波·暮春漫興》
28、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dāng)壚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29、當(dāng)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钋逭铡掇D(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
30、茶餅嚼時香透齒,水沈燒處碧凝煙?!顫洞簳兓匚摹?br>
31、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獌怍恕冻攒嘧鳌?br>
32、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跑鼹Q《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33、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S庭堅《送王郎》
34、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窦恕儿o橋仙·說盟說誓》
35、曬藥竹齋暖,搗茶松院深?!矢θ健秾ご魈幨俊?br>
36、午醉醒來,紅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踔馈赌相l(xiāng)子·寄和潘教授元賓喜晴》
37、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獜埾櫋断娜疹}老將林亭》
38、風(fēng)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樓,焚了茶肆,柳營花市,更呼甚燕子鶯兒!——張可久《小梁州·篷窗風(fēng)急雨絲絲》
39、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獜埓罅摇度罾蓺w·立夏》
40、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箜殹赌貉?br>
41、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翖壖病稘M江紅·和廓之雪》
42、正蹇驢吟影,茶煙灶冷,酒亭門閉?!獏俏挠ⅰ稛o悶·催雪》
43、一汲清泠水,高風(fēng)味有馀?!岬稀段魉玛懹鸩枞?br>
44、藍堆山續(xù)開皇詔,仙掌茶抽谷雨旗?!甑馈妒径乳T》
45、桃花欲放條風(fēng)后,茶蕊新供谷雨前?!钐摷骸逗腿昴闲悴庞?a href="/ddjy_130/38606.html">凈土見寄》
46、花已清明近,茶將谷雨前?!S彥平《田家春日二首·遲日芳眾草》
47、六朝風(fēng)物秦淮水,三月春情谷雨茶?!獏巧健肚鼗粗奂瑒⒗钪T夫人分韻》
48、俗祀勾龍招近局,僧逢谷雨寄新茶。——董紀(jì)《草堂偶書》
49、似帶高秋清冽意,誰夸谷雨剪新芽?!毒拔摹锻粑囱胪跆鯂L秋茶》
50、春事闌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方太古《谷雨》
51、寂寞清明日,蕭條司馬家。留餳和冷粥,出火煮新茶。?——白居易《清明日送韋侍御貶虔州》
52、紅香繚繞柳圍花,翠柏殷勤酒當(dāng)茶,游春三月清明假?!獜埧删谩峨p調(diào)·水仙子·訪梅孤山蒼》
53、天柱香芽露香發(fā),爛研瑟瑟穿荻篾。——秦韜玉《采茶歌》
54、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55、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56、更茶山、已過清明,風(fēng)雨暴千巖、啼鳥怨?!獜埾取秲A杯·橫塘水靜》
57、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玉乳,雪濺紫甌圓?!总馈稘M庭芳·詠茶》
58、筤篣曉攜去,驀個山桑塢。開時送紫茗,負處沾清露?!と招荨恫柚须s詠·茶籝》
59、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巖洞。寒恐結(jié)紅鉛,暖疑銷紫汞。?——皮日休《茶中雜詠·茶筍》
60、生于顧渚山,老在漫石塢。語氣為茶荈,衣香是煙霧。?——皮日休《茶中雜詠·茶人》
61、山雪滌茶鐺,溪泉濯祖毳?!屛恼住顿浱熘疥慷U老》
62、磚爐煎茱茶,瓦豆饤茈菔。——方回《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lián)句》
63、勸策扶危杖,邀持當(dāng)酒茶?!谠锻瑒⒍嗽洪L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贈二君子》
64、亥茶闐小市,漁父隔深蘆?! 洞悍滞逗嗞柮鞫刺熳鳌?br>
65、好鳥聲長睡眼開,好茶擎乳坐莓苔?!炐荨渡骄釉姸氖住?br>
66、閑擔(dān)茶器緣青障,靜衲禪袍坐綠崖?!炐荨渡骄釉姸氖住?br>
67、石壚金鼎紅蕖嫩,香閣茶棚綠巘齊。——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68、酒幟風(fēng)外頫,茶槍露中擷?!扆斆伞斗畛暌u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69、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懹巍肚锿泶迳犭s詠·村巷翳桑麻》
70、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ㄈ弧讹嫴韪枵V崔石使君》
71、一碗復(fù)一碗,盡啜袪?wèi)n煩。良恐失正味,緘默久不言。——釋文珦《煎茶》
72、慮溷仙草性,崖間取靈泉。石鼎乃所宜,灌濯手自煎?!屛墨摗都宀琛?br>
73、及得清明到家否,新芽茶綠牡丹紅?!交亍抖率蝗諘园l(fā)龍山風(fēng)順》
74、秾春冶葉朱門里,弄東風(fēng)紅妝初試?!惥S崧《詠滇茶·秾春冶葉朱門里》
75、茭粽葉包蒸米飯,野山茶點石菖蒲。——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紫芝峰下》
76、蒻包粳米粽,茶點石草蒲?!尳B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小供天中節(jié)》
77、小婢燈前泣秋雨,竹房不見夜呼茶?!志拔酢犊薜潞筒狭住た者z破硯孤心苦》
78、山寺饋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記清明?!懹巍洞喝铡ご簛砣杖绽Т乎ā?br>
79、清明漿美村村賣,谷雨茶香院院夸?!懹巍堕e游·過盡僧家到店家》
80、客行馬上多春日,特叩柴門覓一茶?!x枋得《覓茶》81、凡炙茶,慎勿于風(fēng)燼間炙,熛焰如鉆,使涼炎不均?!懹稹恫杞?jīng)》
82、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陸羽《茶經(jīng)》
83、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懹稹恫杞?jīng)》
84、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陸羽《茶經(jīng)》
85、茶為累也,亦猶人參?!懹稹恫杞?jīng)》
86、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陸羽《茶經(jīng)》
87、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澹?!懹稹恫杞?jīng)》
88、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懹稹恫杞?jīng)》
89、苦茶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懹稹恫杞?jīng)》
90、谷雨收寒,茶煙飏曉,又是牡丹時候?!愒势健哆^秦樓·谷雨收寒》
91、薤葉照人呈夏簟,松花滿碗試新茶?!獎⒂礤a《送蘄州李郎中赴任》
92、何處人間似仙境,春山攜妓采茶時?!獎⒂礤a《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
93、五日思歸沐,三春羨眾邀。茶爐依綠筍,棋局就紅桃。?——劉禹錫《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并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
94、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晝偶作》
95、春風(fēng)媚世葩華過,夏日薦茶冰蜜嘗?!K籀《園人餉果》
96、今日偶來僧卻在,共煎茶吃話廬山。——方岳《暑不雜興·只鋤蔬甲亦妨閑》
97、自參茶壑風(fēng)煙美,略識廬山面目真。——方岳《性老致廬山茶》
98、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陸羽《茶經(jīng)》
99、茶之筍者,竽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懹稹恫杞?jīng)》
100、蕩昏寐,飲之以茶?!懹稹恫杞?jīng)》
101、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懹稹恫杞?jīng)》
102、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黃庭堅《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落絮游絲三月候》
103、谷雨深春近,茶煙永日香。——方回《治圃雜書二十首·芍藥抽紅銳》
104、是日已嘗谷雨茶,是歲木星守南斗?!交亍队浻巫源吻绊崱?br>
105、谷雨已過又梅雨,故山猶未致新茶?!交亍端髟剖逍虏琛?br>
106、前效谷雨放茶旗,昨日重三轉(zhuǎn)酒池。——項安世《伯父生朝》
107、谷雨收茶早,梅天曬藥忙?!邌ⅰ豆锰K雜詠·臨頓里(十首)·載酒攜山榼》
108、風(fēng)情缸面清明酒,節(jié)物山頭谷雨茶?!碳戊荨哆^孫履正東林莊居(同方民表丈)》
109、蒸茶復(fù)刈麥,俱及谷雨前?!逃稹端继飯@·園田二三月》
110、老怯麥秋猶擁褐,病逢谷雨喜分茶?!恼髅鳌赌捍骸つ巷L(fēng)十日卷塵沙》
111、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拙右住杜眯小?br>
112、咱兩個離愁雖似茶煙濕,歸心更比江流急?!R致遠《雜劇·江州司馬青衫淚》
113、十一年來春夢冷,南游且吃玉川茶?!徸哉洹兑押ルs詩·93》
114、閉戶茶香浮雪屋,推窗山影落冰壺?!愔杜汲伞ど嫼卧鴨栍袩o》
115、山齋朝雨竹光勻,茶灶催添石火新。——范梈《山齋》
116、長因午睡思茶灶,卻為朝吟款竹扃。——范梈《秋日集詠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編修諸公十首·其七》
117、茶也無多,醋也無多?!艿虑濉扼笇m曲·別友》
118、客去齋余,人來茶罷。——周德清《朝天子·廬山》
119、蝦須簾控紫銅鉤,鳳髓茶閑碧玉甌,龍涎香冷泥金獸?!獎⑼バ拧端勺印のr須簾控紫銅鉤》
120、藕蕩橋邊埋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灶太從容?!{蘭容若《浣溪沙·藕蕩橋邊埋釣筒》
121、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蘭容若《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
