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一般喝茶沒有人太在乎茶杯,盡管有些茶葉稀罕極了,茶壺也行情高漲,茶杯倒是一直不換。部分茶者手上雖然備有好幾種茶杯,他們比較留意的是杯子的形態(tài)、紋飾、圖案是否好看,大小是否適合各種場合,相對少關(guān)注到茶杯材質(zhì)以及不同材質(zhì)杯子與茶湯、品茗的關(guān)系。使用不同材質(zhì)器具來煮水、泡茶和品茗,可以導(dǎo)致水及茶湯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我們喝進嘴巴能夠馬上覺得口感的差異,有些明顯有優(yōu)劣之別,我們可以指出哪個較好喝哪個不好喝,有些會令同一款茶帶出不同風(fēng)格,比如一個香味頻率高昂另一個頻率低沉。此篇就上述情況談?wù)剛€中發(fā)現(xiàn)。
要談茶器皿材質(zhì)對水和茶湯的影響,我們先將茶具分成三部分,即煮水器、泡茶器和茶杯。目前我們試過煮水器包括銀、銅、鐵、不銹鋼、陶(含紫砂)、玻璃及塑料電水壺幾種材質(zhì),暫時拋開用什么燃料加熱這課題,單就材質(zhì)來說,視該材質(zhì)有多純。純度越高,泡出的茶湯滋味越醇厚、越美味;質(zhì)地都差不多的時候,我們發(fā)覺銀器煮水無論喝清水或泡茶后的茶湯,水質(zhì)柔和很多,又軟又細(xì),更易滲透進味蕾,口感好飽滿;銅器和鐵器次之,比較沒有稠稠的感覺;不銹鋼器具、陶再次之,香味散了不集中;玻璃器的水質(zhì)較硬,在口腔化不開來,香味粗糙;塑料電水壺泡出的茶湯帶強烈“水味”,茶湯較顯澀感,味短,全留在舌面。
第二部分要談泡茶器,如壺、蓋碗、杯,其材質(zhì)包括瓷、陶、銀、鐵、玻璃等。泡茶器如壺、蓋碗、杯屬陶瓷的話,其燒結(jié)程度的高低大大左右一壺茶湯的表現(xiàn),其燒結(jié)程度可從肉眼看出,高的陶瓷質(zhì)地看起來會密實細(xì)致些,瓷器的燒結(jié)程度普遍比陶高。陶瓷燒結(jié)程度必須高,完整地把陶瓷泥坯燒熟了,泡出茶湯才會好喝許多。燒結(jié)程度稍低的陶瓷,所泡出的茶湯滋味渙散,不堪咀嚼。比如兩個陶壺,×壺?zé)Y(jié)程度高,Y壺?zé)Y(jié)程度低,沖泡同一個茶,×壺茶湯喝起來要濃強得多。兩個燒結(jié)程度都差不多高的泡茶器,但材料不一樣,比如A壺是陶,B壺是瓷,泡同一個茶,泡出茶湯就會有風(fēng)格的不一樣,B壺香味較高頻,清揚,A壺風(fēng)格較低沉,香味低頻些。泡茶器屬銀、鐵以及玻璃則講究其材質(zhì)的純度,材質(zhì)夠不夠純凈,是否優(yōu)質(zhì),是否穩(wěn)定性高,完完全全反映在茶湯上,比如兩個玻璃壺,A純度很高,B純度很差,越董沖泡的茶湯會顯得較可口,B壺泡的茶湯淡然無味。純度較高的銀壺,泡出來的茶湯滋味較濃厚,較濃稠,也能夠多泡幾道,反之則不行。
第三部分談喝茶的杯子。用于品茗的多屬瓷杯,還是燒結(jié)程度高的瓷杯子喝起茶來較清甜可口,香與味會結(jié)合成一體不斷沖擊口腔,濃郁、甘活。以燒結(jié)程度低的杯子喝同一泡茶,香味不那么凝聚也不那么立體,比較貧乏,甚至?xí)@出一種不那么適口的酸味與澀味。如兩個杯子的燒結(jié)程度都高,一個是年代久的老杯,另一個是新杯,品同一泡茶,老杯要比新杯好。
同一種茶湯盛裝進不同器皿,就馬上能產(chǎn)生這許多優(yōu)劣有別、風(fēng)格有異的香味,這無疑是物與物發(fā)生關(guān)系后互相激蕩、互相影響的結(jié)果。我們期待有關(guān)專家作出更進一步的研究,讓茶湯更美味。
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于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道用具有什么?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的介紹與用途,一起來看看。
茶道用具的介紹與用途 主茶具乃泡茶、飲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壺、茶船、茶盅、茶杯、杯托、蓋碗、沖泡器等。
(1)茶壺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壺來泡茶,獨自酌飲。也可用小茶壺當(dāng)茶盅用。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等細(xì)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細(xì)部。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xì)微部分的不同,壺的基本形態(tài)就有近200種。
以把劃分:
①側(cè)提壺: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
②提梁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者。
?、埏w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cè)上方為彩帶飛舞狀。
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狀。
?、轃o把壺:壺把省略,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以蓋劃分:
?、賶荷w: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谇渡w:蓋嵌入壺內(nèi),蓋沿與壺口平。
?、劢厣w: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以底劃分:
?、俎嗟祝簩氐仔霓喑蓛?nèi)凹狀,不另加足。
?、卺斪悖涸趬氐咨霞由先w外突的足。
?、奂拥祝涸趬氐姿闹芗右蝗ψ?。
以有無濾膽分:
?、倨胀▔兀荷鲜龅母鞣N茶壺,無濾膽。
