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曬小青柑是一種以福建漳州地區(qū)大曲山為原產(chǎn)地的茶,采摘自五月上旬到六月底的嫩芽葉,經(jīng)過特殊的處理方法制成。該茶外形細嫩圓勻,色澤潔白帶綠,香氣清高,口感鮮爽回甘,有清熱解暑、消食健胃、降血壓等功效。在制作過程中,先是經(jīng)過殺青、揉捻、發(fā)酵等傳統(tǒng)茶制工序,然后再進行曬青,可以促進茶葉中多酚類物質(zhì)的氧化,形成茶葉特有的香氣和味道。由于吸收了營養(yǎng)豐富的紅土山地土壤的特有氣息,具有獨特的山地風味和經(jīng)典的漳州茶特點。生曬小青柑是漳州市唯一入選中國地理標志產(chǎn)品的茶葉品種之一。
懂茶帝,邀請專業(yè)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前幾天,茶友“娜娜”給懂茶帝發(fā)來兩款小青柑(見下圖),問道:“這兩款小青柑是曬的嗎?”
▲茶友“娜娜”的小青柑
關于柑普茶的干燥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曬干,還有一種是烘干。很多茶友認為,傳統(tǒng)的曬干做出來的柑普,應該品質(zhì)更好些,但是不知道如何辨別。
咱們且不去討論到底是曬干的好,還是烘干的好,先跟大家聊聊該如何去分辨這二者的區(qū)別。
曬干與烘干如何分辨?
針對茶友“娜娜”的兩款小青柑,小懂請教了長期在廣東新會制作陳皮及柑普茶的何樂聲。何老師的判斷是,從柑皮的顏色看出來,這兩款小青柑都是烘干的,并且沒有經(jīng)過殺青。
何老師解釋說:曬干的柑皮,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顏色不太均勻。而如果是用烘爐烘干,溫度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柑皮顏色是比較均勻的。
為了幫助大家漲姿勢,何老師特地拿了三款曬干的小青柑出來,親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款日曬小青柑(新會陳皮資深人士何樂聲供圖,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看,這三款小青柑都有一個特點,柑皮的顏色不是很均勻,只不過有些區(qū)別而已。那么問題來了,哪一個曬得更好一點?你能看出來嗎?
下面揭曉答案↓↓
第一個(三江),曬時的天氣不太好,陽光不給力,曬得不透,顏色不均勻。第二個(梅江),曬時有陽光,但是時間曬得不夠。第三個(東甲),是曬得最好的,香味也是最好的。柑普生曬的過程,是由綠轉(zhuǎn)黃、再到橙紅的過程,這也是柑果自然地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
有一種說法:曬干的柑皮顏色會更淺,烘干的顏色深。其實也不一定,低溫烘干也可以做到顏色很淺。
當然,從外觀去看只是一種方法,而且也不是絕對的,不排除有人會用烘干的方法仿制出生曬的顏色來。
除了看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聞,要喝。曬出來的柑皮會有陳皮香,果皮的香味是比較特殊的。如果你有機會對比一次,一定要記住二者不太一樣的香氣和滋味哦!
曬干與烘干哪個更好?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曬干的一定比烘干的好嗎?其實不一定。
一款柑普的好壞,“軍功章”有柑的一半,也有茶的一半。有一些柑和茶都很好的柑普,烘干出來的味道也是很好的。
茶和柑都很好的,其實也沒必要去生曬,柑和茶各自的優(yōu)點都能保留。反倒是柑果和茶都比較普通的情況下,更有必要采用生曬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茶和果的融合會比較好,甚至滋味都會發(fā)生變化。而且還能以“生曬”的概念來贏得營銷上的優(yōu)勢。
所以,我們在選購柑普時,沒必要緊盯著曬干或烘干不放,更重要的還是要看茶怎么樣,好喝才是硬道理!
(懂茶帝,邀請專業(yè)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隨時隨地提問哦?。?/stro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631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天宇平價茶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