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工廠的要求。加工廠離開垃圾場、畜牧場、醫(yī)院、糞池50米以上,離開經常噴灑農藥的農田100米以上,離開交通主干道20米以上,遠離排放三廢的工業(yè)企業(yè)。要求水源清潔、充足、日照充分。初制加工廠宜建在茶園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帶,兼顧交通、生活、通訊的便利。加工廠應與生活區(qū)和辦公區(qū)隔離,無關人員不宜進入生產區(qū)。加工廠環(huán)境應整潔、干凈、無異味。道路應鋪設硬質路面,排水系統(tǒng)通暢,廠區(qū)環(huán)境需綠化。地面要硬實、平整、光潔、墻壁無污垢。加工和包裝場地至少在茶季前應全面清洗消毒一次。茶葉倉庫應具有密閉、防潮功能,有條件的用冷藏庫貯存茶葉,保存溫度5℃左右。加工車間應用采光良好,燈光照度達到500lx以上。加工廠應有衛(wèi)生行政部門發(fā)放的衛(wèi)生許可證。
2、加工設備的要求。應選用環(huán)保型的名優(yōu)茶加工機械設備,如多功能機、殺青機、整條機等。大宗茶類加工設備的爐灶間、熱風爐應設在加工車間墻外,新購設備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銹油。每個茶季的開始,對加工設備進行清潔、除銹和保養(yǎng)。
3、加工人員要求。加工人員上崗前經過生產培訓,掌握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能。每年度均進行健康檢查。加工人員應保持個人衛(wèi)生,進入工作場所應洗手、更衣、換鞋、帶帽。
4、加工技術。鮮葉應來自無公害茶園,不宜與其他來路不明的鮮葉混合。鮮葉和毛茶嚴格按驗收標準收購,不能收購摻假、含有非茶類物質以及品質劣變的鮮葉和茶葉進行加工。鮮葉應合理貯青,地面貯青鮮葉堆放厚度不宜超過30cm,根據有關企業(yè)標準、行業(yè)標準加工條、扁、針、卷曲型名優(yōu)茶和炒青、烘青茶。按鮮葉品種、等級或原料情況,采用相應的加工工藝,確保產品質量正常。加工過程中茶葉不直接與地面接觸。包裝材料要符合食品要求。
5、農戶加工要求。應有專用場地加工茶葉,有阻止家禽、家畜出入加工場所的設施。加工場地在加工期間不應存放其他雜物。加工茶葉的鍋、灶應專用,不應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葉。加工過程中應保持茶葉不直接與地面接觸。炒制茶業(yè)前應用飲用水洗手,進入加工場地應換鞋,加工處不宜抽煙和隨地吐痰。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閉、避光、陰涼的地方。不使用報紙等油墨印刷的紙張包裝茶葉,不允許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裝茶葉。提倡改農戶分散加工為集中統(tǒng)一按標準加工。
有機茶管理辦法是指對有機茶生產、加工和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規(guī)范和管理,確保有機茶的質量、安全和認證合規(guī)。以下是有機茶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和措施:
1.生產規(guī)范:制定并執(zhí)行符合有機農業(yè)標準的生產規(guī)范,包括土壤和水質監(jiān)測、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使用、作物種植、收割和維護等方面的要求。
2.加工管理:有機茶的加工過程應采用無公害技術和設備,杜絕任何可能對茶葉產生污染的物質和工具的使用,如農藥、化肥、合成色素、防腐劑等。
3.檢測認證:有機茶生產企業(yè)應定期對生產場地、茶葉材料、加工流程和成品茶進行檢測,確保符合國內或國際有機標準要求,并取得有機認證。
4.產品標記:有機茶產品應標注明有機認證標識、生產地點和企業(yè)名稱等信息,并保持標記的清晰和真實性。
5.市場監(jiān)管:加強市場監(jiān)管力度,打擊有機茶的質量問題、誤導消費者的虛假宣傳行為和違規(guī)銷售行為,提高消費者對于有機茶的認知和信任度。
6.宣傳推廣:加強有機茶的宣傳推廣工作,讓公眾了解有機茶的生產過程和優(yōu)越的品質特點,提高消費者對于有機茶的認知度和購買意愿。
無公害茶葉是無公害污染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有害微生物等)的衛(wèi)生質量指標控制在有關限定標準以內的茶葉葉產品。無公害茶葉的基本要求是安全、衛(wèi)生、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無公害)。當前,無公害茶葉葉生產技術已相當成熟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發(fā)布了有關無公害茶葉的系列農業(yè)行業(yè)標準。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云南省已經有不少茶葉業(yè)企業(yè)完成通過了無公害化個建設和認證,獲得了無公害茶葉使用標志,并在產品包裝中得以體現。
那么,要通過無公害茶葉認證或地無公害茶葉使用標志須要完成哪些安全衛(wèi)生加工體系建設,無公害茶葉又有哪些安全衛(wèi)生品質保證呢?