122、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煲渡袝菹灻娌琛?br>
123、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獎⒂礤a《酬樂天閑臥見寄》
124、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懹稹恫杞?jīng)》
125、啜苦咽甘,茶也?!懹稹恫杞?jīng)》
126、苦澀菖蒲茶,膠粘青蒻粽?!尳B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苦澀菖蒲茶》
127、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關(guān)漢卿《一枝花·不伏老》
128、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129、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獥钊f里《過揚子江二首》
130、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獥钊f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131、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蘭容若《采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132、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陸游《漁家傲·寄仲高》
133、嘲辭斗詭辯,活火烹新茶?!钋逭铡稌詨簟?br>
134、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拍痢肚锿響衙┥绞迳帷?br>
135、攜茶臘月游金碧,合有文章病茂陵?!拍痢队纬刂萘秩陆鸨潭础?br>
13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K軾《望江南·春未老》
137、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篷纭逗埂?br>
138、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39、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K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140、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X起《與趙莒茶宴》
141、讀書不及經(jīng),飲酒不勝茶。——高適《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
142、中秋月了又黃花,卯后新醅午后茶?!冻纱蟆都念}西湖并送凈慈顯老三絕·中秋月了又黃花》
143、山國山茶太繁品,春盤春菜先此筵。——楊慎《立春滇郭西看山茶》
144、呼童遠取溪心水,待客來煎柳眼茶。——路半千《賞春》
145、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白居易《琴茶》
146、掃松預(yù)造清明酒,入峽先租谷雨茶?!鲝?fù)古《清明前夢得花字》
147、茶煙靜拂聽琴鶴,谷雨輕籠鋤麥人?!跤韨牎逗完愔萏锷崛肆魟e·淮陽冰綻柳條新》
148、谷雨筍茶俱俊美,條風(fēng)杞菊競甘腴?!獎⑦^《春日即事·久客無人問所須》
149、詩寫梅蓊月,茶煎谷雨春。——黃庚《對客》
150、谷雨春江暮,茶煙曉寺晴?!愒势健冻晖尽?br>
151、莫有同盟者,多煎谷雨茶?!~茵《道院·園林慳十畝》
152、茶苗封谷雨,書葉寄蘋風(fēng)。——王諶《簡章伯和》
153、清明不到旅人家,乞火鄰船自試茶?!獜堮纭肚迕魅罩壑袝露住で迕鞑坏铰萌思摇?br>
154、客到家常飯,僧來谷雨茶,閑時節(jié)自煉丹砂?!獥畛ⅰ峨p調(diào)·水仙子·自足》
155、撥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廖融《書伍彬屋壁》
156、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珴蓶|《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57、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懹巍肚邎@春·孤鶴歸飛》
158、匡床自拂眠清晝,一縷煙茶飏鬢絲?!埔堵浠ㄔ姟?br>
159、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冻纱蟆端臅r田園雜興》
160、林下幽人差省事,筆床茶灶便登舟。——葉紹翁《貴游》
161、山茶試芳嫩,野果薦甘冷?!懹巍蹲x蘇叔黨汝州北山雜詩次其韻·寓形百年中》
162、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K軾《荔枝嘆》
163、種杏當(dāng)暑熱,烹茶含露新?!獧?quán)德輿《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
164、早麥?zhǔn)祀S芹菜餉,晚茶香和樹芽蒸?!揭毁纭断稀?br>
165、潑茶香、寒生松間,對鳳山娟妙?!缶洞箺睢つ捍嚎网P城假寓黃氏池亭有作》
166、何曾錯,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葛長庚《沁園春·渭水秋深》
167、此生渾覓句,隨處有烹茶。——吳則禮《和劉坰并簡楊虞卿》
168、寒禁蕨芽拳尚小,雨緘茶觜舌無香。——葉茵《春寒》
169、花瓶長綠草,茶碗泛香醅?!w友直《山中即景四首·谷風(fēng)吹我戶》
170、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白居易《何處堪避暑》
171、臨湖門外是儂家,郎若閑時來吃茶?!獜堄辍逗葜裰υ~》
172、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風(fēng)聲盼盼茶茶。——張可久《越調(diào)·寨兒今·春晚次韻紅》
173、一瓶雪水煎茶熟,清氣真能壓武夫?!疬h《冬日小齋即事》
174、煉藥傳丹鼎,嘗茶試石bP、沼連枯葦暗,窗對脫梧明。——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
175、有客來,汲清泉,自煮茶芽?!R摯《雙調(diào)·蟾宮曲·碧波中范蠡》
176、天竺丹成,山茶茜染,照映參差。——盧摯《雙調(diào)·蟾宮曲·碧波中范蠡》
177、月淡娑婆樹,風(fēng)香富貴花,俏人家,小小仙鬟過茶?!獜埧删谩段嗳~兒·春日郊行長》
178、何妨真率存古道,杯茶盞酒會亦奇?!愔肚叭溯d酒光風(fēng)霽月□醉中》
179、山茶及巖桂,葉葉瑩如洗。——方回《留吳田霜崖吳居士宅予仲女許其孫姻》
180、不聞雞犬聲,茶煙起庖廚?!獎⒖饲f《訪李公晦山居》
181、南山茶事動,灶起巖根傍。水煮石發(fā)氣,薪然杉脂香。?——皮日休《茶中雜詠·茶灶》
182、茶名龍鳳團,香字鴛鴦餅?!{蘭容若《生查子·散帙坐凝塵》
183、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鵲橋仙·說盟說誓》
184、烹茶,新試水,人間清楚,物外遨游?!w長卿《滿庭芳·晚色沈沈》
185、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白居易《立秋夕有懷夢得》
186、青云名士時相訪,茶煮西峰瀑布冰?!炐荨额}蘭江言上人院二首》
187、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鄭遨《茶詩》
188、自立冬,將殘臘,雪片似江梅,血點般山茶。——馬致遠《雙調(diào)·新水令·題西湖四時》
189、吾生嗜苦茗,春山瓷攀緣。采采不盈掬,浥露殊芳鮮?!屛墨摗都宀琛?br>
190、擇火亦云至,不令有微煙。初沸碧云聚,再沸支浪翻?!屛墨摗都宀琛?br>
191、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192、苦乏尊中物,清茶瀹新磁。——王祎《國賓黃先生之官義烏主簿賦詩奉贈》
193、桃熟多紅璺,茶香有碧筋。——貫休《劉相公見訪》
194、煙香封藥灶,泉冷洗茶甌?!拙右住吨匦尴闵剿庐?,題二十二韻以紀(jì)之》
195、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踅ā秾m詞一百首》
196、伊余本是胡為者,采蕈鋤茶在窮野?!炐荨秳e杜將軍》
197、謝安不笑貧家風(fēng),相過當(dāng)更具茶果。——曾豐《邀肇慶府卓司法》
198、向晚期看洛神賦,十三行畔坐分茶。——胡奎《答謝友人·其二》
199、笑陶家,雪烹茶,就鵝毛瑞雪初成臘,見蝶翅寒梅正有花,怕羊羔美酒新添價,拖得人冷齋里閑話?!R致遠《撥不斷·九重天》
200、鯫生曾作茶嶺詩,已學(xué)希夷不愿仕?!_慶太學(xué)《美文文山劾董宋臣》
1. 關(guān)于茶的詩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xù)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fēng)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云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云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云寺茶詩 【唐】呂巖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云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zé)o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觜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shù)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夏日閑居 【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閑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題山居 【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只應(yīng)光武恩波晚,豈是嚴(yán)君戀釣魚。 郊居即事 【唐】賈島 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
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鷺,更深聽遠蛙。
自然還往里,多是愛煙霞。 即目 【唐】李商隱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即事 【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fēng)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訪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應(yīng)捧杖,稚女學(xué)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維 儂家真?zhèn)€去,公定隨儂否。
