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積總有天清日,天傾總有雨霽時。長空萬里自有云聚散,一時晴朗,一時陰郁,驚鴻一瞥,日落星輝。不過是世間常態(tài)。茫茫蒼海,人生波濤起伏,今時方路過,他日再重逢,緣生而際會,在原地躊躇,不莫信步向前,得者時也,失者順也,緣際雖無常,聚散終有定。不沉淪一時,方得他日。
歲月匆匆,回首時已茫茫,??纸袢罩?,他日如水滴入海。其實,走過漫漫長路,雖釋重前前行,亦銘記在心。長空驚鴻剎那,歲月留痕一筆,他日憶起,如輪回變換,緣生再繼。浪濤淘盡英雄無數(shù),前潮平,后浪繼,漁樵把酒,只在談笑間,煙波江上雨,往昔如昨,未曾遠(yuǎn)去,前緣雖遠(yuǎn),重續(xù)如即。
四時有序,天行有常,莫憂歲月久,雨霽天無痕,萬物已澤潤。時過境雖遷,重遇皆如牽。
1.描寫禪茶的詩詞禪茶詩
燕拽春光度柳池,
云邀竹影賦閑詩.
清風(fēng)有意傳書信,
又恐相思裊娜遲.
禪茶詩:
獨守空庵醉品禪茶
千年的寂寞風(fēng)干成一陀古茶
誰能分辨哪是芽哪是花
或許心有靈犀的您
能參透他
可是心有靈犀的您在哪
千年的寂寞風(fēng)干成一陀古茶
泡開她需要多少春秋冬夏
或許萬種柔情能泡開她
這萬種柔情出自誰家
不泡也罷不泡也罷
泡得開唐詩宋詞
泡不開秦磚漢瓦
泡得開晨鐘瞢鼓
泡不開驛路風(fēng)沙
心有靈犀的您在哪
這萬種柔情出自誰家
不泡也罷不泡也罷
獨在天涯醉品禪茶
禪茶一味
1
乞火燒蘭葸,臨流煮梅香。
好茶烹一盞,先供我佛嘗。
2
香溪醍醐嫩,蓮峰蘊真香。
一入靈山路,便覺眼生光。
3
初嘗冷香烈,再啜火生涼。
飄若對傾城,醉比沐天香。
4
雪霽春泉碧,雨潤百草芳。
月下煮松風(fēng),甘露其君嘗。
清煙久消歇,紫云時飛揚。
至今潭中水,猶作笑語香。
5
名山蘊紫氣,瑤草凝清輝。
寒泉不混世,積雪入精微。
采采需及時,莫待嫩綠肥。
2.關(guān)于禪茶的詩句《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xù)新煙,呼兒劈寒木。
3.描寫禪茶的古詩詞《茶》(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麹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春日茶山病不飲酒,因呈賓客》(唐)杜牧
笙歌登畫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膩,溪光紅粉鮮。
欲開未開花,半陰半晴天。
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
《即事》(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fēng)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寄贊上人》(唐)杜甫
一昨陪錫杖,卜鄰南山幽。
年侵腰腳衰,未便陰崖秋。
重岡北面起,竟日陽光留。
茅屋買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聞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頗和暖,石田又足收。
當(dāng)期塞雨干,宿昔齒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勢龍泓頭。
柴荊具茶茗,徑路通林丘。
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fēng)流。
《茶中雜詠·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煙生翠。
尚把瀝中山,必?zé)o千日醉。
“禪茶一味”這個詞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算陌生,自古以來,禪與茶便是息息相關(guān),密不可分。人們在茶語中悟禪道,在禪語中參人生。飲一杯清茶,能讓人心曠神怡,參一天禪,亦能讓人起伏不定的內(nèi)心安靜下來。所以,茶禪一味,是很多人一生向往的境界。
大詩人蘇東坡云:“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闭f的就是茶中有禪,禪茶一味。茶對禪宗而言,即是養(yǎng)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徑,更是體道法門。
