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講究“靜”,花道講究“定”,香道講究“沉”,三者并稱為三大雅道,蘊含了佛教禪宗文化的精髓。
茶道與一般藝術(shù)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是普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或是生活的態(tài)度。
有人說,不論身在何處,喝到一杯好茶的感動,都讓人有“歸家”的感覺。
喝茶應(yīng)該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因為它的簡單,我們才能在其中尋找平靜、寬廣、安詳?shù)膬?nèi)心之“道”。
好茶離不開好茶具。在眾多茶具中,有這樣一件特殊器皿,最為茶人青睞。它便是用來泡茶、儲茶的茶壺。
壺因茶而生,茶因壺而雅,茶壺相伴,淡久生香。
在輕盈升騰的壺水中觀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勝收!
鐵壺憑借著古樸優(yōu)雅,精美養(yǎng)生的功效,讓越來越多喝茶、愛茶的人所喜歡。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茶人開始認識、收藏、迷戀鐵壺。擁有一把鐵壺不僅是怡情養(yǎng)生,更是人們追求生活質(zhì)量的一種方式。
閑暇之余,坐在窗邊靜靜品茗,提起一把由自己精心養(yǎng)護的鐵壺,看著水柱由壺嘴自上而下傾入杯中,茶隨著水花旋轉(zhuǎn)浮起,濃郁的茶香撲面而來。
聆聽窗外樹葉沙沙作響,備感溫暖安寧。
鐵壺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寧靜、安定、沉穩(wěn)的氣息。焚上一柱沉香,裊裊的煙霧和安詳?shù)臍庀?,令品茶之人忘卻煩惱,全心沉浸這非同凡響的境界之中。
鐵壺煮水,不僅能讓人在忙碌中靜下心來,體會返璞歸真的韻味,更重要的是鐵壺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
在煮茶過程中,鐵壺吸收水分中的氯離子,并釋放出二價鐵,二價鐵離子充分釋放于水中,有助于人體吸收。長期飲用,可以預(yù)防貧血,補充鐵質(zhì)。
更值得愛茶之人探尋的是,每一把鐵壺外壁都有各種各樣的圖文。不一樣的圖文,有不一樣的寓意,不一樣的情懷。
壺身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設(shè)計的靈魂,仿佛在訴說一段歷史,一段文化,一個故事。
壺壁上的各種形態(tài)的圖案,在明暗交錯的光暈下饒有一絲雅韻,給人一種唯美的錯覺感,也給養(yǎng)壺人帶來不一樣的情意。
水在壺中沸騰,就好比大海拍擊著巖石。波濤洶涌,不屈不撓,令人遐想連連。
器物因用而美,人們也會因其美而更愿意使用。
人與物在此有著主從之契,用是向主人的奉獻,愛是向器物的回贈。只有在兩者的交互過程中,才能培育出鐵壺之美。
茶人雅士,皆以案頭擺放一把鐵壺為“雅趣”。茶之為道,亦在于自然。一把銘器,制于上工。有時候一件好的作品就是簡簡單單,大凡若簡,雅俗共賞。
宋朝人熱衷于喝茶,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的茶坊、酒肆比比皆是。茶對宋代市井生活有著巨大影響。宋人喝茶好“點茶”,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里,沖入滾水,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
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時代,流行“斗茶”。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戲。斗茶多用白茶,為黑白分明,宋人喜建窯小黑碗,凝重古樸,看似笨重,但耐高溫,導熱慢,適合點茶?!氨K以青綠為貴,兔毫為上”斗茶和質(zhì)樸的茶具讓宋代茶文化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層面。因而出現(xiàn)了曜變天目這樣的極其珍貴的茶碗。
擴展資料
宋朝茶文化的另一個特色是茶坊文化。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年間的汴京,凡是鬧市區(qū)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鱗次櫛比,不僅有專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還有商販,勞動人民拂曉前進行交易的早市茶坊。這種茶坊實際上是一種邊喝茶邊做買賣的場所。汴京更多的茶館則是從早開到晚直到夜市結(jié)束才關(guān)門的全天候茶坊。
-宋代茶文化
黑茶、紅茶都可以煮著喝。
黑茶:
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較粗老,且加工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堆積發(fā)酵,故而陳香濃郁,滋味醇厚,茶湯多呈深褐色。
黑茶可沖泡也可煎煮,用陶制茶具可利用茶具良好的吸附性消除一些茶葉發(fā)酵和存放時形成的雜味,使黑茶的陳香更為突出。此外,陶質(zhì)茶具的粗獷、大氣搭配黑茶,淳樸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陳韻。
紅茶:
紅茶是最受國際歡迎的茶類,屬于全發(fā)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jīng)過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diào),故名紅茶。
