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后
白居易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詳解】
午飯后,睡午覺。午覺起來,有滋有味地喝上兩碗茶,無憂無慮無煩惱,這就是安命樂天的生活方法。有50首。此詩是寫他用山泉水煎茶時,想到無法讓同自己一樣喜愛茶飲的親友一道品嘗的感受,短短數(shù)語,情真意切。
1.關(guān)于茶的經(jīng)典詩詞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
---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賦》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
素瓷傳靜夜,芳氣清閑軒。 ---顏真卿《月夜啜茶聯(lián)句》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錢起《與趙莒茶宴》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與陸處士飲茶》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皎然《飲茶歌送鄭容》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凡塵。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韋應(yīng)物《喜園中茶生》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歌》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白居易《琴茶》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望日影,已復(fù)西南斜。---白居易《食后》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元稹《茶》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歐陽修《嘗新茶呈圣俞》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
---曾鞏《嘗新茶》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蘇軾《汲江煎茶》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蘇軾《試院煎茶》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
---杜牧《題禪院》朱唇啜破綠云時,咽入香喉爽紅玉。---崔玨《美人嘗茶行》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崔道融《謝朱常侍寄貺蜀茶剡紙》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鄭遨《茶詩》香于九畹芳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
---王禹偁《龍鳳茶》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林逋《烹北苑茶有懷》斗余味兮輕醍醐,斗余香兮薄蘭芷。
---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味濃香永。醉鄉(xiāng)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诓荒苎?,心下快活自省。
--黃庭堅《品令.詠茶》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
--朱熹《茶灶》一槍茶,一旗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為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馬鈺《長思仙.茶》臨風一啜心自省,此意莫與他人傳。---洪希文《煮土茶歌》雨前雖好但嫌新, 火氣難除莫近唇。
藏得深紅三倍價, 家家賣弄隔年陳。---周亮工《閩茶曲十首》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寒窗里,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鄭燮《滿庭芳.贈郭方儀》無事偶來成獨坐,落花風度煮茶聲。
--戴永植《德未暮齋即景》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曹雪芹《秋夜即事》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曹雪芹《冬夜即事》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
----醉月山人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魏時敏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鄭板橋《七言詩》寶鼎茶閑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曹雪芹。
2.有關(guān)贊美茶的詩句原發(fā)布者:0閑云草堂0
關(guān)于茶的詩詞茶詩經(jīng)典陸羽《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茶與禪宗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閑情逸趣入詩居易《兩碗茶》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趙樸初詩茶禪道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秶L茶》〖唐〗劉禹錫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堆┘宀琛贰荚街x宗可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月圓影落銀河水,云腳香融玉樹春。陸井有泉應(yīng)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詠茶》〖宋〗蘇軾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貢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藍素軒遺茶謝之》〖明〗邱云霄御茶園里春常早,辟谷年來喜獨嘗。筆陣戰(zhàn)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欲訪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秼膳姟贰嘉鲿x〗左思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晰。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心為荼荈劇,吹噓對鼎〖钅歷〗。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衣被皆重池,難與沉水碧。《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3.喝茶的經(jīng)典詩詞前月浮梁買茶去《琵琶行》
籠暖焙茶煙《即事》
甌泛茶如乳《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
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重題》
茶香飄紫筍《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
或飲茶一盞《偶作二首》
蒙茶到始煎《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
或飲茶一甌《詠意》
斫壑開茶園《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
起來兩甌茶《食后》
茶中故舊是蒙山《琴茶》
茶教纖手侍兒煎《池上逐涼二首》
盡日一飧茶兩碗《閑眠》
泉冷洗茶甌《重修香山寺畢題二十二韻以紀之》
深爐敲火炙新茶《北亭招客》
夜火焙茶香《題施山人野居》
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趁暖泥茶灶《新亭病后獨坐招李侍郎公垂》
僧待置茶甌《想東游五十韻》
可能空寄蜀茶來《楊六尚書新授東川節(jié)度使代妻戲賀兄嫂二絕》
4.關(guān)于茶的經(jīng)典語句《茶煙》 [明] 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銀屏冪講?。?/p>
石鼎火紅詩詠后,竹爐湯沸客來時;
雪飄僧舍衣初濕,花落艄船鬢已絲;
惟有庭前雙白鶴,翩然趨避獨先知。
《詠貢茶》 元·林錫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瓊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chǎn)靈芝又產(chǎn)茶。
《藍素軒遺茶謝之》 明·邱云霄
御茶園里春常早,辟谷年來喜獨嘗。
筆陣戰(zhàn)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
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
欲訪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
《武夷茶》 清·陸廷燦
桑苧家傳舊有經(jīng),彈琴喜傍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云。
醒睡功資宵判牘,清神雅助畫論文。
春雷催茁仙巖筍,雀尖龍團取次分。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 [宋]梅堯臣
山寺碧溪頭,幽人綠巖畔。
夜火竹聲乾,春甌茗花亂。
茲無雅趣兼,薪桂煩燃爨。
5.有關(guān)茶的詩詞名句原發(fā)布者:0閑云草堂0