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松龕藏藥裹,石唇安茶臼。
氣味當(dāng)共知,那能不攜手。 酬樂天閑臥見寄 【唐】劉禹錫 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
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風(fēng)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
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 雪中偶題 【唐】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唐朝茶詩 1.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嬋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馀興,長吟播諸天。
說明:這首詩寫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詩句,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zhì)、功效等作了詳細的描述。
因此這首詩成為重要的茶葉資料和詠茶名篇。 2.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fēng)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玉孫草,何時泛宛花。 3.重過何氏五首(選一) 杜甫 落日平臺上,春風(fēng)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靖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說明:這首詩是寫一個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臺上飲茶。
興致來時,便倚著石闌在桐葉上題起詩來。旁邊還有翡翠鳥,晴蜓與之作伴。
此情此景,簡直可以繪成一幅雅致的“飲茶題詩圖”。 4.會稽東小山 陸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 說明:陸羽曾到過紹興監(jiān)制過茶葉,他當(dāng)然會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縣去做一番調(diào)查考查工作。
從詩中得知,他是在一個夜里到嵊縣去的。月光如水,青猿哀鳴,加上懷念古人,這樣便自然地引起陸羽一些傷感緒,從而有“空見年年江草齊。
2. 描寫一個人品下午茶的古詩 歐陽修的《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高啟《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巫禎來詠茶詩詞選
茶頌
人謂百花好,我稱茶獨王。
一杯清肺腑,入夢亦留香。
茶珍
年年歲歲品茶新,歲歲年年會故人。
好友好茶相悅處,好詩好意獨自珍。
茶與書
書齋是我家,家里備茗茶。
茶味溶書味,好香不用夸。
對飲
好酒須同酌,奇思在獨行。
佳茗宜對飲,情景映杯生。
賞梅品茶
一樹老梅三兩枝,四花五瓣開卻遲。
六壺七盞八方友,九里茶香十首詩。
飲茶
四十笑稱翁,飲茶沐晚風(fēng)。
翻書匆過眼,滋味入心中。
新法品茶
都市無山水,肆中購礦泉。
電壺騰霧氣,俗市暫稱仙。
題牡丹茶壺圖
富貴花前泡苦茶,人生樂處莫常夸。
酸甜辛辣都嘗遍,何事不能做到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如醉后豈堪夸
3. 描寫一個人品下午茶的古詩 歐陽修的《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高啟《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巫禎來詠茶詩詞選茶頌人謂百花好,我稱茶獨王。
一杯清肺腑,入夢亦留香。茶珍年年歲歲品茶新,歲歲年年會故人。
好友好茶相悅處,好詩好意獨自珍。茶與書書齋是我家,家里備茗茶。
茶味溶書味,好香不用夸。對飲好酒須同酌,奇思在獨行。
佳茗宜對飲,情景映杯生。賞梅品茶一樹老梅三兩枝,四花五瓣開卻遲。
六壺七盞八方友,九里茶香十首詩。飲茶四十笑稱翁,飲茶沐晚風(fēng)。
翻書匆過眼,滋味入心中。新法品茶都市無山水,肆中購礦泉。
電壺騰霧氣,俗市暫稱仙。題牡丹茶壺圖富貴花前泡苦茶,人生樂處莫常夸。
酸甜辛辣都嘗遍,何事不能做到家。茶。
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如醉后豈堪夸。
4. 關(guān)于茶葉的詩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
---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
2、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賦》
3、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4、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素瓷傳靜夜,芳氣清閑軒。
---顏真卿《月夜啜茶聯(lián)句》
5、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錢起《與趙莒茶宴》
擴展資料
公元前2世紀(jì),西漢的司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將篇》中,記錄了當(dāng)時的20種藥物,其中的“荈、詫”就是茶。成文于秦漢時期的《爾雅》一書中也載有“槚、苦荼”。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國所發(fā)現(xiàn)的有關(guān)茶葉的最早文字記載。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茶學(xué)專著是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此書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紀(jì)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書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茶葉的百科全書,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學(xué)專著。
5. 關(guān)于茶的詩句大全 關(guān)于茶的詩句 1、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xù)新煙,呼兒劈寒木。——顧況《焙茶塢》 2、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尚把瀝中山,必?zé)o千日醉?!と招荨恫柚须s詠·煮茶》 3、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靈一《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4、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六羨歌》 5、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6、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鄭谷《雪中偶題》 7、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拙右住秲赏氩琛?8、多病逢迎少,閑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獜埣断娜臻e居》 9、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應(yīng)捧杖,稚女學(xué)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钕逃谩对L友人不遇》 10、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李商隱《即目》。
6. 關(guān)于贊美茶的詩詞名句 個人很喜歡的
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還有一首寶塔詩格式的茶詩,是現(xiàn)代草根詩人胡秉言所作
《茶》
祥
茗嫩,一槍
銅壺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瓊玉漿
陸羽邀神農(nóng),禪坐細品嘗
清高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飲狂
淡淡清香飄千古,修身聽命日月長
7. 形容茶葉的詩句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xù)新煙,呼兒劈寒木。
龍舒有良匠,鑄此佳樣成。立作菌蠢勢,煎為潺湲聲。
草堂暮云陰,松窗殘雪明。此時勺復(fù)茗,野語知逾清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兔毛甌淺香云白,
蝦眼湯翻細浪俱。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8. 推薦幾首關(guān)于“品茶”的詩詞 1.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2.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3. 一樹老梅三兩枝,四花五瓣開卻遲。六壺七盞八方友,九里茶香十首詩。
4. 四十笑稱翁,飲茶沐晚風(fēng)。翻書匆過眼,滋味入心中。
1.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拔崮晗蚶鲜牢侗?,所好未衰惟飲茶。”歐陽修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竄斥流離。晚年他作詩自述,欲借詠茶感嘆仕路之崎嶇,卻也透露了他仍不失早年革新政治之志。當(dāng)然,這里更直接的是述說了他一生飲茶的癖好,至老亦未有衰減。歐陽修愛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茶事詩文,除了多首詠茶詩作外,還為蔡襄《茶錄》寫了后序;在那開了宋代筆記文創(chuàng)作先聲的兩卷《歸田錄》里,也有數(shù)則談到茶事的;并有專門論說煎茶用水的《大明水記》,都殊為難得。他特別推崇修水的雙井茶,有《雙井茶》詩,詳盡述及了雙井茶的品質(zhì)特點和茶與人品的關(guān)系。