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壺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濾膽或濾網(wǎng),使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承放茶壺等的墊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屬制品。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
其主要種類有:
?、俦P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側(cè)平視茶壺形態(tài)完全展現(xiàn)出來。
?、谕霠睿捍馗呗?,側(cè)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
③雙層狀:茶船制成雙層,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使沖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
(3)茶盅亦稱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湯。將茶湯及時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
其主要種類有:
?、賶厥街眩簤匦?,或以茶壺代替。
?、谌斒街眩簩乜诓糠只蛉肯蛲庋永梢环叄宰靼咽?。有蓋或無蓋。
?、郾街眩罕危邪鸦驘o把,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
(4)品飲杯盛放泡好的茶湯并飲用的器具。
其種類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稱盞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也稱桶形杯。
?、苁湛诒罕谛∮诒?,也稱鼓形杯。
?、莅驯焊郊影咽值牟璞?。
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
(5)聞香杯直口高杯,用來聞嗅留在杯里的香氣之器具。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6)杯托茶杯的墊底器具。
其種類有:
?、俦P形:托沿矮小呈盤狀。
?、谕胄危和醒馗呗?,茶杯下部被托包圍。
③高腳形:杯托下有一圓柱腳。
?、苋π危罕兄行牧粢豢斩?,洞沿上下有豎邊,上固定杯底,下為托足。
⑤復(fù)托形:高腳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盞或茶碗。
(7)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器具。
其形狀有:
?、賵A底形:碗底呈圓形。
?、诩獾仔危和氲壮蕡A錐形,常稱為茶盞。
(8)蓋碗由蓋、碗、托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9)大茶杯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10)沖泡盅、沖泡器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拉出一斜口為出水口。沖泡器是指杯蓋連接一濾網(wǎng),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輔助用品
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輔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鋪墊是茶席整體或局部物件擺放下的各種鋪墊、襯托、裝飾物的統(tǒng)稱,常用棉、麻、化纖、竹、草桿織編而成。鋪墊的形狀一般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確定形。
鋪墊的類型有:
?、倏椘奉悾好薏?、麻布、化纖、蠟染、印花、毛織、織錦、綢緞、手工編織等。
②非織品類:竹編、草桿編、樹葉鋪、紙鋪、石鋪、瓷磚鋪等。
(2)茶盤擺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屬、陶瓷、石等制成,有規(guī)則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種。
(3)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來抹干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或用來吸干壺底、杯底之殘水;或在注水、續(xù)水時托墊壺流底部,也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
(4)茶巾盤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屬、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盤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時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屬制作而成。
(6)茶荷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錫等制成。同時可作觀賞干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7)茶則則者,準(zhǔn)則也,可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準(zhǔn)確。用它從茶葉罐中取茶入壺或杯,多為竹木制品。
