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現(xiàn)在商務(wù)接待、家中休閑重要的生活情境之一,可以說是當(dāng)下很受歡迎而又非常健康的生活習(xí)慣。隨著飲茶之風(fēng)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fēng)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zhì)地越來越精美。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shù),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在潮汕、閩南、閩北等烏龍茶產(chǎn)地,喝功夫茶的風(fēng)氣格外的流行。功夫茶喝的不僅是茶,還在于欣賞泡茶人的泡茶技藝,在泡茶的過程中享受茶香。可是喝茶的時候享受了,等喝完茶,面對一大堆的茶具就很棘手了,那么怎么清洗功夫茶茶具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功夫茶茶具介紹圖解以及功夫茶茶具清洗的方法和步驟,讓大家對功夫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品茶之前自然離不開茶具,要泡好一杯功夫茶必備一套茶功夫茶具,先給大家介紹下功夫茶茶具吧:
1.蓋碗: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內(nèi),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后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2.茶挾: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3.茶針: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4.茶杯: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如今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dāng)?shù)牟璞钆淦饋硪差H具美感。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nèi)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5.茶盤: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6.茶船: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塞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
7.茶漏:茶漏則于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8.茶巾: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9.茶葉罐: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
10.茶則: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制。
11.茶海: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dāng)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nèi),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dāng)。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淀茶渣。
12.茶荷: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制品,既實用又可當(dāng)藝術(shù)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zhì)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而喝完茶之后,茶具的清洗也成為一大難題,茶垢和一些茶污應(yīng)該怎么清洗?
及時倒掉剩茶
功夫茶的特點之一就在于它對茶具的要求十分嚴(yán)格,整套功夫茶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則、茶荷、茶匙、茶海……這么多的茶具,要清洗起來未免要浪費一番功夫。在泡完茶后,應(yīng)該及時將沒喝完的剩茶倒干凈。剩茶氧化后顏色變深,茶銹會沉淀在茶具里,清洗起來十分不便。
分類清洗
在清洗功夫茶茶具時,不要一股腦的將所有茶具都堆在一起清洗。準(zhǔn)備一個干凈的臉盆或大茶海,里面注入開水,將茶杯一個一個的放入,用茶夾夾著茶杯清洗干凈,瀝干水分后斜著倒扣放好。茶壺則是用開水沖洗內(nèi)外,再用干凈的茶巾擦拭干凈,不要讓剩茶留在茶壺里過夜。
保持干燥
清洗完功夫茶茶具后,可不要急著把茶具放回茶席上。茶席上往往也會沾染很多的茶水,要用干凈的抹布擦干凈茶桌和茶席上的水漬。將洗干凈的茶具上的水份擦干,斜著倒扣,讓茶具里的水汽揮發(fā),充分干燥。這樣可以延長功夫茶茶具的使用壽命,也可以讓茶具看上去更光潔。
怎么清洗功夫茶茶具,這下你是不是了解了呢?如果功夫茶茶具長時間不使用,應(yīng)該將功夫茶茶具清洗干凈后徹底干燥,然后裝回茶具的包裝盒里,也可以裝入干凈的紙盒中,塞入一些潔凈的紙團,以防止?jié)駳馊肭?,也可以作為緩沖,避免茶具損壞。
“功夫茶”之茶具功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據(jù)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一、茶壺潮州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biāo)準(zhǔn)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辈鑹赜卸斯?,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沖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功夫茶。至于深淺則關(guān)系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才不易變澀。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biāo)準(zhǔn)。辦法是:把茶壺去蓋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guān)系到壺的水平和質(zhì)量問題,所以最為講究?!袄稀敝饕强磯乩锼e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經(jīng)說過了。當(dāng)然,“老”字的講究還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經(jīng)過什么名家所品評過……等等。但那已經(jīng)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于玩古董的問題了。沖功夫茶除了用“沖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來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蓋甌”沖的,這是為了適用于人數(shù)較多的場合,一次可以有十懷至十二懷。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沖罐就差得多了。不過,只要沖茶的人“工夫”好,用蓋甌也可以沖出好功夫茶的。二、茶杯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zhì)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lán)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zhèn)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至于有的人還講究什么“春宜牛眼懷,夏宜粟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懷”,這又未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為功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有失“斯文”之道了。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四、茶盤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shù)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懷;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五、茶墊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為便于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是用絲瓜絡(luò)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luò)而不用布?xì)终?,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功夫茶在灑茶后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里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六、水瓶與水缽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蓋上朱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殼做的,椰瓢當(dāng)茶未煮,主人啟蓋舀水時,“功夫茶”之工夫已經(jīng)不飲而使人信服矣。七、龍缸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托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滴跚∧觊g的產(chǎn)品,也已極為珍貴。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調(diào)和,也就很好了。八、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現(xiàn)在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并沒有說明.不過我想大約應(yīng)當(dāng)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xì)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的茶,應(yīng)當(dāng)相等于今日之功夫茶才是。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guān),既節(jié)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lián),益發(fā)增添茶興。