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英普洱茶與吳啟英關(guān)系研究。中國茶葉學會會員,云南省茶葉學會理事,昆明市茶葉學會常務(wù)理事。主要從事普洱茶生產(chǎn)技術(shù)與管理工作。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攻關(guān)關(guān)、科技支撐計劃、云南省科技攻關(guān)、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高??蒲谢鸬日n題10余項,發(fā)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錄1篇,istp收錄1篇。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1部。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一:吳啟英普洱茶與吳啟英關(guān)系
吳啟英,女,1938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廬江縣。1963年從安徽農(nóng)學院茶葉系畢業(yè)后,響應(yīng)支援祖國邊疆的號召來到云南,在昆明茶廠工作,被評為茶葉高級工程師,退休前長期擔任昆明茶廠廠長。2005年8月19日逝世。
吳啟英,被普洱茶界譽為“普洱熟茶渥堆技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
唯一獲得普洱茶生產(chǎn)技術(shù)領(lǐng)域的省級科技成果獎 唯一被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收藏的茶品
榮獲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榮譽稱號
1974年吳啟英發(fā)明了“普洱熟茶渥堆技術(shù)”,極大的改善了普洱茶的品飲品質(zhì),將傳統(tǒng)普洱茶漫長的自然發(fā)酵時間縮短為45天左右,并為云南省的現(xiàn)代普洱茶生產(chǎn)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和生產(chǎn)工藝提出了規(guī)范的品質(zhì)要求,使普洱茶得以實現(xiàn)工業(yè)化、標準化、產(chǎn)業(yè)生產(chǎn),從而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1983年,吳啟英先生聯(lián)合云大生物所,主持了“普洱茶發(fā)酵工藝原理研究”項目,負責對工藝及各種技術(shù)參數(shù)和試驗茶葉的審評鑒定,并得出了研究結(jié)果:普洱茶后發(fā)酵的機理是微生物在起主導(dǎo)作用。這一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榮獲云南省政府1984年科技成果四等獎,是迄今為止云南普洱茶生產(chǎn)科技領(lǐng)域獲得唯一的省級科技成果獎,吳啟英成為該領(lǐng)域第一個獲得省級嘉獎的茶葉科技工
二:吳啟英普洱茶價格表
任何行業(yè)都喜歡搞個排名,普洱茶也不列外,2021年蓋得排行上有關(guān)于普洱茶的最新排名,來看看這些老面孔都有著什么樣的身世背景。
第一名 大益
1989年,國營勐海茶廠的“大益”商標正式注冊,在2004年改制為現(xiàn)在的民營大益茶業(yè)。提起大益,大家會想到7542。這個是大益的標桿茶品。75代表是1975年的配方,4是指用的茶青等級為4級,2代表的是勐海茶廠。這款茶定價在200-300元區(qū)間,價格倒不算太貴,不強調(diào)山頭古樹,而注重拼配技術(shù)的門檻。相對廉價的原料,經(jīng)過合適的拼配比例,揚長避短,滋味口感均衡度保持穩(wěn)定。作為新手入門的茶,性價比還是不錯,是建立對普洱茶認知的不錯的選擇。
1973年,勐海茶廠鄒炳良、昆明茶廠吳啟英、下關(guān)茶廠曹振興通過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學習普洱茶生產(chǎn)技術(shù),研制普洱熟茶的渥堆發(fā)酵技術(shù),獲得成功,奠定了普洱熟茶發(fā)展的基石。大益的7572是普洱熟茶的標桿。75年配方,7級茶青。其傳承的勐海味逐漸成為普洱熟茶風味的代名詞。100元左右的價格,不算高,一般人入門都可接受。
?大益雖然還有其他高端的山頭茶以及炒作之用的金融茶,但是7542和7572以其相對的標準化以及親民的定價策略為其贏得茶行業(yè)老大哥的稱號。
三:吳啟英普洱茶官網(wǎng)
中 國 茶 事
概 論
《茶經(jīng)》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曰: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飲茶從三皇五帝的炎帝神農(nóng)氏開始,商朝的周公飲茶就很有名了。戰(zhàn)國的齊國宰相宴嬰,漢朝的楊雄,司馬相如,三國的吳國韋曜,晉代的劉琨等都是飲茶的。晉代以前飲茶的人都是王公大臣。
茶葉為什么會被人們飲用?這是個必須了解的問題。茶不能充饑飽腹,不能解渴,只有通過和水煮后變成了飲料才能解渴,不能做成衣服穿,不能做工具使用,但是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功效,甚至可以治病。于是才得以傳承下來。這些功效有的可以令人愉悅;有的能夠增加力量;有的可以清熱解毒,解酒也是解毒;有的使人興奮失眠;古人因為茶有諸多功效而感到神奇珍貴,就用以祭祀神靈,成了供品;因為茶難得而尊貴而成了敬獻帝王的貢品?,F(xiàn)代發(fā)現(xiàn)茶葉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對血液循環(huán)血糖血脂有輔助調(diào)節(jié)作用,并且還有很多未知功效有待認識,更是情有獨鐘。
中國政府把茶葉作為國禮贈送友好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茶葉之尊貴可見一斑。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一名荼(tu)草,一名選。生川谷。(主:治療的意思。厭谷:不想吃飯。胃痹:胃疼痛。聰:耳能聽。察:眼能看。少臥:不想睡覺。輕身:身體有力量。耐老:不容易老。荼,選:早期的茶名。)
《名醫(yī)》曰: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陰干。(游冬:早期茶名。益州:古代的四川云南貴州緬甸北部。)
《說文》云:荼,苦菜也?!稄V雅》云:游冬,苦菜也?!稜栄拧吩疲狠?,苦菜,又槚(jia),苦荼。郭璞云: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chuan),蜀人名之苦菜。陶弘景云:此即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兼其止,生益州,《唐本》注駁之非矣,選與荈,音相近。(古代茶葉的名稱很多與苦菜混淆。)
華佗《食論》:苦荼久食益意思。(意思,即思維。茶可以使人提高人體的思維能力。)
漢朝楊雄《方言》:蜀西南人謂荼曰蔎(she)。(《方言》為楊雄編纂的語言方面的書,已經(jīng)佚失。蜀西南人:四川西南方人,現(xiàn)在的云南人。漢朝已經(jīng)和云南人有茶葉貿(mào)易了。有人說《茶經(jīng)》不知道云南茶是不正確的。)
《茶經(jīng).七之事》里就記載了很多歷代經(jīng)典里面茶葉的故事和功效。
《神農(nóng)食經(jīng)》:“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有力:茶葉非飲食營養(yǎng)食品,能使人有力,說明茶葉有一種不同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非常強大的能量的物質(zhì),如核能之于機械能、熱能、光能、化學能等。悅志:愉悅,意志。使人意志愉悅。這是古人觀察到的神奇現(xiàn)象。這才是茶葉得以傳承的真正原因!)