(8)茶匙取茶或攪拌茶湯用具。常與茶荷搭配使用,從貯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夾取杯具,或?qū)⒉柙圆鑹刂袏A出。
(10)茶針由壺嘴伸入流中疏通茶葉阻塞,使之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1)茶箸形同筷子,也用于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于攪拌茶湯。
(12)渣匙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另一端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漏圓環(huán)形小漏斗,當(dāng)用小茶壺泡茶時,投茶時將其置壺口,使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14)箸匙筒插放茶箸、茶匙、茶夾、茶針等的有底筒狀器物。
(15)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蓋置承托壺蓋、盅蓋、杯蓋的器具,既保持蓋子清潔,又避免沾濕桌面。
其種類有:
①托墊式:形似盤式杯托。
?、谥问剑簣A柱狀物,從蓋子中心點支撐住蓋;或筒狀物,從蓋子四周支撐。
(17)壺墊圓形墊壺織品,保護茶壺。
(18)濾斗(濾網(wǎng))過濾茶湯碎末用。網(wǎng)為金屬絲制,緣邊金屬或瓷質(zhì)。
(19)濾斗架承托濾斗用。有金屬螺旋狀,有瓷質(zhì)雙手合掌狀、單手伸指狀。濾斗架及濾斗(濾網(wǎng))
(20)計時器用以計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鐘和電子秒表,可以計秒的為佳。
(21)茶食盤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屬等制成。
(22)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屬、竹、木制。
(23)餐巾紙墊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滅菌。
備水器
(1)煮水器由湯壺和茗爐兩部分組成,爐以熱源分有電爐、酒精爐、炭爐、燃?xì)鉅t等。常見的?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制架,中間放置酒精燈。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隨手泡?,用電燒水,方便實用。
(2)暖水瓶貯放開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熱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舉行無我茶會時,需配備施行熱水瓶,以不銹鋼雙層膽者為佳。
(3)水方貯放清潔用水的器皿。
(4)水注盛水的壺形容器。功用是將冷水注入煮水器內(nèi)加熱,或?qū)㈤_水注入壺(杯)中溫器、調(diào)節(jié)沖泡水溫。形狀近似壺,口較一般壺小,而流特別細(xì)長,多為陶瓷制品。
(5)水盂盛放棄水、茶渣以及嘗點心時廢棄的果殼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稱?滓盂?。
備茶器
(1)茶樣罐(筒)用于盛放茶樣的容器,體積較小,裝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為佳,也有用紙或金屬制作。
(2)貯茶罐(瓶)貯藏茶葉用,可貯茶250-500克。為密封起見,應(yīng)用雙層蓋或防潮蓋,金屬或瓷質(zhì)均可。
(3)茶甕(箱)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貯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馬口鐵制成雙層箱,下層放干燥劑(通常用生石灰),上層用于貯藏,雙層間以帶孔擱板隔開。
盛運器
(1)提柜用以存儲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的木柜,門為抽屜式,內(nèi)分格或安放小抽屜,可攜帶外出泡茶用。
(2)都籃竹編的有蓋提籃,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等,可攜帶外出泡茶。
(3)提袋攜帶泡茶用具及茶樣罐、泡茶巾、坐墊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帶式袋子。
(4)包壺巾用以保護壺、盅、杯等的包裝布,以厚實而柔軟的織物制成,四角縫有雌雄搭扣。
(5)杯套用柔軟的織物制成,套于杯外。
泡茶席
(1)茶車可以移動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時可將兩側(cè)臺面放下,擱架向?qū)﹃P(guān)閉,桌身即成一柜,柜內(nèi)分格,放置必備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用于泡茶的桌子。長約120-150厘米,寬約60-80厘米。
(3)茶(椅)凳泡茶時的坐具,高低應(yīng)與茶車或茶桌相配。
(4)坐墊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時,用于坐、跪的柔軟墊物。大都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長方形物,為方便攜帶,可制成折疊式。
茶室用品
(1)屏風(fēng)遮擋非泡茶區(qū)域或作裝飾用。
(2)茶掛掛在墻上營造氣氛的書畫藝術(shù)作品。
(3)花器插花用的瓶、簍、籃、盆等物。
