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Greenlacewing]幼蟲名“蚜獅”。脈翅目,草蛉科。分布于中國各產(chǎn)茶地區(qū)。捕食蚜蟲、介殼蟲、螨類及多種害蟲的卵和小幼蟲。成蟲體長8~15毫米,綠色;復(fù)眼呈半球形突出,黑色,具金屬光澤i觸角絲狀,細(xì)長;翅膜質(zhì)透明,翅脈發(fā)達(dá)。卵長橢圓形,有一絲狀長柄與枝、葉相連。幼蟲近紡錘形,灰黃色,有褐色或赤褐色斑紋,體節(jié)兩側(cè)有毛瘤,口器呈鉗狀,有3對發(fā)達(dá)的胸足。繭近圓形,絲質(zhì),白色。年繁殖多代,多以老熟幼蟲結(jié)繭越冬,翌年4~5月化蛹;少數(shù)以成蟲越冬,體色由綠色轉(zhuǎn)為淡黃褐色,腹部出現(xiàn)紫色斑紋,翌年4月開始復(fù)蘇,體色又轉(zhuǎn)綠,并陸續(xù)交尾產(chǎn)卵。成蟲產(chǎn)卵于害蟲附近的枝、葉上,卵單產(chǎn)或集中產(chǎn)(大草蛉等)。幼蟲孵化后先靜止,后沿絲柄爬至枝葉上,用鉗狀口器插入害蟲,并舉在空中吸取體液,有的種將蟲尸馱在背上。幼蟲共3齡,僅取食不排泄,肛門演化成抽絲作繭器官。成蟲羽化后,先排出積存的糞便,然后覓食。茶園中常見的草蛉種類有: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亞非草蛉(C.boninensis)、中華草蛉(C.sinica)、麗草蛉(C.formosa)。
草蛉是麥田中較常見的天敵之一,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寄主主要為麥蚜、棉蚜和麥蜘蛛。主要有中華草蛉和大草蛉兩種。
(1)形態(tài)特征
①中華草蛉:成蟲體長9~10毫米,前翅長13~14毫米,后翅長11~12毫米,體綠黃色。胸和腹部背面兩側(cè)淡綠色,中央有黃色縱帶,頭淡紅色,觸角比前翅短,灰黃色。翅透明,翅脈黃綠色。卵橢圓形,長0.9毫米,初產(chǎn)綠色,近孵化時褐色。3齡幼蟲體長7~8.5毫米、寬2.5毫米,頭部除有一對倒八字形褐斑外,還可見到兩對淡褐色斑紋。
②大草蛉:成蟲體長13~15毫米,前翅長17~18毫米,后翅長15~16毫米,體綠色較暗。頭黃綠色,有黑斑2~7個。幼蟲黑褐色,3齡幼蟲體長9~10毫米、寬3~4毫米,頭背面有3個品字形大黑斑。
(2)發(fā)生規(guī)律
①中華草蛉:一年發(fā)生6代,以成蟲在麥田、樹林、柴草和屋檐下背風(fēng)向陽處越冬,翌年2月下旬開始活動。第一代部分草蛉幼蟲在麥田取食麥蚜和紅蜘蛛,5月上旬為幼蟲發(fā)生高峰期。成蟲不取食蚜蟲。幼蟲活動能力強(qiáng),行動迅速,捕食兇猛,有“蚜獅”之稱。在整個幼蟲期可捕食幼蟲500~600頭。中華草蛉耐高溫性好,能在35~37℃溫度下正常繁殖。遇飼料缺乏時幼蟲有相互殘殺的習(xí)性。
②大草蛉:以繭在寄主植物的卷葉、樹洞內(nèi)或樹皮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后,在有蚜蟲的地方活動。大草蛉不耐高溫,氣溫超過35℃時,卵孵化率很低。
(3)保護(hù)利用
一是正確選用化學(xué)農(nóng)藥和避開幼蟲、成蟲高峰期用藥可以對草蛉起到一定的保護(hù)作用?;瘜W(xué)農(nóng)藥對草蛉幼蟲、成蟲有一定的殺傷作用,但對卵和繭影響較小。一六○五農(nóng)藥對草蛉殺傷力較強(qiáng),抗蚜威和樂果相對較安全。二是人工增殖,用人工飼養(yǎng)繁殖草蛉,于適當(dāng)時機(jī)在麥田釋放,可有效控制幼蟲。
分類: 休閑/愛好 >> 花鳥魚蟲
問題描述:
草蛉是一種什么樣的昆蟲?它們的習(xí)性是什么?喜歡吃什么?詳細(xì)一點(diǎn)!~
解析:
草蛉又名草青蛉,屬脈翅目草蛉科昆蟲,其幼蟲通稱蚜獅。 它們是典型的捕食性昆蟲,捕捉蚜蟲和介殼蟲等害蟲,全球約有4000多種。成蟲體長13-15毫米,前翅長17-18毫米,后翅長15-16毫米,體綠色較暗。頭黃綠色,有黑斑2-7個。前翅前緣橫脈列及翅后緣基半部的脈多為黑色。幼蟲黑褐色,3齡幼蟲體長9-10毫米,寬3-4毫米,頭背面有3個呈“品” 字形排殖的大黑斑。
