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漏沒有公道杯茶杯用的這么頻繁,但它是愛干凈茶友最想要的東西。如果沒有茶漏,茶都沒法好好喝了。茶漏過濾掉一些碎末,同時也能從茶漏里看到所泡茶的真面目。你用過哪些材質(zhì)的茶漏呢?
一些對茶湯品質(zhì)有著極高追求的老茶客能通過體會不同材質(zhì)的茶漏研究對茶湯的影響。而選擇一個合適的茶漏更有利于茶湯的表現(xiàn)。
一、不使用茶漏
在實際沖泡中,有些茶友并不喜歡使用茶漏,不使用茶漏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在方便、完全真實地呈現(xiàn)出茶湯的真實面目,而一些散茶條索完整、制茶嚴謹、干凈的,不使用茶漏也比較正常,或者在沖泡過程中前幾泡使用茶漏,而后面茶碎較少時不使用。
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大多數(shù)的普洱茶在壓制或撬茶過程中,都很難避免出現(xiàn)細碎的情況。一般蓋碗或紫砂壺的出水縫隙又不足以阻攔這些碎茶或雜質(zhì),這樣既影響美感也影響品飲。
二、各種材質(zhì)茶漏的特點
1、金屬材質(zhì)
這類茶漏主要有純銀、不銹鋼等。純銀的較易被氧化,日常使用不多見,不銹鋼茶漏應該是最早普及的茶漏。
優(yōu)點:經(jīng)久耐用、便宜實惠。
缺點:一是用久了較難避免生銹;二是金屬器味可能會對茶有輕微影響;三是網(wǎng)漏孔不夠細,通常在茶湯底部仍可發(fā)現(xiàn)小顆粒的情況。
不銹鋼茶漏雖然摔不爛、用不壞,但用久了容易堆積茶垢和出現(xiàn)鐵銹斑疤,不便于清洗和衛(wèi)生。
2、動植物材質(zhì)
這類茶漏在市面上常見的葫蘆茶漏,甚至有用海螺、貝殼制作的茶漏。
優(yōu)點:原生態(tài)綠色環(huán)保,可能也不便宜。
缺點:容易有異味、不耐用、容易堆積茶垢不易清洗。
3、陶質(zhì)
目前市面比較常見。
優(yōu)點:網(wǎng)漏較細、耐用、易清洗。
缺點:久用后容易堆積茶垢不易清洗,陶不可避免有一定吸附性,吸附一些茶味,不同茶品互相之間可能有輕微影響。
4、紫砂材質(zhì)
紫砂茶漏目前在市面已經(jīng)有一些制作精美用料講究的產(chǎn)品出現(xiàn)。紫砂茶漏與一般陶茶漏有很多相同之處,但紫砂茶漏可以蘊養(yǎng),與紫砂壺和紫砂杯一樣能夠越用越潤,只要用后及時清洗,紫砂茶漏多了一份把玩的樂趣。
但紫砂茶漏一般不宜用于測試茶品的沖泡中,紫砂畢竟有些吸附茶氣茶味的作用,可能會對茶品有輕微影響。
5、瓷質(zhì)
瓷茶漏從一般實用性的到具備藝術(shù)觀賞性,已經(jīng)發(fā)展到青花、粉彩、汝窯、哥窯、青瓷等等,為茶漏賦予了更多的趣味。
優(yōu)點:易于清洗、網(wǎng)孔細密,不影響茶的香氣味道,經(jīng)過過濾的茶湯會更加通透明亮。
一些制作精美的瓷茶漏甚至還具備一定的藝術(shù)觀賞性和把玩的價值,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種。
茶杯里自帶有不銹鋼網(wǎng)的茶漏,每次喝茶時,茶葉是放茶漏上面,那叫沖茶,可以把茶葉的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份沖出來,而避免了有害的苦味,茶葉是放茶漏上面更健康些。
飲茶,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由茶樹植物葉或芽制作的飲品。也泛指可用于飲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后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鐵觀音”等。
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
飲茶方式
1、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講究。茶壺茶杯要用開水先洗滌,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2、出現(xiàn)了六大茶類,品飲方式也隨茶類不同而有很大變化。同時,各地區(qū)由于不同風俗,開始選用不同茶類。如廣東喜好紅茶,福建省多飲烏龍,江浙則好綠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綠茶。
茶杯使用茶杯的種類和大小有很多,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shù)牟璞?搭配起來頗具美感。為了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和容易清洗。
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是在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在壺外面。
蓋碗的使用方法蓋碗或稱蓋杯,取茶三公克放在碗內(nèi),沖水,然后加蓋五到六分鐘后飲用。用這種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最多再加沖一次。
要泡好茶,還要掌握茶葉用量,關(guān)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異,因地而異。飲茶者是茶人或勞動者,可適當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濃香的茶湯;如是腦力勞動者或初學飲茶、無嗜茶習慣的人,可適當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湯。家庭泡茶通常是憑經(jīng)驗行事,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烏龍茶,茶葉用量要比一般紅、綠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沖泡量卻要減少一半。茶葉沖泡時間的長短,對茶葉內(nèi)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一般紅、綠茶經(jīng)沖泡三至四分鐘后飲用,獲得的味感最佳,時間少則缺少茶湯應有的刺激味;時間長,喝起來鮮爽味減弱,苦澀味增加;只有當茶葉中的維生素、氨基酸、咖啡堿等有效物質(zhì)被沸水沖泡浸提出來后,茶湯喝起來才能有鮮爽醇和之感。細嫩茶葉比粗老茶葉沖泡時間要短些,反之則要長些;松散的茶葉、碎末的茶葉比緊壓的茶葉,完整的茶葉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長。對于注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花茶,則沖泡時間不宜長;而白茶加工時未經(jīng)揉捻,細胞未遭破壞,茶汁較難浸出,因此其沖泡的時間相對延長。
通常茶葉沖泡一次,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為30%,第三次為10%,第四次就只有1%至3%了。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堿等,第一次沖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無幾了。
香氣滋味也是頭泡香味鮮醇,二泡茶濃而不鮮,三泡茶香盡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則近似于白開水。所以說茶葉還是以沖泡二三次為好,烏龍茶則可五次,白茶只能泡二次。
其實,任何品種的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或沖泡次數(shù)過多,最好是即泡即飲,否則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減低營養(yǎng)價值,還會泡出有害物質(zhì)。茶也不可太濃,濃茶有損胃氣。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guān)系,不可一概而論。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至5分鐘后,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jù)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0%至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至5分鐘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后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shù)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59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10年來最貴的10把著名方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