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說茶
一
茶字的構(gòu)造如此之美,看著這個字就讓人生發(fā)想象。人和草和樹在一起,就是茶
。
看古人茶字的書法
,那就像一個衣袂飄飄的少女
。
茶
,叫著的時候
,就有一種感情出口了。
茶香繚繞
,那種清幽的氣息彌漫了整個世界
。
泡茶的過程是美妙的過程,水的如瀑的傾瀉
,茶的隨性曼舞
,知音一般的和諧與激蕩。茶只有在這時才一展美姿
,將多時裹藏的自身點點打開
,茶的舞不是痛苦的舞,是痛快淋漓的舞
,那或許叫情不自禁
,或許叫形骸放浪。雨舒云卷
,風(fēng)披霧騰
,茶將自己變成了真正的茶。而水也隨著茶一并舒展
,一道釋放
,因美妙而改變了自身,成一杯清雅而又濃烈的醉
。
茶真的是會醉人的
,茶的醉和酒的醉不同,酒的醉是糊涂
、痛苦
、頑劣,茶的醉是清醒
、愉悅
、雅興。
二
茶
,同陶瓷一樣
,成了東方中國的名片。只不過
,陶瓷是憑的硬功夫,茶憑的是軟實力
。兩種都征服了世界
。有誰能這么將幾許青葉一杯淡水弄成一種優(yōu)雅,一種境界
?
歲月留下了專門通向西方的茶馬古道
,在虎跳峽高高的山崖上
,尚有著深深的馬蹄印記,鈴鐺的響聲嵌入了山石
。能夠想象得到
,當(dāng)中國這種神奇的葉片泛出一股馥郁時,西方人的大鼻頭會是怎樣地翕動
?
曾看到一個資料
,茶在北方發(fā)音就是CHA,南方發(fā)音為TEE
。經(jīng)中國傳入的渠道不同
,一些國家的叫法也不同,日本是CHA
,俄羅斯叫CHAI
;德國叫TEE,英國是TEA
。當(dāng)外國人喊著TEA
、TEA的時候,那可是中國的發(fā)音呢
。
1745年
,航海史上發(fā)生了一件重大的事:當(dāng)時最大的商船哥德堡號在臨近瑞典的港口觸礁沉沒,船上裝有從中國進口的貨物700噸
,其中光
茶葉就有370噸
,可見當(dāng)時老外對茶葉的著迷。200多年后的1987年
,瑞典人組織力量對沉船進行了打撈
,300多噸茶葉全被打撈出水,由于密封包裝及海底泥沙的覆蓋而沒有氧化
,一部分茶葉竟然還可以飲用
,其中有30噸進行了拍賣。這種神奇之物
,如何不讓世界為之驚嘆
。
清明前后,茶林里就有了采茶姑娘的身影
,那時的茶山就成了一道風(fēng)景
。平日里不常見的最好的妹子都聚集到了一處,隨你近前去看
。姑娘們依舊穿著民族服裝
,藍紅相間的服飾與綠色的茶林相映成趣。還會有歌聲傳來,那樣旖旎婉轉(zhuǎn)
。
這個時節(jié)
,也就是談情說愛的時節(jié)。太陽臨下山時
,情歌就會這里那里飛出
,有心的采茶妹子,會在歸家的路上隨著那欣賞的人鉆進密密的林子
。
三
中國有《詩經(jīng)》
,還有《茶經(jīng)》,作《茶經(jīng)》的人名叫陸羽
,陸羽就像茶的名字
。茶中亞圣盧仝,自號玉川子
,玉川子也會讓人想成茶的品號
。
茶在中國多處盛產(chǎn)。廬山上多霧
,茶在霧中長
,名字就叫云霧茶。沏的時候
,會覺得遂而有云霧騰起
。君山茶只產(chǎn)在洞庭湖中的一個島,島不大
,產(chǎn)茶的地方也就是不大的一片
,起的名字卻大氣,而且還是貢品
。
有茶叫蟬翼
,意其精薄,水下舒展起來
,是否也像蟬翼一樣翩躚呢
。有茶叫雀舌,好小好小的感覺
,翻飛杯中
,似乎鳥雀聲也隨之而來。有茶叫月團
,團團的月一樣的美好
,有月亮的晚間,沏上一杯月團
,就有了祥和的意境
。更有一些春氣盎然的名字:芳蕊、碧綠、玉露
、春芽。還有如女子樣的
,奇蘭
、葉青、茱萸
、碧云……
茶
,泥土中生,泥土中長
,經(jīng)過水的浸泡復(fù)歸為泥土
。
茶,沒有酒之烈
,沒有糖之甘
,沒有藥之苦,只為平和
、安詳
、純?nèi)弧?/p>
人生如茶,品茶亦是品人生
,反過來說
,茶亦如人生,茶也有情
,經(jīng)過采摘熏炒烹煮翻晾包裝
,茶就像等人一樣等待著知己。
一個朋友發(fā)來短信:能否茶舍小聚
,看葉的翔舞
,聽水的清音。
光看這樣的語詞就讓人迷醉了
。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
,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
。是不是無從下筆
、沒有頭緒?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摹队诘ぁ凑撜Z〉心得》讀后感
,歡迎閱讀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 猶記得一年多前
,當(dāng)我依依不舍地告別家鄉(xiāng)
,揮別疼愛關(guān)心我的父母時。帶著簡易的行李,帶著對大學(xué)象牙塔式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我走進了大學(xué)校園
,邁向了人生新的起點。而簡易的行李里靜靜地躺著迄今為止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于丹的《論語心得》
