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明·徐渭)
徐渭,明朝人,字文長,號青藤、天池,山陰人。他在詩文、書法、戲曲、繪畫上均有獨特造詣,在徐渭晚年孤獨一人,貧病交加。他一生嗜茶,無日不飲茶,與茶結(jié)成終身侶伴。他飲的茶多由友人饋贈供給,每得一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友人惠贈名貴虎丘茶,作者一邊煎茶飲茶,一邊吹著《梅花三弄》的笛曲,大有盧仝飲茶七碗、飄飄欲仙的感覺。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舊封題谷雨,
紫砂新罐買宜興。
卻從梅月橫三弄,
細攪松風一燈。
合向吳儂彤管說,
好將書上玉壺冰。
徐渭的茶詩中惠謝友人贈送香茗的詩頗多。
這是一首盛贊虎丘茶的好詩。虎丘茶產(chǎn)于蘇州虎丘山,系明代江南名茶,“最為精絕,為天下冠”。詩人得到友人惠贈的虎丘茶后,極為珍惜,以青色竹箬包裝。如此上等的精品,又怎么不急著品嘗呢?于是,秉燭獨飲,細啜品味。一把精致的宜興紫砂茗壺,一典古韻“梅花三弄”,沖泡的茶湯澄明芬香,清如玉壺冰一般。此刻,詩人完全沉醉在茶香之中。這種茶醉的感受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只有借助于這管橫笛了。
1.《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 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譯文:山野泉水的聲音與裊裊炊煙在白云間飄蕩,坐在這我深愛著的山里飲著香茶。那巖石上系著的小船也不忍離去,要和流動著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2.湖州歌九十八首 ?宋 汪元量 ? ? ? ? ? ? ? ? ? ?
江頭楊柳舞婆娑,萬馬成群嚙短莎。
北客醉中齊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譯文:楊柳在江邊飛舞,萬馬成群在吃草??腿艘呀?jīng)喝醉,隔著船兒唱著那采茶的歌謠。
3.《憶秦娥·游人絕》 ? ? ?宋 劉克莊 ? ? ? ?
游人絕。綠陰滿野芳菲歇。芳菲歇。養(yǎng)蠶天氣,采茶時節(jié)。枝頭杜宇啼成血。陌頭楊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煙微雨,江南三月。
譯文:游人已經(jīng)很少了。綠草如茵,花兒已經(jīng)開過了時節(jié)。正是養(yǎng)蠶和采茶的時候。杜鵑在枝頭啼叫,柳絮如雪般紛飛。煙雨蒙蒙的天氣正是江南的三月。
4.《即目》 ?唐 ?李商隱?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譯文:小的鼎煎茶面對曲江池,一個留著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搖書扇。誰寫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記著南塘移動樹的一天的事。
5.《詠貢茶》? 元 ?林錫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瓊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chǎn)靈芝又產(chǎn)茶。
譯文:春天來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開花;茶樹上長出來名貴的花蕾,終于到采摘茶芽的時候啦。武夷山真是個神仙的境地呀;這里不僅盛產(chǎn)名貴的靈芝,更有這名貴的茶中奇琶。
擴展資料 采茶是一種中國民間歌舞體裁。流傳于中國南方產(chǎn)茶區(qū),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省地區(qū)。亦稱“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燈歌”、“采茶燈”、“茶籃燈”等。
采茶傾注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并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豐富精神生活積極作用。
其歷史發(fā)展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①單純的“茶歌”,為茶農(nóng)勞動時唱的歌。茶歌的體裁,有山歌、勞動號子、民間小調(diào)等。音樂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多由兩個樂句或 4個樂句構(gòu)成。
②載歌載舞的“茶燈”,即茶農(nóng)將勞動動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邊歌邊舞。其音樂南方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為mi、re、do、la的四聲羽調(diào)式。各地采茶又與當?shù)亓餍械拿窀?、歌舞相結(jié)合,形成各省的獨特風格。
如云南采茶融匯了花燈曲調(diào),流暢而富于歌唱性;湖南采茶,吸收當?shù)鼗ü膽蛑衅叨却筇囊魳诽攸c,曲調(diào)活潑跳躍;福建采茶燈則取各地所長并加以發(fā)展,使抒情性和歡快的歌舞性相結(jié)合,并運用調(diào)式、調(diào)性轉(zhuǎn)換的手法,使音樂富于對比。
茶歌有“正采茶”與“倒采茶”之分,兩者除在唱詞上形成由1——12月順序的倒轉(zhuǎn)變化外,音樂上常形成對比和發(fā)展。一般來說,正采茶較為抒情、平穩(wěn)、歌唱性較強;倒采茶曲調(diào)歡快、跳躍,襯字、襯詞的大量運用,使音樂打破正常均衡的結(jié)構(gòu),而顯得更富有生活氣息。
此外,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調(diào)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五更調(diào)》、《水仙花》、《紅繡鞋》、《十杯酒》、《賣雜貨》、《石榴花》等數(shù)十首。因此,采茶音樂受小調(diào)影響很大,有些曲調(diào)甚至被小調(diào)所代替。
③有簡單情節(jié)的小戲。如贛南采茶戲,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形成的板腔體音樂。它以富有茶歌特點的“茶腔”、“燈腔”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燈的曲調(diào),并吸收了湖南花鼓戲、廣西彩調(diào)的曲牌,形成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地方小戲。
擴展資料:采茶-
瓷是用高嶺土燒成的一種質(zhì)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細致而堅硬,是中國古代常用的器皿。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描述瓷器的古詩,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古代描述瓷器的古詩(一)
宋·歐陽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甌吟且酌, 羨君瀟灑有余情.
