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澀味。
茶禪一味。禪文化具體體現(xiàn)在于茶。文章中禪語有:茶具有人生三味。日本某僧《煎茶訓》:“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澀味?!闭f得真是深刻,這不正是人生過程的寫照么?
在禪文化中最有影響力的經(jīng)典故事,就是“趙州茶”,古時候的趙州禪師,對于苦心參禪的學生總是苦口婆心地借茶說法,讓學生自己“吃茶去”;又有劉琨《與兒子兗州刺史演書》:“吾體中煩悶,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可見,茶對于人類不僅是飲品,早已演繹成人類凈悟心靈一種象征。
有一男士戲言,女人好有三比,妻子如白水,情人似醇酒,朋友勝清茶。比喻倒是有點確貼。白水淡而無味,一生卻離不開,少不得;美酒酩酊濃香卻多飲不得,過飲則傷身亂性,鑄成大錯;而清茶可以凈氣平神,清心養(yǎng)性。
禪學有個著名的公案,“吃茶去”。在我的理解中,不但是人與人是平等的,包涵的更是無礙的平常心。這樣的平常心若執(zhí)意了解本相,就會背離其原意。平常心應無是非、無取舍、無凡圣,蘊涵了超越理性的智慧。來去自如、當舍則舍,當取則取,或淺或深、或甜或苦,都用自然本性取去面對,以自然本性的心去體悟,便是平常心的真諦吧。只怕人生不經(jīng)過一番磨難,很難達到這種境界,待茶過三味,無味無色、無形無氣,已經(jīng)體老發(fā)白,身掩半土。也有人說的好,禪是什么?什么也不是,是超脫語言之外,存在于人心之中。禪是大海,有的人從海中看到蝦、魚、只是一瓢水或是整個世界,取決于個人的觀點。
又有當代凈慧大師對向他請教“吃茶去”滋味的人所言:趙州茶是什么滋味,我個人雖然喝了這么多年,也說不出來,只好請你自己喝,自己品味。蕓蕓眾生中平淡的人,對于人生的體會和感受,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趙州茶不過是一種蘊涵一種信仰的象征而已,人體味的不但但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體味茶所蘊含的茶道之外的一種人生的感悟。
在我所了解不多的茶禪文化中,感覺到對人生的體悟和對禪學的參悟都要有超脫的心態(tài),如果刻意品味禪學的意義,就歪曲了悟禪的本意?!都t樓夢》中寶釵對寶玉悟禪機一段釋法,講的就很精彩:“當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藭r惠能在廚房碓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蜃阅钜毁试唬浩刑岜痉菢?,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他?!闭嬲膹匚蚓褪菬o影無跡無形式。
平常的水放入幾片茶葉便成了茶水,一樣平常的茶水溶進了信仰文化,就有了不同的寓意,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征。其實,心若真的超脫頓悟,就可以任何形式也講,就像跛足道人對甄士隱所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從一篇文章中看到,明朝文人陸樹聲在《花寮記》中,講飲茶的理想環(huán)境為涼臺、靜室、明窗、松風、行吟、清談、把卷等等,喝茶達到這種境界,不但講究文化底蘊,還要有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否則在破瓦亂磚中,哪里去找尋這樣的清凈之地?如果這樣飲茶成癖,多少有點偏激了吧。不過不同的環(huán)境飲茶的確是不同的感受。記得在一個月明風清的初秋,我和老公說好在月下對詩,于是在陽臺設一方木桌(我家陽臺面東),清風徐徐,皓月當空,心情便大不相同,在仿古的雕花香爐里查一根香,沏上一壺觀音茶,這樣靜靜的坐著,兩人竟好大一會也沒有言語,好想一說話就把眼前的美景破壞了似的。裊裊的香煙在月光下升起,品著觀音茶,很有一種神仙地府的意味,那種感覺真靜真好。