關(guān)于茶的詩詞茶詩經(jīng)典陸羽《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茶與禪宗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閑情逸趣入詩居易《兩碗茶》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趙樸初詩茶禪道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秶L茶》〖唐〗劉禹錫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雪煎茶》〖元〗謝宗可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月圓影落銀河水,云腳香融玉樹春。陸井有泉應(yīng)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对伈琛贰妓巍教K軾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貢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端{素軒遺茶謝之》〖明〗邱云霄御茶園里春常早,辟谷年來喜獨嘗。筆陣戰(zhàn)酣青疊甲,騷壇雄助錄沉槍。波驚魚眼聽濤細,煙暖鴟罌坐月長。欲訪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嬌女詩》〖西晉〗左思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晰。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心為荼荈劇,吹噓對鼎〖钅歷〗。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衣被皆重池,難與沉水碧。《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6.有關(guān)茶葉的古詩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7.關(guān)于“茶”的經(jīng)典句子有哪些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
2.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杜育《荈賦》
3.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4.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素瓷傳靜夜,芳氣清閑軒。---顏真卿《月夜啜茶聯(lián)句》
5.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錢起《與趙莒茶宴》
6.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皎然《九日與陸處士飲茶》
7.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皎然《飲茶歌送鄭容》
8.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9.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凡塵。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韋應(yīng)物《喜園中茶生》
10.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歌》
11.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白居易《琴茶》
12.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舉頭望日影,已復(fù)西南斜。---白居易《食后》
13.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蘇軾 《汲江煎茶》
14.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
15.采茶非采芽,遠遠上層崖。---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
8.請問與“茶”有關(guān)的經(jīng)典詩詞有哪些宋代蘇軾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唐朝茶詩 1.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嬋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馀興,長吟播諸天。 說明:這首詩寫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
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詩句,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zhì)、功效等作了詳細的描述。因此這首詩成為重要的茶葉資料和詠茶名篇。
2.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玉孫草,何時泛宛花。
3.重過何氏五首(選一) 杜甫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靖蜓立釣絲。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說明:這首詩是寫一個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臺上飲茶。興致來時,便倚著石闌在桐葉上題起詩來。
旁邊還有翡翠鳥,晴蜓與之作伴。此情此景,簡直可以繪成一幅雅致的“飲茶題詩圖”。
4.會稽東小山 陸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
說明:陸羽曾到過紹興監(jiān)制過茶葉,他當然會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縣去做一番調(diào)查考查工作。從詩中得知,他是在一個夜里到嵊縣去的。
月光如水,青猿哀鳴,加上懷念古人,這樣便自然地引起陸羽一些傷感緒,從而有“空見年年江草齊”之嘆。 5.六羨歌(歌) 陸羽 不羨黃金窯,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入臺。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說明:陸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的作者,他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崇高威望,人們稱之為“茶神”。他也很會寫詩,這首《歌》表明了陸羽的恬淡志趣和高風高節(jié),他不羨慕榮華富貴,他所羨慕的是故鄉(xiāng)的西江水。
6.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后信, 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說明:李六郎中寄給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們之間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個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親友們饋贈的茶葉,他本人還江西廬山親自種過茶樹,不斷的實踐,使他成為一個茶葉行家。 7.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 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 燈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yīng)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
說明:這是一首常為人們所傳誦的詠“紫筍茶”名篇,描寫兩郡太守在境會亭歡宴的情景。 8.蕭員外寄蜀新茶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說明: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認為這是好茶配好水,這樣才覺珍貴。
以“渭水”作為“名泉”入詩,此為僅見。煎好了茶,作者一邊欣嘗,一邊飲嘗,顯得閑適自在。
9.山泉煎茶有懷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
10.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有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煙生翠。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說明:這首詩形象地描寫煮茶的過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觀其狀,則為“蓮珠”、“蟹目”、“魚鱗”。
聽其聲,則為“松帶雨“。茶湯的餑沫又呈現(xiàn)“翠”色。
飲了這種茶,即使“千日醉”那樣的酒,它也可以解。 11.惠山泉 皮日休 丞相長思煮茗時,郡侯催發(fā)兄尤遲。
吳關(guān)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12.茶詩 鄭遨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說明:作者贊譽茶葉“香且靈”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貴的。
所以他碾茶時,總擔心茶葉粉末會散失掉。當然,茶葉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13.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 顏真卿等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蔫)。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萬)。
流華凈肌骨,疏淪滌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
