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人吃飯也講究個“行為藝術”,內地鄉(xiāng)下才有的新娘茶真是讓都市美食色、香、味俱全了一把。
飲食文化,飲還要排在食的前面,但現(xiàn)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食上面,飲的內容,反而不太講究了。
飲酒,有暴虎馮河之勢,喝得青筋凸起,吆五喝六,孤注一擲,最后多是以五體投地仰面朝天收場。
喝茶呢?本來是清風古松的雅事,可惜行情是越來越不好,廣東人在上菜之前都會喝壺茶,但喝的那是什么東西?高檔一點的酒樓還會美其名曰“龍井毛尖”,有些餐館根本就是用茶鋪里的殘渣貨色來充數(shù),甚至用棗樹皮來染色!人民群眾也只好隨遇而安地把飯桌上的那壺茶當成清洗碗筷的消毒藥水來用。
其實茶和飲食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不喝酒的人滿大街都是,不喝茶的除了蔣介石,我還沒發(fā)現(xiàn)第二個。
廣州有家以表演變臉而出名的餐館叫“川樓不息”,最近我又去吃川菜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正在推出茶藝表演,不是潮汕人的功夫茶,而是內地鄉(xiāng)下有名的新娘茶。
新娘茶,作為古俗,可謂代代相襲,流傳不息。有這樣的民間風俗,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親手泡制香茶敬獻公婆及男家親眷。當然,坐在“川樓不息”里吃飯的人十有八九沒有經歷過這種鄉(xiāng)下規(guī)矩,有在教堂里泡茶的嗎?
晚上七點多時,廳堂里紅燭閃爍,新娘在小姑引導下,蓮步輕移,登堂向四周客人施禮。獻上新人果子,里面有紅棗、花生、桂圓、瓜子,預兆新娘早生貴子。然后是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是取甜蜜之意,賜于親人以吉祥如意的祝福。
本來茶藝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和規(guī)矩。新娘敬茶也有序、重禮,按照考證出來的程序,敬的第一杯茶,當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順序相繼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但餐廳里高朋滿座,分不清孰親孰疏,只好揀著順手的客人上茶,原來以為自己置身事外的顧客對突如其來的“厚愛”頓生受寵若驚之感,一桌印巴客人喝了“新娘”敬上來的茶后忍不住嘀咕:中國人吃飯還捎帶搞行為藝術?
“川樓不息”的茶藝表演也許只是餐館豐富就餐氣氛的方法,但飯桌上喝茶的傳統(tǒng)確實應該有所光大,前兩天看薛興國先生一篇回憶古龍的文章《握緊刀鋒》,性情中人的古龍先生最后因酒而逝,假如當年古龍先生有好喝茶這一手,也許武俠小說也就不會沒落到今天這步田地。
結婚茶錢是什么意思
結婚茶錢,是指男女舉行婚禮時,新娘子要端茶給親朋好友喝,這茶可貴了,都要給錢的。但是一般都是敬長輩的。
結婚茶錢怎么算
@凌寒雪**
我家湖南,湖南某些地方有個鄉(xiāng)俗,就是男女舉行婚禮時,新娘子要端茶給親朋好友喝,這茶可貴了,都要給錢的。首先是娘家父母,一般是上萬,再是兄弟姐妹,也是成千;然后婆家這邊,娘家親戚出多少,婆家一定要跟上(有錢要面子的)。雙方父母、兄弟姐妹大比拼。尤其是現(xiàn)在,普通新婚夫妻都可以進茶錢7、8萬。有的可以進二三十萬。
@leo醬的**
湖南叫茶蛋錢。是客人隨禮之外另外給新娘子的,按習俗這個錢是給新娘子自己拿著的,我婆婆全部沒收,我雖然本來也不想要,但心里一直有個疙瘩。
@有毒卻**
民間婚姻中的茶俗
在浙江德清地區(qū)婚姻中的茶俗,則更為豐富多彩,列舉如下:
"受茶":男女雙方對上"八字"后,經雙方長輩同意聯(lián)姻,由男方向女方贈聘禮、聘金,如女方接受,則謂之"受茶"。
"訂親茶":男女雙方確定婚姻關系后即舉行定親儀式。這時雙方須互贈茶壺十二把并用紅紙包花茶一包,分送各自親戚,謂之"定親茶"。
"大接家茶":女子結婚后,由娘家備發(fā)芽蠶豆、茶點分送雙方親鄰,謂"大接家茶"。
"毛腳女婿茶":未出"閣",待字閨中的姑娘家里,來串門的小伙子特別多。因此姑娘家往往要備上好茶,以招待來客中的"未來女婿"(即俗稱"毛腳女婿")。
"親家婆茶":女子出嫁后第二天,父母看望女兒時,要隨身攜帶一兩茶葉(最好"雨前"茶),并半斤烘豆、二兩橙子皮拌野蘭麻,稱之謂"親家婆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新媳婦的婆婆要至女方家請"親家公"、"親家婆"及親家面上的近親至自家喝"喜茶",稱為"新娘子茶"。在我國湖南地區(qū),男子去女方上 門相親,姑娘需給男子遞上清茶一杯。男子飲后,置貴重物品或錢鈔于杯中回贈姑娘,如姑娘當即接受,即示"心許"。在結婚入洞房前,要以紅棗、花生、桂圓、龍眼等泡入茶中,再拌以冰糖以招待賓客,寓取"早生貴子"、"跳龍門"之意。
