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辯別茶葉的好壞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辨別普洱茶的方法。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jīng)渥堆發(fā)酵制成的散茶,屬于后發(fā)酵茶。普洱茶的特點是香氣持久,滋味醇厚,湯色紅濃明亮,葉底柔軟肥厚。那么如何辨別普洱茶的好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聞香氣。二、看湯色。普洱茶的湯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清澈透明的淡黃色,另一種是渾濁不清的紅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小侄子在讀《駱駝祥子》。
看到不理解的地方,就用胖嘟嘟的小手,撐著胖嘟嘟的臉蛋,反復琢磨。
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本書還是太難了。
簡單來說,男主角叫祥子,是個農(nóng)村出身的車夫,類似于現(xiàn)在大家說的“小鎮(zhèn)做題家”。
雖然很想闖出一番名堂,但造化弄人,最終還是選擇躺平當咸魚的故事。
書里,祥子最高光的時刻,當屬被虎妞看上了。
虎妞是當?shù)馗缓赖那Ы穑菜闶歉黄帕?,倆人后來還結(jié)了婚。
祥子的夢想就是有輛自己的車,而祥子的老丈人,剛好就是開車廠的。
這就像一個想買房的人,老丈人家是蓋房子的。
離夢想最近的一步。
只不過,后來一步錯,步步錯。
如果當初選擇不同,或許命運也會改變。
如果能放棄拉車,跟著老丈人學習如何辦廠,如何經(jīng)營,如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之類的,肯定比只會拉車一根筋強。
代價就是,要學習,要思考,要總結(jié)。
相比之下,拉車簡單,不需要思考。
所以,他放棄了,最終也沒能在長輩那里學個一招半式。
最后的最后,選擇了一件比拉車更簡單的事情——躺平。
《2》
如今看來,這也是很多人對待喝茶的態(tài)度。
茶葉嘛,不過是一片樹葉,能喝、解渴就行。
但事實證明,真正愛茶的人,不會輕易接受“躺平”。
就以村姑陳自己來說,有時候感冒了,或者很困,只想偷懶。
此時如果泡茶,就是懶洋洋的一種狀態(tài),泡出來的茶湯也不好喝。
而如果狀態(tài)很好,精氣神俱佳,那茶泡出來,便也是色、香、味俱全的。
這一點,李麻花可以佐證。
令人欣慰的是,抱有求知欲的人,遠多于想躺平的人。
今天,在后臺留言里,偶然瞥到一條消息:
你好,我是一名不太懂茶的小白,想請教一下,怎么樣能辨別出茶葉的缺點?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實際上,最簡單直接的判斷方式,就是你覺得“好不好喝”。
判斷好茶的標準,無非是三點,一是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二是干凈講究的加工,三是嚴格仔細地儲存。
正常來說,在這三個大前提下,茶葉就會很好喝。
但反過來,要找茶葉的缺點,對于新人而言,難度不小。
因為六大茶類中,每種茶的評判,都有相應(yīng)的標準,具體可以參考國標中的感官品質(zhì)。
以白茶為例,白茶國標中,詳細介紹了白毫銀針兩個等級、白牡丹四個等級、壽眉兩個等級。
包括它們各自該具備什么樣的外形(條索,整碎,凈度,色澤),什么樣的內(nèi)質(zhì)(香氣、滋味、湯色、葉底)。
借助這些要求,新手翻閱國標之后,便能相對簡單地去判斷一款茶的好壞。
如果面前的這款茶,不符合國標中的要求,就證明品質(zhì)有問題。
至于到底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則還要進一步地判斷。
《3》
有一個詞,叫作“茶葉審評”。
顧名思義,就是審評人員用感官,鑒別茶葉的過程。
利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辨別能力,對茶葉產(chǎn)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zhì)因子進行審評,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zhì)的目的。
理論上來說,如此專業(yè)的事情,應(yīng)該留給專業(yè)的人干。
然而,茶圈中,不乏有一些茶客,特別喜歡用審評的方式喝茶。
其實他們也喝不懂,只是覺得用這種方式喝茶,很酷,很厲害,僅此而已。
于是,每次出去喝茶,都會呼朋喚友,再在茶桌上擺上一排蓋碗。
學著斗茶賽的架勢,茶葉一律要坐杯,悶得又苦又濃,才能出湯。
那架勢,好像瞬間已經(jīng)成為了某某大師。
但我們知道,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并不好喝。
非但不好喝,而且又濃又苦又澀,刺激感十分強烈,苦澀到舌頭麻煩都是常有的事。
由于悶泡的時間太長,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涌入湯水里,帶來濃烈的苦澀感。
當這樣的茶湯,喝進嘴里以后,必然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yīng)。
就像是喝了一口醬香型的白酒,滿嘴醬感,舌苔上還會生出一層厚厚的褶子,口感極差,一點都沒有好茶該有的“香、清、甘、活”。
至此,舌頭上的味覺,已經(jīng)被苦澀味覆蓋了80%。
幾乎感受不到其它味道了,再繼續(xù)品茶,繼續(xù)找缺點,還有意義嗎?