茶道用具的選配 選擇茶具,一要看茶葉、二要看場合、三要看人數(shù)。優(yōu)質(zhì)茶具沖泡上等名茶,兩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選擇時應(yīng)注意色彩的搭配,型式和質(zhì)地的選擇,且整套茶具與環(huán)境、鋪墊、插花等要相和諧。
1.茶具型式的選配細(xì)嫩的名優(yōu)綠茶,可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沖泡,邊沖泡邊欣賞茶葉在水中緩慢吸水而舒展、徐徐浮沉游動的姿態(tài),領(lǐng)略?茶之舞?的情趣。至于其他名優(yōu)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但不論沖泡何種細(xì)嫩名優(yōu)綠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會將茶葉泡熟,使茶葉色澤失卻綠翠。也會使茶香減弱,甚至產(chǎn)生?熟湯味?。
高檔花茶可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飲,以顯示其品質(zhì)特色,也可用蓋碗或帶蓋的杯沖泡,以防止香氣散失;普通低檔花茶,則用瓷壺沖泡,可得到較理想的茶湯,保持香味。
沖泡中高檔紅綠茶,如工夫紅茶、眉茶、烘青和珠茶等,因以聞香品味為首要,而觀形略次,可用瓷杯直接沖飲。低檔紅綠茶,其香味及化學(xué)成分略低,用壺沏泡,水量較多而集中,有利于保溫,能充分浸出茶之內(nèi)含物,可得較理想之茶湯,并保持香味。
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沖泡,然后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紅碎茶體型小,用茶杯沖泡時茶葉懸浮于茶湯中不方便飲用,宜用茶壺泡沏。
烏龍茶宜用紫砂壺沖泡;袋泡茶可用白瓷杯或瓷壺沖泡。品飲冰茶,以用玻璃杯為好。此外,沖泡紅茶、綠茶、黃茶、白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
2.茶具色澤的選配茶具的色澤是指制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煞譃槔渖{(diào)與暖色調(diào)兩類。冷色調(diào)包括藍(lán)、綠、青、白、灰、黑等色,暖色調(diào)包括黃、橙、紅、棕等色。凡用多色裝飾的茶具可以主色劃分歸類。茶器色澤的選擇是指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茶具內(nèi)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并應(yīng)注意主茶具中壺、盅、杯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托、蓋置,力求渾然一體,天衣無縫。最后以主茶具的色澤為基準(zhǔn),配以輔助用品。
(1).綠茶類名優(yōu)茶:透明無花紋、無色彩、無蓋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大宗茶:單人用具,夏秋季可用無蓋、有花紋或冷色調(diào)的玻璃杯;春冬季可用青瓷、青花瓷等各種冷色調(diào)瓷蓋杯。多人用具,宜用青瓷、青花瓷、白瓷等各種冷色調(diào)壺杯具。
(2).黃茶類奶白瓷、黃釉顏色瓷和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壺杯具、蓋碗和蓋杯。
(3).紅茶類條紅茶:紫砂(杯內(nèi)壁上白釉)、白瓷、白底紅花瓷、各種紅釉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紅碎茶:紫砂(杯內(nèi)壁上白釉)以及白、黃底色描橙、紅花和各種暖色瓷的咖啡壺具。
(4).白茶類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或用反差極大且內(nèi)壁有色的黑瓷,以襯托出白毫。
(5).青茶類輕發(fā)酵及重發(fā)酵類:白瓷及白底花瓷壺杯具或蓋碗、蓋杯。半發(fā)酵及輕焙火類:朱泥或灰褐系列炻器壺杯具。半發(fā)酵及重焙火類:紫砂壺杯具。
(6).花茶類青瓷、青花瓷、斗彩、五彩等品種的蓋碗、蓋杯、壺杯套具。
3.茶具質(zhì)地的選配茶具質(zhì)地主要是指密度而言。根據(jù)不同茶葉的特點,選擇不同質(zhì)地的器具,才能相得益彰。密度高的器具,因氣孔率低、吸水率小,可用于沖泡清淡風(fēng)格的茶。如沖泡各種名優(yōu)茶、綠茶、花茶、紅茶及清香烏龍等,可用高密度瓷或銀器,泡茶時茶香不易被吸收,顯得特別清冽。透明玻璃杯可用于沖泡名優(yōu)綠茶,香氣清揚又便于觀形、色。而那些香氣低沉的茶葉,如鐵觀音、水仙、普洱等,則常用低密度的陶器沖泡,主要是紫砂壺,因其氣孔率高、吸水量大,故茶泡好后,持壺蓋即可聞其香氣,尤顯醇厚。在沖泡烏龍茶時,同時使用聞香杯和品飲杯后,聞香杯中殘余茶香不易被吸收,可以用手捂之,其杯底香味在手溫作用下很快發(fā)散出來,達(dá)到聞香目的。器具質(zhì)地還與施釉與否有關(guān)。原本質(zhì)地較為疏松的陶器,若在內(nèi)壁施了白釉,就等于穿了一件保護衣,使氣孔封閉,成為類似密度高的瓷器茶具,同樣可用于沖泡清香的茶類。這種施釉陶器的吸水率也變小了,氣孔內(nèi)不會殘留茶湯和香氣,清洗后可用來沖泡多種茶類,性狀與瓷質(zhì)、銀質(zhì)的相同。未施釉的陶器,氣孔內(nèi)吸附了茶湯與香氣,日久沖泡同一種茶還會形成茶垢,不能用于沖泡其他茶類,以免串味,而應(yīng)專用,這樣才會使香氣越來越濃郁。
喝茶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到朋友家拜訪或洽公,經(jīng)常被親切詢問喝茶嗎?是禮貌也是一種問候。要泡好茶,茶具的使用、茶葉的選擇和泡法都有關(guān)聯(lián)!