周公《爾雅》:“槚(jia),苦荼(tu)”。
《廣雅》云:“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mao)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荊巴間:荊州和巴國間。現(xiàn)在的荊州地區(qū)和長江三峽地區(qū)。以米膏出之:用米湯做成。炙:烤。)
《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弋:鳥。卵:蛋。茗菜:茶葉做成的菜。)
司馬相如《凡將篇》:“烏喙,桔梗,芫華,款冬,貝母,木檗,蔞, 草,芍藥,桂,漏蘆,蜚廉,萑菌,荈(chai)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其他都是中藥名。荈詫:少數(shù)民族方言,指茶。)
《方言》:“蜀西南人謂荼曰蔎(she)”。(楊雄編纂的書名《方言》,軼失。)
《吳志.韋曜傳》:“孫皓每饗(xiang)宴,坐席無不悉以七勝為限,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茶荈以代酒?!?孫皓每次請客吃飯,都要客人喝七升酒。有喝不完的人就灌酒喝完。韋曜喝不完二升酒,孫皓開始時禮貌對待他。秘密賜茶代替酒。)
《晉中興書》:“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wèi)將軍謝安嘗欲詣納,(原注:《晉書》以納為吏部尚書。)納兄子俶(chu)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shù)人饌(zhuan)。安既至,所設(shè)唯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羞必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奈何穢吾素業(yè)?’”(吳興太守陸納執(zhí)政清廉,他的同僚衛(wèi)將軍謝安想拜見他。陸納安排謝安相見,只準備了茶和果接待。陸納的侄兒陸俶認為叔叔太簡單了,又不敢說,就自己準備了十幾個人的好酒好菜接待客人。等到謝安走了,陸納用棍子打了陸俶四十棍。責怪說:你不能給叔叔爭光,為什么還要污損我一向清廉的名聲?)
《晉書》:“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宴飲,唯下七奠(ding饤)柈(ban)(七盤)茶果而已?!?七奠柈茶果:七盤茶果)
《搜神記》:夏侯愷因疾死,宗人字茍奴,察見鬼神,見愷來收馬,并病其妻。著平上幘、單衣,入坐生時西壁大床,就人覓茶飲。(夏侯愷死了還找人尋覓喝茶)
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史演書》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原注:潰,當作憒。)悶,常仰真茶,汝可致之。”(茶葉可解凝悶,他沒有,以前的干姜、肉桂、黃芩都是他需要的?!恫杞?jīng).一之源》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服,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具體描述茶葉的功效。這段文字說明茶葉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
傅咸《司隸教》曰:“聞南方有蜀嫗作茶粥賣,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賣餅于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嫗何哉?”(為廉事:被官差。不許四川老婦人賣茶粥,也不許賣茶餅。不可思議!可能是要交費,老婦人交不起。所謂“苛政猛于虎?!?
《神異記》:“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余,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甌:陶瓷器皿,裝茶湯用。犧:祭祀品。)
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xi)。小字為紈(wan)素,口齒自清歷。有姊字蕙芳,眉目燦如畫。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貪華風雨中,倏忽數(shù)百適。心為荼荈劇,吹噓對鼎?(li)?!?描寫兩個女兒漂亮可愛,在自己家園林里玩耍。兩個為了煮茶,對著茶鼎使勁吹火,形容她們喜歡喝茶。)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云:“借問揚子舍,想見長卿廬。程卓累千金,驕侈擬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桔,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吳饌逾蟹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描寫楊雄,司馬相如生活安逸。芳荼冠六清:芳荼:香茶。冠:超過。六清:古代的6種飲料,即水、漿、醴、涼、醫(yī)、酏(yi)。茶超過它們。)
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栗,恒陽黃梨,巫山朱桔,南中荼子,西極石蜜?!?蒲桃:蒲地是古代西周蒲國,在現(xiàn)在的山西隰縣附近。這里指山西的桃子。宛柰:河南的蘋果。齊柿:山東的柿子。燕栗:北京的栗子。恒陽黃梨:河北恒陽縣的黃梨。巫山朱桔:巫山的紅桔子。南中荼子:南中:古代四川大渡河以南地區(qū),云貴川所產(chǎn)茶子,茶子是茶樹的種子,可以春秋播種的??梢姽糯司桶言颇系牟铇浞N子販運到了中原地區(qū)。如果需要證明,“南中荼子”就是確鑿證據(jù)。傅巽為三國時期人,在曹魏時期去世。他寫《七誨》時,諸葛亮已經(jīng)平定孟獲,云南和內(nèi)地的貿(mào)易暢通了,其中茶樹種子就進入中原內(nèi)地了。結(jié)合漢朝楊雄前面說的:蜀西南人謂荼曰蔎。蜀國西南的人自然是云南人了,那里的人把茶叫蔎(方言)。從傅巽和楊雄的描述,都可以說明,早在漢朝內(nèi)地和云南就有了茶葉貿(mào)易了,云南作為茶葉的原產(chǎn)地已經(jīng)有權(quán)威結(jié)論,這些只是佐證。本草綱目謂之茶實。西極石蜜:西域生產(chǎn)的石蜜“蔗糖”。)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yīng)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yīng)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欖、懸鉤、葵羹各一杯?!保ê疁丶犬?,寒暄完了。霜華之茗,好茶。全句意思就是,先喝茶,再喝果汁飲料。)
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蘭出高。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p>
華佗《食論》:“苦荼久食益意思?!?意思:思維。)
壺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羽化:身體輕盈像長了翅膀。與韭同食,令人體重:與韭菜一起吃,使人身體加重。)
郭璞《爾雅注》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茶葉早期有很多名字:早晨摘的叫荼,晚上摘的叫茗?;蛘呓休薄K拇ㄈ私锌噍保?/p>
《世說》:“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既下飲,問人云:‘此為荼?為茗?’覺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問飲為熱為冷耳’?!?任瞻在失志時,語無倫次。問錯了話,自圓其說。荼,茗本來是茶,問得別人不好回答。又改口說:剛才問的是熱茶還是冷茶。)
《續(xù)搜神記》:“晉武帝時,宣城市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長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俄而復(fù)還,乃探懷中桔以遺精。精怖,負茗而歸?!保ㄇ鼐?jīng)常進武昌山里采茶。一次遇到一個丈高毛人,引他到山下,告訴他茶樹多的地方后就走了。一會又回來,拿出懷里的桔子給秦精。秦精害怕,背著茶葉回家了。古人編的故事!)
《晉四王起事》:“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p>
《異荈》:“剡縣陳務(wù)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兒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見毀,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于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剡縣一個叫陳務(wù)的妻子,年輕時與兩個兒子守寡居住在一起。他們家喜歡喝茶。因為他們家地下有古墓,每次喝茶就先祭祀古墓。兒子責怪她母親說:古墓里面的死人怎么知道?白白費心意!想要挖掉古墓。其母親苦求不要這樣做,兩個兒子才沒有挖古墓。他們的母親夜里夢見一個人說:我在這里三百多年,您兩個兒子老想挖掉我的墓,依靠您保護,還供享我好茶,雖然我是九泉之下的枯骨,豈能忘記您保護我墓的恩德?第二天早上,在客廳中獲得像久埋藏而又很新鮮的錢十萬貫。兩個兒子的母親告訴他們,二子非常慚愧!從此以后,禱告祭祀更殷勤了。)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嫗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旁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嫗執(zhí)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保ㄓ幸粋€老婦人每天早上獨自提一個裝茶的器皿。去市場賣茶。市場上的人競相購買,從早到晚,她的器皿里面的茶不減少。所賣茶的錢都給路邊孤獨貧踐的要飯的乞丐們了。人們感到詫異。地方官吏把她捆綁到監(jiān)獄里。到了夜里,老婦人拿著賣茶的器皿從監(jiān)獄的窗戶里飛出去了。)
《藝術(shù)傳》:“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荼蘇而已?!保▎蔚篱_這個人不怕寒熱,經(jīng)常吞服小石子,服藥就是松、桂、蜜的氣味,所飲就是茶葉紫蘇而已。)
釋道該說《續(xù)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元嘉中過江,遇沈臺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原注:懸車,喻日入之候,指重老時也?!痘茨献印吩唬骸叭罩帘?,愛息其馬”,亦此意。)飯所飲荼。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保ㄡ尩涝撜f,意思不確定。一般認為是:釋道悅。宋.釋法瑤。全句意思是:釋法瑤,姓楊,河東人。元嘉年間過長江,遇到沈臺真于武康小山寺,這時釋法瑤年紀到了該退休的時候了。吃飯后就喝茶。永明中,皇帝詔敕吳興地方官吏禮送釋法瑤到京都,此時他已經(jīng)七十九歲了。)
宋《江氏家傳》:“江統(tǒng),字應(yīng),遷愍懷太子洗馬,嘗上疏諫云:‘今西園賣醯、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宋.《江氏家傳》:江統(tǒng),字應(yīng),遷升為愍懷太子的洗馬官。曾經(jīng)上疏勸諫說:現(xiàn)在西園里面賣醋、面粉、藍子、菜、茶之類的東西,有損國家體統(tǒng)。)
《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設(shè)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宋錄》書名不詳。新安王子,豫章王子,拜見曇濟道人。曇濟道人在八公山設(shè)茶宴款待他們。豫章王子劉尚品嘗后說:這是甘露?。槭裁凑f是茶呢?)