2.高啟(1336一1374),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漱青丘,自號青丘子。其詩緣情隨事,因物賦形.橫縱百出,開合變化,不拘一體。 這首詩淺顯通俗,詠采茶女勞動情景及茶民生活:先描述采茶姑娘們一邊唱歌,一邊進行采茶比賽的歡樂情景。然后講制成的茶葉要分級,最好的獻給官府,一般的賣給商人。采茶人自己卻舍不得嘗新。這些山村人家不使得種糧食,只有以茶為生計。詩中寄寓了作者對茶農(nóng)深深的同情。
9. 關(guān)于茶的詩句 竹間自采茶 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fù)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滌慮發(fā)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
咄彼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喜園中茶生 韋應(yīng)物 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余,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長孫宅與郎上人茶會 錢起 偶與息心侶,忘歸才子家。
玄談兼藻思,綠茗代榴花。 岸幘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喬若逢此,不復(fù)醉流霞。 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 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篆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余。 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biāo)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fēng)塵。 可知花蕊清冷味,須是眠云跋石人。
“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講的是人間第一的四川蒙山紫筍茶; “遙想解酲須底物,隆興第一壑源春”——這是福建隆興的“壑源春”; “焚香細讀《斜川集》,候火親烹顧渚春”——是說浙江長興顧渚茶; “嫩白半甌嘗日鑄,硬黃一卷學(xué)蘭亭”——此言紹興的貢茶日鑄茶; “春殘猶看小城花,雪里來嘗北苑茶”——說的也是貢茶北苑茶; “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試小雪”——這說的是另一個貢茶福建建溪茶。
10. 關(guān)于茶的古詩20首 1、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么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譯文:越人送給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葉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著青色的餑沫的茶湯,如長生不老的瓊樹之蕊的漿液從天而降。一飲后洗滌去昏寐,神清氣爽情思滿天地。再飲清潔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飛雨落灑于輕塵中。三飲便得道全真,何須苦心費力的去破煩惱。
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愁看畢卓貪圖飲酒夜宿在酒甕邊,笑看陶淵明在東籬下所做的飲酒詩。崔使君飲酒過多之時,還會發(fā)出驚人的狂歌。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傳說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詞
宋代: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凈,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fēng),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xiāng)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譯文:幾只鳳凰在鳳餅茶上團團飛舞。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鳳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將茶餅用潔凈的金渠細心碾成瓊粉玉屑,但見茶末成色純凈,清亮晶瑩。加入好水煎之,湯沸聲如風(fēng)過松林,已經(jīng)將酒醉之意減了幾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氣持久。飲茶亦能使人醉,但不僅無醉酒之苦,反覺精神爽朗,漸入佳境。就好比獨對孤燈之時,故人從萬里之外趕來相逢。此種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惟有飲者才能體會其中的情味。
4、滿庭芳·茶
宋代:黃庭堅
北苑春風(fēng),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guān)。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fēng)流戰(zhàn)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譯文:北苑茶山春風(fēng)浮動,茶餅形狀萬千,方的如圭器,圓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貴。茶餅被研磨地粉碎,進奉御用,可謂有功社稷,可與凌煙閣中為國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這茶又能戰(zhàn)勝酒醉風(fēng)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腦,排憂解愁。
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繡著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司馬相如雖有渴疾,一觴一詠,引來群賢賓客。相如起做燈前,酒興文采,風(fēng)姿挺秀。竭盡胸中萬卷詩篇,文辭充沛,猶如三峽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歸家,文君并沒入寢,兩人相對,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唐代: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復(fù)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呼兒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滌慮發(fā)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譯文:芳香的茶樹叢掩隱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葉上那滴滴神露凝聚著純潔的光華。更有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這珍奇的細嫩茶芽。晨霧緊貼著石澗奔湍的山泉蒸騰而上,采茶之處離山崖之頂也不過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圓有方,色澤絕非一般,茶葉品質(zhì)如圭如璧,真是美玉無瑕。我吩咐家人用華貴的茶具去煎這難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彌漫到遠處的人家。這純和的茶香讓我的靈魂得以凈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蕩去內(nèi)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來那甘露一般的齋飯,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個天下。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誰不驚嘆,恐怕更珍貴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 孔夫子拍賣平臺注意事項
<br>孔夫子舊書網(wǎng)僅僅提供免費的交易平臺,拍賣、參拍等任何行為網(wǎng)友都應(yīng)該謹慎和負責(zé),同時網(wǎng)站鄭重提醒您:網(wǎng)上交易有一定風(fēng)險。本網(wǎng)站不參與任何形式上的交易,為此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不承擔(dān)拍賣中的任何法律糾紛。
<br>孔夫子舊書網(wǎng)對用戶在網(wǎng)上交易過程中提交的各類出售物品沒有審查義務(wù),所以您必須對所拍賣物品的情況及出售人的情況進行謹慎判斷并且在交易前看清賣家所出售的商品以及出售條件。
<br>除特殊情況外,競拍成功即表示您已經(jīng)與賣方訂立了貨物買賣合同,若您不履行該合同內(nèi)容,則賣方有權(quán)要求您承擔(dān)違約責(zé)任。
<br>賣家可以規(guī)定交割期限,在交割期限內(nèi),買家如不履行交割義務(wù)可以投訴,網(wǎng)站可以予以買家警告,如果多次被投訴,則可取消競拍資格。 賣家如果不履行交割義務(wù),網(wǎng)站則可給予警告,嚴(yán)重者可以暫停甚至取消其拍賣資格
中國茶文化是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發(fā)展演變而成的獨特的文化模式和規(guī)范,是多民族、多社會結(jié) 構(gòu)、多層次的文化整合系統(tǒng)。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著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人生等多 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到中國的哲學(xué)、社會學(xué)、文藝學(xué)、宗教學(xué)等多門類的學(xué)科。
在經(jīng)歷了千回百轉(zhuǎn)的歷史歲月后,中國茶文化帶著全部的文化密碼,橫陳在我們面前。
漫長的歷史積淀使中國茶文化是那樣的深沉和凝重,在它的廣袤和無限豐富性面前,我們 難以估量出那沉甸甸的分量。
而破解這些文化密碼的按鈕,就深藏在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之中。這些典籍文獻如實記 載了中國茶業(yè)發(fā)展的前進步履,全面?zhèn)鬟f了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精神氣氛,曲折地映現(xiàn)出時代的 式微興盛與社會的朦朧身影。研究中國茶文化的學(xué)人,將從這些著述中發(fā)掘出十分豐富的文 化信息。其要義正如丹納所說:"如果一部文學(xué)作品內(nèi)容豐富,并且人們知道如何去解釋它'那 么我們在這作品中所找到的,會是一種人的心理,時常也就是一個時代的心理,有時更是一種 種族的心理。"(《<英國文化史>序言》)丹納說的是英國,說的是文學(xué),但對于中國茶文化何嘗 又不星如此呢?
