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茶俗
1.茶俗之源
俄羅斯茶俗至今才有250多年的歷史。茶傳人俄羅斯不久就本國化了。首先,沏茶用的器具應運而生。據(jù)說是烏拉爾地區(qū)的鐵匠發(fā)明了“茶炊”的茶器。茶炊的構(gòu)造類似我國火鍋和大銅茶壺的混合體,內(nèi)有炊膛,外有水龍頭和把手,上有壺托,下有爐圈和通風口,旁有小煙囪。從發(fā)明至今,所用燃料先后有云杉球果、松明、煤油以及電。茶炊頗像大獎杯,也有更像是藝術(shù)品的球狀、花瓶狀、高腳杯狀甚至蛋狀茶炊。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故鄉(xiāng)圖拉被公認為是俄羅斯的“茶炊之都”??梢哉f,茶炊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是傳統(tǒng)俄羅斯家庭生活的象征。由于茶炊為手工制作,最便宜的也抵得上一頭母牛,窮人往往合伙買一個,輪流坐莊。所以,從17世紀開始在俄羅斯“請喝茶”就意味著“請客”,此話的意義至今沒有變。
2.茶俗的發(fā)展
可以說俄國人嗜茶如命,飲茶是每個俄羅斯人每日不可缺少的一項生活內(nèi)容。大部分俄羅斯人都認為,茶這個外來飲品已成為俄羅斯的國飲。中國人飲茶就其普遍性和日常所需的重要性而言遠不及幾乎不產(chǎn)茶的俄羅斯。在俄羅斯,人們不能一日無茶,不僅一日三餐有茶,還要喝上午茶和下午茶。作為最普及的大眾熱飲,無論在家還是做客,無論在食品店還是咖啡館,無論在影劇院的小吃部還是賣熱狗的街頭小攤上,只要有賣食品的地方,都能喝到茗香四溢的熱茶。
3.飲茶習俗
俄羅斯傳統(tǒng)的沏茶方法是將干凈的茶壺用滾開水涮一下使之迅速晾干,放入茶葉,倒人開水后蒙上餐巾置于茶炊壺托上5分鐘左右,可以加進一小塊砂糖。茶葉泡好后往杯中倒半杯,再從茶炊兌入適量白開水。泡茶一般只泡一遍。俄羅斯人喜歡往茶里加糖、蜂蜜、牛奶或果醬,還常常加入奶渣餅、甜點和餅干等。有一種很普通的餅干就叫“飲茶餅干”。
俄羅斯是一個喜歡創(chuàng)新的民族,這種求變求新的特點在中世紀時的飲食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下面就為大家來介紹俄羅斯飲食文化介紹 飲茶和飲酒哪個在俄羅斯更受歡迎?
首先來看看酒文化
據(jù)考證,釀酒業(yè)的出現(xiàn)歸功于制蜜業(yè)的發(fā)展。在公元 ?880-890年,“蜜酒”медовуха開始在民間出售,其釀制工藝與葡萄酒極其類似,產(chǎn)生于921年的樺汁酒香氣四溢,同時,人們開始在蜂蜜中加入脾酒花。早在996年,民間就習慣對蜂蜜進行蒸煮,1284年,俄羅斯擁有了自己的啤酒。
15世紀40-70年代,伏特加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它選用黑麥粒為原料,經(jīng)過緩慢蒸餾,然后在同一容器中冷凝而成。與烏克蘭和波蘭白酒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更為純凈,度數(shù)稍低。伏特加出現(xiàn)之后,蜜酒和樺汁酒被逐漸擠出了歷史舞臺。16世紀時,伏特加更是取得了國家壟斷商品的地位,1533年。第一家皇家酒館在克里姆林宮對面的小胡同中隆重開業(yè)。斗轉(zhuǎn)星移,如今矗立此地的是金碧輝煌的凱賓斯基酒店。
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國羅斯的國酒,又稱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國也有生產(chǎn)。它是極寒之地的產(chǎn)物。18世紀,確立了用白樺木炭炭層過濾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紀,隨著連續(xù)式蒸餾機的應用,造就了今天的無臭無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正牌伏特加酒,沒有其他蒸餾酒的風味和香氣,因此作雞尾酒的基酒最合適。冰鎮(zhèn)后干飲也妙不可言,仿佛冰溶化于口中,進而轉(zhuǎn)化為一股火焰般的清熱。伏特加是俄羅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氣。有些西方人干脆把伏特加當成了俄羅斯的代名詞。
在俄羅斯人看來,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俄羅斯男人則說,不讓喝伏特加還不如讓我死了。有些俄羅斯人見面時也會問候一下喝了沒有,就像我們中國人見面時常問“吃了沒有”一樣,只不過他們不是說出來,而是用形體語言表達: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然后食指彈出,彈到下巴。難怪常駐俄羅斯的外國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羅斯男人的“第一妻子”。當然,現(xiàn)今時代俄羅斯女人喝酒也大有人在,對酒的喜愛已不亞于男人。
