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為繼承傳統(tǒng)和推動紫砂藝術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著名紫砂七藝人中,朱可心是對行業(yè)極具影響、極受后人敬仰的一位紫砂素飾花貨巨匠。他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紫砂史上的多個第一;他培養(yǎng)出了一批在當代紫砂藝術界極有藝術成就的大師或紫砂藝術名家,為當今紫砂藝苑的繁榮發(fā)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他不為利誘,保持晚節(jié),到自己無力做壺時將印章全部銷毀,在當今的市場狀況下尤為值得敬仰。
朱可心出生于宜興市丁蜀鎮(zhèn)蜀山北廠。原名朱開長(凱長),藝名“可心”,寓意“虛心者,可師也”,也取“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
在朱可心大師的徒弟汪寅仙大師、潘春芳老師等人的回憶中,朱可心大師在紫砂藝術發(fā)展歷史上,師古不泥,勇于創(chuàng)新,在同道七大著名藝人中創(chuàng)造了好幾個“第一”: 第一個奪取了國際大獎——1932年其作品“云龍鼎”獲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特級優(yōu)獎”;第一個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3年“全國民間藝人觀摩大會”上獲得國內(nèi)大獎;第一個進入高等美術院校進修的紫砂藝人——1954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民間美術工藝研究班”,系統(tǒng)學習了有關工藝美術理論;第一個參與企業(yè)管理——1954年合作化后,即擔任副主任負責技術管理;第一個開發(fā)設計了一種造型多種裝飾的系列產(chǎn)品,滿足了人們的需要等等。
朱可心大師從少年開始拜師學藝,從最初的為了光耀門庭,到最后終身躬耕紫砂藝壇,在60余年的紫砂藝術實踐中,他積累了極為精深的藝術造詣。他技藝全面,創(chuàng)作題材寬泛,壺、鼎、瓶、盆、假山石景等均有涉獵。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百計的紫砂新品,其中許多作品成為了現(xiàn)代紫砂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如云龍鼎、竹節(jié)鼎、報春壺、云龍壺、彩蝶壺、松鼠葡萄壺、松竹梅三友壺等等。
早在1932年春,朱可心被邀為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創(chuàng)作參展作品。他經(jīng)過反復思考,與前輩、同道共同探討,決定創(chuàng)作“云龍鼎”。鼎為古代傳國重器,可以此揚中國國威,顯民族精神。制作成功的“云龍鼎”,鼎高2.5市尺,鼎身飾以江海波濤中巨龍仰首,向天空噴吐萬珠水花,鼎蓋上三片祥云托起一輪紅日,三只鼎足也飾以波浪。整件作品雄健大氣,雕鏤生動,而紫泥溫潤的色澤、淳樸的品質、獨具的表面肌理效果使作品更顯出飛揚的神采。此鼎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示令各界贊嘆,并摘取桂冠,獲得“特級優(yōu)獎”。 云龍鼎一做成,朱可心乘著成功之興,運用自己在紫砂竹器上的特長,又設計出一款竹節(jié)鼎。竹節(jié)鼎高1.6市尺,作品高古大氣、清韻雅致,此作在上海展出時,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大為賞識并定購收藏,現(xiàn)存上海宋慶齡故居。
在朱可心大師的藝術生涯中,除了自身在藝術傳承、藝術創(chuàng)新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在藝徒培訓、培育紫砂藝術傳人的工作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績。他毫無保留傳授技藝,以身示范,嚴厲嚴謹,用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影響后代。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培養(yǎng)出了一批如汪寅仙、潘春芳、許成權、李碧芳、曹婉芬、謝曼倫、王小龍、高麗君、范洪泉、倪順生、李芹仙等在當代紫砂藝術界極有藝術成就的大師或紫砂藝術名家,為當今紫砂藝苑的繁榮發(fā)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朱可心大師受到后人稱道的不僅是他一生的藝術造詣和成就,他的一生高節(jié),他一生秉持的高尚的藝德藝風更值得當今藝術家們?nèi)W習、去敬仰!
歷史上,紫砂業(yè)界門派之別,素來有之。朱可心大師胸襟寬廣,拋開門戶之見,一視同仁。這在當今藝術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易,特別是在資格、功夫、藝術見解上難分伯仲,難見高下的同輩藝人當中,這就更需要包容、更需要度量。朱可心大師用他的一生為當今紫砂藝人樹立了師之楷模。
朱可心大師受人敬仰的還有他的一生清風,淡薄名利。即使是到了晚年,依然清貧甘苦、勤儉樸實、不受利誘 、保持晚節(jié)。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紫砂藝術品首先在港臺地區(qū)受到青睞。朱可心作為當代制壺巨匠、花貨素飾器一代宗師,自然也成了港臺紫砂市場中令人注目的追逐對象。朱可心大師本來對自己的作品就極為嚴謹,早先的作品也已基本捐獻給了博物館。加上由于身體的原因,已到晚年的他就更少有作品流到市場。一些商人為了漁利,百般糾纏,欲用朱可心大師的印章制假,而他秉持磊落的品行不為金錢而折腰,到自己已無力做壺時讓家人當面將印章全部銷毀。這在紫砂市場中假冒、代工等現(xiàn)象時有耳聞的當今社會是尤為值得人們敬仰的風范。
從近兩年紫砂藝術品市場看,雖然今年保利春拍中朱可心大師的作品玉笠壺以67.2萬元創(chuàng)了他個人成交的紀錄,但從他的藝術造詣和藝術品格以及他對紫砂藝術界的影響,相信朱可心大師的作品價值還有很廣闊的認識空間。
朱可心 (1904-1986)
生于陶都宜興蜀山,15歲時拜紫砂藝人汪升義為師。1932年創(chuàng)作紫砂名作“云龍鼎”,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時榮獲特級優(yōu)獎;另一名作“竹節(jié)鼎”在上海豫園展出時,被宋慶齡收藏,現(xiàn)藏上海宋慶齡故居。新中國成立后,朱可心為紫砂建廠創(chuàng)始人之一。1953年12月,“全國民間藝人觀摩大會”攜作品云龍壺、圓松竹梅壺參展。1959年他以合作社代表的身份參加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世界陶瓷展覽。其作品松鼠葡萄壺、松竹梅三友壺被選入“中國工藝美術巡回展”出國展出,并獲一等獎。1959年他費時4個多月精心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圣思桃杯獲殊榮。朱可心在上世紀60年代為徐海東大將設計制作了“萬壽壺”,70年代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日本制造了“可心梨式壺”贈日本田中角榮首相,并且設計“常青壺”、“彩碟壺”,現(xiàn)藏于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1978年被評為工藝美術師,先后擔任江蘇省文聯(lián)委員、宜興市政協(xié)常委等。被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44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清紫砂壺特點略述
下一篇: 雞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