(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閉軒(士修)。
說明:這首啜茶聯(lián)句的幾位作者各自別出心裁地搜索詩句,于是出現(xiàn)了許多啜茶有的代用詞,諸如“泛花”、“代飲”、“醒酒”、“流華”、“疏淪”、“不似春醪”、“素瓷”、“芳氣”等。因為是月夜啜茶,所以也有人用了“月桂”這個詞。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兩句贊美詩表明顏真卿為眾望所歸,加強了賓主間的融洽氣氛。用聯(lián)句來詠茶,也很少見。
14.走筆謝孟諫漢寄新茶 盧仝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安得知百萬 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
9.古代最經(jīng)典茶詩詞40句: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胡秉言
《茶》
祥
茗嫩,一槍
銅壺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瓊玉漿
陸羽邀神農(nóng),禪坐細品嘗
清高文人墨客,達官貴侯飲狂
淡淡清香飄千古,修身聽命日月長
《茶》胡秉言
茗
碧嫩,神凝
著圣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異客,閑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歲月,蕩滌塵緣凡情
半盞淳茶方寸潤,修德養(yǎng)性凈心靈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篇一:《一百句有關(guān)茶文化詩詞》
一百句有關(guān)茶文化詩詞
1、品茗談天地,賞花語人生。
2、一天無空座,四時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寧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
5、竹爐湯沸邀清客,茗婉風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帶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語三句暖人心。
8、山徑摘花春釀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壺中香撲面,綠茶盞內(nèi)味如春。
10、龍井泉多奇味,武夷茶發(fā)異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
12、七度盧仝碗,三篇陸羽經(jīng)。
13、淺杯茶,滿杯酒。
14、莫干清涼世界,竹蔭十里茶香。
15、客來能解相如渴,火候閑評坡老詩。
16、為公忙為私忙忙中偷閑喝碗茶去,
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樂拿付牌來。
17、識得此中滋味,覓來無上清涼。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聽他擺龍門陣再飲三盅。
21、來不請去不辭無束無拘方便地,煙自抽茶自酌說長說短自由天。
22、空襲無常盅客茶資先付,官方有令國防秘密休談。
23、來路可數(shù)歇一刻知味,前途無量品一杯何妨。
24、喜報捷音一壺春暖, 暢談國事兩腋生風。
25、看水滸想喝大碗酒, 讀紅樓舉杯思品茶。
26、為品清香頻入座,歡同知心細談心。
27、瓦罐煎茶燒樹葉,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風遞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飲, 君山無處不宜茶。
30、壺在心中天在壺,心在壺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點又充饑。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來茶當酒,云山云去云作車。
24、酒醇飯香茶濃,花鮮月明人壽。
35、酒醉英雄漢,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懷帝德,茶色慮民災(zāi)。
37、贊龍井賞茉莉一品觀音也得有點苦丁,
談琴棋論書畫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38、最宜茶夢同圓海上壺天容小隱,
休礙酒家借問座中春色亦長留。
39、樓上一層看塔院朝暾湖天夜月,
客來兩地話武林山水瀘瀆鶯花。
40、近水樓臺先得月,芳香茶葉最清心。
41、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42、清音盈客座,和氣透茶杯。
43、芳香清意府,碧綠凈心源。
44、春滿壺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來。
45、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幾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碗酒來。
46、香茶一杯解乏力;古語三句振雄心。
47、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
48、翠葉煙騰冰碗碧;綠茅光照玉甌青。
49、松濤烹雪醒詩夢;竹院浮香蕩文思。
50、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
51、北汲百泉池中水;南采龍井山上茶。
52、瓦壺水沸邀清客;茗碗香騰遣睡魔。
53、石鼎煎香俗腸盡洗;松濤烹雪詩夢初靈。
54、贊龍井賞茉莉一品觀音也得有點苦丁
琴棋論書畫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55、竹爐湯沸邀清客, 茗婉風生遣睡魔。
56、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帶玉溪云。
5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語三句暖人心。
58、山徑摘花春釀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59、碧螺壺中香撲面,綠茶盞內(nèi)味如春。
60、一天無空座,四時有香茶。
6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
62、七度盧仝碗,三篇陸羽經(jīng)。
63、龍井泉多奇味,武夷茶發(fā)異香。
64、香飄屋內(nèi)外, 味醇一杯中。
65、客來能解相如渴,火候閑評坡老詩。
66、瓦壺水沸邀清客,茗碗香騰遣睡魔。
67、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
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68、十載許句留,與西湖有緣,乃嘗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見故人。
69、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
70、擺開八仙桌,招徠十六方。
71、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72、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
73、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茶濃花香醉紅塵。
74、處世以中庸為道,為人將道德銘心。
75、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76、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
77、最宜茶夢同圓,海上壺天容小隱;
休得酒家借問,座中春色亦常留。
78、為人忙,為己忙,忙里偷閑,吃杯茶去;
謀食苦,謀衣苦,苦中取樂,拿壺酒來。
79、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紙。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蘭數(shù)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雷文古泉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80、四海咸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
81、為愛清香請入座,欣同知己細談心。
82、蘭芽雀舌今之貴,鳳餅龍團古所珍。
83、菜在街頭攤賣,茶在壺中吐香。
84、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85、龍井云霧毛尖瓜片碧螺春,
銀針毛峰猴魁甘露紫筍茶。
86、疑成云霧頂,茗出晨露香。
87、塵慮一時凈,清風兩腋生。
88、四海咸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有關(guān)喝茶的詩句。
89、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90、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紅閑評坡老詩。
91、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經(jīng)翻陸羽,歌記盧仝。
92、茗外風清賞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
93、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94、秀萃明湖游目客來過溪處,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
95、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郁金香。
96、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97、四大皆空,坐片時何分爾我;
兩頭是路,吃一盅各分東西。
98、來不請,去不辭,無束無拘方便地;
煙自抽,茶自酌,說長說短自由天。
99、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圓耶?是圓,是圓非圓!
