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風(fēng)來,庭前落葉滿,蛙鳴月靜,池畔荷花香。心入靜時,美好便如暗香浮動,自細(xì)微處涌來。人生總在繁華處尋覓安閑,偏向功名里求索自在,繁華處自有喧囂,功名里盡是虛妄。安閑自在,心無所牽絆,碧水清波得一份閑適,曲徑通幽得一份欣然,庭前打掃、案幾拂拭,舉頭見山青黛,閑坐享風(fēng)清涼,心所在,皆得自在。
月色池塘,溶溶水影,幾許暗香。窗外風(fēng)塵,霞飛暮重,一份安然。無必在喧嘩熱鬧里,得到生命的存在感,道法自然,與天地渾然,滴水清聽,暗香涌動,一時不覺似醒似夢,心蓮靜默開,心境歸清禪,更能感知生命的分量。一處花開一處禪,專注于此刻,無憂于來去,如香漫延,如水泛波。
庭前落葉,池畔荷花,觀天色時青時黯,看流水汩汩長流,一處的安然,得到天地的安然,一時的自在,得到時時的自在。天籟如風(fēng)過,總有余音繞梁。
“禪茶一味”這個詞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算陌生,自古以來,禪與茶便是息息相關(guān),密不可分。人們在茶語中悟禪道,在禪語中參人生。飲一杯清茶,能讓人心曠神怡,參一天禪,亦能讓人起伏不定的內(nèi)心安靜下來。所以,茶禪一味,是很多人一生向往的境界。
大詩人蘇東坡云:“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說的就是茶中有禪,禪茶一味。茶對禪宗而言,即是養(yǎng)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徑,更是體道法門。
茶如果只像開水一樣,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樣,僅是提神,斷不能由單純的物質(zhì)成為文化的載體。像修禪那樣去品茶,才知道好茶的精妙。茶道的目的不是為了飲茶止渴,也不是為了鑒別茶質(zhì)。茶能清心去火,禪能靜心明性。茶中有禪,茶禪一心,更能清靜人的靈魂。
要真正理解禪茶一味,全靠自己去體會。體會就是悟,在“悟”這一點上茶與禪有它們的共同之處。所謂“體驗也得處,皆是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復(fù)雜的程序和儀式去感受。碾茶過程中的輕拉慢推,煮茶時的三沸判定,點茶時id提壺高注,飲茶過程中的觀色品味,都借助事茶。體悟。佛性,喝進一縷縷大自然精英,換來一道道佛國美景。
禪茶一味,妙蘊人生,淡泊寧靜,虛懷若谷。一壺茶,盛放的是一顆云水禪心,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手執(zhí)一杯香茗,茶韻生香,融入靈性,一道茶煙,輕輕一嗅,便疏通了靈秀之身心,隱逸而恬淡,清寧而閑適。
人間心意千萬種,一款心意一款茶。靜品歲月風(fēng)雨,淡讀時光蒼茫,笑看天際流云,墨守四季輪回。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禪茶一味,悟道如水。朝華夕拾,滄海桑田。彈指間,生命這本書已翻閱了大半,雖未腰纏萬貫,甚至清貧,但聊以自慰的是在自己擁有權(quán)勢的那些年,沒有迷失自己,沒有折戟官場,沒有做金錢的奴隸,也實在是一件幸事。不是嗎,做一個輕松的清貧者不比做一個負(fù)重的富有者,更超然自逸,更怡然自若嗎?做一個“無知”的“智者”不比做一個“無智”的“知者”更輕松自然嗎?
“茶為水骨,水為茶神”,自古以來,茶,更是諸多文人墨客的摯愛,茶如人生,有苦有澀,喝茶,喝的是心 情,品的是意境。杜耒“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喝的是一種豪爽;陸游“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喝的是一種雅致;文征明“寒燈新茗月同煎, 淺甌吹雪試新茶”,喝的是一種歡愉;更有“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種超然。
人的靈魂總是被太多的瑣事束縛著,只要靜心坐下,排除雜念,體味如茶道一般的禪道,就能頓悟。在品茶時放下世間的一切紛擾,專心體會清靜超脫。人世間。浮華的誘惑也好,功名的利祿也罷,多一份淡泊,就會得一分寧靜,自然就有了超凡脫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
禪宗的理想境界是將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年歲月中,一份寧靜,一份幽然,一份感悟,盡在一盞清茶中。
“茶禪一味”是法語,坐在屋前陽光下,泡一杯茶,不說話,喝茶讓你靜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讓你的心靈和行動更加和諧與統(tǒng)一。悟禪喝茶的日子,云淡風(fēng)輕,心無掛礙。
禪與茶,是一份寧靜的人生歸屬;茶與禪,是一次精神的人生沉淀。
禪茶一味,詩意人生,心有花開,歲月靜好。
秋
微涼
觀禪舞
歲月寧靜
賞翩躚身姿
聽聞大師論道
解禪茶一味真諦
在寶華寺遇見美好
世事忙碌,我們可能已經(jīng)很久沒有平靜下來審視內(nèi)心,看看自己究竟有多久沒有好好地去感悟美好了,而8月18日在寶華寺,我們又與純凈的美好不期而遇。由如意老師帶領(lǐng)的來自曼殊·妙院的禪舞修習(xí)者們,舞姿柔美靈動,婉轉(zhuǎn)悠緩,讓我們在欣賞她們翩躚身姿的同時,竟然也能感受到內(nèi)心的寧靜。
或許是我們終日的忙碌操勞,對生活中的細(xì)微美好已逐漸麻木,而在觀看禪舞的同時,我們內(nèi)心的柔軟,也似乎在隨著舞蹈慢慢生發(fā)。這天下午,在場的每一個人,似乎都透過禪舞,學(xué)會了專注于當(dāng)下,并且讓自己從紛繁復(fù)雜的生活情境中解脫出來,不被外在事物干擾,保持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靜。
而后,禪舞修習(xí)者們又來到了大雄寶殿前,換上了更為莊嚴(yán)肅穆的紅紗,天際云層高聳,金色陽光傾瀉,再就著輕柔如絲的細(xì)雨,大家在佛法莊嚴(yán)的樂聲中也仿佛被從頭到腳凈化了一遍。一曲舞畢,大家隨著禪舞修習(xí)者們,沿著順時針方向,圍繞著大雄寶殿,虔誠而肅穆的,繞走了一圈。
