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大紅袍的詩句有哪些?“一兩黃金一兩茶,一兩白銀一兩書”,這是古人對大紅袍的評價。在中國茶文化中,大紅袍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茶葉,它不僅香氣濃郁,滋滋味也十分鮮美,是茶中極品。但是,這種茶葉的價格卻不是一般人能夠消費得起的,因為它的產(chǎn)量實在是太少了,所以一般人根本喝不起。不過,如果你有幸品嘗過這種茶葉,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味道和普通的茶葉沒有什么區(qū)別,甚至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八閩奇珍“大紅袍”
文|張榮才
武夷山以“三三秀水清如碧,六六奇峰積翠天”的奇麗風光秀甲東南,位居八閩之冠。其獨特的丹霞地貌,不僅孕育出天然的奇峰、赤壁、曲澗和巖洞,同時也因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溫潤的亞熱帶氣候,單斜山斷裂發(fā)育的良好含水條件,造就出譽滿中外的世界名茶——武夷山烏龍茶,其中尤以“大紅袍”最為名貴。
歷史與傳說中的“大紅袍”
據(jù)崇安縣志記載:唐貞觀年間,武夷巖茶便聞名長安。宋代蘇東坡吟茶詩中就有“武夷溪邊粟粒茶,前丁后蔡相籠加”的詩句。宋朝大德年間,正式建御茶園進貢朝廷,大紅袍顯達于明朝天啟年間,距今約400多年的歷史。相傳閩南一舉人趕考途中,為武夷山景色所迷,因而貪走了路程,當行至九龍窠天心寺時,突然暈倒在一棵大樹下。寺中老和尚看舉人嘴唇干裂,脈息沉浮不定,知道是急火攻心所至。于是從九龍窠的老茶樹上采摘了十多片嫩葉,隨手拿過一把宜興紫砂壺,投茶壺中熱水沖之,須臾,茶熟??雌洳铚宄褐型钢凹t,葉底明亮,葉邊緣處呈紅色。看葉中間,淡綠中略帶金黃。蒸氣飄冉之中,漸聞縷縷清氣沁人肺腑。飲之醇厚回甘,香氣濃郁,連沖幾泡仍不脫原真氣味。舉人喝過之后,頓覺神清氣爽,不治而愈,京城殿試一舉奪得頭名狀元。榮歸故里時特來叩謝,并將皇帝親賜的大紅袍披掛樹上,頓時,滿樹紅紫,枝繁葉茂。之后,葉子漸漸變成了紅顏色。也有傳說皇帝原賜的是黃袍,大禮之時,滿樹枝葉枯萎、粉粉凋落,于是改賜為紅袍,大紅袍之名便由此而來。還有一說是此茶因生長在絕壁之上,極難采摘,故當?shù)赜行牟柁r(nóng)專門訓(xùn)養(yǎng)了一只猴子、身穿紅袍攀援而上,而這只靈猴專門采摘鮮嫩茶芽,泉水一泡,馨香四達,故名。另說則更具夸張,說在杯中只放一片茶葉和一粒米,傾刻米化。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而客觀的解釋是,春暖氣濕,嫩芽初發(fā),特有的地質(zhì)條件和乍暖還寒的獨特氣候,使其枝梢嫩葉皆呈紫紅,大紅袍因色而名流傳至今。
導(dǎo)游笑談“大紅袍”
離“大紅袍”不遠的山下,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茶園,園中有古亭、亭中石桌,石凳俱全。導(dǎo)游說,咱就在這里稍坐,聽我給你們說段現(xiàn)實中的“大紅袍”吧!于是看景變成了地道的聽茶。
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首次訪問蘇聯(lián)。為表示中蘇友誼,做為國禮,毛澤東送給了斯大林三兩武夷山“大紅袍”。斯大林開玩笑說:“中國是茶葉之鄉(xiāng),為何只送三兩呢?”總理笑著說:“大紅袍約有幾百年的歷史,四棵茶樹,年產(chǎn)量才六兩,送了您三兩,豈不是送了您半壁江山嘛?”,斯大林聞言,頓時肅然起敬,雙手捧之,嗅之,連連稱謝。
據(jù)傳,香港回歸時,做為珍貴禮物,福建省送了三兩大紅袍給了香港人民,并派專人交給了特首董建華先生。1997年,武夷山舉辦茶節(jié),20克大紅袍,被一港商以15.68萬元的天價買走。您說,大紅袍到底有多珍貴?