作為一個負載著文化信息的"能指"(signifier)--即符號結(jié)構(gòu),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包蘊 著豐饒廣闊的"意義"。我們的任務(wù),就是將它置于一個生動的文化整體中加以還原和分析,捕 獲它的魂靈,獲悉它別開洞天的深邃。
自從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經(jīng)》問世以來,迄今為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目前2知的 古代茶書有124種,可謂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其中既有內(nèi)容艱深的理論專著,又有通俗易懂 的普及讀物;既有嚴(yán)謹實用的科技書籍,又有引入入勝的文化讀物;既有系統(tǒng)全面的綜合著作, 又有某一事項的專題論述。而更為大量的茶文化典籍文獻,散見于各種總集、別集、單行文獻, 散見于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等各種文體,其數(shù)量之大,連茶書也難以望其項背。就我們編撰 《中國茶文化經(jīng)典》時搜羅所及,言及茶事者其數(shù)量在600萬字以上,更何況還有相當(dāng)?shù)牡浼?們尚未翻閱。
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的興起與發(fā)展,有一個歷史的流變過程。其契機則有三個方面:一是飲茶事項的出現(xiàn)與飲茶風(fēng)尚的演進,二是飲茶在社會中地位的確立和提高,三是茶文化意識的 自覺和深化。我在拙著《研書》(浙江攝影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中,對于中國茶書的歷程依照時代順序作過闡述,而從整個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來看,大體而言,其經(jīng)歷了濫觴、定型和發(fā)展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大致又是與中國茶文化的歷史進程同步的。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是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的濫觴期。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是茶葉的故鄉(xiāng)。雖然地球上擁有茶樹植物已達七八千萬年的漫長歷史,但茶被人類所發(fā)現(xiàn)和利用卻僅有四五千年,至多不過上萬年的歷史。而這標(biāo)志著社會文明進程和影響著人類生活質(zhì)量的歷史性發(fā)現(xiàn),卻是處于原始社會農(nóng)業(yè)初期階段的中華民族的先輩們所完成的。茶樹從野生到人工栽培,茶葉種類從單一到多項,茶區(qū)從傳統(tǒng)的巴蜀等地到江南一帶的異軍突起,這些都是茶葉科技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創(chuàng)造,也是中國茶文化不斷豐富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chǔ)。
雖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已有茶的記載,西漢末年已有"武陽買茶"的初級茶葉貿(mào)易形態(tài),但先秦到魏晉南北朝對飲茶的認識,主要還限于藥用、解渴、解酒、佐餐、祭祀、養(yǎng)生等功用性的方面,而將飲茶看成某種精神旨趣的傾向則逐步萌芽。飲茶風(fēng)尚由南向北在全國范圍逐漸普及,品茗旨趣由低級向高級在緩慢而堅定地演進,使中國茶文化終于走向完善和成熟。
中國茶文化的漫長足跡,印進了中國先秦典籍的字里行間。雖然對于這些零星記載,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詞的變更,認識的不同,也在學(xué)術(shù)界引起爭議。但專家學(xué)者們一致推崇,并在世界茶史上具有不可動搖地位的唐代陸羽《茶經(jīng)》,對先秦的茶事則是首肯的。南北朝之后,關(guān)于茶事的記載逐漸增多,特別是有關(guān)南北飲茶習(xí)俗的不同,時人飲茶追求的軼事,有了更多的文化意味和價值。
氣度恢弘、舞臺壯闊的唐代,是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的定型期。
隨著唐朝以來的"茶道大行",民間的茶葉貿(mào)易更為活躍,封建王朝也推行一系列的茶政茶法,實行茶葉專賣、以茶易馬,茶葉貿(mào)易和政治、經(jīng)濟、軍事都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茶葉從藥用變?yōu)轱嬘?,又從解渴保健變?yōu)橹匾暩呱卸Y儀的茶宴、茶道、茶禮、茶儀、茶藝。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的茶詩、茶詞、茶曲、茶歌、茶舞、茶畫、茶書法、茶建筑、茶工藝品等等,也都和川門的日常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結(jié)下了難解之緣,使茶文化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從此,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茶文化的不同形態(tài)。
唐代成為茶文化典籍文獻定型期,其標(biāo)志是在唐代中葉陸羽撰寫的《茶經(jīng)》問世,中國以至世界才有了第一部茶學(xué)專著。《茶經(jīng)》的成書時間眾說紛紜,但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公780年)。全書共三卷十章,僅有7000多字,卻全面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唐代及其以前有關(guān)茶的知識與經(jīng)驗,生動具體地描述了茶的生產(chǎn)、品飲、茶事,言約意豐地深化和提高了飲茶的深層美學(xué)與文化內(nèi)涵。陸羽以后,唐代茶書不斷出現(xiàn),但大多是某一專題性的論述。此外,有關(guān)茶的文章也不斷出現(xiàn)。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代之文學(xué)的唐詩,也融匯了更多的茶文化內(nèi)容,反映了更廣闊的生活畫面。不僅陸羽、皎然、盧仝等終身許茶者有頗多茶詩,連文壇大詩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也有茶詩名篇傳世。這種流風(fēng)遺韻,影響到其后。
宋遼金元和明、清時代,都是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的發(fā)展期。
在這跨越幾個朝代的950來年中,茶文化典籍文獻的進展和風(fēng)貌又是各不相同的。宋代近30種茶書,記載了這一時代茶業(yè)生產(chǎn)的興盛和品飲藝術(shù)的探索。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記載了程序繁復(fù)、要求嚴(yán)格、技巧細膩的宋代斗茶;丁謂的《i匕苑茶錄》,記載北苑園焙之?dāng)?shù)和圖繪器具,以及敘述采制入貢法式;蔡襄的《茶錄》記載斗茶時色香味的不同要求,提出斗茶勝負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追求整合技巧和審美內(nèi)涵的統(tǒng)一,都是當(dāng)時有影響的茶書。明代50多部茶書相繼問世,成為中國古代茶書數(shù)量最多的時期。朱權(quán)《茶譜》論"清飲之說",把品茗作為表達志向和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貫穿著求真、求美、求自然的追求,其所持之說,被稱為"朱權(quán)茶道",并予日本茶道以影響。明代茶書關(guān)于茶具藝術(shù)和烹茶技藝的載錄,更多地表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精神。而清代雖然飲茶更為平民化、更為普及,200多年間僅有茶書10多種,與明代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這一時期最有光采、最有個性的,除了少數(shù)茶書外,更為集中地體現(xiàn)在各種雜著上。這些雜著透露出更有風(fēng)采的文化信息,舉其要者有三方面:一是幾乎每個朝代文壇領(lǐng)袖、盟主或名流,大多都與茶文化結(jié)下了姻緣。如宋代的歐陽修、晏殊、王安石、蘇東坡、曾鞏、范仲淹、黃庭堅、秦觀、陸游、楊萬里、朱熹、吳文英等,遼金元的元好問、虞集、楊維貞、周德清等,明代的朱權(quán)、高啟、郎瑛、于謙、湯顯祖、文徵明、楊慎、徐渭、王世貞、袁宏道、袁中道、張岱、高濂等,清代的全祖望、顧炎武、王士禎、錢謙益、李笠翁、施閏章、工夫之、納蘭性德、曹寅、金農(nóng)、厲鶚、鄭板橋、丘逢甲、紀(jì)昀、俞樾等。二是匡正了對遼金元茶文化的誤解。這一時期的茶詩文和茶史,使人們更多地了解到:宋遼、宋金的交往,使茶文化正式傳播到北方牧獵民族當(dāng)中,奠定了此后上千年間北方民族飲茶的習(xí)俗和文化風(fēng)尚。如《遼史》有關(guān)遼朝朝儀"行茶"的記載,比《宋史》還要多。南宋與金對峙,宋朝飲茶禮儀、風(fēng)俗同樣影響到女真人,女真人又影響到夏朝的黨項人,從此北朝茶禮大為流行。蒙古人主中原,由于秉性質(zhì)樸,不好繁禮縟節(jié),大多數(shù)人愛直接喝茶葉,于是散茶大為流行。雖然,元代茶文化總體上走向簡約,卻也不乏愛茶之人。金末元初的耶律楚材《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其中寫道:"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年。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雪芽。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勸;賒。敢乞君侯分數(shù)餅,暫教清興繞煙霞。"耶律楚材是契丹貴族后裔,由金人元,很受蒙古統(tǒng)治者器重,是元初的重要謀士。他得茶時的歡欣,不從一個側(cè)面透露出當(dāng)時少數(shù)民族對茶和文化的渴求嗎?三是茶文化向兩頭的延伸,一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斗茶之風(fēng)的興起。宮廷茶文化雖然唐代就已出現(xiàn),雖然由于陸羽《茶經(jīng)》不載曾使后人茫然,但1987年法門寺唐代皇宮金銀茶具的出土提供了實物佐證。而宋徽宗《茶論》和清乾隆的茶詩,更充滿著宮廷茶文化的韻味。諸如關(guān)于民間點茶和斗茶之風(fēng),關(guān)于明清茶館的描述和記敘,關(guān)于茶進一步貫穿于各階層日常生活和禮儀之中,都把茶文化擴展到廣泛的社會層面。