嚴格地說,伏特加酒大體相當于中國所說的白酒,因為它并不是特指一個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類酒。在俄羅斯幾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國產(chǎn)的伏特加酒有幾十個牌子,由歐洲進口的也有十個牌子。伏特加酒的釀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酒精進行活性炭處理,除去不純氣味然后加水勾兌。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這樣勾兌而成的,度數(shù)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種, ?這種伏特加沒有白酒那么醇香。伏特加還有一種是用糧食釀制而成的。這種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兌的那種好多了,清冽凈爽,余味悠長,基本屬于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口味。只可惜這種伏特加酒在商店里賣的不多。
俄羅斯人喝酒對酒杯比較講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備有飲用啤酒、葡萄酒、白蘭地、伏特加酒的各式專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飲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進冰箱冷卻一下,據(jù)說這樣口感更好。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喜歡一口喝干,很是豪爽,當然一般情況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齊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隨意酌飲。俄羅斯人喝酒從不?;紭O為誠實,一般不勸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他們喝酒不太注重地點,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飯店,再說那樣還用花錢。每天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大街上盡是可愛的酒民:姑娘們一只手牽著愛犬,一手提著啤酒瓶,她們堅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們手里拿的一準兒是伏特加,邊走邊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凍死的酒鬼,大街上隨處可見踉踉蹌蹌找不著家門的醉漢。而且也不大講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來一小口奶酪就成了。為了旅行或在野外喝酒方便,俄羅斯商店賣的隨身帶的銀色酒壺隨處可見。不少俄羅斯人外出時,隨身總帶著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總備著。如果同車或同機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開了味道鮮美的熏制鱘魚或者香腸、奶酪、腌黃瓜什么的,那他們的旅途就會更愉快了。據(jù)說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窮人喝酒買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膩的袖口貼近鼻子聞一聞,權(quán)當吃菜。
俄羅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們大都談鋒很健,極富幽默感,喝起酒來會把這一性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幾杯伏特加下肚,遂雅興大發(fā),或翩翩起舞或盡展歌喉。接下來便是各色故事、笑話、繞口令脫口而出,妙趣橫生。朋友間聚會喝酒一般要持續(xù)三四個小時,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鐘,煙民們可出去過會兒煙癮。俄羅斯人的祝酒詞也很有意思,第一杯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為愛,對祖國的愛,對家庭的愛,對妻子的愛,總而言之,為所有的愛干杯。接下來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誼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會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獻給女主人,表示對她高超廚藝的贊賞和辛勤勞動的感謝。