茶如果只像開水一樣,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樣,僅是提神,斷不能由單純的物質(zhì)成為文化的載體。像修禪那樣去品茶,才知道好茶的精妙。茶道的目的不是為了飲茶止渴,也不是為了鑒別茶質(zhì)。茶能清心去火,禪能靜心明性。茶中有禪,茶禪一心,更能清靜人的靈魂。
要真正理解禪茶一味,全靠自己去體會。體會就是悟,在“悟”這一點上茶與禪有它們的共同之處。所謂“體驗也得處,皆是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復(fù)雜的程序和儀式去感受。碾茶過程中的輕拉慢推,煮茶時的三沸判定,點茶時id提壺高注,飲茶過程中的觀色品味,都借助事茶。體悟。佛性,喝進一縷縷大自然精英,換來一道道佛國美景。
禪茶一味,妙蘊人生,淡泊寧靜,虛懷若谷。一壺茶,盛放的是一顆云水禪心,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安枥锴ご?,壺中日月長”。手執(zhí)一杯香茗,茶韻生香,融入靈性,一道茶煙,輕輕一嗅,便疏通了靈秀之身心,隱逸而恬淡,清寧而閑適。
人間心意千萬種,一款心意一款茶。靜品歲月風(fēng)雨,淡讀時光蒼茫,笑看天際流云,墨守四季輪回。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禪茶一味,悟道如水。朝華夕拾,滄海桑田。彈指間,生命這本書已翻閱了大半,雖未腰纏萬貫,甚至清貧,但聊以自慰的是在自己擁有權(quán)勢的那些年,沒有迷失自己,沒有折戟官場,沒有做金錢的奴隸,也實在是一件幸事。不是嗎,做一個輕松的清貧者不比做一個負(fù)重的富有者,更超然自逸,更怡然自若嗎?做一個“無知”的“智者”不比做一個“無智”的“知者”更輕松自然嗎?
“茶為水骨,水為茶神”,自古以來,茶,更是諸多文人墨客的摯愛,茶如人生,有苦有澀,喝茶,喝的是心 情,品的是意境。杜耒“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喝的是一種豪爽;陸游“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喝的是一種雅致;文征明“寒燈新茗月同煎, 淺甌吹雪試新茶”,喝的是一種歡愉;更有“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種超然。
人的靈魂總是被太多的瑣事束縛著,只要靜心坐下,排除雜念,體味如茶道一般的禪道,就能頓悟。在品茶時放下世間的一切紛擾,專心體會清靜超脫。人世間。浮華的誘惑也好,功名的利祿也罷,多一份淡泊,就會得一分寧靜,自然就有了超凡脫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
禪宗的理想境界是將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年歲月中,一份寧靜,一份幽然,一份感悟,盡在一盞清茶中。
“茶禪一味”是法語,坐在屋前陽光下,泡一杯茶,不說話,喝茶讓你靜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讓你的心靈和行動更加和諧與統(tǒng)一。悟禪喝茶的日子,云淡風(fēng)輕,心無掛礙。
禪與茶,是一份寧靜的人生歸屬;茶與禪,是一次精神的人生沉淀。
禪茶一味,詩意人生,心有花開,歲月靜好。
有語云,濃茶解烈酒,淡茶養(yǎng)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
對于愛茶的人來說,怎么喝茶,喝什么茶,都是有講究有追求的。好在中國的茶類也多,盡可放眼選擇。
喝茶究竟喝什么,個人自有個人心得,有人為解渴,有人為養(yǎng)生,有人注重品湯色口感,有人偏愛聞杯底茶香,還有人喜歡形而上,禪茶一味,以清心明志,求寧靜致遠(yuǎn)。
茶的引人,香氣是首當(dāng)其沖的。當(dāng)年碧螺春能入乾隆哥的法眼,惹得龍心大悅,垂涎三尺,不過也是因為其香氣襲人,一碗茶端上來,嘗盡人間至味的乾隆爺,竟然大為驚嘆,忙問此物何名,回上來的名字俗不可耐,說是叫“嚇煞人香”——這茶得有多香!那是能要人命的程度啊!而有如此粗俗不堪的名字,豈不污了龍耳!簡直好比是一個窈窕淑女,聘聘婷婷走過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婀娜多姿風(fēng)擺楊柳,名字卻叫虎妞!簡直是震裂屋瓦呀。
才華橫溢憐香惜玉的乾隆爺不干了,覺得這茶名字太過惡俗直白,聞其香,裊裊縷縷,觀其色,碧綠清雅,于是調(diào)動腹中詩書,遂賜名“碧螺春”?;㈡じ拿辛_敷秋香,一聽就能達(dá)到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效果!
