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作為茶中珍品,上貢朝廷,還曾作為禮品饋贈他國。清朝廷由于特別喜愛普洱茶,規(guī)定每年需上繳貢茶6萬6千斤。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寧洱鎮(zhèn),官府專門設(shè)有茶廠、茶局,統(tǒng)管茶葉的精工制作和上貢朝廷。普洱茶上貢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負責組織的。在進貢清宮茶葉中,來自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的大葉種茶與各地進貢的小葉種茶相比,茶葉、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別濃厚,助消化能力特別強,性溫味香,有醫(yī)療保健作用,這些特點,特別適合游牧出身、肉食為主的滿清朝廷皇親國戚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兒茶”、“團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將相的鐘愛,一時間,宮中以飲普洱茶為時尚,有的泡飲,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間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時聲譽人震?!都t樓夢》有賈寶玉喝女兒茶助消化的描寫?!秾m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進屋坐在條山坑的東邊。敬茶的先進上一盞普洱茶,圖它又暖以能解油膩” 。
在西雙版納,無論是愛尼人的土鍋茶、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還是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以及基諾族的涼拌茶,彝族(香堂)的火焯茶等土風茶藝,都毫無例外地有著治病養(yǎng)生的諸多功能。
普洱茶進貢朝廷,至遲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貴總督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時應已歲貢。3年后設(shè)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購銷權(quán)利,同時推行‘歲進上用茶芽制’,選最好的普洱茶進貢朝廷,以圖博得皇帝的歡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賜匾,“朝天貢端”就是當時所賜。
清朝廷喜愛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儀對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員的寵物,擁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員的顯貴標志”,還說:皇室成員的飲茶習慣一般是‘夏喝龍井,冬喝普洱’。在進貢京師的普洱茶中,極品名叫“金瓜貢茶”?!镀斩琛芬粫浭觯骸敖鸸县暡枘耸遣捎梦麟p版納倚邦茶山之茶所制。在杭州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還有實物,已被視為“國寶”。1963年,故宮清理清宮貢茶,獲兩噸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長時間達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團茶(砣茶)、女兒茶、茶膏等品種,還有普洱茶精品‘人頭茶’(人頭形狀的茶團)1個,重約5斤,形狀完整,色澤鮮明。
清朝廷收納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宮享用和分送皇親國戚之外,還當作高級禮品饋贈外國使團。如公元1792年,英國特派前駐印度馬德拉斯總督馬戛爾尼爵為首的觀光團一行95人來華,以向乾隆祝賀80大壽為名,要求清廷增設(shè)通商口岸,降低關(guān)稅,允許設(shè)立租界,派駐公使,并送上大批壽禮。乾隆沒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為禮尚往來,也回贈了大批珍貴禮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西雙版納歷代封建首領(lǐng)也把普茶視為珍貴之物。據(jù)《泐史》記載:“明朝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車里宣慰史,刀應勐為其妻(緬王之女)回緬省親準備的禮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筒5團,與金銀珠寶并重。