紅茶既適于沖泡,也適于煎煮。紅茶品飲有清飲和調(diào)飲之分。清飲,即不加任何調(diào)味品,使茶葉發(fā)揮應(yīng)有的香味。清飲法適合于品飲工夫紅茶,重在享受它的清香和醇味。
第一步:絲竹和鳴
準備茶具、掛畫、點香、演奏音樂、等待嘉賓。茶會有「一期一會」之說,每一次的茶會,可能都是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來做準備工作,以很喜悅的心來等待嘉賓的來臨。
第二步:恭迎嘉賓
打開煮水器、置杯就定位。學茶藝的目的在提升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所以泡茶要有順序,動作要文雅。
第三步:臨泉松風
水沸。陸羽《茶經(jīng)》有水三沸之說。靜坐爐邊聽水聲,初沸如魚目,水聲淙淙似鳴泉,二沸、三沸聲漸奔騰澎湃,如秋風蕭颯掃過松林。
第四步:孟臣溫暖
溫壸。先溫壸,稍后放入茶葉沖泡熱水時,才不致冷熱懸殊。明朝工藝大師惠孟臣制有孟臣壺,乃工夫茶四寶之一。
第五步:精品鑒賞
賞茶。評茶四步驟,首先在賞干茶。以好茶餉客,當請客人先觀賞茶葉,油亮美觀的茶葉,還未沖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宮
茶置壺中。宮者,室也。蘇軾曾有詩言:「從來佳茗似佳人?!箤⒉枞~輕置壺中,如請佳人輕移蓮步登堂入室,滿室生香。
第七步:潤澤香茗
溫潤泡。先溫潤泡,將緊結(jié)的茶葉泡松,可使未來每泡茶湯,湯色維持同樣的濃淡。
第八步:荷塘飄香
溫潤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茶海雖然小,有茶湯注入則茶香拂面,能滌昏昧,清精神,破煩惱。
第九步:旋律高雅
泡茶時兩手的動線以向內(nèi)畫圈為原則,如音樂的旋律,畫出高雅的弧線,表現(xiàn)有韻律的動感。
第十步:沐淋甌杯
溫杯。主人將茶海中的溫潤泡茶水,平均倒入聞香杯中,客人將自己聞香杯中的茶水用左手倒入品茗杯中,再以右手將品茗杯中的茶水倒入水方中。若深甌是工夫茶四寶之一,即喝茶用的小杯。等待第一泡茶的時間,先聞香暖手。泡茶要注意動作的平衡,所以用左手操作聞香杯,右手操作品茗杯;左手操作煮水器,右手操作主泡器,以顯示左、右手動作的平衡
第十一步:茶熟香溫
斟茶。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倒到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湯濃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
分茶入杯。主人將茶海中的茶,平均斟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中。中國人說:「斟茶七分滿,斟酒八分滿,盛飯九分滿。」主人斟茶時無富貴貧賤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滿,斟的是同一把壺中泡出同濃淡的茶湯,如觀音普渡,眾生平等。
第十三步:熱湯過橋
聞香杯之茶湯斟入品茗杯。
第十四步:杯里觀色
觀賞湯色。好茶的茶湯清澈明亮,從翠綠、蜜綠到金黃,令人觀之賞心悅目。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
聞香。高口的聞香杯底,如同開滿百花的幽谷,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散發(fā)出不同的芬芳,有高溫香、中溫香、冷香,值得細細體會。
第十六步:聽味品趣
品茶,品字三個口,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用心體會茶的美。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
茶藝的美包含了精神層面和物質(zhì)層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滿足。所以品茶時要專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地細品,飲盡杯中茶。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
靜坐回味,品趣無窮。茶會有「一期一會」之說,每一次的茶會,可能都是一生之中僅有的一次,相聚品茶,是緣份,也是福份,以茶結(jié)緣,以福相托,清心、誠意,在和平、寧靜的氛圍中,進入無憂的禪境。
茶道入門泡茶篇
茶葉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料,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入門泡茶篇,一起來看看。
茶道入門泡茶篇
一:玻璃杯泡法(適用于各種細嫩名優(yōu)綠茶、黃茶、白茶等的沖泡,可充分欣賞湯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動)
主要步驟:備器(玻璃杯、暖水瓶、茶葉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擇水(礦泉水、純凈水、自來水等)——取火(取火點燃,燒水)——侯湯(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賞茶(觀茶形,賞茶色,聞干香)——潔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為:1克:50毫升)——潤茶(注水,右手緊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zhuǎn)動茶杯,左手指輕托杯底做相應(yīng)運動)——沖泡(鳳凰三點頭或高沖低斟法)——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續(xù)水——復品——收具。