雖然我們把茶文化典籍文獻劃分為三個時期,卻又不是截然分開的,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為因果,互為依托的。前者是歷史的必然,后者是前者的發(fā)展。正是由于這些不同時期文獻的存在,才構(gòu)成了中國茶文化久遠的存在,才構(gòu)成了中國茶文化豐富的形態(tài)。
中國茶文化是一種典型的"中介文化",是以物質(zhì)為載體的,在物質(zhì)生活中滲透著明顯的精神內(nèi)容。而作為這種特性載體的茶文化典籍文獻,在文體的形式方面也是多種多樣。除茶書外,大略可分為三種類型:散文類、韻文類和小說戲劇類。
古代的散文實際上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幾乎凡不是韻文的作品都可以歸人其中。茶散文 類作品,人們所常見的有:記,如《顧渚山記》、《大明水記》、《浮槎山水記》、《斗茶記》、《煮茶夢 記》等。序,如陸羽《茶經(jīng)》序起碼有八篇之多,著名的還有《三月三日茶宴序》、《<龍茶錄>后 序》、《<品茶要錄>序》等。與序相聯(lián)系的則有跋,如《<陸文學(xué)傳>跋尾》;還有傳,如《陸文學(xué)自傳》,以及擬人化的《葉嘉傳》。此外,有隨意性極大的筆記,如《老學(xué)庵筆記》、《清稗類鈔》等 都記載了不少茶事。還有表,如《為田神玉謝茶表》、《代武中丞謝新茶表》、《進新茶表》;啟,如 《謝傅尚書惠茶啟》;奏章之類的公文,當(dāng)也屬于此類。而信札也可能有茶事的內(nèi)容,如《與兄子 演書》常為人征引。介乎散文與韻文之間的,則有賦,如《拜賦》、《茶賦》、《南有嘉茗賦》、《煎茶 賦》;頌,如《茶德頌》;銘,如《茶夾銘》、《瓷壺銘》;以及檄,如《斗茶檄》,都是有影響的篇章。
韻文類作品最為常見,包括茶詩、茶詞、茶曲、茶歌、茶聯(lián)等。茶詩是年代久遠的文學(xué)形式之一,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收入孫楚(約218-293年)的《歌》、左思(約250-350年)的《嬌女詩》、張孟陽(266-316年)的《登成都白菟樓》,以及南朝宋王微(420-479年)的《雜詩》,這些雖不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茶詩,卻折射出茶事入詩萌芽期的狀況。而且,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古代,吟詩作賦是文人的基本功,即使是最拙劣的文士也能吟謅幾句。所以,歷代不僅是詩人或著名人物,甚至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也留下了幾首茶詩。這些茶詩的數(shù)量起碼應(yīng)以千計,如果加上涉及茶事之作,數(shù)量就更為可觀。其體裁多種多樣,幾乎古體、律詩、絕句、聯(lián)句、竹枝詞、試帖詩、宮詞以及寶塔詩、回文詩、頂真詩等趣味詩,都有作品傳世,其內(nèi)容涉及的茶文化面相當(dāng)廣闊,其中一些名句逐漸成了特有的喻茶成語。唐代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楊萬里的《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都是千古傳頌的茶詩。
宋代是詞的鼎盛時期,以茶為內(nèi)容的詞作也應(yīng)運而生。詩詞大家、書法圣手的蘇東坡以才情名震天下,他的茶詩多有佳作,如《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中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常為人所引用;其七律《汲江煎茶》,"誠齋體"的創(chuàng)制者、大詩人楊萬里高度評價道:"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而他的茶詞《行香子》,依然顯示出大家風(fēng)范,在短短的六十六個字中,以華章麗彩寫了酒后煎茶、飲茶時"從容"不迫的神態(tài)和"兩腋清風(fēng)"的感受,由鬧到"靜",由"濃"到淡,人生慨嘆盡在不言中。黃庭堅同樣是文壇大家,他是"江西詩派"領(lǐng)袖和書法名家,多有茶詩名世。他的茶詞《品令》歷來膾炙人口,那以優(yōu)美文字、輕松節(jié)奏描繪出的烹茶、飲茶情景,"心下快活自省"的意緒,有很強的感染力。此外,金、元、明、清都有茶詞佳作問世。如明代嘉靖年間大名士、文壇盟主王世貞的《解語花·題美人捧茶》,將美人煎茶、捧茶的神態(tài)寫得綽約動人,蘊含著名士風(fēng)度,文人心態(tài)。而同樣好學(xué)善詩文的其弟王世懋所作《蘇幕遮·夏景題茶》,則著意描繪夏季烹茶、飲茶的情況,寫出了"半入松風(fēng),半人丁香味"的快感。
由于元曲也是一代之文學(xué),散曲小令也納入了茶事的內(nèi)容。元代節(jié)載德所作散曲《喜春來贈茶肆》,即由10首小令組成。這些小令運用眾多典故,廣泛講述了煎茶、飲茶的樂趣,寫出了茶博土的"妙手"和"風(fēng)流",以及茶肆的"聲價徹皇都",仿佛是一幅洋溢著民間生活氣息的風(fēng)俗畫。元曲這種形式也被后代繼承,清代吳城、厲鶚于1751年春三月,為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州寫成的《迎鑾新曲》,就多處包含著茶的內(nèi)容。
與茶詩相關(guān)聯(lián)的還有茶歌,現(xiàn)當(dāng)代仍然大量傳唱在人們口頭。而在明末清初談遷所著《棗林雜俎》,就記錄過《富陽江謠》(亦稱《富陽茶魚歌》)。這首歌謠控訴了官府胡作非為給茶農(nóng)和漁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當(dāng)時浙江按察僉事韓邦奇將歌謠附在奏章呈報,被革職為民。
茶聯(lián)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形式,是文學(xué)與書法藝術(shù)的結(jié)合。如最為人稱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系集蘇東坡《飲湖上初睛后雨》與《和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詩句而成。據(jù)《杭俗遺風(fēng)》記載,昔時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就曾掛此聯(lián)。明清時期茶聯(lián)極為豐富,許多名家都側(cè)身其中。清杭世駿(1696-1773年)撰寫并以行草書錄:"作客思秋議圖赤腳婢,品茶入室為仿長須奴。"江恂撰寫并以隸書錄:"幾凈雙鉤摹古帖,甌香細乳試新茶。"鄭板橋為揚州青蓮齋題:"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何紹基為成都望江樓題書:"花箋茗碗香千載,云影波光活一樓。"這些都是有影響的茶聯(lián)。而且,現(xiàn)當(dāng)代人書寫前人詩句作茶聯(lián)者也不在少數(shù)。
有關(guān)茶事的小說和小說寫有茶事,也是常見的。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就有"趙伯升茶肆遇仁宗",雖然僅以茶肆作為場景,但從側(cè)面反映了宋代茶事之盛。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有"吳月娘掃雪烹茶"一回,清人張竹坡旁批為"是市井人吃茶"。清代小說更是大量描寫茶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汝珍的《鏡花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劉鶚的《老殘游記》、李綠園的《歧路燈》、文康的《兒女英雄傳》、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著名作品,無一例外地寫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為聘"、"以茶贈友"等茶風(fēng)俗。尤其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談及茶事的就有近300處,描寫的細膩、生動和審美價值的豐富,都是其他作品無法企及的。
如果說茶事小說還只是平面地繪聲繪色,那么,茶事戲劇則是立體地栩栩如生。宋元南戲《尋親記》中有一出"茶訪",元代王實甫有《蘇小卿月夜販茶船》,無名氏的《鳴鳳記》有一出《吃茶》,明代計自昌《水滸記》中有一出《借茶》,高廉《玉簪記》中有一出《茶敘》。而宋代詞人李清照《金石錄后序》中記述她與其夫趙明誠飲茶的趣事,清代洪升則將其富有文化藝術(shù)情趣的家庭生活寫進雜劇《四嬋娟》,成為其中的第三折《斗茗》。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雖然沒有專門寫茶的劇作,但其《牡丹亭》中的《勸農(nóng)》一出,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雨前采旗槍、雪水烹香茗,以及春天斗茶等茶事活動。
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論述有關(guān)茶的各種文字形式,其實是為了表明茶文化典籍文獻的多樣性。因為曾有一種錯覺,認為只有茶書、史料、茶法和部分筆記才屬于典籍文獻的范疇。如果從茶史來說,自然是可以這么認定的。但作為茶文化的典籍文獻來說,就不能排除文學(xué)和藝術(shù),甚至象茶的書法、繪畫、篆刻作品,以及出土文物之類,都應(yīng)該網(wǎng)羅其中的。否則,就是不完全和不科學(xué)的。即使按照傳統(tǒng)的圖書分類為經(jīng)、史、子、集,那么文學(xué)作品也是不能排除在外白勺。