。
自識字至今
,細細想來,讀過品過的書不勝枚舉
,從夢幻瑰麗的《安徒生童話》到魯迅批判現(xiàn)實
、富有回味的《吶喊》;從三毛展示勇敢與浪漫的《撒哈拉的故事》到路遙解說平凡和苦難的《平凡的世界》
;從奧斯洛夫斯基的閃耀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到高爾基講述“社會大學(xué)”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的《我的大學(xué)》等等。這些文學(xué)經(jīng)典如春雨般滋潤著我的心靈
,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也重新得到了塑造
。
而在這其中,有一本書對我的影響尤為深遠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
,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在我最為彷徨與無助之時
,它來到了我的身邊
。從此,它不遺余力地
、細心地指導(dǎo)我
,帶領(lǐng)我走出了迷茫與困惑。這本書就是于丹的《論語心得》
。
與《論語心得》結(jié)緣是在那被大家稱為“黑色六月”的高考準備時期
。那時,努力的看書
,努力的備考并沒有讓我的成績有所進步
,甚至還有退步的趨勢。所以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繁多的考試曾讓我一度陷于崩潰的邊緣
,我極為害怕即將到來的高考
。高考所帶來的焦慮與現(xiàn)實里中的種種不如意就好像是一張巨大無形的網(wǎng),困住了我的思想與靈魂
。我感到無比的窒息與惶恐
。可想而知
,之后幾次重要的模擬考試我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粗嚲砩蠎K敗的成績,我不知道我的明天在哪里
,我曾經(jīng)有過的夢想也正一步步地離我遠去
。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中看到了《論語心得》這本書
。許是對于于丹的好奇和對《論語》的熟悉
,讓我拿起了這本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丶抑螅移炔患按亻喿x起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墩撜Z心得》主要是有關(guān)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
、處事之道
、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以及人生之道的解讀
,并且還用很多淺顯易懂的小故事來闡釋《論語》中艱澀難懂的詞句
。從這些解讀與小故事中,特別是書中對心靈之道以及理想之道的闡釋中
,我找到了我尋覓已久的心靈寄托
。
當(dāng)我讀到“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
。不要糾纏在里面
,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劇你的苦痛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這段文字時
,我怦然心動,有如醍醐灌頂
。那一刻
,我徹底頓悟了,是啊
,為什么不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與缺憾
?為什么一再地自怨自艾呢?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問著自己
,許久過后
,我聽到了從心靈深處傳來的聲音:為了自己的前途與夢想,為了家人與朋友
,我愿意面對自己
,而不是逃避
。
從那之后,我一邊嚴格地按照老師制定的計劃復(fù)習(xí)
,一邊積極地調(diào)整心態(tài)
。每當(dāng)我快要失去信心,快要放棄的時候
,我總會對自己說:不要考慮太多
,我只需要盡我全力即可。一個月過去了
,以前幾乎整夜失眠的現(xiàn)象漸漸地減少了
,我的臉上又有了闊別已久的笑容。更重要的是
,我的心一天天地靜下來
,對于高考,對于未來
,我已多了幾分信心與把握
,少了一些忐忑與不安。
經(jīng)過幾個月認真的備考和積極的心理調(diào)適
,高考終于如約而至
,高考的那幾天,我的心格外平靜
。除了粗略地翻翻課本外
,每天晚上我還會再讀讀《論語心得》。然后掩卷沉思
,并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做一個勇敢的人