無公害茶葉的生產必須達到一系列無公害茶葉的生產規(guī)范和品質標準,首先該茶葉的生產及環(huán)境條件必須達到其產地生態(tài)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環(huán)境空氣、灌溉水、土壤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污染物。
標準體系構成
無公害食品茶葉標準由四部分組成:
1、NY5020-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huán)境條件;
2、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guī)程;
3、NY/T 5019-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加工技術規(guī)程;
4、NY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代替NY5017-2001)。
二、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
標準制定應遵循“三性”原則,即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1、 標準的科學性
無公害食品茶葉標準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標準的結構設置合理和內容科學完整等方面,重點突出解決茶葉質量安全問題。
標準根據茶葉生產實際情況,將產地環(huán)境、生產過程、加工過程和產品質量分別制定成四個標準,構成完整的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體系,克服了以往茶葉標準只重視“終端產品質量”,忽視“生產過程”之不足,真正體現了從“從土地到茶杯”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在產地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上,標準內容的重點放在對產地空氣、土壤和灌溉水質量的要求,尤其是根據茶樹的生理特點,對茶園土壤和灌溉用水的PH值、重金屬元素含量水平要求較高。在生產過程方面,標準內容的重點放在茶樹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茶園施肥和用藥安全上,并以表格的形式列清楚茶樹主要病蟲害的名稱、防治指標、用藥品種、用藥劑量和安全間隔期,簡單明了,非常便于茶農使用。在加工過程方面,標準內容的重點放在茶廠衛(wèi)生、機械設備衛(wèi)生和茶葉加工人員的衛(wèi)生與健康上,而對具體的茶葉加工工藝不作統(tǒng)一要求,這樣既保證的茶葉的衛(wèi)生質量,又便于茶葉加工工藝的創(chuàng)新。在茶葉產品質量上,標準內容的重點也是放在解決茶葉有突出問題的農藥殘留、有毒有害元素、大腸菌群和灰分的污染方面,而對茶葉的感官品質只作基本要求,這樣既保證了茶葉的質量安全,又可充分發(fā)揮不同品類茶葉的品質風格特征。
地質環(huán)境土壤的挑選?
土壤是茶樹不可或缺的條件,對茶葉品質有一定的影響,茶葉種植人員要重視地質環(huán)境土壤的挑選 ,使其達到無公害茶葉高效率種植的要求。茶樹品質遭受土壤標準的危害,因而,茶葉種植人員在種植茶葉前,要挑選水源較干凈,空氣較為清爽的地方作為茶樹的種植地區(qū)。茶葉對地形有一定的要求,茶園所在地的地面傾斜度不可以超過30°,并且平均海拔要低于1500m。
除了地形上的要求,茶葉種植對土壤的需求也非常高,就ph酸堿度來講,茶園所在地的種植土壤pH值最好保證在4.5~5.5之間,那樣可以確保土壤可以為茶樹桿部給予所需要的營養(yǎng)。茶葉種植人員在滿足以上的種植條件,還要盡量挑選沒有其他植物根莖,土層綿軟,土壤吸水性好,水量充足的地區(qū)作為茶樹種植地。
在明確好茶樹種植地區(qū)之后,茶葉種植人員還需要在土壤中增加有機肥,合理改進土壤的理化性質。為了改進土壤的活力和土壤有機質,茶葉種植人員可以培養(yǎng)泥鰍,給茶樹的生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有些茶葉種植戶在土壤中埋進秸稈等有機物,這也是改進土壤有機的一種方法。
茶樹種類的挑選?
在無公害茶葉種植過程中,茶樹的品種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最先要做好茶葉種類的挑選 ,融合當地茶園的土壤特性,氣候特征,遵循因時制宜的標準,選擇最好的茶樹種類開展種植。挑選抵御力強,抗旱性強的茶樹種類,在種植茶樹的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組合不一樣的種類開展種植,那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茶樹的抗外部干擾力。在挑選茶樹種類的情況下,對茶苗有如下所示幾個要求:所挑選的茶苗主莖務必具備一致性;茶苗的莖的粗細要遵循相對的標準;茶苗的高度要做到有關要求,那樣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茶苗的存活率。
茶樹的種植和培養(yǎng)
在種植茶樹前,茶葉種植人員要在種植地區(qū)提前挖好坑,隨后施適當的有機肥料,一般挑選茶樹復合肥或是有機肥,那樣種植效果最好,施肥料完畢以后要馬上填土,最終在依照茶園的實際大小開展適度種植。在種植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兩株茶樹前的間距要調節(jié)在適宜的范圍以內,避免間距過大導致土地的消耗,也防止間距過小造成主莖擁堵,根莖不可以吸收可供正常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
種植的方法視具體情況而定,茶葉種植人員可以挑選輪種的種植方法。必須特別注意的是,茶葉種植人員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天然的茶苗開展種植,嚴禁應用一些運用基因技術所培養(yǎng)出來的茶苗,避免后期的正常生長遭受危害。
在茶樹種植完后就需要開展培養(yǎng),相對于自然的茶園,無公害茶園要求愈發(fā)嚴苛。茶葉種植人員要在茶園的梯壁或是田坎處種上一些平托花生仁或是百喜草等植物,這種植物不用多少的營養(yǎng),因此不會危害茶樹的生長。往往種植這種草,為了改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避免一些有害物導致影響,可以避免土壤侵蝕。
茶樹的施肥和害蟲預防管理
在茶樹生長歷程中,茶葉種植人員要按時對樹干內部的殘葉及其干枝開展修剪,進而提升茶樹的光合作用和空氣流通。修剪的形式有兩種:輕修剪,主要是將樹干上一些不必要的枝干剪掉,這類修剪方法一般每年都需要開展1次;深修剪,生產過程將剪去樹干上的雞爪子枝,這類修剪方法一般隔3~5天開展1次。
茶葉種植人員還要做好茶葉的害蟲防治工作,無公害茶葉種植對生長的標準有嚴格的要求,對殘余化肥的成分也是嚴格管理。茶樹容易滋長一些蟲害,茶葉種植人員需要對害蟲開展防治,降低化肥的應用,這也是種植無公害茶葉的初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39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葉戰(zhàn)爭》一杯茶里的鴉片戰(zhàn)爭
下一篇: 2000至2003年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