還有比“嚇煞人香”更粗俗不堪的,是有一種鳳凰單樅,竟然叫“鴨屎香”!雖然只是因為此茶是在土色如鴨屎的地塊上種出來,茶香殊異,茶農(nóng)怕人偷采而隨口說此茶是“鴨屎香”,其實這種鳳凰單樅的香氣還是非常怡人的,因此也深得茶人寵愛。
六大茶類中,烏龍茶最香,同時兼?zhèn)淞思t茶口感醇厚與綠茶香氣濃郁的特點,武夷巖茶香如肉桂,有桂皮之辛辣感。廣東烏龍的極品單叢,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的美譽,香氣是其最具特色的品質(zhì),沖泡后香氣不但濃郁,而且多樣,有蜜蘭香、姜花香、杏仁香、桂花香、芝蘭香、黃枝香、夜來香、肉桂香、茉莉香、玉蘭香等十種香型,有的連茶農(nóng)也搞不清!而“七泡有余香”的鐵觀音,也有清香型,濃香型和陳香型之分,炭焙后就是炭焙的焦香……
綠茶喝生毫香,紅茶喝熟糖香,烏龍喝其半生不熟,亦生亦熟的青紅之香。還有老北京人最喜歡的茉莉花茶,上好的茉莉雙窨也是非常香的,茶菁和窨茶的茉莉花以及窨制工藝都馬虎不得,因此幾百年來天子腳下帝都首府乃至整個北方京畿地區(qū)的人都喜歡它。每個人喜歡什么味道,除了習(xí)慣,其實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也不存在對錯,各種茶香并存,也無須厚此薄彼。
比如筆者,數(shù)十年來喝茶良多,什么茶都能喝,但唯獨喜歡普洱。
普洱的香,據(jù)有心人總結(jié),竟然多達(dá)30多種,其中包括一些令人不舒服的堆味水味酸味什么的也統(tǒng)計進去了。
最常見的令人舒爽沁人心脾的普洱香型,也有十多種。不管是干茶香、掛杯香或杯底香,在茶友們口中總能品鑒得頭頭是道,什么樟香荷香蘭香參香桂圓香花果蜜香等等,不一而足。
關(guān)于各種香型的形成,坊間有許多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讓人忍俊不禁,說什么樟香是因為茶樹和樟樹同長在一個古茶園,根系纏繞,所以茶就有了樟香,棗香是茶樹與棗樹間種,蘭香是茶園中有蘭花,照這個邏輯,那有荷香的茶莫不是茶樹種在池塘里跟荷花共生?有糯米香的茶樹是種在水田里?這實在是太扯,太顛覆植物學(xué)常識了!望文生義顧名思義是會出大笑話的!誰要是這么這么一本正經(jīng)地跟你解釋,絕對是把人往坑里帶呀,你問問他這么明目張膽地傳播偽知識是幾個意思?
我還聽說過一個更雷人的段子,說一個賣茶的人是這么給客戶解釋糯米香迷你沱的,說是云南人經(jīng)常在茶樹下澆淘米水,長出來的茶就是糯米香茶!——虧得她還知道云南人是吃米多,經(jīng)常有淘米水,要是云南人也吃麥子,是不是還會有麥香普洱茶?她不知道其實云南人吃玉米也多,真不知道為什么就沒有玉米香茶!版納的產(chǎn)茶區(qū)還種菠蘿,香蕉,怎么沒有這樣的茶香類型?
按這種解釋,那些什么老班章啊賀開啊易武老街啊,寨子都在古茶園附近或者干脆就在古茶園里,茶樹下經(jīng)常散養(yǎng)著云南特有的冬瓜豬和走地雞,茶是不是該有豬糞香雞屎香?
