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樹和利用茶葉的文明古國。
據(jù)茶史專家們考證
,相傳遠(yuǎn)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農(nóng)氏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茶的藥用價值,即"神農(nóng)嘗百草"之說。后來茶作為一種精神文化
,是從品茗飲茶開始的。早在唐宋時代之前,茶已成為文人學(xué)者的描寫對象,諸如借茶寫人事,抒發(fā)感慨,坦露人生。因此,今天我們不僅可以讀到茶圣陸羽的名著《茶經(jīng)》[1] 而且還可以讀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蘇東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詩詞宗師們的詠茶佳什。仔細(xì)翻閱古代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我們還可以看到,茶還是繪畫家、音樂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題材。小說的興起,為茶文化的發(fā)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紅樓夢》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結(jié)晶
,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國十八世紀(jì)中葉的風(fēng)俗畫卷。因此,今天我們不論從文化學(xué)角度,還是從純文學(xué)藝術(shù)的角度,抑或從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統(tǒng)地探討一下《紅樓夢》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一
、焙茗:一個與茶史有關(guān)的小人物人們常稱《紅樓夢》為"奇書"、"迷書"
、"百科全書",這均非戲語。就以小說所寫的幾百個人物的命名來說,就別具一格"焙茗",這個名字初見于小說的第9回
"焙茗"這個名字與飲茶文化關(guān)系十分密切
茗,南方人對茶的較早稱號
再說"焙".在制茶工藝中
鑿彼碧巖下
泥易帶云根,燒難礙石脈
初能燥金餅
這是描寫"焙茶"情景。在《茶舍》[4]詩中
湖上汲江泉
乃翁研茗后
詩中的"焙"、"蒸"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
《紅樓夢》滿紙茶香
近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進(jìn)步提高了人們對茶的價值的認(rèn)識,對茶與人體健康的關(guān)系做了進(jìn)一步的論證
茶
二 賈母:"我不吃六安茶"
中國茶的名目繁多
《紅樓夢》里的賈府是京中望族
,"鐘鳴鼎食"、"詩禮簪纓",對飲茶的講究自然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不要說烹茶、飲茶的用具追求奢華,以不失名門望族的身份地位,就是日常用茶的種類上也顯示出貴族之家的風(fēng)范。據(jù)統(tǒng)計,《紅樓夢》全書中有273處寫到的茶名就有好幾種,這還不算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如賈母不喜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備的"老君眉"、暹羅國進(jìn)貢的"暹羅茶"、怡紅院里常備的"普洱茶"("女兒茶")、茜雪端上的"楓露茶"、黛玉房中的"龍井茶".此外還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飯"等含茶字的茶。這些茶,大體上可歸于綠茶、花茶、紅茶三大類中。"六安茶",首見于小說第41回"品茶櫳翠庵",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這"六安茶"屬于不發(fā)酵的綠茶,產(chǎn)于安徽省六安縣霍山地區(qū)
。明人屠隆《考盤余事》中曾列出最為當(dāng)時人稱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稱于世。在《紅樓夢》誕生時代,"六安茶"與西湖龍井茶同屬天下名茶,成為珍貴的貢茶。近人徐珂《清稗類鈔》"朝貢類"載有"六安貢茶"之條目。由此可知
