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二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碗便成道,何需苦心破煩惱。這是一個禪意盎然的下午,華僑新村11號在悠悠茶香中迎來了此次“禪茶一味”主題茶席的主講本燦法師,以及嘉賓鵝峰寺住持法持法師。
禪味茶席隨心而動
庭中席上,深色青布鋪就,舉手間,九品蓮開正盛,花下一尊白瓷觀世音,法相莊嚴。一幅唐卡上遍撒花瓣做供養(yǎng),爐香乍熱,法師落座,古琴聲起,身后襯著一方藍似海水般的紗幔,五鳳山琴館館主李榕老師撫出一曲《梅花》,在琴聲悠揚中,斑駁的陽光灑下昏黃的剪影,淡淡的香云隨風而起,古樸而厚重的琴上,讓在場的茶友們都感受了弦動心動。
參禪飲茶明心見性
參禪與飲茶,為佛門永遠之話題。說到禪,人們就會想到青燈古佛、遠離世事、讀經(jīng)打坐的佛門修持。本燦法師說,禪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思維修”、“靜思慮”,是通過靜坐調節(jié)身心,超越狹隘自我的修習方法。禪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也可以指引人的心路。就茶而言,中華乃茶葉之原產(chǎn)國,茶圣陸羽著《茶經(jīng)》,世人皆知。然而,陸羽本為一棄嬰,由江南龍蓋寺智積禪師撫養(yǎng)成人一節(jié),卻未必盡人知曉。陸羽之為《茶經(jīng)》,洋洋灑灑七千言,窮本究末,極為精細,至為根本。
茶之成道,亦在佛門。本燦法師談道,陸羽摯友高僧皎然,為中華茶道“肇始”.皎然師好茶好詩,中年參禪,融禪學、詩學、儒學三位于一體,統(tǒng)之通之,進而悟出禪茶一味之真諦。還有趙州祖師待客,無不關照其“吃茶去”.以茶接引初機,懷平常心,行平常事,直往心內取,不向身外求,明心而見性??芍^是“迎來送往皆為禪,擔柴運水悉圓通”.因此,“飲茶之風,初興佛門。一為可以提神。參禪人飲茶,夜不思寐,益于靜思;二乃用助消食。禪門僧眾,整日靜坐,極易積食。飲茶消食,方便易行?!?/p>
感悟禪茶活在當下
這次茶席上還有一位特邀的嘉賓---福州鵝峰寺住持法持法師也談起了他對禪與茶的見解。茶香繚繞,祥和之氣充盈,來賓悉數(shù)沉浸在禪悅之中,活動現(xiàn)場,還有鳥兒忽飛而至,給茶席增添了幾分活潑的色彩。
法持法師說,茶清靜純潔的品質內涵與妙香流溢的佛法禪機相映生輝,茶的自然屬性被賦予人文的理想,成為“修身養(yǎng)性,開慧益智”的正信之道,感悟禪茶,也需要品茶人去感悟一份立足現(xiàn)實之心,在生活的當下完成覺悟與解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04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昭關銀須
下一篇: 香山云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