——真是奇談怪論!
實際上,普洱茶的香氣來自于茶葉自身的內(nèi)含物質(zhì)、工藝制程以及倉儲轉(zhuǎn)化的協(xié)同作用,絕非是靠著想當(dāng)然的混種沾染。
只有一種香味,就是糯米香型的普洱茶,是茶葉里添加了一種聊“糯米香葉”的植物。“糯米香葉”是云南的一種野生植物,是森林覆蓋下的草本植物,高約30厘米,含有珍貴的天然芬芳物質(zhì)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其香味類似新鮮的糯米散發(fā)的清香,,因此得名。其葉如指甲蓋大小,有些像薄荷葉。這種植物食用微量有清熱解毒功效,但其本身有微毒,并不適合長久飲用,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聞著糯米香茶不錯,喝了以后卻有點反胃的原因。
人們在品飲普洱時會用自己記憶中最為類似的味道對茶湯香氣進行類比描述,故而有了樟香棗香參香荷香花蜜香等對普洱香氣的描述。
一般來說,勐海境內(nèi)的生茶,存一段時間后多出果蜜香,易武境內(nèi)的茶,多出花蜜香,臨滄茶多有淡蘭香,而景邁茶鮮花香重一些,當(dāng)然這只是大致的勾勒,具體到每一個山頭每一個寨子,又多多少少是有區(qū)別的。所謂樟香荷香參香多出于十年期以上的老生茶或者熟茶,此謂之陳香,時間再久一點,會有木香,藥香等味道。
所有這些不同的茶香,都是茶葉中高沸點物質(zhì)樟香醇,β-紫羅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羅酮衍生物等香氣物質(zhì)形成的。非植物學(xué)茶學(xué)專業(yè)的喝茶人倒不必做如此深入的研究,我們更需要反觀自照,切身內(nèi)省,注重自己喝茶時的感受和心境。
普洱茶的香型雖然多類,但仔細(xì)想來,都是類比,以比喻的方式,用別的味道做為參照去命名,普洱本身的香味,似乎無法定義。
我倒覺得,不妨把普洱茶的香,叫做君子香。
君子香是一種什么味道,不好描述。因為君子就不好描述。孔子的《論語》里說了那么多關(guān)于“君子”的話,什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什么“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什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部教育圣經(jīng)《論語》八十多處談及“君子”卻沒有一個一言以蔽之的確切定義,又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說,皆因為老子認(rèn)為上善若水任方圓,水利萬物而不爭 ?——原來君子之道,不在別處,皆在淡然。
普洱茶的君子香,核心就在一個字:淡。
普洱新茶因其茶性凜冽,曬青味重而并不宜多飲用,這種后轉(zhuǎn)化型的茶,好壞判斷需要時間做為重要維度。如果普洱的新生茶湯色黃亮,茶香高揚,拌有板栗的香甜味,茶湯入口苦澀度不高而湯質(zhì)并不醇厚,那你就得高度注意了,這種茶肯定是高溫炒制——茶廠大規(guī)模殺青用的滾筒,溫度高達(dá)300度上下,鮮葉進去五六分鐘就搞定,而一般茶農(nóng)鐵鍋殺青,鐵鍋的溫度不會超過200度,雙手不斷上下翻飛,半個小時才能出鍋 ——哪樣茶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高溫殺青的茶,促進茶后期轉(zhuǎn)化的酶已經(jīng)被殺死,未來的轉(zhuǎn)化,已經(jīng)無可期待,有點像《傷仲永》里的那個聰明的小孩方仲永,少時出色,老大無成,是沒有前途的。
誠然,鐵鍋殺青制茶,生產(chǎn)量是上不去的,但是現(xiàn)在,高端古樹茶,茶農(nóng)依然不舍得滾筒殺青,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柴火鐵鍋人工炒制,即使當(dāng)時茶的香氣并不太吸引人,即使出產(chǎn)量和速度實在跟不上,但真正愛茶的人,還是喜歡安靜地等待一片好茶的成型和轉(zhuǎn)化。能喝到一片傳統(tǒng)手工殺青太陽曬青石磨壓制又儲存良好的古樹純料普洱茶,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和時間,更是緣分,是心態(tài)。
網(wǎng)上曾經(jīng)流行過一個貌似很勵志的段子,說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富裕?