說起飲茶,像我這樣粗枝大葉的人,很難體會個中滋味。尤其看到妙玉對寶黛那一番講解,我覺得那不是品茶,是在品茶文化。妙玉那一番對茶水的講究,連學識淵博的寶姐姐都住了聲,聰明才氣的林妹妹都成了俗人,更不要說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劉姥姥無知與粗野了。當初身處凄涼環(huán)境的妙玉雖然家造變故成了出家人,畢竟有一定的社會身份,還是有資格在劉姥姥用過的茶杯看一眼就像被弄臟眼似的清高。后來這樣超凡脫俗的妙人歷經(jīng)人生更深的災難后,拿著一只破碗到河水里舀河水喝,已經(jīng)沒有往日品茶的講究了。對生命本能的抗爭,不得不適應得去掙扎爭取。
《紅樓夢》中好多人都喜歡晴雯,我不大喜歡她。不過一樣是丫頭,憑什么對向上爬的紅兒如此刻薄。晴雯的挑剔,也使她在環(huán)境遭變故時,有了不得已的生活態(tài)度。晴雯讓寶玉為他端來茶水:寶玉看時,絳紅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們的茶!“寶玉聽說,先自己嘗了一嘗,并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已。嘗畢,方遞與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寶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樣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處,今日這樣??磥?,可知古人說的‘飽飫烹宰,饑饜糟糠’,又道是‘飯飽弄粥’,可見都不錯了?!比松幘巢煌?,茶的意義也不同了。
人生如茶,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茶味,不同的心情品出不同的人生。茶對于人不過是一種需要。以茶入禪,以禪伴茶,也是體味人生一種象征形式。在無法躲避人生榮辱得失的一些紛擾時,沏上一壺或濃或淡的茶,在品味茶意中去品味一種人生,也未必不是一件超脫的事。只是這樣心意入禪,怕有些刻意的嫌疑。不舍不取,當舍當取,用平常心去品飲,也許真的能參出禪茶的真諦,又怕是在驀然回首中頓悟了。
只有身在優(yōu)越條件下的人才有心情品嘗茶的滋味,只有胸懷丘壑的人才有性情體味茶水的茶意,而像我們這般俗人,不過是用茶來解渴,用來當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而已。
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得到啟發(fā),能引導我們進入更加超脫的自由世界,禪即是:真、善、美。是用言語所無法表達的。
現(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物質(zhì)生活極其充實,但是開始有不少人開始感到了生活的空虛,寂寞,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禪學引起了世界上的知識分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那么對于我們來說禪是什么呢?怎樣悟禪呢?即為茶禪一味,茶即是禪,品茶亦是參禪。飲茶可讓身心得到放松,有靜氣凝神之效,故有茶中帶禪,茶禪一味這種說法,古之文人墨客,一壺清茶,談風論雅,一杯香茗在手,照樣海闊天空,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品茶參茶也少不了外物的輔助,茶桌、茶盤、茶杯、茶壺等,缺一不可,最重要的即為茶桌,茶桌的選擇亦是有所講究,若無好桌,品茶亦會少了幾分樂趣,少了一絲禪意。
茶桌的選材應以實木為首選,實木茶桌含有樹木的天然紋理,猶如一幅幅山水畫,提高品茶的意境與樂趣,茶桌上還有淡淡木香,提神醒腦。并且實木茶桌不含甲醛,十分符合現(xiàn)代人的健康理念,由此可見,有一張好桌是多么的重要。
1、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又何必為功名利祿所累!擁一份淡泊,守一份寧靜,人生的底蘊也會愈發(fā)厚實、愈有意味!