當然,久而久之,舌頭就會習慣。
口味變重了,對什么味道都不再敏感。
將來,不論喝什么品質(zhì)的茶葉,好茶還是劣茶,都會覺得相差不大。
原本靈動的味蕾,活生生被磨平了棱角,變得無趣。
況且,專業(yè)的審評人員,都是由名師指點,且經(jīng)驗豐富,身經(jīng)百戰(zhàn)。
即便是面對一杯又濃又苦的茶湯,也能準確地從里面捕捉到缺點,進而做出判斷。
若普通人按照這樣喝茶,肯定是會鬧笑話的。
在專業(yè)和業(yè)余之間,隔著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
若真心想要學茶葉審評,那就去拜師學藝吧,認認真真地進行系統(tǒng)性地學習。
經(jīng)過無次數(shù)的刻苦訓練,無數(shù)次的實踐總結(jié),無次數(shù)的研究鉆研……
這份苦差事,未必人人都能承受得起。
所以,作為普通茶客,只是喝茶愛好者,我們還是建議,不必如此。
自己喝得開心,喝得舒服就好。
喝茶的本意,應(yīng)該是享受,尋找美好,發(fā)現(xiàn)美好。
千萬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4》
要找缺點,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喝。
多喝,自然就懂了。
另外,平日里泡茶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聞香和嘗湯,發(fā)現(xiàn)品質(zhì)上的一些端倪。
首先,選擇白瓷蓋碗沖泡。
白瓷蓋碗不吸香也不吸味,能完整地呈現(xiàn)茶湯的原汁原味。
即便這泡茶有問題,在白瓷蓋碗面前,也無處遁形。
沖泡之后,若是有雜味出現(xiàn),附著在蓋子上,第一沖揭蓋聞香的時候,就會被發(fā)現(xiàn)。
這里要提醒大家,聞蓋香,一定要趁熱聞。
越熱的時候聞,越能聞到更多的香型和更豐富的層次。
同時,若是有雜味和異味,也會一同顯現(xiàn)。
而喜歡用紫砂壺的茶友,便沒有這個福利了。
紫砂壺的蓋子較小,且不像蓋碗這般,是個中間微微拱起的“蒙古包”形狀,更好聚香。
雖然也能聞得到茶香,但不夠純粹、不夠清晰。
其次,用沸水沖泡茶葉。
俗話說,好茶不怕沸水燙。
品質(zhì)過關(guān)的茶葉,在沸水之下,能激發(fā)出身體內(nèi)各個層次,各個沸點的芳香物質(zhì)。
如此一來,我們能聞到馥郁的茶香,鮮爽飽滿的茶湯。
反之,品質(zhì)有問題的茶,經(jīng)不住沸水的沖泡。
要么,香氣寡淡,湯水苦澀單薄。
要么,各種雜味、怪味產(chǎn)生,顯露原形。
故而,提倡大家平日里用沸水泡茶,不僅是尊重好茶,更是為了揭開劣質(zhì)茶的真面目。
《5》
其實,辨茶沒有捷徑,關(guān)鍵就是多喝。
只要品鑒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好茶和劣茶的區(qū)別。
什么悶味、陳味、漚味、青味、霉味、焦味等,只要喝過,就會記住。
反之,沒喝過,又怎么會知道?
當然,也有一些茶,造假的程度很高。
普通茶客去喝,基本喝不出什么端倪,甚至還會把它當成好茶買回家。
那么,就需要經(jīng)驗的積累來判斷了。
看再多的書,都不及真真切切喝上一杯茶來得實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guān)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yè)原創(chuàng)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jīng)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chuàng)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587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夷山新茶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