煎茶詩
宋·蘇軾
活水還將活火烹, 自臨釣合吸深情.
大飄貯月歸春甕,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 松風猶作瀉時聲.
本能飽食禁三碗, 臥聽江城長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舊封題谷雨, 紫砂新罐買宜興.
卻從梅月橫三弄, 細攪松風灺一燈.
合向吳儂彤管說, 好將書上玉壺冰.
詠紫砂壺
清·高江村
規(guī)制古樸復(fù)細膩, 輕便可入筠籠攜.
山家雅供稱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銘自制清
·鄭板橋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饑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兩三寸水起波濤.
古代描述瓷器的古詩(二)
明 陸深《春風堂隨筆》寶顏堂秘笈本:
“哥窯淺白斷紋,號百及碎。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處州人,主龍泉之硫田窯。(即大窯)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p>
明 郎瑛:《七修續(xù)稿》卷六,中華鉛印本:
“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惟土脈細薄,油水純粹者最貴。哥窯則多斷文,號百圾破,龍泉窯至今溫,處人為章窯,聞國初先正章溢,乃期裔云?!?/p>
明 張謙德《瓶花譜》美術(shù)叢書本:
“古無磁瓶,皆以銅為之,至唐始尚窯器。厥后有柴、汝、官、哥、定、龍泉、均州、章生、烏泥、宣、咸等窯,而品類多矣?!肮?、哥、宣、定為當今第一珍品,而龍泉、均州、章生、烏泥、成化等瓶亦以次見重矣。”
明 顧起元《說略》卷二十三,金陵叢書本:
“又宋明處州章生兄弟著,皆作窯。兄所作者,釉色稍白,而斷紋多,號白(疑為百)圾碎,故曰哥窯?!?/p>
明 王士性《廣志繹》卷四,臺州叢書本:
“官、哥二窯,宋時燒之鳳凰山下紫口鐵足,今其泥盡,故此物不再得,……近惟處之龍泉盛行,然亦惟舊者質(zhì)光潤而色蔥翠,非獨摩弄之久,亦其裂造之工也。新者色黯質(zhì)佳,火氣外凝,殊運清賞?!?/p>
明 張岱《龍泉窯器銘》:
龍泉窯魚耳爐銘:“楓冷吳江,秋水登碧。其口念念,其耳滋滋,謂有魚焉,呼之谷出?!?/p>
哥窯后銘:“二西叔收藏哥窯后,傍著一把,如竹籜初解,大塊冰裂,于籜于籜,其光在弱?!备绺G印池銘:爾蘊叔收藏印池,縱二寸,橫寸半,處州色,而紋片疏爽。觀其紋片,自不能賤。(注:張貸,浙江江山人、歷史學家、詩人)
古代描述瓷器的古詩 (三)
唐 陸龜蒙《秘色越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如向中宵盛沉靡,共稽中散斗遺杯。”
唐 陸羽《茶經(jīng)》卷中百川學海本: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蛘咭孕现萏幵街萆?,殊為不然?!?注:處指處州,龍泉窯青瓷稱處瓷)
五代 徐演《貢余秘色茶盞》(詩贊龍泉青瓷):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
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
中山竹葉醋初發(fā),多病那堪中十分?!?/p>
宋 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十 沙聞舊梓本:
“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號秘色。又曰出餞王。今處之龍泉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p>
元 陶宋儀《掇耕錄》卷二十九 津逮本:
陸龜蒙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干峰翠色來,如向中宵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遺杯。乃知唐世已有,非始于錢氏……,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zhì)頗粗厚。正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p>
明 陸容《菽園雜記》卷十四 守山閣本:
“青瓷初出于劉田,去縣六十里。次則有金村窯,與劉田(注:大窯)相去五里余。外則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綠選等處皆有之。然泥油精細,模范端巧,俱不及劉田------凡綠豆色瑩凈無暇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zhuǎn)貨他處,縣官末嘗見也。
1.關(guān)于青瓷的詩句質(zhì)韞珠光堪作鑒,紋鏤花鳥具傳神
盛得朱櫻千萬顆,滿盤琥珀為生輝.