2、佛本無言,茶已入心。
3、一杯茶看禪心,飲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4、一杯香茗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心無旁騖的陶醉在大自然賦予的茶香中,茶葉喚醒茶人的心靈。
5、一杯清茶,一縷禪思,任塵香嫵媚,我亦不聞不問。
6、佛為眾生,茶蘊萬象。
7、飲茶、聽禪,細品時光靜好;研磨、落筆,淡寫流年無恙。
8、茶是一種情調(diào)、一種沉默、一種憂傷、一種落寞。
9、既是禪,又是茶。人生無定,時浮時沉。心是壺,也是宇宙,滄海桑田,云起云落,心是瓷杯,也是慈悲,心凈,一切都凈。禪心若佛,茶即心,心即佛,禪茶一味,即茶即佛。生命無常,歲月靜好,因為有茶。
10、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
11、夜深了,喧囂漸漸退去,此時,為自己沏上一杯清茶,靜靜將自己融化在裊裊茶香中,生活猶若一杯清茶,雖然很淡,卻散發(fā)著縷縷清香,慢慢品味,回味其間,人生百味一杯茶!
12、生命本無常,紅塵本浮沉。靜下心來品品茶,情用水調(diào),茶需靜品,讓我們把心變成一壺茶,包容百味,吐故納新。
13、佛是茶的升華,茶是佛的禪心。
14、茶性苦,品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
15、悠悠禪音,淡淡茶味。
16、一方靜室,亦能修養(yǎng)心性;一杯茶,亦能恬淡生香。
17、只需靜下心來,酣暢地飲一杯茶,入心地聽一支曲。讓心棲居在安靜之中,又何須在禪茶的悟道里徘徊呢?
18、有茶心,方悟禪意;禪是茶,茶便是禪。
19、茶葉不會因融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
20、心即佛,茶是菩提心。
21、每一泡茶,都有獨特的美。
22、一壺芳茗,拈花微笑,禪為悟,茶為雅。
23、喜歡素,喜歡靜,喜歡茶,因素能養(yǎng)人,因靜能養(yǎng)心,因茶能滌心。三千世界,誰能不貪繁華,誰能不染俗世,誰能不食人間煙火?素、靜、簡,只是修一顆心!水,清,凈,能洗一身塵!
24、茶香中聽風聽雨,觀落葉皈依,滄海變桑田。
25、一襲麻裙,一雙纖手,一杯一盞,一壺沸騰的水而已。
26、以茶待人可明事理,以禪待人可結(jié)善緣。
27、當你手中拿著茶杯,喝當下的這口茶,如果能夠不讓念頭流失在過去未來中,那你就會欣賞到這杯茶要帶給你的東西,美好總在當下。
28、心清淡,佛經(jīng)半卷意遠長。世間何所道?愿做煮茶人。
29、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30、世人皆知濃的好,不知清之妙,茶人以清心為本。
31、花非花,茶非茶。如來如我,我如如來。
32、禪一念,茶一味。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皆是一物,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
33、佛是茶的升華,茶是佛的禪心。佛與茶的共同訴求是心,是感悟,是頓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協(xié)調(diào)。佛為眾生,茶蘊萬象;佛度俗人,茶凈蒼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
34、禪,勢必不會離開一盞茶,幽幽的香與禪融合,那靜味,那意蘊,那悠遠。
35、茶是佛化身,飲之得緣分。
36、茶,集山水之滋潤,沐雨露之精華,自然之物,聚天地靈氣;禪,自在隨緣,不在于講,而在印心,明人生之實相,道天地之機關的不二法門。古今禪師以茶悟道、以茶傳道,一茶一禪,內(nèi)心修為。
37、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懷一顆虔誠的心,品茶,品人生,茶水洗心,心如明鏡,隨緣即安。
38、靜為佛之首,空為佛之本,苦為佛之身,隱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華,茶是佛的禪心。
39、人有人品,茶有禪意!
40、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禪一味。
41、佛要清除人類心靈的雜塵,茶則是洗凈上面的污垢,不留一絲細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飲品,是天堂、人間、地獄一致的靈魂凈化精、身體洗禮水。
42、茶禪一體,茶佛相通。
43、心清如佛,佛者,茶也。
44、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shù),有相無相,不即不離。
45、禪茶一味,水不染塵!
