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光國軍所屬的通山、大冶、陽新等,俱產茶。元盛時,“興國及通山產茶之所,有園戶、商戶。以茶株納稅,每十引為一據,據納中統(tǒng)鈔一百二十五兩,其所用袋裝茶引紙,俱以江州請用,關防裝袋打角,仍運司領給,由富池口批驗稱盤,然后出江發(fā)賣?!笔桥d國元時產茶之證。
明季,政府對茶業(yè)生產十分重視。太祖謂參政張昶日:“茶之所產,多在江西、湖廣、所以前朝茶運司,在江州專任茶課,爾差官分投前去,各府州踏勘,且數起科作額,以資國用?!薄睹魇贰な池浿尽份d,產茶之所,湖北以弄昌為首,惟興國最著。崇陽縣西南“龍泉山產茶,味甘美,號龍泉茶?!迸d國(今陽新)大坡山產茶”,號坡山鳳髓?!度悍甲V》云:“太和山(今武當山)出騫林茶,初泡極苦澀,至三四泡,清香特異,人以為茶寶?!薄睹饕唤y(tǒng)志》“謂騫林葉,太和山出?!薄毒葜尽吩疲骸澳局愓?,有騫林樹,芽茁如陽羨,能滌煩熱,道流所珍。”武當山中官陳善于弘治二年(1489年),復貢騫林葉茶,供明王朝宗室享用。陽新縣,桃花尖山出茶,號桃花絕品。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興國州,“貢茶芽六十斤”。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講究茶廛,“每茶一窠,初采茶芽二兩五錢,中采二兩,末采一兩三錢,其焙干五兩重?!奔尉改觊g,興國除陳折抽茶課外,歲貢茶芽六十斤,則務雖廢,而其制猶存也。嘉魚南陽山產茶。明·李教有“殷勤燒茶夜煎茶”之句。江夏縣九峰寺獅子崖產茶。明末“廢去茶園大半,至今每歲不下提余?!鼻G州海會寺產茶。建始產茶,明·正德六年(1511年),“產茶一千九百一十斤七兩?!崩h忠路霧洞坡,土人遍種茶樹,經久耐泡,清香持久,謂之霧洞茶。
清代初期,政府只“教樹桑柘。為衙茶茗。”茶業(yè)生產,裹足不前。至清晚期,一些具有深謀遠慮的政界首腦,認識到“生齒繁而遺利少,若持農業(yè)一端,斷難養(yǎng)瞻,以后日困日促,有何底止。”為此,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從治國安幫的角度出發(fā),興利除弊,進行茶業(yè)改良,興辦機器制茶,開拓茶葉銷路,勸民廣植茶樹,促進了茶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清朝時期,各地植茶已相當普遍。有的地區(qū)以茶為業(yè),賴以為生。蒲圻之茗山茶??滴跄觊g,“有山西估客購茶邑西芙蓉山,峒人迎之,代收茶,取行傭,估客收茶義寧州,因進峒,教發(fā)紅茶做法,茶只一種,大紅雨前為頭茶,名烏龍肄。生者為子茶,復末為禾花,又日荷花,最后為秋露。紅茶以蒸曬,乘熱復以布,色變紅,再曬不過火。黑茶則曬而復蒸,蒸而復曬。亦有炒熱者,可作清茶?!鼻∧觊g,蒲圻“細民女紅,自縣南以西,崇山峻嶺,挖山采葛,樹桑培茶”,衣食豐足。嘉慶年間,山民多種茶,藉以資生。宜統(tǒng)二年,由勸業(yè)道開辦茶葉講習所,授以茶樹栽培、采摘、制造之法。由于出茶甚饒,年額茶稅銀四十兩,居全省第二位。至清末,羊樓峒所產的茶葉品種有:物華、樺華、精華、月華、春華、天華、天專馨、奪魁、賽春、一品、谷芽、谷蕊、仙掌、如梔、永芳、寶蕙、二五、龍須、鳳尾、奇峰、烏龍、華寶、惠蘭等二十四種之多。
崇陽縣城西四十里魯溪崖產茶??h西七十里龍窖山產龍淵茶?!冻珀柨h志》云:“今四山俱種茶,山民藉以為業(yè)。往年山西商人購茶于蒲圻之差別樓峒,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樓葉,入鍋火焙,置布袋中,揉成再摟者,入甑蒸軟,取梢細葉,灑面壓作磚,竹箱貯這,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歲,商履集采細葉,曝日中揉之,不用火焙,陰雨則以炭焙干,收時碎成末,貯以楓柳木作箱,貯內裹薄錫,住外洋賣之,名紅茶”。同治二年(1863年),“沙俄商人巴提耶夫,來漢經營茶葉,為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牟取暴利,前往崇陽大沙坪、蒲圻羊樓洞等地,開設茶莊,利用毛茶,制成茶磚出口。”年額茶稅銀二十五兩。
武昌縣南一百四十里,黃龍山,“山頂常年云霧,產云霧茶及佳?!薄安柚畬僬撸厝硕喾N于隙地,隔年播種茶子數十棵,至次年傾生,烈日用樹枝遮之,三年便可采,有雨前、明前、雀舌諸名。土人為嫩為貴,故味清香而不腴?!?/p>