細紋如擬冰之裂, 在玉壺中可并肩.
青白釉傳色澤美,方圓形似器容珠
色自粉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
陶冶新平肇漢唐,宋明瓷奪寶珠光.
鮮明艷似美人霽,熱烈真如火焰紅.
何止珠山留勁腕,早傳春色滿人間
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何年碧像靈巖棲,踏碎瓊瑤盡作泥.
燁燁寶光開佛土,晶晶白氣壓丹梯
——明.陳鳳鳴
宜興窯與詩
和梅公儀賞茶
宋·歐陽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甌吟且酌, 羨君瀟灑有余情.
2.描寫瓷器的詩何年碧像靈巖棲,踏碎瓊瑤盡作泥。燁燁寶光開佛土,晶晶白氣壓丹梯--
明,陳鳳鳴
宜興窯與詩
和梅公儀賞茶
宋·歐陽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甌吟且酌, 羨君瀟灑有余情。
煎茶詩
宋·蘇軾
活水還將活火烹, 自臨釣合吸深情。
大飄貯月歸春甕,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 松風猶作瀉時聲。
本能飽食禁三碗, 臥聽江城長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舊封題谷雨, 紫砂新罐買宜興。
卻從梅月橫三弄, 細攪松風灺一燈。
合向吳儂彤管說, 好將書上玉壺冰。
詠紫砂壺
清·高江村
規(guī)制古樸復(fù)細膩, 輕便可入筠籠攜。
山家雅供稱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銘自制清
·鄭板橋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饑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兩三寸水起波濤。
贊邵大亨所制魚化龍壺
民國·李景康
紫砂瑩潤如和玉, 香霧紛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兩腋風, 一杯盡解炎方溽。
壺兮壺兮出誰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愛紫砂無釉彩
高莊
我愛紫砂無釉彩, 相見如人披肝膽。
不靠衣衫扶身價, 唯依本質(zhì)令人愛。
陶寶肖象歌為馮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賢制器巧含樸, 規(guī)仿尊壺從古博。
我明供春時大彬, 量齊水火摶埴作。
作者已往嗟濫觴,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荊溪陶飛司陶復(fù), 泥砂貴重如珩璜。
世間茶具稱為首, 玩賞楷模在人手。
粉錫型模莫與爭, 素瓷斟酌長相偶。
義取炎涼無變更, 能使茶湯氣永清。
動則禁持慎捧執(zhí), 久且色澤生光明。
近聞復(fù)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繼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時恥。
以茲珍賞向東吳, 勝卻方平眾玉壺。
癖好收藏阮光祿, 割愛舉贈馮金吾。
金吾得之喜絕倒, 寫圖錫名曰陶寶。
一時詠贊如勒銘,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贈陳鳴遠
汪文柏(季青)
荊溪陶器古所無, 問誰作者時與徐。
泥沙入手經(jīng)摶埴, 光色便與尋常殊。
后來多眾工, 摹仿皆雷同。
陳生一出發(fā)巧思, 遠與二子相爭雄。
茶具方圓新制作, 石泉槐火塵松風。
我初不識生, 阿髯尺素來相通。
贈我雙卮頗殊狀, 宛似紅梅嶺頭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飲之神益王。
傾銀注玉徒紛紛, 斷木豈意青黃文。
廠盒宣爐留款識, 香奩藥碗生氤氳。
吁嗟乎人間珠玉安足取, 豈知羨溪頭一丸土。
君不見輪扁當年老斫輪, 又不見梓慶削爐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幾人, 陳生陳兮絕倫。
3.贊美陶瓷的詩句1、《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唐代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譯文:大邑縣燒成的陶瓷碗又輕巧又堅實,扣打它如同敲擊磬玉,哀婉的聲音傳遍了全城。
2、《秘色越器》——唐代陸龜蒙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譯文:秋天的晨風中,露水沾衣,透過風露可見出窯后的成千上萬的越窯陶瓷器堆放在山坡上,溝壑間,如千峰疊嶂,其色似青如黛,與周圍的山峰融為一體,奪得千峰萬山之翠色。口朝上堆放的那些瓷器,到夜半時會盛載一些露水,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時還殘存濁酒的杯子。
3、《民窯行》——清代沈嘉征
景德產(chǎn)佳瓷,產(chǎn)瓷不產(chǎn)手。
工匠四方來,器成天下走。
譯文:景德鎮(zhèn)能產(chǎn)出上等的陶瓷,但是本地的能手很少。景德鎮(zhèn)瓷業(yè)工匠手來自四面八方,瓷器做好了后就流傳到了世界各地。
4、《贈昊十九》——明代樊玉衡
宣窯簿甚永窯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詩清動人, 匡廬山下重回首。
譯文:不管是宣窯還是永窯出產(chǎn)的瓷器,只要是昊十九做的那一定是精品。他做的瓷器好,而且小詩寫的也很有文采,令人佩服。
5、《詠白玉金邊素瓷胎》——清代弘歷
白玉金邊素瓷胎,雕龍描鳳巧安排。
玲瓏剔透萬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
譯文:素色的瓷坯,白玉一樣的顏色鑲著金色的邊,雕鏤龍紋畫鳳凰都設(shè)計的很巧妙。結(jié)構(gòu)新奇,精巧美觀,各種樣式都很好,畫工的工整和栩栩如生的畫技高超,靜中能看見動態(tài)的青山迎面而來。
4.關(guān)于“青瓷,瓷器類”的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青瓷,瓷器類”的詩句:
1. 《秋日三首 其二》
宋代:秦觀
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
譯文:碾好的月團用茶碗泡著,喝完后,讓孩子背誦楚辭。
2.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cè)餄{。
譯文:越人送給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葉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白瓷碗里漂著青色的餑沫的茶湯,如長生不老的瓊樹之蕊的漿液從天而降。
3. 《天香·詠龍涎香》
宋代:王沂孫
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huán)玉指。
譯文:龍涎裝入紅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經(jīng)營的指環(huán)。
4. 《進艇》
唐代:杜甫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譯文:把煮好的茶湯和榨好的甘蔗漿,用瓷壇來盛裝也不比玉制的缸來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隨取隨飲。