46、文人品茶,追求的是風雅;佛家品茶,品味的是清淡;道家品茶,品味的是自然;儒家品茶,追求的是和諧;而平常百姓,品味的是生活,追求的是健康。
47、道以茶修心,佛以茶養(yǎng)性。
48、我愿守著這份禪意,煮心靈的茶,沐靈魂的香。于幽幽的茶香中,擁一瓣芬芳入心,任滄海桑田,我自淡然。
49、對于我來說,茶是一種溫暖的味道,而禪是一種無聲的抵達。
50、茶性靜,茶道講究和靜怡真,由靜達到潔凈身心、滌除凡塵的境界。
51、心若著相,禪是禪,茶是茶;心若清凈,禪是茶,茶便是禪。
52、茶間皆禪意,曲間皆禪音。
53、這楚楚風情的茶,這空靈安寧的禪,細細品來,無不是都有經(jīng)典的來處。我被禪的清澈洗滌著,被茶的芳香吸引著,一步步拓荒著我貧乏的思想。
54、茶葉飄香,茶韻悠悠心即佛,而茶是心,則茶即佛。清燈古寺,佛法無邊。茶清如露,心潔如佛,佛者,茶也。禪茶一味,共參禪機、茶理。靜為佛之首,空為佛之本,苦為佛之身,隱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參苦禪,欲破苦念,必習苦茶,茶者,真佛也!
55、倘若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光陰就是一壺禪茶。茶香潤心,墨香沁骨,禪香養(yǎng)心。
56、若能忙里偷閑,安靜的,用虔誠的心,斟一盞茶與自己對飲,讓浮躁的心性在澄澈的茶水里浸泡,滌去急躁的輕浮,留存淡定的優(yōu)雅。
57、一花一草一茶,皆可明心見性。
58、茶道中,不可不說佛道,茶亦不離佛道。
59、佛法存于茶湯,所言誠然。茶與禪,味味一味,融合著無有精神與物質(zhì)之別,真可謂百和妙殊,恰融一體。茶中有禪,禪在茶中,茶禪一味,茶禪一心,悟道如水;茶與禪,天生因緣,心心相??!
60、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茶,讓意念隨心而動。
61、這一場茶與禪的盛宴才剛剛開始,我相信,在茶的世界里,我會與茗有約;在禪的世界里,我會與善結(jié)緣。我確信,我毋需問鼎禪茶的意境能否讓我順其自然。
62、我們都需要原諒,穿越過擁擠的人群,獨賞最幽的景,愛的恨的就隨風去吧。茶葉入心,微笑過往,只道是平常。
63、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64、雖只是一杯茶,森羅萬象卻都在這里!