王微《雜詩》:“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廈。待君竟不歸,收領(lǐng)今就槚?!保ㄍ跷⒌摹峨s詩》中寫到:靜悄悄地關(guān)上閣樓上的門,寂寥寥住在空曠的大房子里。等待你很久竟然不回來,扣好衣領(lǐng)現(xiàn)在就喝茶打發(fā)時間了。)
鮑昭妹令暉著《香茗賦》。(鮑昭的妹妹鮑令暉善于寫詩,她著有《香茗賦》,可惜失傳了)
南齊世祖武皇帝《遺詔》:“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但設(shè)餅果、茶飲、干飯、酒脯而已”。(南齊世祖武皇帝立下遺詔:我死后的靈座上切勿放殺死的牲畜祭品,只擺放果餅、茶飲、干飯、酒肴就可以了)
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餉米等啟》:“傳詔李孟孫宣教旨,垂賜米、酒、瓜、筍、菹、脯、酢、茗八種。氣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節(jié),邁昌荇之珍。疆埸擢翹,越葺精之美。羞非純束野麋,裛似雪之驢;鲊異陶瓶河鯉;操如瓊之粲。茗同食粲,酢類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糧聚。小人懷惠,大懿難忘。”(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餉米等啟》:您傳詔給李孟孫宣讀了您的旨意。垂敕給我的米、酒、瓜、筍、腌菜、肉干、醋、茶葉八種。新城的米香氣洋溢;酒味似云松清高;江潭邊的竹筍超過菖蒲筕菜的珍貴;田野里采摘的瓜菜特別的美味;肉脯是野麋和驢肉;醋腌制的黃河鯉魚用陶瓷瓶裝著;拿著像白玉的大米;茶和吃的米,醋腌的菜類望上去像柑子酸甜。您為我送來了這么多食物,免得我奔波千里整夜舂米;省得我三個月節(jié)儉糧食。小人我感懷您的恩惠,您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難忘。)
陶弘景《雜錄》:“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保ㄌ蘸刖啊峨s錄》,此書不詳。苦荼,苦茶。輕身換骨,使身體輕盈,骨骼如同更換了新的,就是更年輕了。過去神仙丹丘子,黃山君就是服用苦茶的)
《后魏錄》:“瑯邪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莼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為奴’?!保ㄟ@段話有人曲解為:茗給酪做奴才的資格都沒有。結(jié)合文意,人家在南方好飲茶,到了北方好喝奶酪,怎么會把茶貶低的一錢不值呢?他的意思是說,茶葉不堪做奶酪的奴才,直白地說就是兩個都不錯,都好。)
《桐君錄》:“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皆東人作清茗。茗有餑,飲之宜人。
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別有真茗茶,煎飲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并大皂李作荼,并冷。又南方有真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shè),乃加以香芼輩。”(《桐君錄》已經(jīng)佚失。里面記載各地的飲茶習慣不同。說明茶飲是各地人為了養(yǎng)生保健禮儀待客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出來的。不是什么圣人傳授的。)
《坤元錄》:“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云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樹?!保ā独ぴ洝芬呀?jīng)佚失。一曰《括地志》。湖南辰州溆浦縣西北350里無射山里的少數(shù)民族遇到喜事就會在山上唱歌跳舞,山上很多茶樹。)
《括地圖》:“臨遂縣東一百四十里有茶溪?!?/p>
山謙之《吳興記》:“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溫山,出御荈?!?/p>
《夷陵圖經(jīng)》:“黃牛、荊門、女觀、望州等山,茶茗出焉?!?/p>
《永嘉圖經(jīng)》:“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陰圖經(jīng)》:“山陽縣南二十里有茶坡?!?/p>
《茶陵圖經(jīng)》:“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茶茗焉。”
(以上都是產(chǎn)茶的地方,說明茶非移植播種的植物,而是各地自然生長的。這些都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
《本草·菜部》:“苦荼,一名荼,一名選,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陰干。《注》云:‘疑此即是今[木茶],一名茶,令人不眠?!侗静葑ⅰ罚骸鞍?,《詩》云:誰謂荼苦,又云:堇(jin)荼如飴,皆苦菜也。陶謂之苦茶,木類,非菜流。茗,春采,謂之苦[木茶](原注:‘途遐反?!?” (《本草.菜部》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菜部》,說明當時對茶葉的認識還不清楚,出現(xiàn)了很多名稱:荼、選、游冬、苦菜、堇荼等。在歸類上為菜部,認為茶葉是菜。陶弘景說的苦茶屬于木類而不是菜類。陶弘景南朝人,可見到了這個時期茶和菜才區(qū)別開了。古代益州范圍很大,今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qū)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注云:‘春采之’?!保ā侗静?木部》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木部》,對茗的認識為茶,并且記載了性味功能。從藥的方面認識茶葉,而不是飲品。)
《枕中方》:“療積年瘺,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搗篩,煮甘草湯洗,以敷之。”(《枕中方》已經(jīng)佚失,孫思邈著。治療積年瘺,多年的瘺瘡,用苦茶和蜈蚣各半,炙烤熟了搗細篩過后,和甘草煮湯洗,用藥渣敷。用茶葉入藥各時期都有,非孫思邈一人。)
《孺子方》:“療小兒無故驚蹶,以苦茶、蔥須煮服之。(《孺子方》治療小兒疾病的方書,已經(jīng)佚失。記載:治療小兒無故驚厥,用苦茶和蔥須煮水喝。)
上面是《茶經(jīng),七之事》全文,記載了茶葉的方方面面的故事。有地理考證,有歷史文化,如貴族的品飲祭祀,有醫(yī)療功效,有民間鬼神傳說,可謂觀止。
晉.杜育《荈賦》
靈山惟岳,奇產(chǎn)所鐘。
厥生荈草,彌谷被崗。
承豐壤之滋潤,
受甘露之霄降。
月惟初秋,農(nóng)功少休;
結(jié)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器擇陶簡,出自東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劉。
惟茲初成,沫沈華浮。
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調(diào)神和內(nèi),倦解慵除。
《荈賦》是晉代杜育的賦作。此賦所涉及到的范圍包括自茶樹生長至茶葉飲用的全部過程。
從“靈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是寫茶葉的生長環(huán)境、態(tài)勢及條件;
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寫了盡管在初秋季節(jié),茶農(nóng)也不辭辛勞地結(jié)伴采茶的情景;
接著寫到烹茶所用之水當為“清流”,所用茶具,要采用“東隅”(東南地帶)所產(chǎn)的陶瓷;
倒茶要有禮貌。
煮茶過程中茶葉下沉泡沫上浮,烹出的茶湯會出現(xiàn)“煥如積雪,曄若春敷”的藝術(shù)美感;
最后寫飲茶的奇妙功效:“調(diào)神和內(nèi),倦解慵除”,把茶葉的功效歸納到了神奇的高度。這就是茶葉的魅力所在,本質(zhì)所在。
茶文化經(jīng)久不衰并不是其味道如何,色澤如何,產(chǎn)地如何,制作如何,包裝如何,一句話功效神奇。讀懂了《荈賦》,就品嘗到了茶文化的精髓。不然就是云里霧里,形而下學也。
唐朝醫(yī)圣孫思邈:
荼茗荈皆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春采之。