5.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
唐代: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5.關(guān)于歐陽修的詩句1、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偸钱敃r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 《浪淘沙》2、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
——歐陽修 《王樓春》3、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guān)風與月 ——歐陽修 《玉樓春》4、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
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歐陽修 《長相思》5、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 《生查子·元夕》6、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幾許。蕭瑟寒煙,梧桐協(xié)細雨。
樓前芳草自凝綠,行人更在天涯處。 遠山漠漠不見樹。
花落瀟湘,寂寞終黃土。皆道留春春不住,爛柯歸來秋已暮。
——歐陽修 《蝶戀花》7、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歐陽修 《木蘭花》8、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 《浪淘沙》9、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
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 《蝶戀花》10、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 ——歐陽修 《蝶戀花》11、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闕,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修 《玉樓春》12、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 《浪淘沙》13、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歐陽修 《訴衷情》14、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 《蝶戀花二首其一》15、樽前擬把歸期說 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 ——歐陽修 《玉樓春》16、把酒花前欲問君,世間何計可留春,縱使青春留得住。虛語,無情花對有情人!任是花好須落去。
自古。紅顏能得幾時新!今歲春來須愛惜,難得。
須知花面不常紅,待見酒醒不見君。千片。
不隨流水既隨風。 ——歐陽修1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18、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歐陽修 《浪淘沙》19、深花枝。
淺花枝。深淺花枝相并時。
花枝難似伊。 玉如肌。
柳如眉。愛著鵝黃金縷衣。
啼妝更為誰。 ——歐陽修 《長相思》20、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歐陽修 《訴衷情》21、君子之修身也,內(nèi)正其心,外正其容。
——歐陽修22、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歐陽修23、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歐陽修 《玉樓春》24、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歐陽修 《蝶戀花》25、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歐陽修 《伶官傳序》26、人在舟中便是仙 ——歐陽修 《采桑子》27、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歐陽修 《訴衷情》28、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歐陽修 《玉樓春》29、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修 《蝶戀花》30、經(jīng)年種花滿幽谷,花開不暇把一卮。
人生此事尚難必,況欲功名書鼎彝。?? 深紅淺紫看雖好,顏色不耐東風吹。
緋桃一樹獨后發(fā),意若待我留芳菲。?? 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來何遲。
無情草木不解語,向我有意偏依依。?? 群芳落盡始爛熳,榮枯不與眾艷隨。
含花意厚何以報,唯有醉倒花東西。?? 盛開比落猶數(shù)日,清樽沿可三四攜。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春風有意艷桃花,桃花無意惹詩情。
——歐陽修 《四月九日幽谷見緋桃盛開》31、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歐陽修 《玉樓春》32、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
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歐陽修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33、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歐陽修 《南歌子》34、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
——歐陽修 《采桑子》35、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踏莎行》3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 《醉翁亭記》37、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歐陽修38、有賢豪之士,不須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試以弓馬;有山林之杰,不可撙其貧賤。 ——歐陽修39、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敬免,貪者不可以敬得也。
——歐陽修 《唐華陽頌》40、憂勞可以。
6.關(guān)于瓷器的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瓷器的詩句有: 1、《題與陶瓷館》郭沫若后來居上數(shù)東洋, 奪取萬邦瓷市場;年進美金七千萬, 數(shù)逾赤縣十番強。