大冶縣“之茗同產茶”?!洞笠敝尽吩疲骸安璩鎏炫_、汪家崖、吳家?guī)X諸山”。
江夏縣東南六十里有靈泉山,其頂平曠,云霧繚繞,產“云霧苛”。
通山縣城南九十里三界尖,舊產云霧茶,人貢。清末時,“蔸茶不生”。年額茶稅銀八十五兩,甲于全省。
嘉魚縣“之陰山產茶”。年額茶稅銀二十兩。
咸寧縣,鄉(xiāng)民多植茶,“每年清明、谷雨季節(jié),茶芽初發(fā),鄉(xiāng)間況事紅茶,摘茶、踩茶、焙茶,民無暇刻?!蹦觐~茶稅銀三十五兩,居全省第二位。
五峰縣,“邑屬水[氵盡]、石梁、白溢等處,值產茶。每于三月,有茶之家,婦女大小,俱出采茶。清明節(jié)采者,為雨前細茶,谷雨節(jié)采者,為谷雨細茶,并有白毛尖,萌勾亦日茸勾等名,其余為粗茶。”顧彩去:“王峰渚山產茶,利最薄,統(tǒng)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錢一貫,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日汀潭茶。故茶客來往無虛日,茶客至,官給衣食,以客禮待,去則給引?!鳖櫜试凇恫刹韪琛分?,對五峰土家人春日采茶以及茶農在容美土司的殘酷壓榨下,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描述得淋漓盡致。
遠安縣,“茶以鹿苑為絕品,每賴所產,不足一斤?!甭乖?,乃遠安縣西鹿溪山寺因名?!奥乖凡璨患傍P山茶著名,然鳳山亦無茶,外間所賣才,皆出董家坂、馬家坂等處。以地近鳳山故名?!兵P山即鳴鳳山。按:陸羽《茶經》云:茶出山南者,以峽州為上,生遠安山谷,蓋指此茶而言之。
利川縣南一百三十里有烏通山,“里人種茶其上,號烏通茶。”忠路烏洞坡,土人遍種茶樹,其葉清香,迥異他處,名烏洞茶。”
鶴峰縣,“神仙園、陶溪二處,茶為上品,州惟茶利最溥?!薄耳Q峰州志》云:“容美貢茶”?!安铇浔榈厣常┲菔鸷髷抵晁a最佳,味亦清腴,取井水烹服,驅火除瘴,散氣止并解一切雜癥,現(xiàn)生產極饒。咸豐甲寅年(1854年),州人高炳文之同眾共議,清示設棧,多方經營,由是遠客鱗集,城鄉(xiāng)有食其利者,而財源漸開矣。”自丙子年(1876年),廣商林宸來州,采辦紅茶,泰和合謙慎安兩號設茶莊本城五里坪,辦運紅休,載至漢口,兌易洋人,稱為高品?!?/p>
建始縣邑民多種茶。年額茶稅銀六兩七錢。
黃梅縣西北紫云山,其頂平曠,有僧人植茶,號紫云茶。
圻水縣,“斗方山及人家諸畏圃皆出茶?!?/p>
由此述可見,通稱產茶。故《清一統(tǒng)志》云:武昌府、宜昌府、施南府皆土貢茶。襄陽府土貢騫林葉茶。
再從湖北茶課來看,額行茶二百四十八引,系咸寧、嘉魚、蒲圻、崇陽、通城、興國、通山七縣,請領所有茶引,向種茶戶經紀坐銷二百三十三引。建始縣經行銷十八引,每引額征紙價銀三厘三毫,坐銷者征稅銀一兩,行銷者稅銀二錢五分,課銀一錢二分五厘,其額征稅銀二百三十四兩五錢,課銀二兩二錢五分。行茶到關,仍行報稅,又均州、荊州、鐘祥縣本地鋪戶肩販小簍、摟茶,每引報稅銀一厘八毫名落地稅。盡收盡解。乾隆八年,(1743年),以四川建始縣改隸湖北施南府,舊行茶十八引,隨帶湖北,每引征稅銀二錢五分,課銀一錢二分五厘,共六兩七錢五分。十三年(1748年),議準湖北建始縣茶引,由本縣截角給商。在本地行銷至行過殘引,由商呈繳申司送部?!边@些歷史載,皆可證湖北產茶之饒,已成為我國主要產茶地區(qū)之一。
從湖北歷史上看,溯自神農氏部落發(fā)現(xiàn)茶并利用茶以來,由于朝代之興廢,人事之代謝,歷朝歷史代政府,均制有各自的茶業(yè)政策,保護茶樹資源,發(fā)展茶業(yè)生產,或張或馳,或得或失,左右著茶業(yè)生產的興衰。荊楚先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不斷總結生產經驗,逐漸由單純利用自然經濟,進而發(fā)展為生產經濟,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前進。
轉自《農業(yè)考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13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龍泉白天鵝
下一篇: 龍山銀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