合枕茶:新人入洞房前,夫婦要共飲"合枕茶"。這時,由新郎捧茶,用雙手遞一杯清茶,先給新娘喝一口,再自己喝一口,意味著完成了人生大禮?;槎Y過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需捧著盛滿香茶的茶盤,向長輩們"獻茶"行拜見禮。長輩們喝了茶,即摸出紅包放于茶盤上作為"見面禮"。
鬧茶:在我國云南地區(qū)舉行婚禮時,有"鬧茶"的習俗。"鬧茶"于新婚三天內,每天晚上,由新郎新娘在客堂的中間,向親朋好友們敬茶。茶內必須加放紅糖,取其"甜蜜"之意。鬧茶時,可由賓客出題,要新郎新娘以繞口令、猜謎語、詠詩歌等形式回答考題。若新郎新娘不從,賓客們則不飲茶,而若文不對題,眾皆哄堂大笑。鬧茶取"越鬧越熱"之意。
開門茶:江蘇地區(qū)舊俗,大戶人家聯(lián)姻,新郎至新娘家迎親,進女家的一重門,要作揖一次,一直至堂屋見岳丈岳母時止。然后再飲茶三次后,才能暫至岳母房中歇息,耐心地等待新娘上花轎,謂之"開門茶"。
謝媒茶:男女舉行婚禮后,新婚夫婦或雙方家長要用茶來謝媒,因在諸多謝禮中,茶葉是必不可少之物,故稱"謝媒茶"。
喝新娘茶:我國南方地區(qū)歷來有喝"新娘茶"的習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攙引至客廳,拜見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飲畢,要給新娘紅包(禮錢),接著由婆婆引領新娘去向族中親屬及遠道而來的親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領下挨門挨戶拜叩鄰里,并敬茶。敬茶畢,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雙手端茶盤承接茶盞,這時眾親友或鄰里鄉(xiāng)親飲完茶,要隨著放回杯子的同時,在新娘托盤中放置"紅包",而新娘則略一蹲身,以示道謝。在喝新娘茶時,無論向誰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則被認為"不通情理"。
退茶:有趣的是,"茶"在我國的婚禮中,不但與訂婚、結婚關系密切,且與"退婚"也有關聯(lián)。茶不但是聯(lián)姻的使者,也是斷親的表示。舊時貴州地區(qū),姑娘往往被父母包辦婚姻(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訂婚后女方若對親事不滿意,想斷親時,姑娘即用紙包一包茶葉,選適當時機,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帶至未婚夫家,借故與男方父母客套一番后,即放下茶葉包迅速離去,意謂退了"訂親禮",稱為"退茶"。但上男方家放"茶葉包'對,如事先給男方知道"退婚"的用意,那末女方一旦被男方或男方家人抓住,則男方可立即殺豬設宴與該女成婚。故退茶時,一要保密,選好時機極為重要,一切由姑娘在絕密中進行。一要率先探查去男家的路線,又要探明未來的公婆在家,而又無其他人在場時,才能確保退茶成功。敢于退茶,又退茶成功的姑娘,會得到大眾的稱贊。退茶后,父母免不了打罵女兒,但過后女方家長,還得正式去男方辦理具體退婚手續(xù)。
① 茶藝培訓PPT
茶藝看起來簡單,茶藝看起來優(yōu)雅,茶藝讓人靜心,我想這些都是誤區(qū),一是錯把表演當作茶藝,看起來茶藝就簡單了;茶藝看起來優(yōu)雅,是錯把穿上棉麻服飾當作優(yōu)雅,優(yōu)雅來自內心,并非來自茶藝;茶藝讓人靜心,是錯把泡茶慢吞吞的叫做靜心了,許多人一起喝茶怎么可能會靜心。
所以,茶藝簡單的培訓內容一定是沒有的,只有的是把全部茶學知識消化后的總結,并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讓大家明白正確、科學運用茶,為人類創(chuàng)造健康,這才是真正的茶藝,茶藝培訓內容才有意義,否則,把錢賺了,卻又把我們帶到相反的方向去,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可悲的。
② 手機上茶藝PPT如何制作
