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因喜歡飲酒故有“酒仙”之稱,此外,還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除了飲酒作詩夕卜,李白也是飲茶和茶文化的愛好者,其所作名詩:“生怕芳茸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尤如茗茶之芳潤,千古留香。
李白天寶三年(公元744〉,在金陵偶與族侄僧人中浮相遇,其侄贈詩與仙人掌茶,李白即以-首《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作為答謝。在唐代眾多詩歌中,這是一首早期的詠茶詩,為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留下了-段極其寶貴的資料。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詩中寫道:余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山,山洞往往有乳窟??咧卸嘤袢涣鳎渲杏邪昨?,大如鴉。按仙經(jīng)蝙蝠-名仙鼠。千歲以后,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生長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余歲,顏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異與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余游金陵,見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數(shù)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示覿,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fā)乎中孚禪子有青蓮居士李白也。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月日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息。根柯灑芳津, 采服潤滑肌。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紅崖夜。舉世未見之,此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此詩是一首詠茶名作,字里行間無不贊美飲茶之妙處。李白在詩中極其生動地描寫了仙人掌茶的獨特之處。前四句寫景,得天獨厚; 后八句寫茶,好的生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其上乘的品質(zhì);最后八句寫情,并抒懷。李自獲得仙人掌茶十分開心,在序文中寫道,以后的髙僧大隱能夠知道這種茶,就是由于中孚居士和李白本人?。?/p>
據(jù)悉,名聞遐邇的仙人掌茶是-種佛茶,而出產(chǎn)該茶的玉泉山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被譽為“三楚名山”,此山山勢巍峨,磅礴壯觀。這里空中云霧彌漫,地下乳窟暗生, 山麓右側(cè)有-清泉噴涌而出,清澈晶瑩,名曰“珍珠泉”。泉邊的玉泉寺是中國佛教的著名寺院之-,早在隋代開皇年間由智者國師等創(chuàng)建,也是天臺宗的重要祖庭和禪師北宗神秀大師傳禪的專用道場,與江蘇南京的棲霞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山東長清的靈巖寺并稱為“天下四絕”。此外,玉泉寺還是關(guān)公信仰的發(fā)源地,傳說當(dāng)年智者大師駐錫時,關(guān)公顯靈,向大師乞求歸戒。由此,關(guān)公則成為保護伽藍。 護正祛邪的護法神,有時又被尊為“武財神”。至今,玉泉寺附近還有顯烈祠等相關(guān)古跡。
文前提及到玉泉寺內(nèi)這位中孚禪師是李白的宗侄,他既通佛理又喜歡飲茶,常年在乳窟中采茶后制成仙人掌茶,以茶供佛,并招待四方賓客。中孚禪師游金陵棲霞寺時偶遇李白,遂以仙人掌茶相贈, 李白則以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作答,便有了以上的茶壇佳話。多年災(zāi),李白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對于眾多品種的茶也可謂是見多識廣,但是他依然唯獨對仙人掌茶特別青睞,足以證明仙人掌茶的不凡魅力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8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葉也可以腌著吃——泰國腌茶
下一篇: 茯茶將是今后城市人群特殊保健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