(孫思邈作為醫(yī)生,主要從茶的性味功效考察。從他的歸納可以推論茶葉的神奇之處。主,即主要治療功效。中醫(yī)言簡意賅,習慣以一個主字表示。瘺瘡:瘺瘡就是肛門部疾病的總稱,醫(yī)學上稱肛門直腸疾病,俗稱痔瘡。利小便,使小便好解。茶葉可以治療肛門和尿道疾病。說明茶葉歸腎經(jīng),腎主二陰。尿道為前陰,糞道為后陰。腎氣足則二陰通利。反之則病變。痔瘡就是肛門直腸微循環(huán)阻滯,形成了腫塊,潰爛了就是瘺瘡。男性小便不利多是前列腺炎引起,女性小便不利多是尿路感染,腎氣足則免疫力強,大小便不會罹患疾病。《難經(jīng).八難》曰:腎氣為守邪之神。腎氣足不僅是二便不病,其他疾病也不容易發(fā)生。茶葉歸腎經(jīng),可以使腎氣足,故可以治療二陰疾病。屬于補益功效。正氣足則邪氣消,此常理也。去痰熱渴。就是消除的功效了,去即祛,消除。痰為萬病之源,人體內(nèi)除了30%干物質(zhì),其余的就是液體,正常的液體就是血液,淋巴液,各種營養(yǎng)液等,它們互相作用支持人體生命運動。這些液體一旦出現(xiàn)病變就是痰濕。熱就是超過人體感受的正常體溫,人體溫度是平衡的,保持在一定的閾值內(nèi)就是健康的,超過了正常體溫就叫熱。茶葉性寒涼,故可以清熱??示褪强谇桓杏X干渴,要喝水。茶葉可以生津止渴。正常的口渴是缺水引起的,喝水就可以解渴。而病理性渴不一定喝水就可以止渴。這是因為腎氣不能上承,精津不能上潤,腎經(jīng)起于咽峽,這樣的感覺干渴需要補腎升津,口咽干渴就消失了。茶葉歸腎經(jīng),益腎氣,故有生津止渴之能。腎主下焦,肚臍以下至腿腳皆下焦。腎氣足則身體輕盈,步履敏捷。這就是為什么喝茶可以“倦解慵除”的原因。何以“令人少睡”呢?現(xiàn)代醫(yī)學說是茶葉的咖啡因子興奮神經(jīng)引起失眠。失眠是病態(tài),人體會感覺心神不寧,煩躁不安。而喝茶引起的不眠根本不是病態(tài)的。毛主席在延安指揮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和解放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可以說有茶葉的功勞。據(jù)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講,毛主席每遇到重大問題就是茶葉香煙兩不離。毛主席往往徹夜不眠,就是靠煙茶支持的。煙的功效我們不便評論。茶葉的功效是我們考察的核心。前面已經(jīng)否定了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說法,那么究竟是什么物質(zhì)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我已經(jīng)提出了一個假設(shè),可能茶葉有一種如核能的力量,可以使人體瞬間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具體是什么物質(zhì),我們不要急于求成,等待科學發(fā)現(xiàn)。至少不是現(xiàn)代科學說的是咖啡因子興奮了神經(jīng)引起的,因為熟茶就不會引起失眠?;氐健傲钊松偎?,少睡是沒有睡意而失眠是睡不著并且心煩意亂。熟茶就不會引起失眠,所謂茶葉堿咖啡因子興奮神經(jīng)引起失眠就不能成立了。腎為心主,又心主神明。茶葉還明目益思?,F(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很多心臟病與腎相關(guān),中醫(yī)治療失眠通過交通心腎,就可以使睡眠正常,有一種藥叫交泰丸,就是交通心腎的。通過具體分析發(fā)現(xiàn),茶葉的諸多功效,一源多支,就是潛藏著一種神秘物質(zhì)給人體強大的支持?!按翰芍?,茶葉春天采摘。這是孫思邈自己的認識,他是唐朝人,比杜育小幾百歲,杜育在晉代就有“時惟初秋,農(nóng)工少休。結(jié)偶同旅,是采是求”記載,農(nóng)民們初秋結(jié)伴同行,趁農(nóng)閑采秋茶。)
李白有詩: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馀興,長吟播諸天。
李白是詩人能喝酒,又叫酒仙。唐朝正是茶葉興盛之時,他是上流社會的人,自然也飲茶。這是他寫湖北當陽玉泉寺喝茶的詩。
原序:余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jīng)。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后,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余歲,顏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異于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余游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余茶數(shù)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覿(bi),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fā)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杜甫的一首茶詩《重過何氏五首》之一: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重過何氏五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五首詩寫于詩人困居長安(今西安)時期的春日,描述詩人再次拜訪何將軍的情景。第一首詩總起,寫重過之因及所見之景;第二首詩寫重來剛到時的情景;第三首詩寫前次游覽未及描述之景;第四首詩寫主人的野趣逸興;第五首詩總結(jié),寫自己臨別低徊的情意。
重過何氏五首
其一
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鴉護落巢兒。云薄翠微寺,天清黃子陂。向來幽興極,步屣過東籬。
其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其四
頗怪朝參懶,應(yīng)耽野趣長。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沉槍。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淳糜囊猓兹盏紧嘶?。
其五
到此應(yīng)常宿,相留可判年。蹉跎暮容色,悵望好林泉。何路沾微祿,歸山買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本草拾遺》:唐.陳藏器
諸藥為百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把茶的作用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不能和藥相比。古人觀察到了茶勝于藥的玄機,但是不能具體說明,我們現(xiàn)代人也難以說明。)
唐.顧況《茶賦》原文:
稽天地之不平兮,蘭何為兮早秀,菊何為兮遲榮?;侍旒仍写宋镔?,厚地復(fù)糅之而萌。惜下國之偏多,嗟上林之不至。如羅玳筵,展瑤席,凝藻思,間靈液,賜名臣,留上客,谷鶯囀,宮女嚬,泛濃華,漱芳津,出恒品,先眾珍,君門九重,圣壽萬春,此茶上達于天子也;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膩。發(fā)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杏樹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來,飛錫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堆拧吩唬骸安恢艺?,謂我何求?”可憐翠澗陰,中有碧泉流。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輕煙細沫靄然浮,爽氣淡云風雨秋。夢里還錢,懷中贈橘。雖神秘而焉求。
這是顧況著名的《茶賦》,偏重于文采,恕不具體解讀。大意為茶葉生長天地間不平等,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品茶之不同,抒發(fā)個人煮茶飲茶的復(fù)雜感情。
上面是唐朝以前的關(guān)于茶的記載。
宋.吳淑《茶賦》:
夫其滌煩療渴, 換骨輕身,茶荈(chuǎn)之利,其功若神。則有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綠腳,香浮碧乳,挹此霜華,卻茲煩暑。清文既傅于讀杜育,精思亦聞于陸羽。若夫擷此皋盧,烹茲苦茶,桐君之録尤重,仙人之掌難逾。 豫章之嘉甘露,王肅之貪酪奴。待槍旗而采摘,對鼎以吹噓,則有療彼斛瘕。困茲水厄, 擢彼陰林,得于爛石。先火而造,乘雷以摘。
吳主之憂韋曜,初沐殊恩。陸納之待謝安,誠彰儉德。別有產(chǎn)于玉,造彼金沙。三等為號,五出成花。早春之來賓化,橫紋之出陽坡。復(fù)聞湖含膏之作, 龍安騎火之名。柏巖兮鶴嶺, 鳩坑兮西亭。嘉雀舌之纖嫩,玩蟬翼之輕盈。冬芽早秀,麥顆先成。或重四園之價,或侔團月之形。并明目而益思,豈瘠氣而侵精。又有蜀岡牛嶺,洪雅烏程。碧澗紀號,紫筍為稱。陟仙厓而花墜,服丹丘而翼生。至于飛自獄中,煎于竹里。效在不眠,功存悅志?;蜓栽姙閳?,或以錢見遺。復(fù)云葉如梔子,花若薔薇。輕飚浮云之美,霜笴竹籜之差。 唯芳茗之為用,蓋飲食之所資。