第一步,下載wps,打開PPT新建,選擇所需版式,單擊確定。第二步,認識標題欄、版菜單欄、工具欄權等,幻燈片的制作常用的菜單為“插入”、“格式”、“幻燈片放映”、和“視圖”幾項。第三步,新建幻燈片:點工具欄上的第一個圖標。第四步,插入新幻燈片:點菜單中“插入”中的“新幻燈片”,單擊菜單欄上的“格式”,選擇“幻燈片版式”,如果需要設置一定的顏色作為背景或要選用模版,也可以在“格式”中選擇。第五步,幻燈片的移動:可直接用左鍵上下拖動來實現(xiàn)。第六步,幻燈片刪除:右鍵單擊左邊要刪除的幻燈片,選擇“刪除幻燈片”(如果沒有此項,可選擇“剪切幻燈片”)最后,幻燈片保存:點工具欄上的第三個圖標。存到指定盤的指定位置。為了避免制作的幻燈片丟失,要做到隨時保存。
③ 茶藝師培訓基礎課程
茶藝師培訓基礎課程
應該是
“茶”
茶藝師培訓是讓我們了解茶,學茶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是基礎
如果不了解茶、喜歡茶、珍惜茶
平時就養(yǎng)成
泡出泡好每壺茶的習慣
讓茶發(fā)揮至最佳境界
就無法做到
真正的知茶性而科學泡茶
不能科學泡茶
更談不上健康飲茶
所以
學沖泡,只是學個流程
意義不是很大
關鍵在知茶性
④ 茶藝有什么學習內容
專業(yè)的茶藝課程都是先教我們了解茶,先了解才有喜歡,才會珍惜茶,才能讓我們泡好茶,讓茶發(fā)揮至最佳境界,好的茶藝師培訓課程教學內容如下:
1、茶怎么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么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jù)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fā)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yǎng)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既許多人眼里的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臺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另增加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干泡法,也稱為行茶法。
⑤ 茶藝課程
三、教學特色:不按書上培訓。
1、參觀知名品牌的旗艦店,了解葉店裝修、櫥窗擺設、貨架整理、工作流程、沖泡技巧、喝茶心態(tài)等;
2、上茶山、上安溪縣茶葉大觀園參觀各品種茶樹,了解各類茶樹的特征;
3、參與安溪鐵觀音茶葉加工,親臨體驗鐵觀音茶葉的加工流程與工藝原理;
4、上鐵觀音茶史博物館和三和茶博館參觀安溪鐵觀音茶葉的發(fā)展經歷和現(xiàn)代風格的茶歷藝術展示;
5、參觀安溪最大的紫砂壺展廳,全面了解紫砂壺的鑒別、定價、養(yǎng)護等;
6、帶領學員來到安溪最大的茶具配套中心,看茶具、茶桌、茶書、茶盤、茶寵等,為創(chuàng)業(yè)提供信息保障。
四、全面系統(tǒng):零起點、全系統(tǒng)。
1、茶怎么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么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jù)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fā)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yǎng)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既許多人眼里的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臺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另增加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干泡法,也稱為行茶法。
⑥ 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怎么樣 PPT課件.ppt
茶的發(fā)現(xiàn)人、飲茶的起源:“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br> 5000多年前的神農也稱“神農氏”,作為農業(yè)之神的神農也是中國醫(yī)藥的發(fā)明者。
茶的起源地點:茶樹原產于中國西南地區(qū)的云貴高原。中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利用和人工栽培茶樹最早;最早加工茶葉;茶類最為豐富的國家。中國被譽為茶的祖國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