花紋形式求新穎, 供應(yīng)需求費數(shù)量;國際水平應(yīng)超越, 發(fā)揚光烈陳堂堂。2、《題與藝術(shù)瓷廠》 郭沫若中華向號瓷之國, 瓷業(yè)高峰是此都;宋代以來傳信譽, 神州而外有均輸。
貴逾珍寶明逾鏡, 畫比荊關(guān)字比蘇。技術(shù)革新精益進, 前驅(qū)不斷再前驅(qū)。
3、《初到景德鎮(zhèn)》董必武昌南自昔號瓷都, 中外馳名譽允孚。青白釉傳色澤美, 方圓形似器容珠;藝精雕塑神如活, 繪勝描摹采欲敷;技術(shù)革新求實用, 共同躍進是前途。
4、《游景德鎮(zhèn)》 謝覺哉配料調(diào)色細且精, 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 曾費勞工無限心。風格"四如"傳古代, 車輪載譽越重瀛;瓷都躍進今方始, 量質(zhì)都須加倍成。
5、《詠景德鎮(zhèn)兀然亭》 明·繆宗周陶舍重重倚岸開, 舟帆日日蔽江來;工人莫獻天機巧, 此器能輸郡國材。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畢業(yè)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xiàn)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首任校長、蘇聯(lián)科學院外籍院士。謝覺哉(1884年-1971年)原名謝維鋆,字煥南,別號覺哉,湖南寧鄉(xiāng)人,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先導(dǎo)。
1. 關(guān)于采茶的詩句
關(guān)于采茶的詩句 1.關(guān)于采茶的詩句
1、《詠貢茶》元——林錫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瓊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chǎn)靈芝又產(chǎn)茶。
譯文:春天來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開花;茶樹上長出來名貴的花蕾,終于到采摘茶芽的時候啦。武夷山真是個神仙的境地呀;這里不僅盛產(chǎn)名貴的靈芝,更有這名貴的茶中奇琶。
2、《即目》唐——李商隱?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譯文:小的鼎煎茶面對曲江池,一個留著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搖書扇。誰寫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記著南塘移動樹的一天的事。
3、《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譯文:山野泉水的聲音與裊裊炊煙在白云間飄蕩,坐在這我深愛著的山里飲著香茶。那巖石上系著的小船也不忍離去,要和流動著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4、《湖州歌九十八首》宋——汪元量
江頭楊柳舞婆娑,萬馬成群嚙短莎。
北客醉中齊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譯文:楊柳在江邊飛舞,萬馬成群在吃草。客人已經(jīng)喝醉,隔著船兒唱著那采茶的歌謠。
5、《憶秦娥·游人絕》宋——劉克莊
游人絕。綠陰滿野芳菲歇。
芳菲歇。養(yǎng)蠶天氣,采茶時節(jié)。
枝頭杜宇啼成血,陌頭楊柳吹成雪。
吹成雪。淡煙微雨,江南三月。
譯文:游人已經(jīng)很少了。綠草如茵,花兒已經(jīng)開過了時節(jié)。正是養(yǎng)蠶和采茶的時候。杜鵑在枝頭啼叫,柳絮如雪般紛飛。煙雨蒙蒙的天氣正是江南的三月。
2.有關(guān)采茶的詩句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
“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
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chǎn)地。
到唐宋以后,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唐代,隨著茶葉生產(chǎn)與貿(mào)易的發(fā)展,涌現(xiàn)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
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nóng)桑,采摘實苦辛。
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nèi)心的苦悶。
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北宋由于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jīng)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xiàn)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nèi)容。
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gòu)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lián)。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后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于茍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xiàn)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游和楊萬里的詠茶詩。陸游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xiāng)。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嘗。
抒發(fā)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
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謝宗可的《茶筅》謝應(yīng)芳的《陽羨茶》等等。元代的茶詩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詠茶詩比元代為多,著名的有黃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陳繼儒的《失題》、陸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還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詠茶詩。
如高啟的《采茶詞》: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詩中描寫了茶農(nóng)把茶葉供官后,其余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嘗新的痛苦,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極大的同情與關(guān)懷。又如明代正德年間身居浙江按察僉事的韓邦奇,根據(jù)民謠加工潤色而寫成的《富陽民謠》,揭露了當時浙江富陽貢茶和貢魚擾民害民的苛政。