小火爐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有了這樣的設(shè)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九、砂跳“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fā)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于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十、羽扇與鋼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fēng)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guī)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guī)格,但也已經(jīng)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再說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為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汕造的為最上品。還有茶巾,專門以凈滌茶具。茶幾,用以擺設(shè)茶具。茶擔(dān),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一切俱備,還須工夫水火兩字,全講一活茶具大體齊全,好茶葉也已具備,這只是有了沖功夫茶的物質(zhì),還不算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沖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jīng)》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蹦莻€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于煮茶,這已經(jīng)是一個常識。不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眾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又用什么呢?《茶經(jīng)》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fù)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于講究的范圍的,不過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著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閑情逸致,我輩豈有如是工夫哉。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罨?,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成炭后,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lán),焰活火勻,更是特別。沖功夫茶的八個過程茶葉、茶具、水、火之后就是沖工了。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功夫茶。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大約有八個過程: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yù)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工夫。大約起火后十幾分鐘,砂排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dāng)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yīng)立即將砂批提起,淋罐淋懷,再將砂挑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第二、納茶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xì),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xì)末放在中層,又再將茶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xì)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fā)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滿嘴,分別粗細(xì)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fā)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zhǔn),放有七成茶葉在里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菜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后,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進水也沖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茶是沖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第三、債湯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樣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恫枵f》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薄洞笥^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钡谒?、沖茶當(dāng)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馉t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后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huán)壺日,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如用蓋甌,只沖一角,然后再沖各角,可同樣忌直沖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沖低灑”是也。高沖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fā),由于茶精迅速揮發(fā),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于走七步再沖,目的在于使?jié)L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也。第五、刮沫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猛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后蓋定。第六、淋罐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nèi)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第七、燙杯潮州土話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功夫茶中的工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jié)喝茶的經(jīng)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說,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宇。從煮湯到?jīng)_茶、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燙懷,在淋罐之后,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沖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銚中,復(fù)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懷杯最富有藝術(shù)形態(tài)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懷,動作迅速,聲調(diào)鏗鏘,姿態(tài)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功夫茶之名,不遠(yuǎn)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功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贊嘆再三,說是比雜技團的工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懷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說到“姿態(tài)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里去,這時,茶壺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fā)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于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第八、灑茶幾經(jīng)數(shù)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酒茶。酒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暗汀本褪乔懊嬲f過的,“高沖低斟”的“低”。酒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皠颉笔菫⒉钑r必須像車輪轉(zhuǎn)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不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懷,因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濃?!皠颉弊质呛苤匾摹!氨M”就是不要讓茶水留在壺中。第一沖還可以留一點,二、三沖切切不可。灑完以后,還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里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灑茶既畢,乘熱而飲,林緣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jù)說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神明變幻,功夫茶之三昧于此盡得矣。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茶杯、茶漏、蓋碗、茶盤、茶則、茶挾、茶巾、茶針、煮水器、茶葉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每一種茶具的使用方式不同。
