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黃山市屯溪區(qū)老街一居民家中
胡浩川(1896年~1972年)原名胡本瀚
、胡渙,后改名胡浩川,安徽省六安市張店區(qū)胡大灣人,早年就讀于浙江杭州甲種農校,后去日本留學專攻茶業(yè)。1941年從1943年起,胡浩川長期擔任祁門茶場場長
,1955年調任中國茶葉公司總技師,兼技術室主任、計劃處處長,參與制訂全國茶葉產銷計劃,指導全國各地興建茶場的工作,貢獻頗大。胡浩川一生從事茶葉技術研究工作
,在業(yè)內有“茶葉大師”之稱。這次發(fā)現(xiàn)的這份手稿,全用鋼筆手寫,文章長達127頁計七萬余字,作者用實證學方法,于1946年7月至1947年10月在祁門縣紅茶區(qū)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調查,搜集資料范圍主要在20世紀20至40年代,隨后從土地、勞力、產地市場等幾個方面對祁門紅茶業(yè)進行了深入的經濟學考察和論述。安徽農業(yè)大學詹羅九教授認為,這部論著資料翔實、內容完整,特別是填補了祁門紅茶業(yè)經濟學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目前
,該手稿被黃山市一市民收藏。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72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上一篇:
武昌:陸羽茶都商戶受牽連
下一篇:
王成筆:安順茶葉市場前景廣闊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