,有清一代"六安茶"都是以貢品而受人們重視的。但賈府的老祖宗賈母又為何不喜飲這種名貴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恐怕有兩點:(1)生活習(xí)慣所致,賈府在北方,習(xí)慣飲花茶或紅茶,而不喜飲南方的綠茶。(2)小說中有所提示,"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這位老祖宗也是飲茶高手,深解茶性,"吃了酒肉"之后油膩太重,倘若飲了綠茶容易停食、鬧肚子。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說"知道。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訴賈母"這不是綠茶。""老君眉",屬于發(fā)酵的紅茶中的一種
,其品質(zhì)特點是湯色深色鮮亮,香馥味濃。這是清代頗為時興的茶葉,時人又稱此茶為"壽眉".所謂"老君"者即"壽星"也。妙玉為賈母一行人備下的"老君眉",既有茶理上"吃油膩"不宜飲綠茶的原因
,同時也有恭維、討好"老祖宗"的心理,表現(xiàn)了這位"檻外人"不僅擅于茶道,而且也聰明乖巧,格外招人喜愛。"普洱茶"屬于紅茶中的一種
。小說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有一段寫林之孝家的查夜來到怡紅院,與寶玉對話中提到了"普洱茶".據(jù)《清稗類鈔》"飲食類"中"孫月泉飲普洱茶"條記載說:"醉飽后飲之,能助消化。"寶玉說"今日吃了面"龍井茶",屬綠茶的一種,久負(fù)盛名
曹雪芹在江南生活過
,又生于官宦之家,對龍井茶的珍貴當(dāng)然知之甚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都t樓夢》中寫的"是國公爺"的后代"楓露茶",見于《紅樓夢》第8回,賈寶玉在薛姨媽處吃了晚飯后回到自己房中
怡紅公子在賈府的嬌貴無須多加介紹
妙玉:"這是舊年蠲的雨水"
茶道講色
水有多種
但是劉伯芻認(rèn)為煎茶水可分七個等級,比陸羽的"二十等"簡略了些
。不論是二十等,還是七等,都說明在茶道專家看來,煎茶的水質(zhì)量是不盡相同的,所以煎出的色、香、味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明代田藝衡在《煮泉小品》中說出一番道理頗令人信服。他說,"鴻漸有云:'烹茶于所產(chǎn)處無不佳,蓋水土之宜也。'此誠妙論。"他進(jìn)一步分為十部分:"源泉"、"石流"、"清寒"、"甘香"曹雪芹時代,煎茶用水也很注意
。他的摯友敦敏、敦誠,因出身宗室,對茶酒都有特殊的癖好。敦誠的《四松堂集》中有許多詠茶詩作,如《蔣千之(良騏又號螺峰)編修贈六t峝茶,小詩寄謝,疊前韻》。[5]詩中說到用水事。敦敏的"煎茶"詩題為《茗花》[6],詩云:驟雨瀟瀟已沸湯
,蘭芽別自藹清芳。地爐紙帳疏煙薄,活火寒泉飛雪香
。幾片綠云凝露潤
,一甌碧玉噴珠光。茶經(jīng)陸羽真能事
,輕細(xì)相看人品嘗。二敦顯然喜歡飲茶,且深得茶理
。敦誠還有一首《偶憶西山慧云寺龍泉水,因令小奴馳騎往取一瓶,適友人惠以湖井露芽,松下煎之京復(fù)情況自怡》。[7]后來敦誠將這段"西山取水"的事,記入《鷦鷯庵筆麈》[8],比詩中所云更詳細(xì)。因此,我相信曹雪芹的茶道知識不僅來自書本、來自家庭《紅樓夢》中寫到煎茶用水的情節(jié)
,小說有三回書寫到過:(1)用"舊年蠲的雨水";(2)特意收集來的"雪水".曹雪芹雖沒有就用水問題大發(fā)議論,但通過妙玉之口說出,頗是強調(diào)了水的來源。請看第41回:賈母接了,因又問是什么水
。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 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用"雨水煎茶"還見于第111回,妙玉到四小姐惜春處
,她見惜春可憐而留住,邊下棋邊飲茶,也是用雨水煎茶。用"雪水"煎茶
,《紅樓夢》中也寫到兩處,一是第23回寶玉寫了春夏秋冬季即事詩,其中《冬夜即事》詩云"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說明用"新雪"水來烹茶。第二處仍是第41回,是妙玉論茶道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妙玉執(zhí)壺,只向海內(nèi)斟了約一杯
。寶玉細(xì)細(xì)吃了,果覺輕浮無比……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至此
四
中國人喜歡吃喝,又懂得如何吃喝
長沙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