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飲茶,可以說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認(rèn)為“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shù)?!彼凇抖嗍簖S雜談》中寫道:“我是地道中國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獨喜茶?!薄坝幸槐貌瑁冶隳苋f物靜觀皆自得?!?/P>
老舍生前有個習(xí)慣,就是邊飲茶邊寫作。據(jù)老舍夫人胡圣青回憶,老舍無論是在重慶北碚或北京,他寫作時飲茶的習(xí)慣一直沒有改變過。創(chuàng)作與飲茶成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種生活方式。茶與文人確有難解之緣,茶似乎又專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詩興筆思,有啟迪文思的特殊功效。飲茶作為一門藝術(shù)、一種美,自古以來就為文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茶在老舍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中起到了絕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國或外出體驗生活時,總是隨身攜帶茶葉。據(jù)《茶館》一劇王利發(fā)的扮演者著名藝術(shù)家于是之回憶:《茶館》在國外演出時,使他較多地想起了茶,原來喝不著熱茶,他便覺得什么液體都解不得渴。這時使他想到老舍先生生前告訴過他們的話:“出國時帶上暖水瓶,早上出去參觀、訪問之前,先將茶葉放好,泡在暖水瓶中留著回來喝?!碑?dāng)《茶館》真要出國演出時,可他們卻把老舍先生說的話給忘了,誰也沒有帶暖水瓶,渴得受不了直嚷著要喝茶啦。
老舍先生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茶。一次他到莫斯科開會,蘇聯(lián)人知道老舍先生愛喝茶,倒是特意給他預(yù)備了一個熱水瓶。可是老舍先生剛沏好一杯茶,還沒喝幾口,一轉(zhuǎn)身服務(wù)員就給倒掉了,惹得老舍先生神情激憤地說:“他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這也難怪,喝茶從早喝到晚,也許只有中國人才如此。西方人也愛喝茶,可他們是論“頓”的,有時間觀念,如晨茶、上午茶、下午茶、晚茶。莫斯科賓館里的服務(wù)員看到半杯剩茶放在那里,以為老舍先生喝剩不要了,把它倒掉。這是個誤會,這是中西方茶文化的一次碰撞。 舊時“老北京”愛喝茶,晨起喝茶是他們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他們得把茶喝“通”了,這一天才舒坦,才有勁頭。北京人最喜喝的是花茶,“除著花茶不算茶”,他們認(rèn)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北京人有不少的人竟把茉莉花叫做“茶葉花”。老舍先生作為“老北京”自然也不例外,他也酷愛花茶,自備有上品花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尋常茶話》里說:“我不大喜歡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彪m說老舍先生喜飲花茶,但不像“老北京”一味偏愛。他喜好茶中上品,不論綠茶、紅茶或其它茶類都愛品嘗,兼容并蓄。我國各地名茶,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祁門紅茶”、“重慶砣茶”……無不品嘗。且茶癮大,稱得上茶中癮君子,一日三換,早中晚各執(zhí)一壺。他還有個習(xí)慣,愛喝濃茶。在他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寫到他家里窮,在他“滿月”那天,請不起滿月酒,只好以“清茶恭候”賓客?!坝眯∩硥仄愕牟枞~末兒,老放在爐口旁邊保暖,茶葉很濃,有時候也有點香味。”老舍先生后來喜飲濃茶,可能還有點家緣。當(dāng)然是飲濃茶易于精神振奮,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 中國人喜歡茶,西方人愛飲咖啡。世界文壇上有個巴爾扎克,寫作時一壺咖啡一支筆,邊飲邊寫,這和老舍先生邊喝茶邊寫作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各自在茶與咖啡的刺激下,產(chǎn)生電火般的靈感。興會神來之筆,創(chuàng)作出一部部世界文學(xué)名著來的。
抗戰(zhàn)期間老舍蟄居重慶時,曾在一篇雜文里提出要戒茶,這決非本意?!安还芪以覆辉敢?,近來茶價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雞皮疙瘩。”憶當(dāng)年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陪都,連老舍這樣的大作家也因物價飛漲而喝不起茶,竟然悲憤地提出要“戒茶”,以示抗議。嗟呼,茶葉太貴,比吃飯更難。像老舍先生這樣嗜茶頌茶的文人茶客,他是愛其物、恨其價,愛與恨兼融于茶事之中。
老舍好客、喜結(jié)交。他移居云南時,一次朋友來聚會,請客吃飯沒錢,便烤幾罐土茶,圍著炭盆品茗敘舊,來個“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品茗清談,屬于真正的文人雅士風(fēng)度!老舍與冰心友誼情深,老舍常往登門拜訪,每逢去冰心家作客,一進(jìn)門便大聲問:“客人來了,茶泡好了沒有?”冰心總是不負(fù)老舍茶興,以她家鄉(xiāng)福建盛產(chǎn)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濃濃的馥郁花香,老舍聞香品味,嘖嘖稱好。他們茶情之深,茶誼之濃,老舍后來曾寫過一首七律贈給冰心夫婦,開頭首聯(lián)是“中年喜到故人家,揮汗頻頻索好茶?!睉涯钏麄兛箲?zhàn)時在重慶艱苦歲月中結(jié)下的茶誼?;氐奖本┖?,老舍每次外出,見到喜愛的茶葉,總要捎上一些帶回北京,分送冰心和他的朋友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5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建甌:千年茶都決出兩大茶王
下一篇: 聊齋先生的茶道:蒲松齡與菊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