100、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詩客句,閑傾荷露試烹茶。
作者:秋心醉塵
篇二:《關(guān)于茶的詩詞經(jīng)典收藏(轉(zhuǎn))》
1、茶 詩
中國的詩歌藝術(shù)寶庫,其豐富多彩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詩,是中國詩歌的一個分支,雖然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典籍中茶詩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藝術(shù)成就上卻美不勝收,不少篇什至今膾炙人口。
據(jù)統(tǒng)計,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jīng)》,就有七首詩寫到了茶,孔夫子曾說過學詩可以多識草木之名,茶在《詩經(jīng)》里,就是作為眾多植物中的一種出現(xiàn)的。真正就茶詠茶,而不是順帶言及茶者的茶詩,始見于魏晉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達到第二個輝煌巔峰,元明清民國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詩總量不可勝數(shù)。
在茶詩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陸羽的《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此詩甚美,不過,它也是最多被誤解誤讀的,當代不少人在書中文中寫到它,都認為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用中學生分析課文的路數(shù)來解讀,會發(fā)現(xiàn)此詩的主題其實并不是贊美西江水,而是最后落在了竟陵城上。而這樣一來,它就好象與茶或用來泡茶的水沒什么關(guān)系了,只不過是茶圣的詩而已。有學者考證說此詩是陸羽悼念他故鄉(xiāng)師傅之作,我覺得這一解釋還合理一些。不過,中國
古詩素來講“詩無達詁”,沒有必要太較真。茶在唐宋即已普及,茶文化的繁榮是在詩文巨匠們的直接參與支持下才出現(xiàn)的。從李白到蘇軾,很多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大詩人,都留下了茶詩作品。
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與宗教特別是佛家有不解之緣,因此茶詩中往往有禪味。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就是極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
助茶香?”
閑情逸趣最宜入詩白居易的《兩碗茶》寫得好:“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弊x此詩,我們發(fā)現(xiàn)唐朝的日常生活習慣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的蘇東坡寫了大量茶詩,在他的詞作中也多有詠茶佳句,如“且將新火試新茶”。高產(chǎn)的詩人陸游茶詩也不少,他的“晴窗細乳戲分茶”是廣被稱引的名句。
中男茶詩是傳統(tǒng)文化寶藏,編選古代茶詩選,也就
成為近些年不少出版社的選題。據(jù)我在坊間所見,這類讀本,銷路都很好,因為茶詩本身是閑來消遣的極好文字,頗堪品味。套用黃庭堅的《茶詞》名句,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br>
自打白話詩出現(xiàn)后,似乎茶與詩的血脈關(guān)系一下子就斷絕了。也許是我孤陋,但是確實沒讀到過能稱得上是詩的白話茶詩,倒是相當多的現(xiàn)代當代詩人留下了用舊體詩寫茶的佳句,比如周作人的“請到寒舍喝苦茶”,毛澤東的“飲茶粵海未能忘”等等。當代人的茶詩,可作經(jīng)典來讀的是趙樸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彼谷怂棺?,的確是茶禪一味的最好注解。
2、茶詩妙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魏時敏)
臥云歌德,對雨著“茶經(jīng)”。 (詹同)
小橋小店沽灑,初火新煙煮茶。 (楊基)
蠶熟新絲后,茶香煮灑前。 (楊基)
花溝安釣艇,蕉地著茶甌。
春風修禊憶江南,灑榼茶爐共一擔。
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吹雪試新茶。
草堂幽事許誰分,石鼎茶煙隔戶聞。
平生于物之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加起炊茶灶,聲聞汲井甌。
幽人采摘日當午,黃鳥流歌聲正長。
竹灶煙輕香不變,石泉水活味逾新。
冷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弄紫霞。(德祥) (唐寅) (文征明) (浦瑾) (孫一元) (吳兆) (佚名) (藍仁) (潘允哲)
濟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門洗俗塵。 (周杏村)
閑是閑非休要管,渴飲清泉悶煮茶。 (選自《金瓶梅》)
風流茶說合,灑是色媒人。 (選自《金瓶梅》)
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 (楊萬里)
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蘇軾)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湯生璣珠。 (蘇軾)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蘇軾)
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珍。 (文同)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 (蘇軾)
篇三:《關(guān)于茶的詩詞經(jīng)典收藏》
1、茶 詩
中國的詩歌藝術(shù)寶庫,其豐富多彩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詩,是中國詩歌的一個分支,雖然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典籍中茶詩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藝術(shù)成就上卻美不勝收,不少篇什至今膾炙人口。
據(jù)統(tǒng)計,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jīng)》,就有七首詩寫到了茶,孔夫子曾說過學詩可以多識草木之名,茶在《詩經(jīng)》里,就是作為眾多植物中的一種出現(xiàn)的。真正就茶詠茶,而不是順帶言及茶者的茶詩,始見于魏晉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達到第二個輝煌巔峰,元明清民國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詩總量不可勝數(shù)。
在茶詩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陸羽的《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此詩甚美,不過,它也是最多被誤解誤讀的,當代不少人在書中文中寫到它,都認為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用中學生分析課文的路數(shù)來解讀,會發(fā)現(xiàn)此詩的主題其實并不是贊美西江水,而是最后落在了竟陵城上。而這樣一來,它就好象與茶或用來泡茶的水沒什么關(guān)系了,只不過是茶圣的詩而已。有學者考證說此詩是陸羽悼念他故鄉(xiāng)師傅之作,我覺得這一解釋還合理一些。不過,中國古詩素來講“詩無達詁”,沒有必要太較真。茶在唐宋即已普及,茶文化的繁榮是在詩文巨匠們的直接參與支持下才出現(xiàn)的。從李白到蘇軾,很多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大詩人,都留下了茶詩作品。