喝茶哪些道具缺一不可
生活中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一定會有工具相輔相成,選擇器具也是一門學(xué)問。茶具是品茶悟道的媒介,看似多樣繁雜,但在茶道文化中,主人為來客泡茶是一種禮儀,場合、人數(shù)、茶葉都是需考量的因素,除藉由茶具的使用、體現(xiàn)茶道文化外,用對茶具也能在泡茶、品茗時更加順手!
1.匙置:跟筷架的功能相同,茶匙和茶夾直接散落在桌上不好看,而以匙置放置較整齊美觀,匙置材質(zhì)變化大,陶瓷、竹木、石置或塑膠的都有,單看個人預(yù)算和喜好來挑選。
2.茶匙:
茶匙又稱「茶扒」,因其形狀像湯匙,所以叫茶匙,主要是用來挖取茶壺內(nèi)泡過的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所以使用茶匙,茶匙后方尖處亦可清理茶壺出水孔。挑選時建議選擇比茶盤短些的長度,收納方便也較美觀。
茶匙尖端可清除茶壺的出水孔。也能挖取泡過的茶葉。
3.茶夾:
茶夾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用的小茶具。
一開始是因為傳統(tǒng)泡茶時會將杯子置入熱水中殺菌,而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便利用茶夾夾取,也可用來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
又名「茶盅」,也稱為「公道杯」,因茶壺內(nèi)的茶湯和茶葉接觸充分與否會造成濃淡不均的差異,如果從茶壺直接倒入茶杯內(nèi),可能會有某杯濃些、某杯淡些的情況,而公道杯即解決了這個問題。茶海挑選時建議開口要大,這樣倒茶比較方便,出水順暢,拿起來也順手,而容量需比茶壺大,這樣才不會有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問題。
5.茶葉:
良好的茶葉需干燥完全、葉形完整、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粗老的黃片及其他雜物。龍井茶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呈條形、凍頂茶呈半球形。條形茶需緊細(xì)、勻稱整齊;半球形挑圓滿結(jié)實者;劍片狀茶葉如龍井,則以葉片平尖細(xì)小為主。
選擇茶葉可以從「看色澤」、「辨外形」、「聞香氣」、「品茶味」、「看茶渣」來辨別,購買時,可以請店家將茶葉沖泡幾回,經(jīng)過4~5次的沖泡,如果還有甘甜、芬芳的茶味,可算是真正的好茶;在沖泡數(shù)回后,質(zhì)量好的茶葉茶渣外形應(yīng)均勻一致,所含碎茶和雜質(zhì)少。
6.茶盤:
茶盤材質(zhì)廣泛、款式多樣,專家建議挑選時注意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邊要淺、色要白,因深色茶盤易藏污,茶垢較不易被看見、清理。較受歡迎的多屬竹、木材質(zhì),售價平易近人、大多千元有找,造型上古樸典雅,但缺點是其材質(zhì)因天然屬性所以較容易開裂,建議每天清潔時將多余水分擦拭干凈,并保持陰干狀態(tài),否則中國天氣潮濕易發(fā)霉、損壞,茶盤壽命也會減少。
7.茶壺:
常見材料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較多人使用的屬紫砂或陶瓷類,陶壺質(zhì)地細(xì)密、透氣性佳,導(dǎo)熱緩、保溫性佳。
茶壺建議可選購圓形壺身,因為圓形有助茶葉舒展,較能呈現(xiàn)出茶葉的完美味道,也適合新手使用,此外,選購時需檢查茶壺的壺蓋是否貼合壺身,精密度良好的茶壺,蓋上壺蓋后搖動,壺蓋不會與壺身撞擊,如果精密度不足,熱氣容易跑出導(dǎo)致茶湯沖泡不均,影響茶的整體風(fēng)味。
8.茶則:
功用為取茶葉入壺沖泡,常見的茶則為竹制,將竹子剖半,再將前緣斜切、磨成易盛茶的形狀,如此一來,取用茶葉更方便,也較衛(wèi)生。
中國的茶葉多以半球型烏龍茶為主,適合用茶則取用,因此在中國茶界很常見,是方便又有茶趣的喝茶小工具。目前坊間推出不少圖案設(shè)計的茶則,會在竹制茶則上做出變化,選購時端看個人喜好。
9.燒水壺:
傳統(tǒng)燒水壺還是有特別的魅力存在,保溫與蓄熱性強,例如日本鐵器或中國陶制等,但重量較重且價格稍高,傳統(tǒng)水壺大多采用不銹鋼制作,而不銹鋼的等級好壞差異大,質(zhì)量太差的壺,在加熱、遇酸、堿等情況下,容易變成金屬離子析出。現(xiàn)在多半使用改良的電水壺或快煮壺,價位便宜且能縮短燒水時間,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現(xiàn)代化泡茶壺具。
10.杯托:
放在桌上,專放杯子用的小淺盤,有杯墊效果,也可避免在桌上留下茶漬。
11.品茗杯:
用來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品茗杯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制,大多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一口剛剛好。
12.聞香杯:顧名思義就是聞茶湯香氣所用,比品茗杯細(xì)長,高度較一般品茗杯杯身高、杯口窄,以利香氣留存,是專為品茗中國茶獨特香氣而開發(fā)的茶具,常見與品茗杯配成一套販?zhǔn)邸?br> 品茗聞香好茶這樣泡
泡茶步驟:
1.拿出茶則,挖取適量茶葉放入茶壺,本次示范使用茶葉為球狀烏龍茶,藍(lán)玉婷提醒,球狀或半球狀茶的置茶量不可太多,大約是壺中空間的1/ 4量,如果喜歡喝濃茶茶葉可多放一些,約至壺中一半。
2.熱水沖入壺中,溫度大約在攝氏85度~攝氏90度之間,太熱的水易讓茶葉產(chǎn)生燒焦的味道,但也有例外,例如重烘焙的老茶就適合以滾燙的熱水沖泡,為了保持茶壺內(nèi)外一致的溫度,亦可順勢于壺身淋上熱水。
3.蓋上壺蓋浸泡,待陶壺外層熱水收干后即可倒出,浸泡時間約1分鐘。許多人認(rèn)為第1泡茶不能飲用,但好的茶葉其實第1泡是精華,不過若是太便宜的茶或是散裝無標(biāo)示產(chǎn)地的茶葉,盡量不要購買、不要喝。
4.將沖泡完成的茶湯倒入茶海內(nèi)。
5.再由茶海倒入聞香杯中。
6.續(xù)將聞香杯內(nèi)的茶湯倒入品茗杯內(nèi),先欣賞聞香杯內(nèi)留存的茶湯色澤變化,并聞聞香杯中茶湯的淡雅清香,而后即可品茗。
技巧:通常第1泡才有此步驟,因為第1泡是茶葉精華釋出的時候,所以這時的茶葉氣味最重。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后給客人品嘗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級細(xì)嫩名茶的品飲。二、茶漏:常用沖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三、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然后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shù)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四、茶盤: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則: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六、茶挾: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針:一般是木質(zhì)、角質(zhì)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習(xí)慣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針,茶夾,茶則,茶海,連同茶筒,六個器具又稱為茶道六君子。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fàn)t及電子開水機。十、茶葉罐:茶葉是一種干品,極易吸濕受潮而產(chǎn)生質(zhì)變,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而香氣又極易揮發(fā)。從質(zhì)地上區(qū)分,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鐵制、陶瓷、玻璃、紙制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制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十一、茶船: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十二、茶海: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dāng)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nèi),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dāng)。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淀茶渣。十三、茶匙: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4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紫砂大師之周桂珍
下一篇: 烏蘞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