65、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嘗苦澀、得意人飲甘甜、滄桑者覺回味;同是一杯茶,文人吟風月、哲人品人生;同是一杯茶,戀人鐘情、癡人嘆怨、佛家悟空,俗人聞市井。
66、品茗如參禪,茶禪一味,唯平常心得悟之。
67、茶暖,書香,心靜,致遠,愿時光放緩,愿故人不散。
68、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
69、一茶一禪語,一人一故事;一屋一歸宿,一念一凈心。
70、茶禪一味,悟道如水。
71、喧囂的塵世,只要你用心去品,去觀察,去領悟,就會走入一處清幽之地,那是心心靈的桃源,有陣陣的花香,有裊裊的茶香,有淡淡的書香,聽一聽心陌上奏響的梵音,拋開生生活給予我們的無奈與困惑,禪意的時光,就這樣清芬滿眼,如水入心。
72、心即佛,則茶是心。
73、煮一壺光陰的禪茶,左手煙火,右手懂得,端然在慈悲的菩提樹下打坐,在一杯淡茶里,安然與時光對坐。
74、佛系喝茶,心田靜如水。
75、若茶是佛的禪心,那么佛便為茶的升華;若佛是茶的真味,那茶便為佛的風雅與自然。禪心若佛,茶即心,心即佛,禪茶一味,即茶即佛。
76、一盞茶,一本書,以書入茶,禪吾茶香。
77、茶味,亦為人生的滋味。禪,禪者心也。佛說,行亦禪,坐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78、禪茶一味,心香如茗。
79、品茶,品人生。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它們,或濃或淡,或香或苦,或沉或浮。
80、品茶之味,悟茶之道。一個怡然的心情,一段閑暇時光,唯有這樣,才能品出好茶的韻味。
81、茶,清新而淡雅;濃郁且芬芳;素然亦解情。茶,是一種心的享受;精神的慰療;自然的舒暢。茶,是凌亂的思緒;午后的安然;清淡的生活。
82、有空坐下來,放松身心,沉靜心情,喝一杯禪茶,聆聽自我的心聲。
83、一念一忘一思量,一茶一盞一清香。
84、用結(jié)緣的心態(tài)來喝這杯茶,同所有人結(jié)茶緣,結(jié)善緣,結(jié)法緣,結(jié)佛緣,讓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韻,善的和諧,凈化人生,不亦樂乎。
85、禪茶一味,唯我獨醉。
86、茶禪一味,是頓想,是感悟,是自我修行。
87、眾生皆可飲茶,眾人皆可成佛。
88、當厭倦人世間紅塵,靜下心,品一杯好茶,聞一聞那禪茶香,品一品那份幽靜。
89、凝心靜氣里,生活若杯中茶,偶爾有點苦澀,偶爾有點清涼,偶爾有點醇香,偶爾有點甘甜。
90、人生如一盞茶,苦如茶,香亦如茶。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茶若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一杯清茶,只要用心去品,就可滌盡浮華的塵煙。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佛能從一朵花中悟出整個世界,世人能否從一盞茶里看淡浮生?
91、禪茶一味,即茶即佛!
92、心中有道,倒茶就是茶道;心中無道,茶道就是倒茶。
93、在任何一季節(jié)里飲茶,每個人都宛若一片茶葉。
94、茶之靜,茶之逸,茶之真。
95、一盞香茗,觀浮沉人生,修行者修心也,阿彌陀佛,事事順心。
96、沏一壺無邊春色,在清幽的境界里行走。我認真地看著每一片葉子在杯中舒展,看著它們在沸騰中翻滾生香,似乎我飲下的不是芳香的茶而是暖暖的春。
97、何為茶禪?喝茶也是一種修行,茶禪一味是清歡。
98、茶是佛教每天必喝的飲品,更被佛教視為靈芽、仙品。僧徒在每次誦經(jīng)禮佛之前必要凈手,喝茶。喝茶,心清,口凈。
99、佛無言,茶入心。
100、佛與茶的共同訴求是心,是感悟,是頓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協(xié)調(diào)。
101、世人皆知濃的好,不知清之妙,茶人以清心為本。能清自己心可得小成就,能清眾人心方成大圓滿。品至清至潔的茶,悟至靈至靜的心。
102、茶葉入心,微笑過往,只道是平常。
103、你來,風雨無阻,你去,一杯淡茶相送。
104、人生的光影里有茶香曼妙,有緣香氤氳,有禪音繞骨,一紙流年里的那些遇見,亦是淡了落寞,濃了眷戀,暖了心房。
105、茶,生于幽谷,受之甘霖,經(jīng)風吹雨淋,采摘后人工揉作,只剩下這纖纖一葉,軀散發(fā)著幽幽的香氣。
106、茶中有禪,禪在茶中,茶禪一味,茶禪一心,悟道如水。
107、禪茶一味,即茶即佛。
108、佛能洗心,茶能滌性??嘀杏刑?,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2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山壽眉
下一篇: 荊溪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