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與宗教特別是佛家有不解之緣,因此茶詩中往往有禪味。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就是極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閑情逸趣最宜入詩白居易的《兩碗茶》寫得好:“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弊x此詩,我們發(fā)現(xiàn)唐朝的日常生活習慣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的蘇東坡寫了大量茶詩,在他的詞作中也多有詠茶佳句,如“且將新火試新茶”。高產(chǎn)的詩人陸游茶詩也不少,他的“晴窗細乳戲分茶”是廣被稱引的名句。
中男茶詩是傳統(tǒng)文化寶藏,編選古代茶詩選,也就成為近些年不少出版社的選題。據(jù)我在坊間所見,這類讀本,銷路都很好,因為茶詩本身是閑來消遣的極好文字,頗堪品味。套用黃庭堅的《茶詞》名句,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庇嘘P(guān)喝茶的詩句。
自打白話詩出現(xiàn)后,似乎茶與詩的血脈關(guān)系一下子就斷絕了。也許是我孤陋,但是確實沒讀到過能稱得上是詩的白話茶詩,倒是相當多的現(xiàn)代當代詩人留下了用舊體詩寫茶的佳句,比如周作人的“請到寒舍喝苦茶”,毛澤東的“飲茶粵海未能忘”等等。當代人的茶詩,可作經(jīng)典來讀的是趙樸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彼谷怂棺?,的確是茶禪一味的最好注解。
2、茶詩妙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魏時敏) 臥云歌德,對雨著“茶經(jīng)”。 (詹同)
小橋小店沽灑,初火新煙煮茶。 (楊基)
蠶熟新絲后,茶香煮灑前。 (楊基)
花溝安釣艇,蕉地著茶甌。
春風修禊憶江南,灑榼茶爐共一擔。
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吹雪試新茶。
草堂幽事許誰分,石鼎茶煙隔戶聞。
平生于物之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加起炊茶灶,聲聞汲井甌。
幽人采摘日當午,黃鳥流歌聲正長。
竹灶煙輕香不變,石泉水活味逾新。
冷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弄紫霞。
濟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門洗俗塵。
閑是閑非休要管,渴飲清泉悶煮茶。
風流茶說合,灑是色媒人。
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
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湯生璣珠。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珍。 (德祥) (唐寅) (文征明) (浦瑾) (孫一元) (吳兆) (佚名) (藍仁) (潘允哲) (周杏村) (選自《金瓶梅》) (選自《金瓶梅》) (楊萬里) (蘇軾) (杜耒) (蘇軾) (蘇軾) (文同)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 (蘇軾) 青燈耿窗戶,設(shè)茗聽雪落。 (陸游)
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鳴。 (陸游)
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吹煎茶。 (陸游)
更作茶甌清絕夢,小窗橫幅畫江南。 (陸游)有關(guān)喝茶的詩句。
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 (范仲淹)
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 (蘇軾)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臺卓酒旗。 (林逋)
茶鼓適敲靈鷲院,夕陽欲壓赭圻城。 (陳選)
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 (陸游)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梅堯臣)
樣疊魚鱗碎,香分雀舌鮮。 (佚名)
綠甲蟬膏泛,紅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頻漱,頭綱味最佳。 (佚名)
瀹泉嘗玉茗,潑乳試金甌。 (佚名)
茶甘酒美汲雙井,魚肥稻香派百泉。 (黃庭堅)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興處,院里滿茶煙。 (佚名)
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偏宜聽雅彈。 (佚名)
茶香高山云霧質(zhì),水甜幽泉霜當魂。 (佚名)
心隨流水去,身與風云閑。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動九天風。 (黃鎮(zhèn)成) 欲試點茶三味手,上山親汲云間泉。 (韓奕)
入社陶公寧止灑,品泉陸子解煎茶。 (韓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帶雨剪黃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處處詩題。 (張可久)
詩床竹雨涼,茶鼎松風細。 (張可久)有關(guān)喝茶的詩句。
乘興詩人棹,新烹學士茶。 (張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風聲盼盼茶茶。 (張可久)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鄭板橋鎮(zhèn)江焦山吸江樓)
花箋茗碗香千載,云影波光一樓。 (何紹基)
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崔道融) 味為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疴蘇。 (葛長庚)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 (鄭板橋四川青城山天師洞聯(lián))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 (乾隆與大臣聯(lián))
竹露松鳳蕉雨,茶煙琴韻書聲。 (張鰲)
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鄭板橋)
烹調(diào)味盡東南美,最是工夫茶與湯。 (冼玉清)
試院煎茶并飲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萬重波。(王師儉)
潤畦舒茶甲,曖樹拆花***。 (黃遵憲) 、
揀茶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書。 (張延濟)
白菜青鹽糝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鄭板橋)
墨蘭數(shù)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人窯。 (鄭板橋)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鄭板橋) 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鄭板橋) 雷文古泉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 (鄭板橋)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尚書惠蠟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謝宗可
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
月圓影落銀河水,云腳香融玉樹春。
陸井有泉應(yīng)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
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
《詠茶》
篇四:《關(guān)于茶的優(yōu)美詩句》