吳淑的《茶賦》寫于文賦尚未形成的北宋初期,通篇以駢語為主,句式注重對偶,辭藻崇尚典麗,展現(xiàn)了北宋重學識、長議論等的文學特色。通篇三百多字竟用了十六則典故。除了鋪陳典故,賦中還列舉了當時流行的35種名茶(或茶名),既為后人提供了可貴的文獻資料,又反映出茶事在北宋初期的興盛狀況?!胺蚱錅鞜┋熆?,換骨輕身,茶荈之利,其效若神。”概括了茶的功效,這是茶葉傳世的價值所在。沒有這些價值,任你筆下生花,口若懸河,茶葉是不會幾千年長盛不衰的。我們學習研究茶道必須明白這個道理。吳淑明白這個道理,開篇就提出核心命題,然后陳鋪茶葉的其他方面的相關(guān)茶葉的故事,可謂文采飛揚,珠璣滿篇,耐人品讀,余味無窮!
茶興于唐盛于宋,吳淑《茶賦》就是宋朝茶道興隆的寫照。
更續(xù)茶經(jīng)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嘗。——宋·蘇軾《虎跑泉》
飲非其人茶有語,閉門獨啜心有愧?!巍ぬK軾《句詩二句》
姜新鹽少茶初熟,水漬云蒸蘚未干。——宋·蘇軾《次韻周穜惠石銚》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陸游《幽居初夏》
蘇軾,陸游寫茶佳句。
《滇南本草》蘭茂:
滇中茶葉,氣味甘、苦,性微寒。主治下氣消食,去痰除熱,解煩渴,并解大頭瘟、天行時癥。此茶之巨功,人每以其近而忽之。(蘭茂基本秉承了《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對于茶葉的認識,其中“并解大頭瘟,天行時癥”是他自己觀察到的。大頭瘟,天行時癥都是傳染病。茶葉為什么能夠治療傳染病呢?似乎不可思議。前面我們已經(jīng)討論了茶葉歸腎經(jīng),補益腎氣。腎氣足就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傳染病的治療有賴人體的白細胞吞噬病毒才能恢復(fù)健康。《難經(jīng).八難》曰:腎氣為守邪之神。茶葉補益腎氣使之具有強大的免疫力,故可以治療傳染病。蘭茂不無感慨:“此茶之巨功,人每以其近而忽之”,人們每天接觸茶葉不知道其功效而忽視它的作用?!兑捉?jīng)》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智者見之謂之智,仁者見之謂之仁。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蘭茂的話蘊藏著《易經(jīng)》智慧。這何嘗不是我們以拳拳之心詮釋茶文化的初心?。。?/p>
李時珍的《本草綱?》記載:
“茶苦?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為百病,?降則上清矣。然?有五,?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肺脾胃之?多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因寒??下降。熱飲,則茶借???升散。?兼解酒?之毒,使?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若虛寒及?弱之?,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暗損,?不制?,精?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痹,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瘕,種種內(nèi)傷,此茶之害也。
民???,蹈其弊者,往往皆是,?婦嫗受害更多,習俗移?,?不覺爾。況真茶既少,雜茶更多,其為患也,?可勝?哉??有嗜茶成癖者,時時咀啜不?,久?傷營傷精,?不華?,黃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嘆惋?!保ā侗静菥V目》對茶的認識較《茶經(jīng)》更勝一籌?!恫杞?jīng)》認識到茶性寒,采不時,制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不正確采摘,制作,把不是茶葉的東西參雜進去了,這樣的“茶”喝了就會生病。
《本草綱目》從茶性機理分析其利弊。茶性寒涼,少壯胃健之人,火盛則宜,加之溫熱飲茶,其火或降或散。而虛寒血弱者則不宜,飲茶會暗損元氣,土不制水,精血潛虛,引起各種疾病而不知道。李時珍感慨:民生日用,抱病不悔,尤可嘆惋。
可惜都沒有認識到,茶性和人性的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這是時代局限。因為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溫性茶,只知道茶性寒涼。當然難以形成完整的認識,茶性和人性協(xié)調(diào),是飲茶益于健康的根本。要做到茶人和諧,就要知道其中的陰陽之道。《易經(jīng)》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智者見之謂之智,仁者見之謂之仁。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人們每天都生活在陰陽變化之中,陰陽變化是自然規(guī)律,規(guī)律就是道,我們卻不知道,就會犯一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錯誤,就要付出代價。《黃帝內(nèi)經(jīng)》曰:(養(yǎng)生之道就要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茶性寒涼,要溫熱飲茶,適合身體健康性溫的人飲;身體陽虛的人就要飲用溫性茶,熟茶性溫,就適合他們飲用。這就是茶道的真諦。人性和茶性必須和諧。弄錯了就會暗損元氣,潛虛精血。抱病不悔,令人嘆惋!而在1973年以前沒有熟茶,滿世界都是寒涼茶,所以陸羽,蘭茂,李時珍等前賢們感慨人們被茶傷害而不自知。1973年,云南昆明茶廠的吳啟英,勐海茶廠的鄒炳良等七人去廣州學習香港人盧鑄勛的渥堆發(fā)酵技術(shù)(其實他的技術(shù)只是比當時的制作工藝進步一些,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熟茶),回來后因為昆明氣候環(huán)境不同沒有成功,而沒有去廣州學習的吳培仁反而試驗成功了第一批發(fā)酵茶,然后綜合開發(fā)出來了普洱熟茶,進一步制定了一套程序化技術(shù)規(guī)范,發(fā)明了普洱茶溫性熟茶。這就是茶葉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進步。茶性由寒涼轉(zhuǎn)變出現(xiàn)了溫性。茶道到此才致臻完善了。陰陽合和了。但是,飲茶的人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陰陽屬性,任然會出現(xiàn)錯誤飲茶,錯誤飲茶就會產(chǎn)生錯誤結(jié)果。其一是,產(chǎn)生了飲茶不良反應(yīng)的人就再也不喝茶了,視茶為有害之物,敬而遠之,茶道在他這里廢止了不通了。其二是,不知道茶性陰陽屬性,瞎折騰,浪費茶資源。他們把茶粉飾得十全十美,天花亂墜,為了賣茶,不惜代價地變者法子賣茶。其中所謂洗茶就是淡化茶性,減輕茶性對人體影響。茶葉在制作工藝過程中無論殺青,發(fā)酵之后都是很衛(wèi)生的,開水燙過就安全無害了,何須洗茶?所謂洗茶,就是把茶水倒掉了。還要洗兩次,就是倒兩次茶水,這樣操作過后剩下的就是淡茶了,沒有太大的效力了,對人體也就沒有什么影響了。自然沒有什么副作用了。吃過中藥的人都知道,煎兩次后就沒有什么藥效了,剩下的藥渣倒掉。只有頭煎再煎兩次的藥才是可以治病的藥湯。中藥和茶葉都是植物的根莖和葉子種子,都是要通過煎煮把里面的汁液分泌出來,喝下去才能產(chǎn)生效果的。把茶葉的頭二次泡的水倒掉了,顯然是把茶葉的精髓部分浪費了。為了發(fā)揮茶葉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正確的方法應(yīng)該是根據(jù)人體的陰陽屬性,選擇適合其陰陽屬性的茶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保健的目的,實現(xiàn)了茶道的完美。)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現(xiàn)代 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jié)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是近代詩人毛澤東于1949年4月19日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前四句追敘詩人與柳亞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對柳亞子的牢騷提出開導(dǎo)規(guī)勸,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詩清純和雅,語言溫婉秀潤,情意綿長,看似清淡,味之彌甘,很有啟悟和感化力量。
詞句注釋
