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于此?!泵身敺N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zhì),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对颇嫌洝氛f:“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lián)延數(shù)十里,在縣西南。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F(xiàn)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著眾多旅游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吊。 世界茶文化發(fā)源地蒙頂山茶,隨著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為世獨珍,不僅因為它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為天下稱道?!边h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圣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云冪覆,久凝不散?!碧拼敲身敳璋l(fā)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鐘、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志》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后,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nóng)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耙允敲缮较群笾烁傇圆瑁砸?guī)厚利,不數(shù)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笨芍^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政治、經(jīng)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chǎn)技術、建筑藝術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達數(shù)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贝藭r,蒙頂茶不僅在國內(nèi)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chuàng)了蒙頂茶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那么,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fā)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zhì)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chuàng)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chǎn)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chǎn)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chǎn)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為西南、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辈ⅰ傲橛婪ā?。名山茶葉成為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mào)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民國除舊革新。解放后,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fā)展,蒙山茶場運用現(xiàn)代制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chǎn)。上世紀80年代,又創(chuàng)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 國家、省優(yōu)、部優(yōu)產(chǎn)品,前3種名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產(chǎn)量增長,質(zhì)量提高,不僅為國內(nèi)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于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為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為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來源:東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18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代人們?nèi)绾物嫴?/span>
下一篇: 茶葉對外貿(mào)易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