1、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關(guān)于茶的優(yōu)美詩句。
2、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關(guān)于茶的優(yōu)美詩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10、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室香羅藥氣?;\暖焙茶煙。
11、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見故人。
13、茶敬客來茶當酒,云山云去云作車。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
15、田田詩客句,閑傾荷露試烹茶。
16、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7、短僮應(yīng)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18、煙自抽,茶自酌,19、儂家真?zhèn)€去。公定隨儂否。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20、陸羽搖頭去,盧仝拍手來。
21、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
22、瓦銚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來時。
23、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24、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25、四大皆空,坐片時何分爾我。
26、山僧后檐茶數(shù)從,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27、十載許句留,與西湖有緣,乃嘗此水。
28、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紅閑評坡老詩。
29、兩頭是路,吃一盅各分東西。
30、來不請,去不辭,無束無拘方便地。
31、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郁金香。
32、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
3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4、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
篇五:《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詩句》
1、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
2、宋蒲虔貫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
3、飽食即臥,乃生百病。
4、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fù)聞鐘鼓。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詩句。
5、五谷為養(yǎng),五蓄為助,五菜為充,五果為益。
6、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心,無使過之,傷其正之。
7、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8、節(jié)飲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9、調(diào)理脾胃為醫(yī)中之王道,節(jié)飲食乃卻病之良方。
10、養(yǎng)生之道,11、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詩句。
12、食欲少而數(shù),不欲頓多難消,常如飽中饑,饑中飽。
13、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14、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當念病從口入,惕然自省。
15、服餌不備五味四氣而偏食之,久則臟腑偏傾,而生其病矣。
16、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
17、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
18、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
19、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飯。
20、安谷則生,絕谷則亡,()飲食自倍,腸胃耐傷。
21、凡食熱勝冷,少勝多,熟勝生,淡勝咸。
22、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23、食畢,飲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臍。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茶的國度。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中,與茶有著難以割舍的不解之緣。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興起歷史,一起來看看。
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興起歷史 一、最早的茶詩
在我國早期的詩賦中,最早贊美茶的應(yīng)該是晉代詩人杜育的《茶賦》,詩人以飽滿的熱情歌頌了這一奇產(chǎn)----茶葉。詩中云:茶樹受豐壤甘露的滋潤,滿山遍谷,生長茂盛,人們成群結(jié)隊的前去采摘。另外,西晉左思的《嬌女詩》: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百晰。
小字為紈素,口吃自清歷。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畫。
馳鶩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貪華風雨中,筱忽數(shù)百適。
心為茶荈劇,吹噓成對鼎?!?/p>
寫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非常深動地描寫了兩個嬌女烹煮茶的姿態(tài)。
2、關(guān)于茶圣羽和茶經(jīng)
說到茶事,不可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被后人稱之為“茶圣”的陸羽。陸羽仿佛天生就與茶有緣,他是一孤兒,三歲的時候被一位禪師收養(yǎng),陸羽的少女時代便在寺院中度過。因為最早種植茶樹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飲茶習慣也是由僧侶間發(fā)起的。小陸羽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因此對寺院中僧人種茶煮茶,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之后陸羽走出寺院結(jié)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考察了各地飲茶習俗并總結(jié)了歷代制茶經(jīng)驗后,撰寫了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jīng)》。書中全面闡述了煎茶的制作過程,也奠定了中國茶道的基礎(chǔ),因此陸羽也被稱尊為中國茶圣。
二、唐詩中的茶文化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的第二個鼎盛時代,在軍事、文化和經(jīng)濟上的發(fā)達,如同閃耀在這整個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當時沒有一個國家能與唐王朝的強盛與繁榮等量齊觀。而對當時世界乃至后來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其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風貌,這一點在茶文化上表現(xiàn)的十分突出。