這兩位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后來都因賦詩而慘遭迫害,高啟腰斬于市,韓邦奇罷官下獄,幾乎送掉性命。但這些詩篇,卻長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后人傳誦的是《觀采茶作歌》詩: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xù)續(xù)添,干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jīng)太精討。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3.有關(guān)采茶的古詩詞
茶與詩詞——元、明、清茶葉詩詞 作者:錢時霖 來源:《中國茶經(jīng)》 元、明、清各個時期,除了有茶詩、茶詞之外,還增加一個新品種,即以茶為題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為盛行。
(1)元代 這個朝代時期不是太長,而且崇尚武功,“只識彎弓射大雕”。所以比之唐宋,詠茶的詩詞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詠茶詩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謝宗可、劉秉忠、張翥、袁桷、黃庚、薩都剌、倪瓚、李謙亨、馬臻、李德載、仇遠、李俊民、郭麟孫等。 ①元代的茶葉詩詞體裁 有古詩、律詩、絕句。
并出現(xiàn)一個新品種:元曲。 古詩 如袁桷的《煮茶圖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詩 如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這首律詩的七首詩,都用了茶、車、芽、賒、霞的幾個韻寫成,別有風味:第一首:“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
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君侯分數(shù)餅,暫教清興繞煙霞。”
第七首:“啜罷江南一碗茶,枯腸歷歷走雷車。黃金小碾飛瓊雪,碧玉深甌點雪芽。
筆陣陳兵詩思勇,睡魔卷甲夢魂賒。精神爽逸無余事,臥看殘陽補斷霞。”
絕句 有馬臻的《竹窗》、虞集的《題蘇東坡墨跡》等。 元曲 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進入了這個領(lǐng)域,如李德載的《喜春來,贈茶肆》小令十首,節(jié)錄如下: 一、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勝維揚。
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七、兔毫盞內(nèi)新嘗罷,留得余香滿齒牙,一瓶雪水最清佳。
風韻煞,到底屬陶家。 十、金芽嫩采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
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②元代茶葉詩詞題材 亦有名茶、煎茶、飲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詩 有虞集的《游龍井》詩。這首詩把龍井與茶連在一起,被認為是龍井茶的最早記錄。
“徘徊龍井上,云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
坐我薝葡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br>
詩中提到該茶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強烈(如薝葡,即梔子花那樣的香氣)。龍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劉秉忠的《嘗云芝茶》詩,李俊民的《新樣團茶》詩等。 煎茶詩 有仇遠的《宿集慶寺》詩:“旋烹紫筍猶含籜”。
謝宗可的《雪煎茶》詩:“夜掃寒英煮綠塵”。 飲茶詩 有吳激的《偶成》詩:“蟹湯負盞斗旗槍”。
名泉詩 有郭麟孫的《游虎丘》詩:“試茗汲憨井”。 茶具詩 有謝宗可的《茶筅》詩。
采茶詩 仇遠詩:“自摘青茶未展旗” 茶功詩 耶律楚材詩:“頓覺衰叟詩魂爽,便覺紅塵客夢賒”。 (2)明代 明代初期,社會經(jīng)濟曾有過一個比較繁榮的局面,但在茶葉詩詞的發(fā)展上,明代未能達到唐、宋的高度。
寫過茶詩的詩人,主要的有謝應(yīng)芳、陳繼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黃宗羲、陸容、高啟、袁宏道、徐禎卿、徐賁、唐寅等。 ①茶葉詩詞體裁 不外乎古詩、律詩、絕句、竹枝詞、宮詞和茶詞等。
古詩 陳繼儒有《試茶》四言古詩一首: 綺陰攢蓋,靈草試奇。竹爐幽討,松火怒飛。
水交以淡,茗戰(zhàn)而肥。綠香滿路,永日忘歸。
律詩 如居節(jié)的《雨后過云公問茶事》詩(五律)。 絕句 如徐禎卿的《煎茶圖》、《秋夜試茶》等。
竹枝詞 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詞》: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種梅花下種茶。茶綠采芽不采葉,梅多論子不論花。
宮詞 金嗣孫有《崇禎宮詞》一首: 雉尾乘云啟鳳樓,特宣命婦拜長秋。賜來谷雨新茶白,景泰盤承宣德甌。
茶詞 有王世貞的《解語花——題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蘇幕遮——夏景題茶》等。 ②茶葉詩詞題材 有名茶、茶圣陸羽、煎茶、飲茶、名泉、采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詩 以詠龍井茶最多,如于若瀛的《龍井茶》、屠隆的《龍井茶》、吳寬的《謝朱懋恭同年寄龍井茶》等。其他如余姚瀑布茶(黃宗羲的《余姚瀑布茶》詩)、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石埭茶(徐渭的《謝鐘君惠石埭茶》)、陽羨茶(謝應(yīng)芳的《陽羨茶》)、雁山茶(章元應(yīng)的《謝潔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運的《君山茶》)等。
茶圣陸羽詩 韓奕《山院》詩有:“入社陶公寧止酒,品茶陸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壺道人》詩:“臥云歌酒德,對雨看茶經(jīng)”。
煎茶詩 有文徵明的《煎茶》,謝應(yīng)芳的《寄題無錫錢仲毅煮茗軒》等。 飲茶詩 如王世貞的《試虎丘茶》,王德操的《謝人試茶》等。
名泉詩 主要是吟惠山泉,如文徵明詩:“谷雨江南佳節(jié)近,惠山泉下小船歸。”謝應(yīng)芳詩:“三百小團陽羨月,尋常新汲惠山泉?!?br>
吳寬有《飲玉泉》詩:“龍唇噴薄凈無腥,純浸西南萬疊青。地底洞名凝小有,江南名泉類中泠。
御廚絡(luò)繹馳銀甕,僧寺分明枕玉屏……?!贝讼抵浮氨本┯袢?。
清代乾隆皇帝認為水質(zhì)輕重是評定泉水好壞的標準。他曾下旨特制一只小型銀斗,用它秤量過國內(nèi)許多名泉水,結(jié)果是北京玉泉名列首位。
乾隆并特地撰寫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 茶具詩 煮茶用茶爐、石爐、竹爐,運輸茶用山籠。
