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儉養(yǎng)道的精神同“天下王者”的淫侈奢糜相對抗時,常難免以身相殉,但也因此而化為不朽。
日本茶圣利休
利休作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由于以儉養(yǎng)道的精神,獲罪于利休的學生--后來成為日本“天下王者”的秀吉,終被賜死而剖腹自殺。公元一千五百九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突然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利休大義凜然,利休在3000名武士守護下,以肉體生命的犧牲換取了藝術(shù)理念的永恒。四百年來,利休的茶道精神作為日本茶道正宗獲得了廣大和發(fā)揚。
據(jù)日本小說家--文明批評論《墮落論》的作者坂口安吾的評價,秀吉權(quán)欲的核心,表現(xiàn)在他所命令實施的藝術(shù)工程中,只貫穿一種個性,那就是人工的極致和最大的奢華。他舉例說:秀吉要筑城,便毫無道理令工匠采來那么大塊的石頭,要修圍墻,便造成墻中巨人。連屏風的設置也是奢大失當,以致秀吉坐在前面顯得不成比例,使人誤感他渺小得像個猢猻一樣!利休為這樣的“天下王者”充當“茶頭”,其結(jié)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秀吉未獲“王”權(quán)以前,利休已是秀吉的茶道教師,其社會地位居秀吉之上。秀吉掌權(quán)之后,秀吉位于利休之上,利休只能降為秀吉的“茶頭”,不再是師生關(guān)系。權(quán)利就這樣改寫了事物的本質(zhì)。然而,由于秀吉追求登峰造極的奢華,利休崇尚古樸簡約的藝術(shù)境界,就注定了二人合作中的斗爭格局。這種斗爭的一貫性,又注定了必然會導致二人合作的最終的裂解。正是在利休與秀吉合作舉行的最大型茶會--北野大茶會中,利休與秀吉的這種裂解達到了高峰。秀吉用黃金制茶室,金房頂金墻壁,連茶道具也是全金的;而利休找來打漁人的漁簍做花瓶,用竹子制茶墩,茶道具是采用粗糙的陶制品。如此鮮明的對比,秀吉怎能長期容忍。眼看著利休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在某鐘意義上可能會超過自己,加以自身地位已相對穩(wěn)定,對利休的需要程度也有了改變。于是權(quán)欲再一次改寫了事物的本質(zhì):設罪賜死千利休,以驗證權(quán)欲擁有奢華的合理性。然而,秀吉可能沒有想到,也正是這種歪曲事物的權(quán)欲,成就了利休茶道精神的不朽性,從而也無意中將自己的卑劣心態(tài)向世人做了敞開式的展現(xiàn)。
秀吉為利休的設罪也很“無奈”,因為他實在也找不到其它可以為利休致罪的“機緣”。其時,利休行善事,他為京都大德寺進獻了一座名為“金毛閣”的山門,寺里為表達謝意,為利休在金毛閣上設置了一個木雕肖像。秀吉借此羅織為“足踏眾人”的罪名,終使利休在劫難逃!
據(jù)坂口安吾的剖析:在日本,得天下的將軍很多,然而,有“天下王者”精神的只秀吉一個?!靶慵葻o風流,也無嗜好。他的一切只是表現(xiàn)為非天下第一而不納的瘋狂欲望。他不躊躇,一步也不收斂,欲得天下美女而不得。連千利休也殺掉了。”坂口安吾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秀吉這樣的“天下王者”,天然地就不可能成為真正藝術(shù)的伙伴。他們促成藝術(shù)永生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扼殺、圍剿和褻瀆神圣,這同時也就明證了他們借勢弄權(quán)劣根性。
利休古稀之年成不歸之人。臨終,他曾留下了十六辭世的大字。寫的是:“人世七十,力 希咄.吾之寶劍,佛租共殺.”真是大氣磅礴,力震環(huán)宇。意思是說,利休雖已老邁,然元氣不減,仍能佛心自持,以成正果。表現(xiàn)了以小死求永恒的崇高精神境界。利休的不歸,極大地震撼了朝野,也使利休的茶道精神附著了前所未有的圣潔光輝。利休的最大奉獻是把茶道還原到了淡泊尋常的本來面目,并隨著日月的更迭,使其影響遠遠超越了茶道的范疇,幾乎滲透進了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庭園藝術(shù),小到服飾、烹飪、工藝、美術(shù),乃至于形形色色的食品之類,都閃現(xiàn)著利休鮮活的身影。出現(xiàn)了諸如利休柵欄、利休扇子、利休子、利休木屐、利休頭巾、利休色彩、利休豆餡、利休饅頭、利休黃醬,等等,凡200余種利休品牌。這難道只是茶道精神的紀念么?顯然不是。這是對利休的不朽的精神境界的崇敬,亦是表達著對一切的圣潔生命的熱愛。
利休沒有逝去,而是走進了世世代代茶人的心靈,化入了人間的綠色,利休在那里點茶、飲茶,也在那里沉思。利休一點兒也不寂寞。感到寂寞的倒是利休的死對手秀吉。據(jù)記載:利休不歸之后,秀吉時常追想與利休度過的恬靜優(yōu)雅的時日。感念之余,遂允許其三個兒子先后繼承父業(yè),形成了“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三個流派,統(tǒng)稱“三千家”,并各自繼承了千利休的茶風。同時,“三千家”與繼承了千利休茶道的被稱為“利休七哲”的七個大弟子一道,形成了日本茶道的主脈,綿延傳遞,至今不息。然而,利休以儉養(yǎng)道而罹難的大悲劇,至今卻依然震撼著世人的良知,它給予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和深深的哀傷,它叫我們聯(lián)想的事物也實在是太多太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6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佛茶行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