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屬于綠茶類。產于江西省廬山一帶。廬山青峰重疊,云海奇觀,風景秀麗。廬山種茶,始于東漢,隨著佛教的傳入,寺廟甚多,各自在云霧山間栽茶制茶,均稱“云霧茶”。與黃山相比,在古代,廬山的名氣要響得多。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在廬山游覽品茶,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詩文。
歷代名人,交口贊譽,認為宇內名山,除五岳以外,首推匡廬。唐代大詩人李白說:"余行天下,所游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匡廬真天下之冠也。"
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曾在廬山香爐峰結草堂居,親辟園圃茶,曾作詩曰:“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還,架巖結茅宇,辟壑開茶園?!?/p>
陸羽也曾在廬山取水煮茶,將廬山谷簾泉評為“天下第一泉”。
1959年朱德同志在廬山品茶后作詩一首:“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常年飲,延年益壽法。”
廬山云霧茶,圓直多毫,色澤翠綠,有豆花香,滋味濃醇爽口。
相傳,廬山種茶始于漢代,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后,佛教徒便結舍于廬山。當時全山梵宮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崖登峰,種茶采茗。東晉時,廬山成為佛教的一個很重要中心,高僧慧遠率領徒眾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樹。唐寧兩代文人墨客多有贊頌之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廬峰結廬 而居,親辟園圃,植花種茶,詩云:"藥圃茶園為產業(yè),野麋林鸛是交游。"寧代詩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灑,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來,明太祖朱無璋曾屯兵廬山天池峰附近。朱無璋登基后,廬山的名望更為顯赫。廬山云霧正是從明代開始生產的,很快聞名全國。明代萬歷年間的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即云:"匡廬絕頂,產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
匡廬之山,真是云的故鄉(xiāng),云的世界。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時而像浩瀚的波濤,時而像輕盈的薄絮,整個廬山都沉浸在那朦朧飄渺的云霧中,"千山煙靄中,萬象鴻蒙里",一如太虛紀境。因而,有云霧茶之名,"霧芽吸盡香龍脂",云霧的滋潤,促使芽葉中芳香油的積聚,也使葉芽保持鮮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廬山云霧茶的制法分為殺青、抖散、揉捻、初干、握條、做毫、再干七個過程。高級的云霧茶條索秀麗,嫩綠多毫,香高味濃,經久耐泡,為綠茶之精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03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文化與浪漫花藝完美結合家裝藝術
下一篇: 佛教寺院中的茶文化這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