唐寅《題畫》詩:“春風修禊憶江南,酒榼茶爐共一擔?!蔽簳r敏《殘年書事》詩:“待到春。
4.與采茶有關(guān)的詩句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十畝山田近石涵,村居風俗舊曾諳。
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
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陵陽秋盡多歸思,紅樹蕭蕭覆碧潭。
《贈隱者》
年代: 唐 作者: 溫庭筠
茅堂對薇蕨,爐暖一裘輕。醉后楚山夢,覺來春鳥聲。
采茶溪樹綠,煮藥石泉清。不問人間事,忘機過此生。
《徐君猷挽詞》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一舸南游遂不歸,清江赤壁照人悲。
請看行路無従涕,盡是當年不忍欺。
雪后獨來栽柳處,竹間行復(fù)采茶時。
山城散盡樽前客,舊恨新愁只自知。
《送江學士睦州通判》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涉淮淮水淺,泝溪溪水遲。
君到桐廬日,正值采茶時。
試問嚴陵跡,今復(fù)有誰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白頭老媼篸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
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閑當采茶。
5.關(guān)于采茶的詩句
《采茶詞》
年代: 明 作者: 高啟
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摘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觀采茶作歌》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jīng)理;
今日采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云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回避出采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谷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后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6.有關(guān)“采茶”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guān)“采茶”的詩句有: 1、云暖采茶來嶺北唐杜牧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2、采茶非采菉唐皇甫冉 《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3、采茶時節(jié)宋劉克莊 《憶秦娥·游人絕》4、春山攜妓采茶時唐劉禹錫 《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5、采茶尋遠澗唐張籍 《寄友人》6、采茶溪路好唐姚合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7、采茶溪樹綠唐溫庭筠 《贈隱者》8、云島采茶常失路唐方干 《初歸鏡中寄陳端公》9、采茶飲之生羽翼唐皎然 《飲茶歌送鄭容》10、山僧又是采茶時唐皎然 《顧渚行寄裴方舟》11、前日采茶我不喜清乾隆 《觀采茶作歌》12、率緣供覽官經(jīng)理;今日采茶我愛觀清乾隆 《觀采茶作歌》13、無事回避出采茶清乾隆 《觀采茶作歌》14、竹間行復(fù)采茶時宋蘇軾 《徐君猷挽詞》15、采茶歌里春光老宋陸游 《初夏喜事》16、秋深始采茶宋陸游 《幽事絕句》17、小兒提筐來采茶宋艾性夫 《田家詞》18、采茶驚雉鷓宋蔡交 《洋州》19、采桑已閑當采茶宋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20、采茶斸藥呼鄰翁宋方回 《次前韻將歸隱黃山》21、采茶洗菜踏溪云宋方回 《雖然吟五首》22、人漸采茶登隴阜宋李曾伯 《午行即事》23、就樹采茶烹宋李宗諤 《詠華林書院》24、謬作采茶官宋梅堯臣《春陰》25、正值采茶時宋梅堯臣 《送江學士睦州通判》26、今年太守采茶來宋梅堯臣 《依韻和劉原甫舍人楊州五題其一時會堂二首》27、采茶機對機宋釋可湘 《偈頌一百零九首》28、采茶尋遠澗宋釋紹嵩 《山居即事》29、采茶莫掣葉宋宋自遜 《蓮》30、空山人采茶宋王西澗 《句》31、紅裙半采茶宋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32、采茶武夷溪宋熊禾 《茶荔謠》33、綠蘿林里采茶去宋朱真靜 《入山采藥遇異人》34、人自采茶忙明蔡羽 《與陸無蹇宿資慶寺》35、唱歌采茶山上去明沈周 《西山有虎行》36、僻塢春風唱采茶明湯顯祖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37、借問采茶女明湯顯祖 《雁山迷路》38、香風正采茶明吳鼎芳 《寄趙凡夫》39、冬種蔓菁春采茶明楊慎 《竹枝詞(九首)》茶與詩詞--元、明、清茶葉詩詞作者:錢時霖 來源:《中國茶經(jīng)》元、明、清各個時期,除了有茶詩、茶詞之外,還增加一個新品種,即以茶為題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為盛行。
(1)元代這個朝代時期不是太長,而且崇尚武功,“只識彎弓射大雕”。所以比之唐宋,詠茶的詩詞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詠茶詩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謝宗可、劉秉忠、張翥、袁桷、黃庚、薩都剌、倪瓚、李謙亨、馬臻、李德載、仇遠、李俊民、郭麟孫等。①元代的茶葉詩詞體裁 有古詩、律詩、絕句。
并出現(xiàn)一個新品種:元曲。古詩 如袁桷的《煮茶圖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詩 如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這首律詩的七首詩,都用了茶、車、芽、賒、霞的幾個韻寫成,別有風味:第一首:“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
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君侯分數(shù)餅,暫教清興繞煙霞?!?br>
第七首:“啜罷江南一碗茶,枯腸歷歷走雷車。黃金小碾飛瓊雪,碧玉深甌點雪芽。
筆陣陳兵詩思勇,睡魔卷甲夢魂賒。精神爽逸無余事,臥看殘陽補斷霞?!?br>
絕句 有馬臻的《竹窗》、虞集的《題蘇東坡墨跡》等。元曲 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進入了這個領(lǐng)域,如李德載的《喜春來,贈茶肆》小令十首,節(jié)錄如下:一、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勝維揚。
非是謊,下馬試來嘗。七、兔毫盞內(nèi)新嘗罷,留得余香滿齒牙,一瓶雪水最清佳。
風韻煞,到底屬陶家。十、金芽嫩采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