,盡全力去化解人生的缺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高考結(jié)束了
,成績也很快公布出來,對于成績我坦然面對與接受
。正如《論語心得》所說的那樣“做一個勇敢的人
,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
在我惶恐
、不安時
,《論語心得》悄然而至,引領(lǐng)我走出了心靈的困境
。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里
,我又重新找到了定位,找回了自我
。
而今我已是一名大二學(xué)生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
,在學(xué)習(xí)與生活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與挑戰(zhàn),但我早已學(xué)會坦然接受與面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每天晚上臨睡前
,我還會再品讀一下因為多次翻閱而略顯殘舊的《論語心得》。我相信《論語心得》中簡單的真理和對于感悟的闡釋將值得我用一生去解讀
。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2 于丹在《論語》心靈之道中推介了好多個小故事
,用來說明心靈的'強大力量。濃縮于丹心靈之道的主題就是
,心靈中至為美好的一面是積極的心態(tài)
、自信和勇敢。當(dāng)然
,似乎有人以為這是在勵志
,因為在世界知名的勵志學(xué)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侖希爾還有安東尼·羅賓斯的書中
,充滿對這三種力量的喚醒和訓(xùn)練。
——“子夏曰:商聞之矣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
,與人恭而有禮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以約失之者鮮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君子泰而不驕
,小人驕而不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可與言而不與言
,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方
,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首先肯定的是
,作為一篇勵志的小散文
,這個演說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師摘自論語中的原話
,構(gòu)成了演說的論點
,這些論點我們大家應(yīng)該都不陌生吧。但是
,與論點比起來
,我倒是覺得文中的三個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勵志的主題更加接近一些
。批評于丹老師假借論語之名行其它主題的演說和出書甚至出名之實
,這樣的話,一向?qū)τ诿篮玫氖挛锒汲种С謶B(tài)度的我說說不出的
,也就是想想而已
。呵呵。
話說回來
,于丹老師還是一個富含哲理意味
、平和而通達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說過
,各人讀歷史各取所需
,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師此篇中較為美麗的文字。
一個有風(fēng)骨的驕傲
,在外在一定不是張揚的
,這就是所謂“泰而不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诘だ蠋?/p>
“我曾經(jīng)看到過鈴木大拙在他的書中記載了一個日本江戶時期的故事
。當(dāng)時有一個著名的茶師,他跟隨著主人去京城里辦事
。碰上了一個浪人挑釁身著武士服防身的茶師比劍
。這茶師只好老老實實地說我就是個茶師,我不懂武功
。這個浪人就得寸進尺
,說你既不是一個武士,你穿著武士的衣服
,你就有辱尊嚴
,那我就更應(yīng)該跟你比,你就更應(yīng)該死在我的劍下了
。茶師一想
,就說你容我?guī)仔r時間
,今天下午我跟你
還約在這個池塘邊見。那個浪人想想就答應(yīng)了
,說那你一定來
。
這個茶師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館
,求大武師教給他一種作為武士最體面的死法
。武館的主人當(dāng)時就驚詫了,他說來我這兒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求生
,你是第一個求死的
,你是為什么?
