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
,海峽兩岸黑茶文化交流暨安化黑茶傳統(tǒng)工藝高峰論壇交流會在廣州維多利湖南黑茶館舉行。83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兩茶制作技藝的傳人李華堂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源遠流長
黑茶文化交流會上,李華堂贈送給曾至賢千兩茶一根
小資料
李華堂安化老茶工
,現(xiàn)已83歲,是千兩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在1953年壓制的千兩茶現(xiàn)已成為國寶。曾至賢臺灣著名茶人,其黑茶文化專著《方圓之緣——深探緊壓茶世界》中率先提出“千兩茶是世界茶王”
,對安化黑茶之千兩茶推崇備至,使得曾經譽滿“絲綢之路”的神秘之茶,在沉寂了半個多世紀之后,穿越時空隧道,再現(xiàn)輝煌。延伸閱讀:安化千兩茶制作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08年在6月14日的中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
,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化千兩茶制作技藝列入其中,成為安化縣第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安化素有“中國茶鄉(xiāng)”之稱
,唐朝中期,所產“渠江薄片”茶成為朝廷貢品。明清時期,曾有“無安化字號不買”之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為了避免這一傳統(tǒng)技藝失傳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滿足市場需求,設在該縣的省級國有企業(yè)白沙溪茶廠恢復了傳統(tǒng)的千兩茶生產,并于1998年申請了國家專利。為傳承一方文化瑰寶,縣文化旅游局采用“逐級申報,分步實施”的方式,強化“人員、手段、業(yè)務、經費四到位”的措施,積極將千兩茶制作技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通過兩年多的努力,終于實現(xiàn)預期目標。截止到2008年7月,安化全縣30多家千兩茶生產企業(yè),嚴格按照傳統(tǒng)手工技藝生產,確保了這項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相關鏈接:安化黑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32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上一篇:
石見穿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及定量分析
下一篇:
春茶不宜貪嘗鮮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