至于古代的茶書,自然是中國茶文化典籍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我曾經(jīng)說過一段話: "中國也是茶書的發(fā)祥地,是雄踞世界茶史的陸羽《茶經(jīng)》產(chǎn)生的國度。任何事物的演變都有一 個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往往因循著由初級到高級的層累階梯而上。但是,陸羽《茶經(jīng)》卻石破天 驚,一出現(xiàn)就把茶書推向了高高的寶座。這種奇異現(xiàn)象,常常使后繼者嘆為觀止。后續(xù)的歷代 茶書,都為這座寶庫增添了新的風(fēng)采。不過,其間也有過艱難曲折,有過低潮落差。當(dāng)代,特別 是新時期的茶書,才真正實現(xiàn)了再創(chuàng)偉績,再造輝煌。中國茶文化具有無限的生命力、無比的 凝聚力,把祖國的大陸、香港和臺灣緊緊地連結(jié)在一起。中國茶書是世界文化寶藏中的珍品、 精品,曾經(jīng)極大地推動了茶在世界的傳播和普及。"(《研書》,浙江攝影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這些論述雖然是幾年前說的,但今天我想依然是適用的。
宏闊廣大的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是一個多棱面的文化體,是一個色彩斑斕的萬花筒,由于出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員,所以既涵容著一個民族久遠的傳統(tǒng),又潛藏著"一種人的心理", "一個時代的心理"以及"一種種族的心理"的交流匯聚。但是,這種復(fù)合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內(nèi)容,卻大多沒有逃離出六大領(lǐng)域,即:關(guān)于茶葉歷史,關(guān)于品茗藝術(shù),關(guān)于科技文化,關(guān)于茶葉法規(guī),關(guān)于相關(guān)文化,關(guān)于茶藝思想。
追尋茶葉歷史,人們一直期望能夠溯本清源。很顯然,唐、宋、元、明、清的史料大多清晰、準(zhǔn)確,西漢以后有飲茶也爭議不大,而關(guān)于茶史起源則不甚了然。清代劉源長撰《茶史》(1669 年前后)、余懷撰《茶史補》(1677年左右),均大抵雜引前人著作,沒有根本解決問題。茶史起源的朦朧是因為典籍的缺乏,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文獻的重要。但是,即使有只言片語,由于采用者觀點相左,也是大相徑庭。目前關(guān)于茶史起源之說,依然歧義疊出:最有影響的是陸羽《茶經(jīng)》所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而斷定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依據(jù)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和《神農(nóng)食經(jīng)》,并把這些視為神農(nóng)氏的著作。陸羽首先探討茶史起源,最早提出茶事始于神農(nóng),自然有學(xué)術(shù)史的意義。但由于后人考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漢代著作,就輕而易舉地把陸羽的說法推倒了。雖然后來不少著述依然堅持和沿用神農(nóng)說,卻直到當(dāng)代也依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此外,清初的大學(xué)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飲之事。"北宋歐陽修撰《集古錄跋尾》(1063年)提出"茶之見前史,蓋自魏晉以來有之。"被《四庫全書》認定是兩宋間著述的《南窗紀(jì)談》則稱"三國時已知飲茶",其依據(jù)是《吳志·韋曜傳》以茶代酒的記述,連"飲茶或云始于梁天監(jiān)中"也否定了。有的甚至說飲茶起源于西漢,其依據(jù)是王褒《僮約》所載的"烹茶盡具"、"武陽買茶"。至于與茶的起源密切相關(guān)的茶字由來,特別是秦漢以前 "荼"、"茗"是否即茶,也有不同的意見??磥?,這些只能有待于新資料的菟集,并運用考古新發(fā)現(xiàn)和民族學(xué)資料,也許才能使"塵埃落定"。這也證明,狹義的茶文化典籍文獻觀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繼續(xù)搜集整理有關(guān)文獻也是非常必要的。典籍文獻的搜羅整理,是一個艱苦而長期的過程。
品茗藝術(shù)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也是典籍文獻中載錄最多的。晶茗藝術(shù),實際上是包括制茶、烹茶、品茶等在內(nèi)的。精茶是品茗的第一要素,無論是產(chǎn)地、采集、制作都需得地、得時、得法。宋代蔡襄撰《茶錄》(1049~1053年)、熊蕃撰《宣和北苑貢茶錄》(1121~1125年)所敘的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歷朝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一鑄茶餅值數(shù)十萬。而許多文人飲茶,有的臨時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研磨、烤炙,從中體驗自制自食的妙趣。水晶是品茗的又一要素,清人張大復(fù)甚至把水晶放在茶品之上,認為"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梅花草堂筆記》)但歷代品茗專家對水的判第很不一致,不過,歸納起來都強調(diào)源清、水甘、品活、質(zhì)輕。品茗還要擇器,講究壺或杯的古樸雅致,壺要有美韻,杯要小巧。品茗還要講與人品、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煎茶非漫浪,要須人品與茶相得。往傳于高流隱逸,有煙霞泉石磊塊胸次者。"(明陸樹聲《茶寮記》)明徐渭的《煎茶七類》、馮可賓的《齊茶箋》,均有類似看法。同時,還要領(lǐng)略清風(fēng)、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至于飲茶方法,自漢唐以來多次變化,主要有煮茶法、點茶法、毛茶法、點花茶法、泡茶法等。但不論何種方法,柴炭、鍋釜或器具、火候、色、香、味,都需要處處留神。這些品茗藝術(shù)雖覺煩瑣,卻極有意趣。只要按照典籍文獻的說法去做,就可以體驗到古典之韻。
科技文化在典籍文獻中也有記述。由于文字出于文人之手,他們雖有茶趣、茶情,除極少數(shù)人員外,卻大多不諳種茶,也不重視種茶技術(shù),所以只有一些零碎記載。不過,這些文字包括對茶樹生物學(xué)特性的認識、茶樹的繁殖、茶園管理、茶樹修剪、茶葉采摘都有涉及。而制茶方法的記述,則因不同時代的演變,而透出不同的時尚與追求。還有一種情況,雖然講的是茶葉生產(chǎn)的儀規(guī),卻實際上是談的文化。如一千多年前采貢茶前,要聚眾在山間擊鼓,以代雷聲,使茶芽早日驚發(fā)。宋代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曾有多首詩記敘這件事,其中有兩首寫道:"夜間擊鼓滿山谷,千人助陣聲喊叫。萬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樹只萌芽。""溪山擊鼓助雷驚,逗曉靈芽發(fā)翠莖。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早春采茶時,開采前要擊鼓喊山,把茶芽"喚醒",從而使它萌發(fā)生長起來。采下的茶葉帶著兩片葉芽,清香可愛,再加工成"雙風(fēng)貢茶"。這表面寫的是茶葉采摘,寫的是茶葉科技,其實寫的是茶鄉(xiāng)風(fēng)俗,寫的是文化心理。此外,典籍文獻中還有關(guān)于茶業(yè)地理和名茶產(chǎn)地的大量內(nèi)容。
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茶業(yè)是王朝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之一,是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和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因此,茶業(yè)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規(guī)的頒行,茶稅的征收管理,茶葉生產(chǎn)、流通及消費體制的建立與調(diào)整等等,都是政府密切關(guān)心和需要解決的。中唐以后歷代政府調(diào)控茶業(yè)經(jīng)濟的制度政策法規(guī)等的總和,被稱之為"茶政"。茶政與歷代財政、國防、文化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其首開先河于唐代,完備、嚴(yán)密并典型者于宋代。其中實行的以茶易馬政策,通過內(nèi)地茶葉控制邊區(qū)、利用邊馬強化內(nèi)部統(tǒng)治,客觀上對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和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唐代雖已首見茶馬相易,卻未形成定制,至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才確定為一種政策。從此,宋代及明、清時期都長期推行。茶稅、貢茶、榷茶、茶馬互市的有關(guān)上諭、法令、規(guī)定和奏章等,唐代以后的文獻有關(guān)茶葉法規(guī)的記載連篇累牘,眉目清楚。
在典籍文獻中,記載有大量的茶詩、茶詞、茶曲、茶賦、茶畫、茶書法、茶的傳說故事、茶諺、茶歌、茶舞、茶戲劇。茶之所以與各類文化聯(lián)姻,有多方面的原因:茶具有清幽儒雅品格,是清醒頭腦、陶冶性情的朋友,中唐以后的文人以茶敘友情已是尋常之舉。茶能助文思,助詩興,吟著詩飲茶也更有味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朋友們稱之為"別茶人",他可說是終生、終日與茶相伴:"起嘗一碗茗,行讀一行書";"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對茶極為嗜好的盧仝說得浪漫夸張:"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北京社會科學(xué)院王玲研究員在談到從漢至唐茶酒地位的變化,很有見地的概括為:"從酒領(lǐng)詩隊到茶為詩魂"。茶既幽雅又雋永,內(nèi)涵和容量很大,總能品出各種滋味,不斷生發(fā)各種新的意境。因此,中國大文人很少不與茶結(jié)緣的,著名詩人幾乎都有茶詩,著名畫家又有茶畫,著名書法家有茶帖。但是,文人騷客多喜品飲活動,多與高雅藝術(shù)結(jié)合,大部分茶詩、茶畫描繪文人與僧道品茗情形和個人感受。而民間由于長期從事茶葉生產(chǎn)活動,所以多是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文學(xué)藝術(shù)形式,重點表現(xiàn)種茶、制茶、飲茶和以茶交友、普惠人間的思想,其中有許多感人肺腑和啟迪智慧的佳作,成為上層文化的母本和搖籃。典籍文獻中的記載,提供了許多生動的原型,也有利于進行分析比較。