他說我是個茶匠
,我就只會泡茶
,但是我今天遇到了這么個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決斗了
,我想死得有尊嚴一點
。
武館的主人說,你是這么著名的一個茶師
,那好吧
,你再為我泡一遍茶。
茶師想了想
,很傷感
,說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
。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
,他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很從容地把茶葉放在里面
,洗茶
、濾茶、然后一點一點地把茶倒出來
,捧給這個武館的主人
。
這主人就這么一直看著他這個過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
,他說:這是我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
,但是在這個時刻,我可以告訴你
,你已經(jīng)不必死了
。
茶師說:哦?你要教給我什么嗎
?
他說:我不教你
,你只記住
,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對那個浪人,我就告訴你這一句
。
這茶師就回去了
。回去他看見那個浪人已經(jīng)在那等他了
。浪人很囂張
,當(dāng)時就拔出劍來,說:你回來了
,那我們來開始比武吧
。
茶師就老在想著那句話,說我心泡茶的心面對他
。所以他就不著急
,他笑笑地看定了對方,然后從容地把自己頭上的帽子取下來
,端端正正放在旁邊
,然后解開身上寬松的外衣,一點一點疊好
,壓在帽子下
。他還笑笑地看著對方,拿出綁帶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緊
,再拿出綁帶把褲腿也扎緊
,他從頭到腳,一點一點地在裝束自己
,一直氣定神閑
。對面這個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
,因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
,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給嚇得內(nèi)心心虛起來。
等到這個茶師全都裝束停當(dāng)
,最后一個舉動就是拔出他的劍來
,欻,就揮向了半空
,然后棒喝一聲
,停在了那里。因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該怎么用了
。
他停在那以后
,這個浪人噗通就給他跪下了,說我求你饒命,你是我這一輩子見過最有武功的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3 我們都知道,評估一個國家是不是真正富強
,不能單純看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絕對量和增長速度
,更要看每一個老百姓內(nèi)心的感受——他覺得安全嗎?他快樂嗎?他對他的生活真正有認同嗎? 據(jù)抽樣統(tǒng)計調(diào)查中國人的幸福指數(shù), 80年代只有64%
,1991年幸福指數(shù)提升了到了73%左右
,這得益于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實施;1996年人民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又大大提升了
,但幸福指數(shù)卻下跌到了68%
。所以說明,人們對生活是否幸福的感受與物質(zhì)生活基礎(chǔ)有很大的聯(lián)系
,但不一定一直呈正相關(guān)
,物質(zhì)文明達到一定的繁榮之后,心靈困惑依然存在甚至加劇
。
我覺得于丹的《論語心得》出來的很及時
,它幫助我們看懂《論語》,它讓我們知道
,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
,簡單生活才是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雖然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明顯在提高
,但是許多人卻越來越不滿
。因為周圍有錢人太多,讓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太多
。有一個現(xiàn)象:有一百個人從你身邊走過
,其中只有一個人比你富有,你只記住了這個人而其他的99個人你都忽略了
,這樣看了很長時間
,你覺得人家都比你強
,覺得自己很失敗很不快樂
。于丹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
;另一個是向內(nèi)來
,無限深刻地去發(fā)現(xiàn)內(nèi)心。我們的眼睛
,總是看外界太多
,看心靈太少。其實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
那么現(xiàn)代社會
,我們應(yīng)該如何為人呢?我從《論語》中學(xué)到了兩個字:
一、恕
。即寬容。
孔子曰:“其恕乎
!”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
,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
,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
,你也應(yīng)該盡量寬容。寬容別人
,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
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要做到“拿得起
,放得下”
,那是真君子。我們都是成年人
,面對不喜歡的人或事
,首先想到的是忍,但心中的結(jié)總是存在的
,久而久之
,心中一個又一個的結(jié)就會變成身體的疾病(弗洛伊德曾說過
,心中的不愉快會轉(zhuǎn)化為身體的不健康)
。
作為老師,過去我們總是因為學(xué)生的種種過錯
,而寢食難安折磨自己
,而忍不住批評學(xué)生,現(xiàn)在知道那是這個老師沒有達到境界
,真正好的老師應(yīng)該像孔夫子這樣
,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有一種泰然平和的力量
,真誠地跟學(xué)生溝通
。我認為絕大多數(shù)的學(xué)生是可以被培養(yǎng)的,是向善的、向上的
。
二 、施。即給予
。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