草蛉以繭在寄予主植物的卷葉、樹洞內(nèi)或樹皮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后,在有蚜蟲的地方活動,在麥田活動的草蛉主要是越冬代成蟲和第一代幼蟲。草蛉不耐高溫,超過35度,卵孵化率很低。
草蛉的樣子:4.freep/photo_new/2006-9-4/6/20069424563579
草蛉一般沒有毒性,不會主動攻擊人,對人沒有太大危害。
草蛉一般沒有毒性,不會主動攻擊人,對人沒有太大危害。草蛉是一種捕食性昆蟲,能夠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nóng)業(yè)害蟲,對苗圃果園農(nóng)田中的蚜蟲種群數(shù)量起著有效的抑制作用,被人,們廣泛用于消滅害蟲。
草蛉的簡介
草嶺的成蟲食性是這樣的,象中華草嶺、亞非草嶺等為植食性,它們像蜜蜂和蝴蝶一樣,吸食植物的花粉和蜜露。這時它們失去了消滅害蟲的能力,而另一種類的草嶺則堅持肉食習(xí)性,仍以害蟲為食,象大草嶺、麗草嶺等,平均一天能吃一百多頭蚜蟲。
草嶺是多食性昆蟲,除捕食多種軟體的昆蟲和螨類外,也取食昆蟲排出的蜜露、植物蜜腺的抄分泌物和花粉等。
所捕食的昆蟲包括蚜蟲、介殼蟲、粉虱、木、葉蟬,薊馬,蝶和蛾類的卵和幼蟲等。草嶺的食量很大,大草嶺幼蟲一生可捕食蚜蟲677.6頭,成蟲一生平均可捕食蚜488.2頭。普通草嶺一個幼蟲可吃3780頭介殼蟲。
在法國,普通草幼蟲捕食多種葡萄害蟲,一個蚜獅至成長可以吃葡萄綴穗蛾幼蟲60頭。
草嶺在我國有15屬約5261近百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是松蚜、棉蚜、桃蚜、梨蚜等各類蚜蟲及松干蛤的重要天敵昆蟲,對森林、苗圃、果園、農(nóng)田中的蚜蟲種群數(shù)量的消長起著有效的抑制作用。
草嶺是全變態(tài)昆蟲,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不同的形態(tài),在卵期和蛹期的草嶺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蟲和成蟲時期,其中尤以幼蟲期捕食量大,是消滅害蟲的主要時期。
夏天的田野,常常會看到一個綠色柔軟的小身影,它長著四個寬大而透明的翅膀,在半空中緩慢地飛翔,它就是著名的滅蟲能手——草蛉。
草蛉是一類捕食性昆蟲,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它們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由于草蛉是捕食害蟲的重要能手,因此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滅害蟲的工作。
小巧玲瓏的草蛉體形細(xì)長,長約10毫米,身體呈淡綠色;有金色閃光的復(fù)眼;翅較寬闊,透明狀,看起來就像一個綠瑩瑩的小精靈,美麗極了。
草蛉常飛翔于草木間,通常選擇在樹葉或其他平滑的光潔表面上產(chǎn)卵。卵為黃色,有呈絲狀的長柄。幼蟲為紡錘狀,在樹葉間捕捉蚜蟲為食,有“蚜獅”的稱號。
草蛉是完全變態(tài)昆蟲,一生中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不同的形態(tài),卵期和蛹期的草蛉是不能取食的,幼蟲和成蟲時期則為捕食的主要時期,也是消滅害蟲的主要時期。
草蛉幼蟲長得很丑陋,但捕食極其兇猛,“蚜獅”稱號就由此而來。草蛉十分活躍,雖然沒有翅膀,卻能不停地在植物上爬行,到處尋找害蟲捕食。
草蛉捕食害蟲或蟲卵,主要的武器是生在頭前方的上、下顎,當(dāng)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后,就會張開上、下顎,緊緊地夾住目標(biāo),然后用身體里的消化液將其溶解,而溶解的液體又能馬上被草蛉吸到肚子里,剩下的害蟲就只是一個空殼了。每只草蛉一天最多可以吸食一百條蚜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3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修行與茶道
下一篇: 英式茶道與中式茶道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