與火熱的酒文化相比,流行于唐代的茶文化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與,清靜。飲茶的過程就是精神調(diào)節(jié)和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唐人對茶的喜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愛哈爾理想的傾注。這種傾注激發(fā)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qū)嫴枰暈檠乓莸奈幕w驗和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種茶詩作品中,五言詩、唱和詩、聯(lián)句詩、寶塔詩中的茶文化最為突出。
1、五言詩
唐代杰出詩人杜甫,寫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詩句。當時杜甫年過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祿難沾,有歸山買田之念。此詩雖寫得瀟灑閑適,仍表達了他心中隱伏的不平。詩仙李白豪放不羈,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詩中借浪漫而豐富的想象表達自己的理想,而現(xiàn)實中的他又異常苦悶,成天沉湎在醉鄉(xiāng)。正如他在詩中所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當他聽說荊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飲“仙人掌茶”,雖年愈八十,仍然顏面如桃花時,也不禁對茶唱出了贊歌:“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儷芳津,采眼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表達了茶的贊譽和向往。
中唐時期最有影響的詩人白居易,對茶懷有濃厚的興味,一生國下了不少詠茶的詩篇。他的《食后》云:“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fù)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痹娭袑懗隽怂澈笏穑殖植柰?,無憂無慮,自得其樂的情趣。
2、唱和詩
在數(shù)以千計的茶詩中,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唱和詩,可謂別具一格,在詠茶詩中也屬少見。
皮日休,唐代文學家,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學士。陸龜蒙,唐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兩都從事。兩人十分知己,都有愛茶雅好,經(jīng)常作文和詩,因此,人稱“皮陸”。他們寫有《茶中雜詠》唱和詩各十首,內(nèi)容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對茶的史料,茶鄉(xiāng)風情,茶農(nóng)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體的描述,可謂一份珍貴的茶葉文獻。
3、聯(lián)句詩
聯(lián)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lián)貫,相連成章。在唐代茶詩中,有一首題為《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們是: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為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詩曰: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士修)。
這首啜茶聯(lián)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為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guān)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為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lián)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4、寶塔詩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寶塔詩是一種雜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兩句字數(shù)依次遞增一個字。元稹在他的寶塔茶詩自注中說:一至七字詩,“以題為韻,同王起諸公送分司東郡作?!比娨婚_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顯然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制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后盛在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結(jié)尾時,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先后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唐代為我國詩歌的鼎盛時期,作詩成為謀取利祿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幾乎無一不是詩人,不飲茶成不了名詩人,詩人無不飲茶寫詩,與酒一樣,茶已成為人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娘嬈贰L瞥栉幕姆睒s,由此可見一斑。
三、宋代詩詞中的茶文化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繁榮階段,以宋詞為代表的文化成就達到了歷史的高峰。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在唐代的基礎(chǔ)上涌現(xiàn)出更多、更絢麗的篇章。以茶文化為特色的封建文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1、詩詞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詩詞眾多,有一些提到當時的名茶,這些名茶有的從唐代開始就是名茶,如蒙頂茶、顧渚紫筍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現(xiàn)出來的,如北苑茶等。
龍鳳茶,宋代最為著名的茶,產(chǎn)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詩見王禹偁《龍鳳茶》。樣標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因作近臣。烹處豈期商嶺水﹐碾時空想建溪春。香于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yǎng)白頭親。
鳩坑茶,唐代貢茶之一,宋代名貢,產(chǎn)于今浙江省淳安縣,詩見范仲淹《鳩坑茶》。
雙井茶,當時的貢茶之一,產(chǎn)于江西省修水縣,詩見歐陽修《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
寶云日鑄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
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明變易。
君不見建溪龍鳳,不改舊時香味色。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
2、賜茶及謝茶表之類現(xiàn)象