于丹曾說過一則托爾斯泰的小寓言,說有一個國王每天都在思考三個最最終極的哲學(xué)問題:在這個世界上
,什么人最重要
?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時間做事最重要
?滿朝大臣
,沒人能夠回答得出來。他很苦悶
。
后來有一天
,出去微服私訪,走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
,投宿到一個陌生的老漢家
。半夜里,他被一陣喧鬧聲驚醒
,發(fā)現(xiàn)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闖進老漢家
。那個人說,后面有人追我
。老漢說
,那你就在我這兒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來了
。國王嚇得不敢睡
,一會兒看見追兵來了。追兵問老漢
,有沒有看到一個人跑過來
?老頭說,不知道
,我家里沒有別人
。后來追兵走了
,那個被追捕的人說了一些感激的話也走了
。老漢關(guān)上門繼續(xù)睡覺。第二天國王問老漢說,你為什么敢收留那個人
?你就不怕惹上殺身之禍
?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問他是誰呢
?
老漢淡淡地跟他說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
,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
,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dāng)下,一點不能拖延
。
那個國王恍然大悟
,他那三個久思不解的哲學(xué)問題,一下都解決了
。
現(xiàn)在的世界
,物欲橫流,誘惑太多
,人們匆匆忙忙地追求
,但真正能夠長存的東西不多,讀了《論語心得》
,知道了其實生活很簡單
,要把眼前的事做好,要鍛煉身體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要選擇對的事去做
,要做對選擇的事,不該操心的事不去操心
,舍得舍得
,學(xué)會舍棄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努力學(xué)習(xí)完善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活在當(dāng)下
,快快樂樂!
于丹講座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
,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
,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
?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于丹講座觀后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于丹講座觀后感1 這次學(xué)校組織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觀看于丹老師的孝心
、人格等道德教育講座
,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
一
、愛心樹的故事
關(guān)于孝道,《愛心樹》這個故事是一部很貼切
、很感人的教育教材
。這棵愛心樹可以為了那個小男孩奉獻出自己的枝、葉
、果實和樹干等來幫助孩子
,我想在中國社會現(xiàn)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是以這種“愛心樹”的形式在無私地為孩子們付出。一方面讓我很感動
,感動于爸爸媽媽對子女無私的愛
、無私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凸顯出中國式教育的弱點
,于是就產(chǎn)生了“啃老族”這一新詞匯
。
二、贈人金子
,不如贈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與“贈人金子”有異曲同工之處
,都是在說你送人物質(zhì)
,不如教人學(xué)會創(chuàng)造物質(zhì)的方法。爸爸媽媽亦是如此
,在你給子女創(chuàng)造足夠多的物質(zhì)財富時
,他們總有花光花完的一天,而教會他們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的方法
,那他們也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靠自己后天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
,我認為這個才是重點。
三
、如何在繁雜的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中自立自強
其主要的問題就是要讓孩子自我去發(fā)現(xiàn)
,多與社會、自然接觸
,靠他們自悟而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yīng)社會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強不息
,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這樣才會讓他們立于社會的不敗之地。孩子有自信
,孩子也會散發(fā)出他個人的“人格芬芳”
。于丹老師說:“一鍋同樣溫度的水
,卻煮出不同的東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nèi)颂幱谙嗤纳鐣h(huán)境下
,只要有自信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
,都會自主地散發(fā)出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
。”這樣才會讓他們離成功的距離越來越近
。
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種多樣
,爸爸媽媽自身就是老師,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講述著許多的人生哲理
。
于丹講座觀后感2 今天
,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
,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
,關(guān)心他人
,讓每一個中小學(xué)生德、智
、體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