茶文化典籍文獻中的載錄,雖然表面上大多是具體的人和事,但從更深層次的透視和思考,我們可以洞察到其中深沉而博大的茶藝
1. 關(guān)于秋天喝茶茶的詩句
關(guān)于秋天喝茶茶的詩句 1.關(guān)于秋茶的詩句
1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
2.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3.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杜耒《寒夜》
4.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6.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 錢起《與趙莒茶宴》
7.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 陸游《幽居初夏》
2.春夏秋冬喝茶詩句
汲江煎茶
(北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注釋:
①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②貯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說是“貯月”。
③分江:從江中取水,江水為之減了分量,所以說是“分江”。
④雪乳:一作“茶雨”、“茶乳”,指煮茶時湯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時滾動。腳:茶腳。
⑤松風(fēng):形容茶水倒出時的聲音。蘇軾《試院煎茶》:“颼颼欲作松風(fēng)聲?!睘a:倒出。
⑥未易:不容易。禁:承受。這一句語意用唐代詩人盧仝《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br> 3.表達“秋雨時喝茶”的詩句有哪些
1. 《送南少府歸壽春》【唐】韓翃
人言壽春遠,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諸生高翅帽。
淮風(fēng)生竹簟,楚雨移茶灶。
若在八公山,題詩一相報。
2. 《依韻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觀畫聽琴之會》【宋】 梅堯臣
彈琴閱古畫,煮茗仍有期。
一夕風(fēng)雨來,且喜農(nóng)畝滋。
中河不阻澀,舟楫亦所宜。
況聞新疾愈,當(dāng)與嗜好睽。
何須顧小約,豈不是他時。
淡泊全精神,老氏吾將師。
幸因答來章,敢不以此咨。
此咨有深理,愿君勸且思。
3. 《雨后過云公問茶事》【明】 居節(jié)
雨洗千山出,氤氳綠滿空。
開門飛燕子,吹面落花風(fēng)。
野色行人外,經(jīng)聲流水中。
因來問茶事,不覺過云東。
4. 《再游龍井作》 【清】 乾隆
清蹕重聽龍井泉,明將歸轡啟華旃。
問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爾,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誠佳矣予無夢,天姥那希李謫仙。
5. 《觀化十五首》【宋】 黃庭堅
庭紅羅步障三十里,憶得南溪躑躅花。
馬上春風(fēng)吹夢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茶的歷史:
“茶”字出于《爾雅?釋木》:“槚,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茶的古稱還有荼、詫、茗等。
由于中國各地方言對“茶”的發(fā)音不盡相同,中國向世界各國傳播茶文化時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兩種。比較早從中國傳入茶的國家語言依照漢語比較普遍的發(fā)音叫“cha”,或類似的發(fā)音,如阿拉伯、土耳其、印度、俄羅斯及其附近的斯拉夫各國,以及比較早和阿拉伯接觸的希臘和葡萄牙。俄語和印度語更叫“茶葉”(чай、chai)。
而后來由于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占據(jù)臺灣,從閩南語中知道茶叫“te”,或類似的發(fā)音,所以后來了解茶的西歐國家將茶稱為“te”(后演變?yōu)閠ea),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間完全可以用自己語言交談沒有問題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茶的名稱卻完全不同。
4.秋天和茶有關(guān)的句子
秋天和茶有關(guān)的句子
1.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
2.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3.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杜耒《寒夜》
4.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6.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 錢起《與趙莒茶宴》
5.秋天在景色優(yōu)美的山頂喝茶的句子
山上的楓葉被秋風(fēng)染成了紅色,夾在綠色山林中,好象是一幅油畫,正如《山行》里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在植物園里,金燦燦的桂花開了,香味撲鼻而來,還有美麗的白菊,鮮艷的一串紅等,放眼望去到處是秋天的景色。
當(dāng)然杭州西湖的景色就更美了,像西湖里的荷花和睡蓮,在秋風(fēng)中靜靜地開放,秋風(fēng)吹過,好象在向游客們點頭微笑和致意。湖里的水鳥,正貼著湖面自由自在地飛翔,好象在做游戲,盡情享受這美麗的秋天。
然而,最愜意的是秋天來到杭州龍井村的小山上,店家為客人沏上一壺新采的龍井茶,一邊喝茶一邊欣賞龍井村的人文情懷,看到這一切,是多么地愜意啊。供參考。
6.關(guān)于飲茶的詩句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7.描寫“秋茶”的詩句有哪些
1. 《書壁》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稻草高茨屋,繩樞窄作門。漁樵皆結(jié)友,鄰曲自通婚。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渾。余年尚何嘆,一飯亦君恩。
2. 《蔬圃》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蔬圃依山腳,漁扉并水涯。臥枝開野菊,殘枿出秋茶。病骨知天色,羈懷感物華。余年有幾許?且灌邵平瓜。
3. 《幽居》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雨霽雞棲早,風(fēng)高雁陣斜。園丁刈霜稻,村女賣秋茶。缺井磨樵斧,枯桑系釣槎??蛠砟怯脝?,此是放翁家。
4. 《秋興》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世事何曾掛齒牙,只將放浪作生涯。有時掬米引馴鹿,到處入林求野花。鄰父筑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等閑一日還過卻,又倚柴扉數(shù)暮鴉。
5. 《秋晚村舍雜詠》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村巷翳桑麻,蕭然野老家。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啄木矜奇服,牽牛蔓碧花。一樽雖草草,笑語且喧嘩。
6. 《述意》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憂患無窮生有涯,惟須百事屏紛華。人誰敢侮修身士,天不能窮力穡家。頻喚老僧同夜粥,間從鄰叟試秋茶。結(jié)茅林下從來事,瓦屋三間已太奢。
7. 《閑行至西山民家》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秋林半丹葉,秋草多碧花。隔山五六里,臨水兩三家。罾魚與伐荻,各自有生涯。平池散雁鶩,繞舍栽桑麻。客至但舉手,土釜煎秋茶。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
8. 《送段覺歸東陽兼寄竇使君》
詩人: 許渾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律
山水引歸路,陸郎從此諳。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臺倚烏龍嶺,樓侵白雁潭。沈公如借問,心在浙河南。
9. 《黃牛峽廟》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奇文粲可辨,高古篆籀雜。村女賣秋茶,簪花髻鬟匝,襁兒著背上,帖妥若在榻。山寒雪欲下,虎出門早闔。我行忽至此,臨風(fēng)久嗚唈。
10. 《初到榮州》
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地爐堆獸熾石炭,瓦鼎號蚓煎秋茶。少年遠游無百里,一饑能使行天涯。豈惟慣見蓬婆雪,直恐遂泛星河槎。故巢肯作兒女戀,異境會向鄉(xiāng)閭夸。一杯徑醉幘自墮,燈下發(fā)影看鬖花。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
(釋義):XXXXXXXXXXXXXXX
(出處):XXXXXXXXXXXXXXX
(賞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2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淺談陶瓷雕塑與茶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下一篇: 板橋茶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