君聽取,聲價徹皇都。②元代茶葉詩詞題材 亦有名茶、煎茶、飲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詩 有虞集的《游龍井》詩。這首詩把龍井與茶連在一起,被認為是龍井茶的最早記錄。
“徘徊龍井上,云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
坐我薝葡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詩中提到該茶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強烈(如薝葡,即梔子花那樣的香氣)。龍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劉秉忠的《嘗云芝茶》詩,李俊民的《新樣團茶》詩等。煎茶詩 有仇遠的《宿集慶寺》詩:“旋烹紫筍猶含籜”。
謝宗可的《雪煎茶》詩:“夜掃寒英煮綠塵”。飲茶詩 有吳激的《偶成》詩:“蟹湯負盞斗旗槍”。
名泉詩 有郭麟孫的《游虎丘》詩:“試茗汲憨井”。茶具詩 有謝宗可的《茶筅》詩。
采茶詩 仇遠詩:“自摘青茶未展旗”茶功詩 耶律楚材詩:“頓覺衰叟詩魂爽,便覺紅塵客夢賒”。(2)明代明代初期,社會經(jīng)濟曾有過一個比較繁榮的局面,但在茶葉詩詞的發(fā)展上,明代未能達到唐、宋的高度。
寫過茶詩的詩人,主要的有謝應(yīng)芳、陳繼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黃宗羲、陸容、高啟、袁宏道、徐禎卿、徐賁、唐寅等。①茶葉詩詞體裁 不外乎古詩、律詩、絕句、竹枝詞、宮詞和茶詞等。
古詩 陳繼儒有《試茶》四言古詩一首:綺陰攢蓋,靈草試奇。竹爐幽討,松。
7.采茶的詩有哪些
采茶的詩有:《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唐】靈一?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譯文:山野泉水的聲音與裊裊炊煙在白云間飄蕩,坐在這我深愛著的山里飲著香茶。
那巖石上系著的小船也不忍離去,要和流動著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对佖暡琛?【元】林錫翁?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瓊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產(chǎn)靈芝又產(chǎn)茶。譯文:春天來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開花;茶樹上長出來名貴的花蕾,終于到采摘茶芽的時候啦。
武夷山真是個神仙的境地呀;這里不僅盛產(chǎn)名貴的靈芝,更有這名貴的茶中奇琶?!都茨俊贰咎啤坷钌屉[?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譯文:小的鼎煎茶面對曲江池,一個留著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搖書扇。
誰寫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記著南塘移動樹的一天的事。擴展資料:采茶是一種中國民間歌舞體裁。
流傳于中國南方產(chǎn)茶區(qū),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省地區(qū)。亦稱“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燈歌”、“采茶燈”、“茶籃燈”等。
采茶傾注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并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豐富精神生活積極作用。參考資料:采茶-。
8.描寫采茶的詩句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時期人。
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
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
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
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
工行、草書?!缎蜁V》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br>
董其昌《容臺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稄埡煤迷姟?,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
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
真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jīng)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及張伯駒收藏。
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
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9.描寫采茶的詩句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靶臑椴枨F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
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的詩句,贊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chǎn)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chǎn)與貿(mào)易的發(fā)展,涌現(xiàn)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nóng)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nèi)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jīng)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xiàn)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nèi)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gòu)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lián)。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后世文人學士稱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71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涼處快食罷茶甌未要深清風一榻抵千金
下一篇: 唐代飲茶煎茶庵茶煮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