二:蓋碗泡法(適用于普通綠茶、花茶、黃茶、白茶、功夫紅茶等)
主要步驟:備器(蓋碗、備水器、輔助器)——布席——擇水——取火——侯湯——賞茶——潔碗——投茶——潤茶(注水,右手持蓋碗,左手托住碗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zhuǎn)動茶杯)——沖泡——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聞香、觀色、啜飲,動作要舒緩輕柔)——續(xù)水(當茶杯中只余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xù)水了)——復品(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恒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應(yīng)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fā)生任何化學反應(yīng)。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適。
2、用沸水沖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沖入;嫩茶則應(yīng)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3、認為頭遍茶好。有些人認為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nóng)藥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nóng)藥,相應(yīng)的頭遍茶農(nóng)藥等有害物質(zhì)濃度也高。所以應(yīng)讓頭遍茶水發(fā)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4、沖泡次數(shù)過多: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yīng)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nèi)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zhì)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zhì)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同時由于茶水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shù)量增多,而影響衛(wèi)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沒有再泡的必要了。
日本茶道是如何泡茶的
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飲茶方法,源自中國唐代和宋代,如唐代“研膏臘面”抹茶、宋代的點茶和明代的煎茶幾種。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guī)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jù)季節(jié)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yǎng)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guī)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jié)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xiàn)“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shù)活動。
現(xiàn)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guī)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nèi)外的布置;品鑒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1、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湯”,使用的是末茶。其飲法是由宋代點茶道演化而來。只是宋代采用團茶,還需羅碾烹炙,而日本采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抹茶道道基本流程
備具潔器:將茶碗、茶筅用溫水潔凈,擺置抹茶基本茶席
投茶注水:極其精細的抹茶倒入茶碗,將水溫80℃左右,約20ml水注入茶碗
調(diào)膏加水:用茶筅在碗中攪動,使抹茶與水融合,稱為調(diào)膏
擊拂抹茶:繼續(xù)加水約40-60ml,點打茶湯,至茶沫起
奉茶敬客:點茶完成后,雙手捧起茶碗,品飲或?qū)⒛ú璺罱o客人
2、煎茶道。是明朝福建的隱元禪師帶到日本的,流派眾多,和目前國內(nèi)的泡茶方法差不多,就是用鐵壺或茶壺沖泡茶葉,分給茶客喝。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65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銀壺究竟怎樣影響著茶水呢,
下一篇: 泡茶壺的容量多少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