酒桌上喝酒的時候都是在吹牛B,都覺得自己比別人行,必須讓別人知道,喝完吹完回家睡覺,第二天繼續(xù)喝,繼續(xù)吹牛逼。
最后總結(jié):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
茶本清淡,喝茶談生意,就像周國平說的女人搞哲學(xué),對女人和哲學(xué)都是一種傷害。談生意,把茶當(dāng)?shù)谰?,何嘗不是一種褻瀆!真正做生意艱難求利階段,誰不是靠喝酒拿訂單,有誰光靠一杯清茶能把合同簽下來?等到得了一桶金,完成了創(chuàng)業(yè),積累了財富,不需要名利場上血肉廝殺了,就開始洗白一雙黑手,端起一杯清茶裝高雅了。
好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禪茶一味,和靜怡真,茶不會嫌棄任何人的過往,你能喝出來什么,茶就是什么——真?zhèn)€是上善若水!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來那樁有名的跟茶有關(guān)的禪宗公案“吃茶去”。《五燈會元》里記載,晚唐時,趙州從(訁念)禪師在古觀音院(今河北柏林禪寺),以“吃茶去”來接引學(xué)人參禪,以此方便,使來者契入佛法。
唐代高僧趙州禪師問新來的僧人:曾到此間么?僧人回答:曾到。趙州說:“吃茶去!”又問另一僧人,僧人回答說:不曾到。趙州也說:“吃茶去!”后來院主問趙州: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喝茶去?趙州召喚院主,院主應(yīng)諾,趙州仍說: “吃茶去?!币虼耍摆w州吃茶去”,便成了禪宗的一大公案。
有很多聰明人都在試圖解釋這段公案,但沒有一個人能參透,趙州從(訁念)到底是個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也許不過就是一杯不分親疏遠(yuǎn)近的體現(xiàn)待客之道的茶,沒有那么復(fù)雜。一杯茶要是能讓你放下萬丈紅塵,世間有多少人早都穿了袈裟!
喝了這么多年君子香的普洱茶,我覺得我還是放不下,放不下兒女親情,放不下父母之道,放不下夫妻恩愛,放不下朋友之義。甚至不遠(yuǎn)萬里,我這就親自去產(chǎn)茶的地方喝茶去!
——是為記
凡世浮華,身行其中,莫過于:執(zhí)念惹塵埃,瘦盡一世霜。待過繁華后,方知意味長。
常言道:凡事自有存在的道理,莫需自驚自擾。一直很喜歡這句話,一則因其樸實無華;二則因其意味深遠(yuǎn),且詮釋了儒、道、禪的博大精深。根,在地下相交;葉,在藍(lán)天相擁,唯身,矗立浮塵間,歷盡風(fēng)雨,洗盡鉛華,方能成材。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或物,或事,或人,各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陌上紅塵,君行其中,貴在擁有“厚德載物”的擔(dān)當(dāng),“大智若愚”的品性。
人生若得偶閑時,杯盞清茗伴知音。
時想,人生之幸,人生之樂,莫過于:若得閑時,邀聚三兩知友,席地對坐,圍爐品茶香,暢談美文,闊論人生,完全沉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自然意境里。素清人生,若擁此雅致與閑逸,美極!足矣!想到此景,此遇,忽然頓悟了那句俗語:“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亦能醉人”。
“緣聚緣散緣如水,花開花落花如夢”。紛擾人生,如流往事。應(yīng)多一些簡單,少一些復(fù)雜,用恬淡雅致的情懷生活,用寬容與理解的心境處世,將人生過的淡味真切。
茶至無味仍余香,人若無妄心自清。
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實簡約,雅致純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濃時不驕,淡時而有余味,心境如禪,般若清欄,自若自清。禪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禪意里衍生。禪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58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無味之味淺談日本茶道與古器物收藏
下一篇: 何為”中國茶道“說的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