①飲茶粵海:指柳亞子和毛澤東于1925年至1926年間在廣州的交往?;浐#簭V州。②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慶柳亞子索討詩作,毛澤東書《沁園春·雪》以贈。渝州:重慶。③葉正黃:秋天。④牢騷:1949年3月28日夜柳亞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詩中的“華章”,稱要回家鄉(xiāng)分湖隱居。見附詩。⑤長:通“?!薄"薹叛郏悍艑捬劢?。⑦昆明池:指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漢武帝在長安鑿的昆明池。⑧富春江:東漢初年,嚴光不愿出來做官,隱居在浙江富春江邊釣魚。
毛主席喜歡吸煙喝茶,并且是喝茶后連茶葉一起吃掉。
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都是在煙茶品飲中形成的。他對身邊的人說:茶可以益思、明目、少臥、輕身。這是你們的藥學祖師爺李時珍說的。
建國后,毛主席在外交上以茶為禮待客,在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中,鼓勵農(nóng)民發(fā)展茶產(chǎn)業(yè),推動了我國茶葉生產(chǎn)。
毛主席愛喝濃濃的綠茶。綠茶泡開后,半杯水半杯茶葉。泡過的茶葉,他總是用手指頭伸入杯子,把茶葉摳出來,放進嘴里,嚼一嚼吃下去。因此,每杯茶都要重放茶葉。一個月喝掉四五斤茶葉是很正常的,有時更多。龍井毛澤東喜歡喝,但不夠濃釅(yan)。后來,又喝過毛峰、梅家塢、鐵觀音、碧羅春、云川沱茶以及漢陽峰、毛尖等品種。
以上是毛主席喜歡茶的典故,他還引經(jīng)據(jù)典說明茶的益處。
普洱茶的由來
普洱茶的歷史一般可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有人發(fā)現(xiàn)周朝就有濮人獻茶的記載,濮人即普洱人,普洱茶那就是3000多年歷史了。其產(chǎn)自云南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qū)的茶葉統(tǒng)稱為普洱茶。以前有外國專家學者說印度是茶葉原產(chǎn)地,不承認中國普洱茶的地位,中國學者張宏達科學論證普洱茶的歷史地位,從國際上為普洱茶正名,被世人冠以“普洱茶之父”的美譽。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發(fā)酵加工制成的散茶或緊壓茶,這種茶葉的特點是外形色澤褐紅,內(nèi)質(zhì)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指的是新鮮的茶葉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jīng)過人工“發(fā)酵”、“渥堆”處理,但經(jīng)過加工整理、修飾形狀的各種云南茶葉;熟茶則指的是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葉。
普洱為哈尼族地名,普為寨,洱為水,意思是水灣之寨。而佤族、布朗族語言為“步日”、“普洱”,意思是兄弟。作為地名稱普洱,所產(chǎn)茶葉叫普洱茶。泛指西雙版納,普洱,臨滄地區(qū)所產(chǎn)茶葉。
普洱茶據(jù)考證,銀生城(現(xiàn)景東城)的茶是云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所以銀生城產(chǎn)的茶葉,應(yīng)該是普洱茶的祖宗。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說:“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 已自唐時?!?宋朝 李石在他的《續(xù)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于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歷史。
沒有固定名稱的云南茶葉, 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為西藏、新疆等地區(qū)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nèi)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普洱茶栽種歷史
周朝就有普洱茶的記載,其歷史非常悠久。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人跡難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著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廣、原始植被保存最為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大部分樹齡在千年以上。2700多年樹齡的勐庫大雪山1號古茶樹,就位于此處,“千年萬畝古茶園”的知名度因此而得。
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jīng)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距今1700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瀾滄邦崴古茶樹是較云南大葉種和印度阿薩姆種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樹,是野生型向栽培型過渡的類型"這棵古茶樹的發(fā)現(xiàn),非常有力的證明了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在云南。
唐朝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云“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睋?jù)考證銀生城的茶應(yīng)該是云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qū)境內(nèi),已盛產(chǎn)茶葉。宋朝李石在他的《續(xù)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p>
茶興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于此。明清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記載。清朝阮?!镀斩栌洝罚骸捌斩艑巽y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nèi)就已種茶。
新中國新中國誕生后,云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gòu),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chǎn)茶18萬擔,但大躍進時期茶樹大受摧殘。1966年,云南茶有19萬擔。1984年,現(xiàn)代普洱創(chuàng)始人吳啟英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shù)科學的方式,在保證普洱茶質(zhì)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fā)酵轉(zhuǎn)化。這是現(xiàn)代普洱熟茶的開端,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chǎn)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chǔ)。1998年產(chǎn)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chuàng)匯2250萬美元,創(chuàng)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fā)展到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yōu)茶、藝術(shù)品茶等。
普洱茶發(fā)展階段
普洱茶的歷史發(fā)展分成好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唐宋時期)中原已經(jīng)進入團餅茶階段,云南普洱茶則處于散收、無采造法的自由發(fā)展期。
第二階段(元明清時期)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團改散的巨大變革,而普洱茶的生產(chǎn)卻因主要消費群為邊疆少數(shù)民族和長距離運輸(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發(fā)展。隨著普洱茶因入貢受到清朝廷寵愛而進入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為真正的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階段。