茶的起源時間:茶樹在地球上存在約有100萬年的歷史。人們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會,迄今5000-6000年歷史。
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歷了四個過程:
1、生吃藥用、
2、熟吃當菜、
3、烹煮飲用、
4、沖泡品飲
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來便以為火生煮羹飲,就象人們今天煮菜場一樣,那時的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或以茶作菜來食用。
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征。歷經千年,茶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茶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在漫長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茶的發(fā)現(xiàn)及飲用,證實了茶的興奮、醒腦功能以及各種健身作用。無論是歷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書畫酒詩茶”,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久而久之,茶便被人們引入精神文化活動之中,引伸出茶道、茶禮、茶德、茶藝、茶宴、茶禪之類的概念與形式。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tǒng)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huán)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為儒家之道、可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為禪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茶道中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yǎng)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果,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茶道”一詞的原創(chuàng)來自于中國,并不斷有所發(fā)展。首次提出“茶道”概念的是比“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的茶圣陸羽年長十幾歲并精于茶事的詩僧皎然。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有句“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痹娙苏劶帮嬝呦璧母惺埽谝伙嬁伞皽旎杳隆保诙嫛扒逦疑瘛?,第三飲便達到“得道”的境界。最后在詩尾提出了“茶道”一詞,這是富有哲理內蘊的詞,與現(xiàn)代茶文化界對“茶道”的界定頗為相通。
皎然之后,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也提到“茶道”一詞,在晉代以后,茶成為日常飲料,文人雅士在品飲中感受到茶葉超出物質外的精神品性。如杜育《荈賦》的“調神和內”指出飲茶調節(jié)精神,和諧內心的功能?!稌x書?桓溫傳》記“溫性儉”,《晉中興書》記陸納事,《南齊書?武帝本紀》的以茶為祭,并且“天下貴賤,咸同此制”,都體現(xiàn)出社會對以茶示儉的共識。這些,正是茶道思想萌芽的基礎。