唐代的皇帝偶爾會賜一些貢茶給大臣,在宋代則賜茶之風甚盛,受到皇帝恩賜茶葉的大臣們常要作詩或作文章對皇帝的恩賜表示感謝,稱為“謝茶表”,如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寫過此類“謝茶表”,可參見劉禹錫《代武中丞謝新茶表》,有關(guān)的詩可見以下幾例。
王禹《龍鳳茶》:“樣標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丹禁,殊恩賜近臣”。
梅堯臣《七寶茶》:“啜之始覺君恩重,休作尋常一等夸”。
3、借茶抒懷,憂國憂民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jīng)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xiàn)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南宋由于茍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xiàn)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游和楊萬里的詠茶詩。陸游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詩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
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xiāng)。
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fā)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四:元、明、清茶文化
1、元代茶文化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
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
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
盧仝七碗詩難得, 諗老三甌夢亦賒。
敢乞君侯分數(shù)餅, 暫教清興繞煙霞。
詩中感嘆說自己多年沒喝到建溪茶了,心竅被黃塵塞滿。時時憶念“黃金碾畔”的“雷芽”,“碧玉甌中”的“雪浪”。既不能象盧仝詩中連飲七碗,也不能夢想象趙州和尚那樣連吃三甌,只期望王玉能分幾塊茶餅。
此外還有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yīng)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2、明代茶文化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為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余姚瀑布茶》、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如高啟的《采茶詞》: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nóng)把茶葉供官后,其余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guān)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jù)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后來都因賦詩而慘遭迫害,高啟腰斬于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3、清代乾隆皇帝品茶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后人傳誦的是《觀采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xù)續(xù)添,干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jīng)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古典詩詞中茶文化的精神 1、茶之淺
茶要淺,有個說法,叫十分的茶水容量,倒?jié)M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淺作為一種審美的狀態(tài),大約是文化中的簡約、含蓄、象征……淺是每一個平常的日子,人生如茶,既有淡淡的愁苦,亦有不盡的甘甜。然而,不管茶味有過怎樣的甘甜或苦澀,最終它必然歸于淺淡。無論人生有過怎樣的輝煌,最終都不失質(zhì)樸;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坦然生活,誠懇待人。
2、茶之清
清,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其意蘊十分廣泛。清”又是茶的精神實質(zhì),品德修持,正好契合的詩人創(chuàng)作的需要。茶性清潔不可污,作茗事除了要有清靜的環(huán)境外,從器具到內(nèi)心還要表里俱清明潔凈。
“清甘本無滓,渴飲得真味?!?-(蔡襄)這是對茶自身給人清新感覺的探討。
“小庭幽圃絕清佳?!?-(陸游)講的是飲茶環(huán)境的清幽寂靜。
“清”與文人、僧家所追求的清閑、清靜是相通的。大量的茶詩都表現(xiàn)出對“清”的探討,詩作不僅寫出茶自身的自然屬性和養(yǎng)顏健身之功用,更揭示了茶與文學創(chuàng)作、抒發(fā)性靈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也為詩作營造一種清新自然的詩境,表現(xiàn)出簡古淡泊,閑逸悠然的雋永境界。
3、茶之意境
茶的意境,即與茶相伴而來的、給人以清新、淡雅、閑適、悠然,親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飲茶可以是一種習慣,給人以助思考、添情趣。
品茶與喝茶,不僅有量的差別,而且還有質(zhì)的不同。喝茶,主要是為了解渴,以滿足人體水的生理需要。所以,喝茶重在數(shù)量,往往是急飲快咽地完成。
而品茶重在意境,它把飲茶看作是一種藝術(shù)的欣賞,精神的享受,都喜歡在“品”字上下功夫,要細細品啜,徐徐體察。通過觀其形、察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使飲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寄托。
4、茶與儒道
茶的精神與儒道兩家的思想緊密相連。儒家思想是中國的思想的精髓。儒家用“仁”來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倡導(dǎo)共同進步,這正是茶的本性。茶深收儒家的影響,也對其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陸羽提倡的茶藝,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中庸和諧精神。在飲茶的美好境界中得到精神的寄托。道家為茶葉提供了茶藝,使茶文化達到一定的藝術(shù)境界,同時對茶文化的自然觀、哲學觀、美學觀也進行了闡述。道家要求茶人要有清凈、無私、平和的氣質(zhì)。道家為茶文化披上了文明的光環(huán),茶的意境與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相通融,展示了其“真、善、美”的內(nèi)涵。
品茶作為一種行為,在人們心中早已不是動作那么簡單,它已成為一種意境,一種文化。由時候品茶是一種享受,讓你的心情更加舒暢;有時候又是一種思考,在遐想中體味純真的本質(zhì),在茶葉那既苦又甜的味道中感悟人生,在平凡淡雅中感受人生的另外一種韻味。茶文化是介乎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之間的文明,它一物質(zhì)為載體,在物質(zhì)生活中滲透著豐富的精神內(nèi)容。古典詩詞蘊含的茶文化,就如一杯杯香茗,雖久遠,但清香猶存,讓我們不斷的沉思,不斷的追憶那古樸的情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6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坦洋道上萬擔茶,坦洋工夫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