第三階段(清末以來)即現(xiàn)代普洱茶階段?,F(xiàn)代普洱茶加工技術(shù)萌芽,出現(xiàn)了多茶類生產(chǎn)的社會格局。清末以來傳統(tǒng)歷史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退出歷史舞臺。其原因,一是清末以來普洱逐漸失去茶葉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區(qū)劃的變更使得原普洱茶區(qū)分解為思茅、勐臘、勐海、景洪茶區(qū),茶葉不再以普洱標注。二是原普洱茶區(qū)的茶葉隨著加工技術(shù)的進步,出現(xiàn)了紅茶、烘青、曬青、炒青等多樣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漸次衰落,為新興茶區(qū)所取代。
云南的古茶樹為什么這么牛
2022-7-19 17:34 · 光明網(wǎng)官方賬號
全球茶組植物共有31個種4個變種,其中云南有23個種3個變種,以云南茶樹作模式標本定名的有16個種2個變種。
云南不僅擁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古茶樹,還擁有特別珍稀的古茶生態(tài)系統(tǒng)——野生茶樹群落
文 |《瞭望》新聞周刊
作為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云南分布有大量野生茶樹群落、栽培型古茶園和數(shù)千萬株古茶樹,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古茶樹王國。
據(jù)云南省林草局介紹,初步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云南有古茶樹91萬畝、約5400萬株,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古茶園保存面積最大、古茶樹和野生茶樹群落保存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
古茶樹是云南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基礎(chǔ)。2021年,云南古樹茶產(chǎn)量約1.2萬噸,綜合產(chǎn)值達120億元。目前,云南茶產(chǎn)業(yè)已成為年產(chǎn)值過1000億元、涉及近1000萬人的富民產(chǎn)業(yè)。
數(shù)以千萬計的古茶樹。
茶界已基本形成共識,樹齡100年以上的茶樹可稱為古茶樹。
西南林業(yè)大學綠色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云南省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常務(wù)副主任藍增全教授介紹,有據(jù)可查的資料顯示,我國古茶樹有5600多萬株,約97%分布在云南,貴州有120萬株以上,廣西、四川、重慶、福建、海南等也有少量分布。
“云南是茶樹起源地、多樣性中心和種質(zhì)資源寶庫,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古茶樹王國。”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何青元介紹,全球茶組植物共有31個種4個變種,其中云南有23個種3個變種,以云南茶樹作模式標本定名的有16個種2個變種。
何青元說,茶樹在從起源地向其他地域傳播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從形態(tài)水平到細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從而形成今天豐富多彩的種質(zhì)資源。云南茶樹資源的特點是種類多,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類型俱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都有分布。多數(shù)茶種以局部分布為主,大理茶種、普洱茶種等在全省分布廣泛。
云南古茶樹分布呈現(xiàn)兩個特點:一是分布廣闊,全省16個州市中13個有古茶樹;二是密集分布于“一流域二山脈”,即瀾滄江流域、哀牢山脈和高黎貢山南端,其中瀾滄江流域的古茶樹資源占全省90%以上,集中在瀾滄江流域大理至西雙版納區(qū)間。
中國種茶、飲茶歷史悠久。存世第一部茶學著作、唐代陸羽《茶經(jīng)》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
藍增全介紹,云南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幾棵典型古茶樹,分別是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古茶樹的代表,為證明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提供了有力證據(jù)。比如,1951年在勐海縣南糯山發(fā)現(xiàn)的栽培型古茶樹,樹高8.8米、基徑138厘米,樹齡約800年。1961年在勐??h巴達山發(fā)現(xiàn)的野生型古茶樹,樹高32米、基徑100.3厘米,樹齡約1700年。1991年在瀾滄縣邦崴村發(fā)現(xiàn)的過渡型古茶樹,樹高11.8米、基徑78.9厘米,樹齡1000多年,這棵茶樹的照片后來登上了中國郵票。
此外,在臨滄市鳳慶縣香竹箐發(fā)現(xiàn)的一棵古茶樹,樹高10.7米、基徑185厘米、基圍582厘米,是已知世界上最粗大的古茶樹,要4個人手拉手才能圍起來。鳳慶縣委書記陳禮軍說:“目前這棵樹仍然枝繁葉茂,每年進行保護性采摘?!?/p>
特別珍稀的野生茶樹群落
藍增全介紹,云南不僅擁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古茶樹,還擁有特別珍稀的古茶生態(tài)系統(tǒng)——野生茶樹群落,目前報道的已有88個。
一棵茶樹存活上千年很難得,一個野生茶樹群落則可能延續(xù)幾千年。大量野生茶樹群落的存在,不僅為證明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提供了“活化石”,也為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寶貴的種質(zhì)資源。
如鎮(zhèn)沅縣千家寨野生茶樹群落,位于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大理茶種分布的東界、哀牢山野生茶樹群落的典型代表。資源調(diào)查顯示,該茶樹群落分布面積2.3萬畝,有胸徑5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樹47萬余株,胸徑30厘米以上的3411株,樹高30米以上的18株。其野生茶樹密度之大、大徑級茶樹之多,極為罕見。
雙江縣勐庫鎮(zhèn)邦馬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1997年才被當?shù)卮迕癜l(fā)現(xiàn),集中分布面積約1.27萬畝,海拔2200米到2750米,是目前國內(nèi)外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茶樹群落。據(jù)專家考證,該群落茶樹為大理茶種,在進化上比較原始,但具有茶樹的全部形狀特征和茶葉功能成分,能夠制茶飲用。
巧合的是,當今云南栽培范圍最廣的茶樹品種勐庫大葉茶(屬普洱茶種),原產(chǎn)地在邦馬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和公弄村。專家認為,勐庫野生茶樹群落與勐庫大葉茶同出一山,對研究茶樹的
如寧洱縣困鹿山古茶園,是精細管理種茶模式的典范,是茶葉栽培從粗放型、分散型走向集約化、規(guī)模化的例證。困鹿山古茶園在小范圍內(nèi)聚集有古茶樹327株,兼具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是茶葉種質(zhì)資源和茶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動案例。
藍增全說,瀾滄江孕育了茶文明,瀾滄江流域的古代濮人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葉。對茶的認識過程中,濮人先認識到茶可以“解毒”,于是發(fā)現(xiàn)了茶的藥用價值;后來認識到茶還可以解膩、助消化,進而發(fā)現(xiàn)了茶的品飲價值。經(jīng)廣泛傳播,茶最終風靡世界,成為與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三大飲料。
品 飲
茶道的核心是品飲,離開了品飲談茶道等于空談。
所謂茶道,就是飲茶對人體的益處,探索使之有益于人體的規(guī)律;以及栽種、采摘、制作、儲藏、運輸、貿(mào)易、茶具等的規(guī)矩。益人是其核心。
飲茶首先就是不要損害人體健康。
怎樣喝茶不損健康呢?