普洱茶樹按葉形大小、大葉種和小葉種分。具體說來,大葉種特點為葉形橢圓,葉尾大,主脈明顯,分脈密集而清晰,葉子背面絨毛披覆,葉邊鋸明顯。小葉種特點葉形橢圓,葉片較薄,兩齒間距離密集,葉子背面絨毛少而稀,幾乎是對稱行芽尖。
在茶種分類上,有一種根據(jù)茶葉葉片面積劃分的方法:葉面積大于50cm2的屬特大葉;葉面積在28-50cm2之間的屬大葉;葉面積在14-28cm2之間的為中葉;葉面積小于14cm2的為小葉。其中:葉面積(cm2)=葉長(cm)×葉寬(cm)×0.7(系數(shù))。
自普洱茶中出現(xiàn)大葉種和中小葉種后,很多茶友紛紛想要弄懂這二者的區(qū)別于聯(lián)系,以及如何判斷出一款茶品是屬于大葉種還是屬于中小葉種。于是有茶友將茶品沖泡后的葉底圖片發(fā)至說茶網(wǎng)公號上,想讓我們幫忙判斷是大葉種還是中小葉種?;诒姸嗖栌训囊庖?,特以本文梳理出普洱茶大葉種和中小葉種的判斷方法以及其歷史追溯。
云南大葉種是云南省大葉類茶樹品種的總稱,包括勐海大葉種、臨滄大葉種、鳳慶大葉種等。其原產(chǎn)地位于云南西南部和瀾滄江流域,后隨著人類遷移活動的增加,原產(chǎn)地不斷擴大。
中葉種居于大葉種和小葉種之間,故其和小葉種并稱中小葉種。
關(guān)于中小葉種的來源存在較大爭議。因為中小葉種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外來樹種。即從四川一帶,經(jīng)當?shù)夭柁r(nóng)人工培育的中小葉種茶樹,隨文明的大融合途經(jīng)無量山一帶,一路向南傳入云南。另外一種是云南的大葉種茶樹因為受到不同的氣候、水源、海拔等的影響,葉型大小、內(nèi)含物質(zhì)逐漸發(fā)生改變后形成的中小葉種。外來的中小葉種主要發(fā)現(xiàn)于無量山的分支二無量山系,其位于把邊江與威遠河之間,向南延伸直至西雙版納的勐臘縣,整個二無量山系的茶樹品種較雜,但中小葉種的茶樹數(shù)量較多。這一山系中有名的山頭有困鹿山、勐先板山、勐臘的易武等。典型的易武茶區(qū)倚邦茶山有大面積的中小葉種茶樹,其鮮葉外形如柳葉般細長,葉間距較短,芽頭較小。
接下來將重點闡述,如何判斷普洱茶大葉種和中小葉種。需要說明的是僅憑葉底是無法完全判斷出來的,還需要根據(jù)茶品沖泡時的滋味、耐泡度等方面綜合判斷。
首先是外形的判別,包括鮮葉外形和曬青毛茶的外形。
僅根據(jù)鮮葉的面積來劃分:普洱茶大葉種,鮮葉時葉面積在28到50平方厘米;普洱茶中小葉種,鮮葉面積在小于14平方厘米;鮮葉面積大于14平方厘米小于28平方厘米的為中葉種。
普洱茶大葉種外形橢圓,葉片的尾端較大,葉片中的脈絡較清晰,主脈突出,分脈密集且清晰,葉邊的鋸齒狀距離較大且明顯,葉片背面有茸毛覆蓋。
普洱茶中小葉種外來遷移種,鮮葉外形如柳葉般細長,葉片的尾端細長,葉片較薄,葉邊的鋸齒狀距離近呈現(xiàn)密集狀,葉片背面茸毛較稀少;大葉種經(jīng)變種后的普洱茶中小葉種,鮮葉外形呈橢圓,葉片中葉脈清晰,只是葉脈的間距較大葉種小,葉邊的鋸齒狀距離適中,葉片背面有茸毛覆蓋。
普洱茶大葉種曬青毛茶和中小葉種曬青毛茶的外形,因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會出現(xiàn)顏色深淺不一、條索肥碩不一、茶毫顯與隱等區(qū)別。但通常來說,大葉種曬青毛茶的條索壯碩勻長、茶芽較大、茶毫凸顯。
其次是普洱茶大葉種和中小葉種的內(nèi)含物質(zhì)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了茶湯滋味的不同和茶品耐泡程度的不同。
大葉種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咖啡堿、可溶性糖等物質(zhì);中小葉種普洱茶富含葉黃素、氨基酸、香葉醇等物質(zhì)。不同物質(zhì)含量的高低決定著普洱茶大葉種和中小葉種在口感滋味上存在區(qū)別,普洱茶大葉種的滋味較濃烈,回甘生津持久,香氣沉穩(wěn)屬清幽型。
同時因普洱茶大葉種水浸出物質(zhì)含量高于中小葉種,而且海綿細胞組織較小,使得其耐泡度高于海綿組織細胞較大的普洱茶中小葉種。
結(jié)合上文,主要從觀察鮮葉、干茶外形,品嘗茶湯滋味以及茶品的耐泡度三方面,判斷出普洱茶大葉種和中小葉種的明顯區(qū)別。觀外形是基礎(chǔ),而茶湯滋味和耐泡度是需要建立在恰當?shù)臎_泡方法上,方能很好的判斷出大葉種和中小葉種。
作者|大魚,本文系說茶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4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樹下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