功夫茶具使用方法:
1、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dāng)?shù)牟璞?,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nèi)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2、茶漏的使用方法,
茶漏用于置茶時, 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3、蓋碗的使用方法,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內(nèi),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后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4、茶盤的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5、茶則的使用方法,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制。
6、茶挾的使用方法,
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7、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8、茶針的使用方法,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9、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fàn)t及電子開水機。
10、茶葉罐的使用方法,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
11、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塞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
12、茶海的使用方法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dāng)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nèi),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dāng)。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淀茶渣。
13、茶匙的使用方法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14、茶荷的使用方法
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制品,既實用又可當(dāng)藝術(shù)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zhì)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功夫茶簡介
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的品茶風(fēng)尚,其烹煎之法應(yīng)是源于陸羽的《茶經(jīng)》。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工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為"功夫茶"。工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qū)漢族人民傳統(tǒng)的飲茶風(fēng)俗。是禮賓待客的第一道習(xí)俗。今天,海外潮汕華僑還以"工夫茶"作為認(rèn)祖追宗的標(biāo)志。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紹
“功夫茶”是一種泡茶技藝,不僅由于煮制和啜飲時費功夫,且泡茶用具也十分講究,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紹
1.孟臣壺
又稱“孟公壺”、“孟臣罐”。泡茶用具,紫砂茶具,適宜于沖泡烏龍茶,為功夫茶茶具之一。宜興惠孟臣制,多為赭石色,壺小如香櫞,器底刻有“孟臣”鈐記。清代施鳴?!堕}雜記》中載:“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孟臣壺?!逼錁?biāo)準(zhǔn)是“小、淺、齊、老”,小指容量少;淺指壺小水淺能釀味,能翻香,不蓄水,會翻泡;齊指壺嘴、口、把三點能平成一線,制作精細(xì);老器物者為貴,使用時間越長越好,“銹”厚時香重。
清“孟臣”款朱泥水平壺(現(xiàn)藏于中國茶葉博物館)
2.若琛杯
又稱“若琛甌”。白瓷質(zhì)飲具,功夫茶“烹茶四寶”之一,品飲功夫茶茶湯用。相傳為清代江西景德鎮(zhèn)燒瓷名將若琛所作。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紋,杯身有山水字畫,杯底書“若琛珍藏”。1832年的《廈門志》中載:”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壺必孟臣壺,杯必若琛杯。”
3.玉書茶碨
又稱“玉書碨”。煮水器,功夫茶“烹茶四寶”之一,赤色、扁形、薄瓷質(zhì),容水約200ml。閩南、粵東和臺灣人稱瓷質(zhì)水壺為“碨”能耐冷熱急變,保溫,便于觀察煮水過程?!坝駮苯忉層卸阂徽f水壺設(shè)計制造者的名字;二說壺出水時宛如玉液輸出,故稱“玉輸”,因“輸”字不吉祥,取諧音為“玉書”。使用時,置于汕頭風(fēng)爐上急火燒之,水開時,碨蓋一開闔,卜卜有聲,此時即可沖泡茶葉。
4.汕頭風(fēng)爐
又稱“潮汕風(fēng)爐”。煮水燃具,功夫茶“烹茶四寶”之一。黏土燒制的紅泥小火爐,高溫下遇水不裂。外形如鼎,通紅古樸,長形,高約20厘米,置碳的爐心既深又小,有蓋有門,通風(fēng)性好。汕頭風(fēng)爐是玉書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風(fēng)爐改進而來,其爐口大小與碨底相稱,燃料一般用白炭,也有講究的茶友會用橄欖核碳。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功夫茶具
隨著飲茶之風(fēng)的興盛以及茶文化的發(fā)展,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樣式越來越精美,成套茶具的組合方式越來越靈活多樣?,F(xiàn)代意義上的功夫茶具,更多體現(xiàn)在用于茶葉沖泡和品飲時的細(xì)斟慢飲。
功夫茶用具也越來越多樣,泡茶用具除了選擇紫砂壺外,我們還可以選用瓷質(zhì)蓋碗。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品茗杯和聞香杯一起配套使用,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聞茶香。煮水器具也形式多樣,常見的有隨手泡、電水壺、也有講究的茶友會選擇鐵壺。當(dāng)然,想要泡得一杯上好的功夫茶,除了主要用具外,此外還有很多其它常用茶具,如公道杯、茶荷、茶葉罐、過濾網(wǎng)、過濾架、杯墊、茶巾、茶盤、茶道用具組合等。這些器具都可以根據(jù)個人需要組成一套功夫茶用具。
功夫茶沖茶方法
水分三等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風(fēng)雅之事,當(dāng)然也有不少講究。潮州功夫茶從水質(zhì)、器皿到?jīng)_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沖茶自然離不開水,那么我們首先從水開始吧。陸羽在《茶經(jīng)》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p>
茶藝師介紹說,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dāng)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關(guān)乎格調(diào),還是極度奢華的。
以前有錢人家會在早上第一道光線出來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據(jù)說太陽出來前的水屬陰性,沖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現(xiàn)代有研究說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確實能令湯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zhì)的不同還分為土質(zhì)、沙質(zhì)、泥質(zhì)等。茶藝師說沙質(zhì)是最好的,沙子有過濾的作用,想來也有幾分道理?,F(xiàn)在在酒店、茶樓喝茶當(dāng)然不可能對水這樣要求了,只要水質(zhì)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沖低斟
“高沖低斟”說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nèi)緣沖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沖而入,因為那樣會“沖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沖下來就叫“高沖”。據(jù)說“高沖”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
斟茶,茶壺要盡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fā)。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fā)出滴答的聲響。
斟茶要把茶湯依次輪轉(zhuǎn)灑入茶杯,如此反復(fù)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就叫做“關(guān)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里的茶湯湯色均勻。
茶藝師介紹說,潮州工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會有影響。第一泡是洗茶的,沖出來要輕輕抹開茶沫,斟出茶水,沖洗茶具。這道工序還可以起到預(yù)熱茶具的作用。
品茶禮儀
傳統(tǒng)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xí)俗據(jù)說是人們?yōu)榱吮硎緢F結(jié)、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后看茶湯的顏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后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工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jù)說專業(yè)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茶藝師當(dāng)時的心情。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54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