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diào)“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rèn)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
因此,在歷史上,有關(guān)因茶制宜選配茶具的記述是很多的。唐代陸羽通過對各地所產(chǎn)瓷器茶具的比較后認(rèn)為:“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今安徽壽縣、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黃,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錦江流域和南昌、豐城、進(jìn)賢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倍酱蔀榍嗌?,傾入“淡紅”色的茶湯,呈綠色。陸氏從茶葉欣賞的角度,提出了“青則益茶”,認(rèn)為以青色越瓷茶具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陸龜蒙則從茶具欣賞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澤如玉,又有畫飾的為最佳。
從宋代開始,飲茶習(xí)慣逐漸由煎煮改為“點注”,團(tuán)茶研碎經(jīng)“點注”后,茶湯色澤已近“白色”了。此時作為飲茶的碗已改為盞,這樣對盞色的要求也就起了變化:“盞色貴黑青”,認(rèn)為黑釉茶盞才能反映出茶湯的色澤。明代,人們已由宋時的團(tuán)茶改飲散茶。明代初期,飲用的芽茶。茶湯已由宋代的“白色”變?yōu)椤包S白色”,這樣對茶盞的要求當(dāng)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時尚“白色”。對此,明代的屠隆就認(rèn)為茶盞“瑩白如玉,可試茶色”。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壺和紫砂茶具興起,茶湯與茶具色澤不再有直接的對比與襯托關(guān)系。人們飲茶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茶湯的韻味上來了,對茶葉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側(cè)重在“香”和“味”。這樣,人們對茶具特別是對壺的色澤,并不給予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壺的“雅趣”。
清代以后,茶具品種增多,形狀多變,色彩多樣,再配以詩、書、畫、雕等藝術(shù),從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于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味,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捎么蓧鼗蜃仙皦貋砼莶?,讖稽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果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xì)嫩名茶,則用玻璃杯直接沖泡最為理想。
在我國民間,還有“老茶壺泡,嫩茶杯沖”之說。這是因為較粗老的老葉,用壺沖泡,一則可保持熱量,有利于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湯,提高茶湯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則較粗老茶葉缺乏觀賞價值,用來敬客,不大雅觀,這樣,還可避免失禮之嫌。而細(xì)嫩的茶葉,用杯沖泡,一目了然,同時可收到物質(zhì)享受和精神欣賞之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60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紫砂拍賣價格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