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清宮貢茶均以倚邦茶菁為原料。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農(nóng)懷揣小葉茶籽來到倚邦種植,于是小葉種茶在倚邦安家落戶,成了清宮貢茶的當然原料。鼎盛時期,在清朝乾隆年間,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眾。人皆種茶,人皆制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zhèn)。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鎮(zhèn)與鎮(zhèn)之間,運茶馬邦往來,盛況空前。光緒31年始,倚邦沒落,至民國初,倚邦街競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戶,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滾街瘟疫十室九空,荒無人煙,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沒落,易武崛起,絕冠群芳,到民國之后,云南茶葉則以勐海獨領風騷。
倚邦管理攸樂、架布、習空、莽枝、蠻磚、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產(chǎn)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漢族多系寧洱、石屏一帶遷來,從事茶葉種植。清正年間 (1723—1735年)建石屏會館。早年還建有四川會館和楚雄會館。倚邦茶葉歷史上以圓茶暢銷省內(nèi)外,后又銷到越南、香港,年產(chǎn)茶1000擔左右。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為“貢茶”。其特點為質(zhì)厚味美,放少許入杯,用開水沖泡后,茶葉直立不沉,色清微黃,其味甘香可口,飲后神志清醒,曼松曾 “年解貢茶20擔”。
倚邦古茶山(傣語稱“磨臘”倚邦,即茶井之意)總面積稱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區(qū)。歷史上以生產(chǎn)圓茶(七子餅)而著名,年產(chǎn)茶萬擔以上。明、清時期,茶莊林立,商賈云集,極為熱鬧。最早的茶號為宋云號和元昌號,創(chuàng)立于光緒(1875—1908)年,制作的茶葉專銷四川。倚邦所產(chǎn)的茶遠銷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質(zhì)好,每年都要進貢朝廷。
清朝為了加強對茶山的管理和貢茶的運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從昆明經(jīng)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嶺中修筑了一條由石板鑲成的運茶馬道,寬2米,長達數(shù)百公里。從殘存的石板磨損狀況可以判斷,當時筑路的艱辛和茶葉運輸?shù)姆泵跋?。由于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為內(nèi)地與邊疆交往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各種商鋪、學校、會館應運而生。昔日的倚邦街子于解放前毀于火災。現(xiàn)有部分修復的舊街道。主要集鎮(zhèn)是牛滾塘街。牛滾塘街在象明“四街”中,最為繁華。居住者多數(shù)是外來的生意人,從事茶葉、織布、柒布,主要從事茶葉種植、收集和交易。今秧林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種植茶葉的地方。在牛滾塘街建有“五僧大廟,在莽枝建有川祝廟,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當?shù)夭柁r(nóng)到廟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由于莽枝茶葉質(zhì)好價廉,一些內(nèi)地茶商壓價收購,倪蛻《滇云歷年傳》記載:“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產(chǎn)茶,商敗踐更收發(fā),往往舍于茶戶,坐地收購茶葉,輪班輸入內(nèi)地”。昔日的關(guān)廟已變成廢墟,只有一塊“永遠奉守”大碑臥地而睡,四周大樹參天。昔日茶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跡,如同一道道詩行,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歷史變遷??梢钥吹揭蛔了倌甑墓拍购湍恰诘瘢眚T白牛,雙手緊握圓餅茶,高高舉起的茶農(nóng)壁畫,一塊塊石碑記錄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
普洱茶六大茶山有:
1、易武(慢撒)
?釋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勐臘縣城北方,距勐臘110公里。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歸易武茶區(qū)。
2、倚邦
釋名:“有茶樹、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最北部,今屬象明鄉(xiāng)管轄,涵蓋19個自然村,面積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較大,從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3、茶山名:蠻磚,亦稱
4、茶山名:革登
釋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村,莽枝與倚邦茶區(qū)之間。海拔1300米左右。
5、莽枝
釋名:“(諸葛亮)埋銅(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與革登同屬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村,海拔1400米左右。
6、攸樂
釋名:基諾族的世居地,基諾族過去稱攸樂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諾鄉(xiāng),基諾山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現(xiàn)存最大的古樹茶區(qū),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氣溫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擴展資料:
生態(tài)環(huán)境
古六大茶山山水相連,地形、氣候、植被相近。根據(jù)測試,海拔最高2023米,位于易武茶區(qū)的黑水梁子,最低海拔565米,位于象明茶區(qū)曼配羅梭江(人渡)水面,海拔高低差距1458米,以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降低0.5℃看。
有立體性氣候特點,海拔800米至1800米范圍內(nèi)的土地有上百萬畝,這些土地屑赤紅壤、紅壤,土層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間,理化性能十分有利于茶樹生長。
六大茶山地處南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9℃—20℃,年積溫6000℃—7000℃,最熱月平均氣溫23℃左右,最低氣溫10℃~13℃,極端最低氣溫0℃~-3℃的天數(shù)很少。
一般在7℃以上,有輕霜3-5天,或無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物四季常青,鮮花月月可見,一年四季不明顯,月有雨季與旱季之分。
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100毫米,一般年降雨量多在1800毫米左右,其中4月至10月較多,達1400—15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日照短、霧日長,年日照時數(shù)達1880—1950小時,仲秋至來年孟春,不論高山或溝壑,常常云霧彌漫,午后方散,特別是秋冬站在山頂鳥瞰,一望無邊的茫茫云海中露出點點山峰,壯觀無比,真有一覽眾山小,山高人為峰酌感覺,不愧是高山云霧出名茶的好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6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哪炒青
下一篇: 騰龍翠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