之后,回到禮堂,便是崇化大和尚親講的禪茶一味的心得體會,崇化大師從佛教的發(fā)源、傳承,講到在中國慢慢的生根發(fā)芽,讓我們了解到了何為菩提樹下悟道,讓我們也明白了為何中國第一座寺廟叫做白馬寺,是因為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夜晚夢見一個金人飛至宮殿,博士傅毅解釋道這就是西方的神,名為佛,神通廣大。然后后續(xù)便是天竺高僧?dāng)z摩騰和竺法蘭來到中國宣講佛法,漢明帝為他們興建的寺院也用了白馬馱經(jīng)的典故取名為白馬寺。
講解完了佛教的由來后,崇化大師又為大家科普了茶的發(fā)展之路,從一開始的神農(nóng)嘗百草到唐代的煎茶再到宋代的點茶,直至現(xiàn)在廣泛被運用的清飲法,使得大家對茶葉的來歷有了整體的認(rèn)識。
崇化大師還講解了佛家極為著名的一個公案就是唐代趙州從諗禪師的“吃茶去”公案。
公案如是說: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從遠(yuǎn)方來到趙州,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壁w州禪師說:“吃茶去!”趙州禪師轉(zhuǎn)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jīng)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這時,引領(lǐng)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jiān)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么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趙州禪師稱呼了監(jiān)院的名字,監(jiān)院答應(yīng)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對“吃茶去”這三個字歷來也是見仁見智的,這三字禪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也從而奠定了趙州柏林禪寺是“禪茶一味”的故鄉(xiāng)的基礎(chǔ)。
崇化大師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嚴(yán)謹(jǐn)有趣而不失生動的講述,讓在場的聽眾們興致愈發(fā)濃烈,之后大師在分享了茶圣陸羽的故事后,又跟在場的觀眾進行了提問互動,最后大家在歡樂的氛圍下,結(jié)束了與崇化大和尚的愉快交流。
正如崇化大師所說,禪茶一味,為何是禪要在前,茶要在后?是因為我們的修行就是在每天日復(fù)一日的生活當(dāng)中進行的,表面上看,喝茶只是一種生活習(xí)慣,而修行卻是貫通生活的。在寶華寺雖然只待了今日一日,但卻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修行,內(nèi)悟身心,外悟世界,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我們觀省內(nèi)心的阻礙。8月8日—9月8日的寶華寺書畫藝術(shù)展,豐富活動仍在繼續(xù),隨時歡迎您的光臨。
1.描寫禪茶的詩詞禪茶詩
燕拽春光度柳池,
云邀竹影賦閑詩.
清風(fēng)有意傳書信,
又恐相思裊娜遲.
禪茶詩:
獨守空庵醉品禪茶
千年的寂寞風(fēng)干成一陀古茶
誰能分辨哪是芽哪是花
或許心有靈犀的您
能參透他
可是心有靈犀的您在哪
千年的寂寞風(fēng)干成一陀古茶
泡開她需要多少春秋冬夏
或許萬種柔情能泡開她
這萬種柔情出自誰家
不泡也罷不泡也罷
泡得開唐詩宋詞
泡不開秦磚漢瓦
泡得開晨鐘瞢鼓
泡不開驛路風(fēng)沙
心有靈犀的您在哪
這萬種柔情出自誰家
不泡也罷不泡也罷
獨在天涯醉品禪茶
禪茶一味
1
乞火燒蘭葸,臨流煮梅香。
好茶烹一盞,先供我佛嘗。
2
香溪醍醐嫩,蓮峰蘊真香。
一入靈山路,便覺眼生光。
3
初嘗冷香烈,再啜火生涼。
飄若對傾城,醉比沐天香。
4
雪霽春泉碧,雨潤百草芳。
月下煮松風(fēng),甘露其君嘗。
清煙久消歇,紫云時飛揚。
至今潭中水,猶作笑語香。
5
名山蘊紫氣,瑤草凝清輝。
寒泉不混世,積雪入精微。
采采需及時,莫待嫩綠肥。
2.關(guān)于禪茶的詩句《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xù)新煙,呼兒劈寒木。
3.描寫禪茶的古詩詞《茶》(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麹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唐)杜牧
笙歌登畫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膩,溪光紅粉鮮。
欲開未開花,半陰半晴天。
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
《即事》(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fēng)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寄贊上人》(唐)杜甫
一昨陪錫杖,卜鄰南山幽。
年侵腰腳衰,未便陰崖秋。
重岡北面起,竟日陽光留。
茅屋買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聞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頗和暖,石田又足收。
當(dāng)期塞雨干,宿昔齒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勢龍泓頭。
柴荊具茶茗,徑路通林丘。
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fēng)流。
《茶中雜詠·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煙生翠。
尚把瀝中山,必?zé)o千日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51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本茶道文化禮儀(關(guān)于日本茶道文化,···
下一篇: 禪茶一味|心靜通達(dá)不喜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