民間素有“陸盧遺風”之說,而與陸羽并稱的詩人盧仝,同樣在他的詩篇中涉及茶道精神。他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生動地描繪了飲茶的七個層次:“一碗入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痹娮麟m然是具有夸張色彩的文學語言,卻與皎然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茶道思想”并非僅僅對“茶道”一詞的解釋,而是從哲理的層面,從精神的世界,來進行理性的思考和概括。與陸羽生活在相近時期的裴汶,在《茶述》的序言中對茶的功效進行了論述:“茶,起于東晉,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厭。得之則安,不得則病?!迸徙胨f的“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大多偏重于飲茶的精神作用和社會功能,與皎然的“再飲”“三飲”大體相近,均屬于今天所謂“茶道”范疇,只是把這些功用作為并列關系排比。而在晚唐時期,劉貞亮更從理性角度對茶道精神進行概括,稱之為“茶德”。在《茶十德》一文中,他將茶葉功效歸納為十項:“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禮仁”、“表敬意”、“可行道”都屬于茶道精神范疇。這里所說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美化人生和育化社會。飲茶的功德之一,就是有助于社會道德風尚的培育。這是以理性的思辨和簡潔的語言將茶道功能提升到社會風習的最高層次,確為唐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
對于“茶道精神”的推崇,一直顯現(xiàn)在中國各類典籍的字里行間。北宋吳淑的《茶賦》,鋪陳講述了諸多名茶及茶的典故,渲染了茶的功效,在行文流暢、語句優(yōu)美之中;明代周履靖仿效西晉劉伶的《酒德頌》而寫《茶德頌》,寫嗜茗之趣,頌茶德之功;同為明代的吳從先也寫有《茶德頌》,則又是另有深味…
中國文人真正接近于揭示茶道實質的是明末清初的杜浚。他曾在《茶喜》一詩的序言中指出:
夫予論茶四妙:曰湛、曰幽、曰靈、曰遠。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聞見,導吾杳冥。
茶之“四妙”,指品茶藝術具有四個美妙的特性?!罢浚骸干钫?、清湛;“幽”指幽靜、幽深;“靈”指靈性、靈透;“遠”指深遠、悠遠。這四者是品茶意境的不同層面,是對茶道精神的一種概括。所謂“澡吾根器”,是說品茶可以使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更高尚?!懊牢嶂且狻保钦f可以使自己的學識更完美?!案奈崧勔姟保钦f可以開闊和提高視野。“導吾杳冥”,則是徹悟人生真諦進入空靈的仙境。這正是飲茶的精神世界和社會功能,是茶人們所追求的目標??梢哉f,杜浚實際上已經給中國茶道作了很好的總結,揭示出中國茶道的實質。
⑦ 初級茶藝師必備課程有哪些
初級茶藝師、中級茶藝師、高級茶藝師資格證書的考試分為理論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理論成績100分制,80分的單項選擇題+20分的判斷題,太簡單了。技能操作,也是非常簡單,抽到什么茶藝表演就表演一下,綜合評分,合格就可以了。
茶藝師培訓如果分為初、中、高級的茶藝師培訓班,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讓大家學到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茶學知識與技能的茶藝師培訓班,而是茶藝師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一切都是為了一本證書。
我國95%以上的茶藝師并非擁有專業(yè)化和系統(tǒng)化的茶學知識與技能,不是參加專業(yè)培訓和實踐中來的,而是——“考”出來的。
⑧ 茶藝都學些什么啊
“茶藝”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茶藝”的概念包括茶的種植、制專作、品飲的技藝等;狹義的屬“茶藝”概念,僅限于“飲茶之藝”,所論及的內容主要是茶的品飲及與品茶相關的鑒賞茶葉、選擇茶器、泡茶鑒水、沖泡技法、品飲方式、品飲禮儀等。
本書所討論的是狹義范疇的茶藝,研究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長安紅茶是用新娘的血而制,內有致幻藥物,因此所有人才會對長安紅茶求之不得。
而這一切,其實都是元來的陰謀,他想用此茶控制朝堂所有官員,滿足自己當宰相的欲望。
為了追求名利而犧牲無辜女孩的性命,可以看出,在權力的誘惑下,人性都是脆弱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69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味共茶清——略談《趙樸初詠茶詩集》
下一篇: 中國現(xiàn)代茶藝學初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