第一是茶葉的性味。身體陽虛者不可飲生茶。生茶寒涼,損人陽氣。胃氣以降為順,不降為逆。當脾胃虛寒者飲性味寒涼的生茶,就會損害脾胃陽氣,胃氣不降就會停滯不前,出現(xiàn)腹脹甚至腹痛嘔吐。古人為了避免飲茶損傷脾胃陽氣,就加入生姜,花椒,肉桂,陳皮之類辛溫之物改造茶性,使之具有保護胃氣的作用。這種習慣現(xiàn)在很多地方仍然保存著,如湖南的擂茶就是用很多芳香食物與茶葉一起擂碎了,開水沖喝。西藏的酥油茶也是各種食物混合一起攪拌了喝,改變了茶性的寒涼。這種參雜食物的茶屬于復(fù)方茶,大多數(shù)都是單一茶。由于沒有其他溫性食物參與,飲茶產(chǎn)生的疾病增加,李時珍列舉了一系列飲茶引起的疾病。陸羽早就指出:采不時,制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而古代沒有熟茶,只有任其損人健康了。先人們通過復(fù)方茶避免了更多損害。我們現(xiàn)代人飲茶也可以根據(jù)情況適當添加點其他食物或者藥物增加茶葉的適合度,取得更好的品飲效果。陸羽說的“精行儉德”,就是要飲茶人精益求精,起而行之,節(jié)儉,道德。這是一種修為。我們飲茶也要提高自己的修為。這就是茶道!余七十歲后居家養(yǎng)老,有高血壓病,前列腺增生,為了健康每天吃兩頓飯,走6千-1萬步。早上6點半起床,中午休息睡覺,晚上9點睡覺。其余時間看書,手機,和鄰居聊天。感覺累,自認為衰老然也。一天突然想起茶葉可以益思明目,輕身換骨。何不試試?根據(jù)自己身體陽虛,飲食不馨,高血壓病,前列腺增生的情況,于是從淘寶買得普洱熟茶,雞內(nèi)金粉。普洱熟茶性味甘溫,補益脾腎,故可以養(yǎng)胃益脾,補腎壯骨,所謂“換骨輕身”。雞內(nèi)金性甘平,入小腸經(jīng),膀胱經(jīng),小腸經(jīng)與心經(jīng)相表里;膀胱經(jīng)與腎經(jīng)相表里。味甘者多補益。此物能夠健胃消食,通淋化石,自然神奇無比,故古今方藥不可或缺。腎為胃之關(guān)。腎主二陰。把茶與之相伍定有奇效。性味上確定了,劑量幾何?為安全起見,普洱熟我買的是十年以上的茶磚,從3克開始。雞內(nèi)金粉生的,1.5克。一天的量。頭煎放900毫升水,泡半個小時后煮,大火煮開后調(diào)小火煮5分鐘。瀝出茶湯,晶瑩紅亮,聞之木香味,品之甘和,口感很好。裝入保溫杯,取300毫升品飲。飲完了再倒300毫升飲之。剩下的悶在保溫杯里。喝茶后就出去走路,感覺步履輕盈,膝蓋靈活有力,那種神奇感無以言表!心里揣摩,會不會有激素作用透支身體?繼續(xù)觀察兩天,飲食二便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吃飯胃口比以前好,有饑餓感。小便不分叉了,大便干凈利索,手紙上基本沒有糞便了。以前晚上難入睡容易醒,現(xiàn)在是入睡容易,夜尿后很容易睡著。古人對茶的功效評價真實不虛。通過自己的實踐證明,茶葉的性味必須和人體的素質(zhì)和拍,順之則昌。
第二是茶葉的品質(zhì)。不能飲不是茶葉的東西,草莽是畜牲吃的飼料,有的甚至有毒,故陸羽說:飲之成疾。并不是危言聳聽!現(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不法商販把質(zhì)量不好的茶賣向市場就會引起不良反應(yīng)。如果買的茶葉喝了不舒服就要扔掉,不能再送給別人,那是不道德的。
第三是茶葉的數(shù)量。前面我們討論了茶可能含有某種特殊物質(zhì),具有強大的能量。陸羽說:聊四五啜,就可以產(chǎn)生神奇的效果。杜育說:調(diào)神和內(nèi),倦解慵除。吳淑說: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荈之利,其效若神。茶性對了,適量就可以產(chǎn)生神奇的效果。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少了沒有作用,過量就會產(chǎn)生副作用。大米飯吃多了也會撐人。酒過量了會醉人。茶過量了不僅可以醉人還可以引起疾病。不比藥物副作用小。這是要引起注意的事。前面講的余以身試茶的性味要合拍。這里繼續(xù)講過量之害。兩天后,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對茶的耐受量,每天加兩克,第三天出現(xiàn)腹脹,不明顯。到加10克時,腹脹難受,四肢無力,不想吃飯了,這是肝氣郁結(jié)了。肝木受損,木不疏土,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些癥狀。馬上去藥店買了健胃消食片吃了三片,一個小時后才舒服了。從此以后不敢再過量飲茶了。深感茶葉之功力不遜藥力!繼續(xù)回到3克以下,2.6克茶葉,1.5克雞內(nèi)金粉,茶水兩次約1800-2000毫升,飲之精神抖擻,每天走路1萬5千步到2萬步。不過是分段走的。昆明城市建設(shè)好,到處有供休息的亭臺椅凳,隨時可以歇腳。這樣就可以保持有氧運動了。后來幾次想把茶量加到3克以上,都會出現(xiàn)腹脹不適。只能保持在2.8克以下。這是所有古籍和茶界沒有注意到的問題,茶葉雖好,不可過量。
陸羽認為飲茶者要精行儉德,實為經(jīng)驗之談??!粗心大意,馬馬虎虎,懶散之人難獲茶益。飲茶而沒有茶德,豈能取得良效而養(yǎng)生?
第四是茶葉的保存。買回來的茶葉要妥善保管,別人送的也是一樣。好茶受潮發(fā)生了霉變就不能喝了,“飲之成疾”!一般來說,茶怕潮濕,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保存方法。綠茶、黃茶放錫罐;烏龍、紅茶放鐵罐;白茶、黑茶放陶罐。干燥通風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直接擺放書柜茶柜上面也是可以的。要經(jīng)常觀察防止蟲蛀鼠咬。
第五是以茶待客?!肚F賦》里就說: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意思就是要有禮貌的飲茶。湖北人講:茶七,飯八,酒十分。給客人斟茶不要倒?jié)M,防止溢出來,客人端茶杯稍不小心就會蕩出來,很尷尬。這就是不禮貌了。盛飯?zhí)珴M就是把客人當飯桶,也是不禮貌的。而酒必須斟滿,口頭禪就是:“滿上!”,“一醉方休!”“喝干為敬!”這是我們的飲食文化。現(xiàn)代的功夫茶是社會名流們借茶議事的行為。有專門的一套茶具,在接待客人時,事先自己熟悉一下,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出洋相。或者安排專業(yè)的禮儀茶師伺候。自己飲茶消遣就不拘一格了?!恫杞?jīng).九之略》就是告訴我們飲茶不要奢侈,在隨便的環(huán)境下就不要按照宮廷宴會的規(guī)模弄,得不償失。這就是茶道的儉德。
第六是飲茶時間。熟茶不分早晚。生茶傍晚最好不要喝,引起失眠影響休息。茶水不宜過夜,防止變質(zhì),飲之成疾。
第七是不能以茶治病。雖然說“諸藥為百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這是贊譽茶具有治病養(yǎng)生的煮多效果,我們要正確理解。生病了還是要請專業(yè)的醫(yī)生治病。身體健康了再飲茶養(yǎng)生。
寫到這里,關(guān)于茶道的問題表達完了。繼續(xù)嘮叨下去就是狗尾續(xù)貂了。
可能有人會說,中國的茶多的是,你就說了些普洱茶之類茶事就結(jié)束了,哪為什么還要冠以《中國茶事》?答曰:茶的種類繁多,而其道一也。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讀者諸君讀后有感就是最好的效果了,若讀之盡是人之牙慧,就是一堆文字垃圾,耽誤了大家的寶貴時間,可謂賊盜可誅之罪!
2022年7月22日于昆明家中
劉仲永,時年七十一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559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浙江產(chǎn)茶葉的地方有哪些
下一篇: 雁南飛茗茶金萱烏龍茶雁南飛名茶烏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