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的故里、茶馬古道的源頭易武茶山,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高義平。自從他的祖上尋著普洱茶的芬芳來到了易武,他的生命便和普洱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0年他從村公所退了下來,鄉(xiāng)里組織老干部去昆明旅游。一路上,他們參觀了云南第一村玉溪大營街,讓他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了不一樣的夢想;他們?yōu)g覽了世博園,讓他看見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最后他們來到了昆明的金實小區(qū),那是一個主營茶葉的交易市場,在那里他驚奇的看見了自己家鄉(xiāng)的名字"易武茶山",看到了他的祖輩們所制作的七子茶餅,它們都已成了古董,被標上了天文數(shù)字般的價錢?;丶业穆飞希季w萬千:祖上奔著茶山而來,而今后人卻已不再會制茶;原本名震四方的易武茶山,如今卻變成了貧窮落后的地方。那一刻,已經(jīng)退休的高義平有了新的夢想,有了新的方向。
一回到家,高義平就變賣了家里的兩頭牛,湊了3000元錢,開始實驗復原古法制茶。制茶工藝在祖輩和老人的口中倒是聽說過,但實際操作卻從沒見過。他便四下收集祖輩留下的制茶工具開始仿制,一邊做一邊問,慢慢摸索。他的舉動得到了老鄉(xiāng)長張毅的支持。在老鄉(xiāng)長的幫助下,一些工藝細節(jié)被逐步攻破,一餅餅圓潤的普洱七子圓茶在他手中誕生了。那一年,他把家里的曬青毛茶全壓成了七子餅。
七子餅是復原成功了,但當時普洱茶還沒開始熱起來,曾經(jīng)揚名一時的易武茶山茶,在歲月的流逝中還不大為世人所知。2002年正趕上昆交會,他決定帶上他的茶去轉(zhuǎn)轉(zhuǎn)。租不起攤位的他,只能揣著兩餅茶在會場里四處轉(zhuǎn)悠。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偌大的交易會場里,他還真尋到了懂茶的人。茶人相聚自然投機,最后他們約定到易武來實地看看。時間不長,那人果然來到易武,在看過茶馬古道遺跡和片片古茶園后,他決定以20元/斤的價格買下了他全部的茶。那一年當?shù)氐氖袌鰞r才4元/斤。
2002年后,隨著普洱茶在國內(nèi)逐漸掀起熱潮,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來到云南、來到易武。云遮霧繞的易武茶山茶開始為世人所知,遠至香港、臺灣甚至韓國,客商紛紛來到易武。2005年茶葉價格突破了100元/斤,2006年價格便翻了一番。越來越多的客商云集易武,高義平家里作坊式的茶葉加工廠已不能滿足需要,他毅然決定投資辦廠。建廠資金貸款無路,他便和親朋好友借,籌措了120萬,終于把茶廠建了起來,取名抱樸軒。哪不知,投產(chǎn)還不到一年,茶葉價格全線跌落。原想大干一場的高義平被當頭一盆涼水,望著成堆的茶葉他再次陷入沉思:易武茶怎么了?
急功近利、投機倒把式的市場膨脹,把普洱茶市場攪成了渾水。在這趟渾水中要如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呢?質(zhì)量!是茶葉的質(zhì)量!他再次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方向。這次他來到了州科委,向他們闡釋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科委領導的認同,并立馬組織了專家、撥給了經(jīng)費,幫助他進行了技術改造,提升產(chǎn)品質(zhì)量。2008年,他帶著經(jīng)過技術改造后的產(chǎn)品參加展覽,一位資深的臺灣茶人在看到他的茶后,意味深長地說:"能把七子餅做得這么好,很難得啊!"的確,做茶如做人,只有保守本真、懷抱純樸才能做出真正的好茶,他做到了。抱樸軒茶莊出品的茶以苛求的質(zhì)量工藝,在市場上逐漸開辟出了自己的道路,2010年在首屆西雙版納六大古茶山斗茶大賽上,抱樸軒茶莊榮獲金獎。
七村八寨連著易武山,青石板鋪的路曲曲彎彎。高義平老人就如馱茶老馬,肩負著沉甸甸的普洱茶,沿著這條祖輩鋪就的路曲折前行,山高水長難不住他追尋茶香的夢想,云霧深處自有他懷抱純樸、不縈于物欲的追求。在10多年來的制茶歲月里,他幫助和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制茶人,如今他們正在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著力量。抱樸軒茶莊也為易武茶山茶樹立了一個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典范,為易武的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澀味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