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非常迷戀喝茶,從毛峰、龍井、云霧到苦丁,又從觀音、凍頂、大紅袍到普洱,再到白茶和紅茶,一路喝下來,嘗試了不少,卻越來越愛喝普洱,尤其是濃郁香醇的熟普。而且對喝茶的器具也越發(fā)講究,不僅先后買了茶池、茶海,而且還購置了正宗的景德鎮(zhèn)瓷器、蓋碗,后來又迷戀上了紫砂,先后買了七八把紫砂壺,有小品、有大品,有提梁、有執(zhí)壺,還有手把,顏色有紅、有紫、有黑、有綠,樣式有石飄、有井欄,還有大生壺,形式各異,不一而足,價位最次的也在六百元以上。于是就由單純的喝茶過渡到茶壺同養(yǎng)。進而又對各國的茶道、有關茶、壺的文化知識越發(fā)留心。先后了解了日本的“和、敬、清、寂”、一期一會、獨坐靜思等茶道精神,中國的茶道“廉、美、和、敬”,朝鮮的茶道“清、敬、和、樂”,以及英國的下午茶文化等。那一段時間家里真是費水,每天都要溫壺、沖茶、細品、洗壺、晾壺,一茶一壺,輪流清養(yǎng)。不僅細心體會不同茶的色、形、香、韻,更把玩于壺的形的樸厚、色的溫潤、包漿的均勻,從中體會出養(yǎng)茶即養(yǎng)心、養(yǎng)壺即修身的人生哲理。
曾辟出一間茶室,特意讓名家寫了一個兩米多的“道”字裱了放在屋內(nèi),還在茶海中養(yǎng)了一只紫砂做的蟾蜍。還曾一度想學一下茶道表演,后來從網(wǎng)上下了些資料,自學鉆研。后實踐于家中的朋友,博得好評如潮。百無聊賴之時,總是想象著自己身穿旗袍或日式和服,在沐浴焚香之后,坐于茶幾前,沖泡一壺香茶,那一定是一段值得懷念的美好時光。
佛家愛說,茶禪一味,可能都是說茶于清苦中有回甘,就像人生,既辛苦,又甜蜜,既有痛苦,也有歡樂。如今我還在喝茶,只是忙于工作,在單位是不用紫砂的,只用平常的杯子湯泡。只有休息在家時,我才慢慢泡上一壺清茶,用以解渴,又以療煩,享受茶壺帶給我的無限樂趣。
紫砂壺泡茶,以盡色、聲、香、味之蘊,無熟湯味。
暑天泡茶不易變味,湯色清潤。壺泡之茶,如隔數(shù)日,難免有雜氣,只要除去茶渣,注滿開水,鼓蕩后倒去,或一次或數(shù)次,直到壺中不留茶渣,即把熱壺浸沒冷水,同時急出冷水瀉之,元氣復矣。
紫砂壺為砂質壺,泡壺后壺身傳熱緩慢,保溫性好,故在提、握、撫、摸時不感炙手,冬冷季節(jié)雙手捧壺,不僅可取暖,且有按摩健身之作用。
紫砂壺壁,含有氣孔率,且有雙重氣孔結構,使壺有適應冷熱急變之性能,寒天注入沸水,不會脹裂,溫水燉燒、烹蒸也無需擔心開裂。
由于壺壁有一定的氣孔率,壺內(nèi)易吸茶汁,內(nèi)壁勿刷,無異味,且經(jīng)久用,增積茶銹,空壺注入沸水亦有茶香,茶銹經(jīng)生物化驗,內(nèi)含灰黃霉素成分,有消炎消毒之作用。
紫砂壺千姿百態(tài),大致以高、矮兩類之分。高壺宜泡紅茶,紅茶在焙制中是經(jīng)發(fā)酵過的,因此,它不避深悶,所以,高壺深悶使紅茶越發(fā)濃香;矮(扁)壺宜泡綠茶,綠茶在焙制中未經(jīng)發(fā)酵,不宜深悶,故矮(扁)壺澈泡綠茶,則保持了綠茶澄碧鮮嫩的色香味。
紫砂壺使用經(jīng)久,滌拭日加,自發(fā)黯然之光,人手可鑒,通過泡茶用壺,養(yǎng)壺,欣賞紫砂壺自體妍麗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為時人所珍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03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影響龍井茶保藏的因素及保藏方法
下一篇: 土家茶道:喝恩施油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