農(nóng)藝師細說“大紅袍”
聽完導(dǎo)游介紹,漸漸對茶樹有了興趣,于是便和茶農(nóng)攀談起來。茶農(nóng)六十上下,有高級農(nóng)藝師職稱。能說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聽他講,茶的品質(zhì),首要的是氣候。武夷山地處沿海,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平均氣溫要比市里低6至8度,山中多霧,霧天一年達110天之久,年降水量達2200毫米,空氣濕度相對較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8°C左右。加之這里屬紅壤,黃壤地帶,土呈微酸性,含豐富的有機質(zhì)和微量元素。每年八九月份,茶農(nóng)還得翻土?xí)窀粌蓚€月,然后保墑,使來年茶樹更加茁壯。日照短又無風害之虞,晝夜溫差大,這些都為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茶提供了必備條件。尤其在茶樹無公害裁培方面,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辦法,重施有機肥,杜絕使用農(nóng)藥,使武夷山生態(tài)茶園更具特色。
武夷茶采摘一般在清明前后。取新梢下3-4葉,過嫩味澀氣淡,過老粗劣不出原味,摘時尤其應(yīng)避開陰雨天和雨露時,避帶露水。當然炒制上品,最主要還得靠工藝,原始工藝制茶復(fù)雜,鮮茶進廠后,先經(jīng)過曬、涼、做、炒,然后經(jīng)初揉、復(fù)炒、水焙、簸扇、攤涼、復(fù)焙、純火等十幾道傳統(tǒng)工藝而成?!恫枋琛吩疲骸吧璩跽?,香氣未透,必借火力以發(fā)其香,然性不耐勞,不宜久炒,炒茶之薪,僅取樹枝,不用樹葉,干則火力猛熾,葉則易燃易滅,手加木指,急急轉(zhuǎn)炒,以半熟為度,然后用小扇抄置被籠,積多候冷,蓋炒速而遲焙,燥濕不得相混,混則大減香力,一葉稍焦,全鐺無用,最難最難。”當然,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制茶工藝也有手工炒制步入機械加工行列,中國農(nóng)科院茶葉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萎凋制茶工藝,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茶葉品質(zhì)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計算機在茶機上的試驗應(yīng)用也獲得成功。
我看到的“大紅袍”
歷史上傳說中的“大紅袍”現(xiàn)存三棵,臨崖橫空,大有玉樹臨風之勢??雌渲?,散漫鋪張、紅綠競秀,其嫩葉皆呈紫紅色。據(jù)山志記載:全山百二十里,峰居其中央,猶天之樞極,故曰“天心”。大紅袍即生長在三十六巖峰,九曲溪水和吞云吐霧的古剎之旁天心巖九龍窠邊,是我國巖茶中的奇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
前山數(shù)峰并起,正中兩峰突兀,遮蔽了大半個天日,恰恰使峰下茶樹避開了中午和下午兩三點時強光直照,大部分時間為巖石反射光。其旁有一副對聯(lián)刻入石中,“溪邊奇茗天下聞,武夷仙人自古栽”,使素有茶王美譽之稱的大紅袍憑空又多了幾分仙氣。
順茶樹頂端仰望,其上為一峰巒,下連緩坡,徐徐舒展,婉延伸至茶樹上方的一片竹林雜樹之中。因坡勢平緩,林木蔥蓊,所以坡上遍生青苔鮮菌,加之林中多為浮土和風化沙礫,樹葉雜草腐爛后變成天然的有機肥料。底部為巖石層,土層不厚,山水經(jīng)此吸收過濾,順石罅滴墜。崖下有幾席大小的盆地,盆地土質(zhì)肥厚,水流源源不斷,常年滋潤,三棵老茶樹就生長于斯,因而鑄就了此茶性和不寒,久藏不壞,益清濃香,味久醇厚和止痢、醒酒、延緩衰老的特殊功效。
“大紅袍”樹下幾米許,有一塊平坦的開闊地,約有四五棵茶樹,樹齡也在幾十年上下,據(jù)茶農(nóng)講,盡管近在咫尺,但無論氣色、味道、香度均無法與其上的幾株“大紅袍”相比。
目前,品牌效應(yīng)已使“大紅袍”種植和供銷規(guī)?;⒊B(tài)化。除“大紅袍”之外,武夷山漫山遍野都有茶樹覆蓋,統(tǒng)稱武夷山烏龍茶或巖茶。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鐵羅漢”,“白雞冠”和“水金龜”,對外稱武夷山“四大名茶”、“五大名茶”。在海拔2000多米的后山山坳中,我購得了當?shù)夭柁r(nóng)采制的“云霧鐵觀音”,細品之,果有“一杯細啜清于雪”之感。故而嘆之,這看茶還是不如品茶的好,朋友笑曰:世間茶園千種,品質(zhì)各異,你品得過來嗎?憑心論之,聽茶有時比品茶更為奇妙呢……
【作者張榮才】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山東省楹聯(lián)藝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退休公務(wù)員。
壹點號梧桐樹下問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591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2017年的普洱熟茶
下一篇: 人參烏龍價格多少_人參烏龍價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