俄羅斯人寵愛的另一種酒精飲料是啤酒(пиво)。在俄羅斯,啤酒是作為一種普通飲料出售的。啤酒在任何一個出售軟飲料的商店、商亭里你都可以方便地買到,但卻未必能買到伏特加。由于其兼具軟飲料和酒類飲品的特點,成為俄羅斯人每日生活的必選。無論是在酷暑還是在嚴冬,無論是在清晨還是在深夜,你都可以在大街小巷、車站地鐵,看到數(shù)量不菲的俄羅斯男女公民或步履匆匆,或悠閑自得地手持啤酒瓶開懷暢飲的情景。這已經(jīng)成為俄羅斯街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景。在街頭設置的保潔箱里,街邊的牙石上,隨時都可以看到被人丟棄的啤酒瓶。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飲料。中國人推崇茶,德國人和捷克人熱愛啤酒,美國人喜歡可口可樂,法國人愿喝蘋果酒和檸檬水,意大利人偏好橘汁。俄羅斯人的民族飲料則是克瓦斯(квас)。它深深的顏色,酸酸甜甜,散發(fā)出新鮮黑麥面包的香味,是不含酒精的飲料之一。克瓦斯在俄羅斯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流行。古時,人們就知道,它很解渴,能有效地恢復體力,使人精力充沛,還能幫助消化。傳統(tǒng)的克瓦斯是用麥芽(黑麥芽和大麥芽)、黑麥粉、糖和薄荷做的,現(xiàn)在用面包,還有水果克瓦斯——用蘋果、檸檬、紅莓果等。 ?為什么克瓦斯有利于健康。有人說是禾本作物起作用,有人覺得是做面包時放的酵母,有一些人則認為是做克瓦斯添加的東西,爭論至今沒有停止??磥?,還是那些認為克瓦斯的所有成分都在起效是對的,它的成分有:酵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有機酸、各種維生素、酶、礦物質(zhì)。 ?在過去,俄羅斯人一天也離不開克瓦斯。在工作時、下班后、飯前飯后都要飲用。難怪它的做法在西歐引起了好多國家的興趣。1975年在南斯拉夫的國際比賽上,來自莫斯科的克瓦斯得了18分,而著名的可口可樂只得了9.8分?,F(xiàn)在,在俄羅斯,上年紀的人還是鐘情于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但年輕人已經(jīng)被可口可樂等西式飲品的特殊口感和聲勢浩大的廣告宣傳所征服。
葡萄酒在俄羅斯好像沒有像在歐洲大陸那樣占據(jù)崇高的地位。有人比較喜歡摩爾達維亞的紅酒。伏特加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以至于再好的東西也難以取而代之。
接著來看看茶文化
除飲酒之外,俄羅斯人還有飲茶的嗜好。俄羅斯人偏愛紅茶,平均每個每年消500克。俄羅斯只在南部的索契出產(chǎn)少量茶葉,因此主要依靠進口。中國的茉莉花茶、印度的紅茶深受俄羅斯人喜愛。每一下午5點-6點是俄羅斯人的飲茶時間。長期以來,俄羅斯人形成了獨特的飲茶習俗:
(1)他們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醬或蜂蜜,還要吃一些甜食,如自制的蛋糕、甜點心、餅干糖果等。
(2)喜歡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羅斯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傳統(tǒng)的由銅制成,現(xiàn)在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結(jié)構(gòu)類似于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壺的下部配有一個空心圓筒,用來燒木炭,也可燒刨花和松果。俄羅斯人幾乎家家都備有銅制或不銹鋼制的茶炊,現(xiàn)代化的家庭使用電茶炊。好客的主婦們常邀請親朋好友來喝茶,并用自制的點心招待客人。喝茶時,女主人先將瓷茶壺里沏好的釅茶倒進客人的茶杯,然后將茶杯端到茶炊前續(xù)水。茶炊和喝茶是人殷勤好客的標志。
(3)喜歡喝濃茶,現(xiàn)代人還常在茶中放些羅姆酒。
除飲酒喝茶之外,俄羅斯人夏日的傳統(tǒng)飲料是克瓦斯,這是一種有薄荷、面粉或黑面包干、葡萄干、漿果和其他水果加上白糖發(fā)酵制成的清涼飲料。近幾十年來,在大小會議上,礦泉水已成為主要飲料。
俄羅斯飲食文化趣談 “五大領(lǐng)袖”和“四大金剛”、三劍客 俄羅斯人吃啥?擇其要者,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腸——“五大領(lǐng)袖”,圓白菜、蔥頭、胡蘿卜和甜菜——“四大金剛”,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魚子醬——“三劍客”。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紡錘形的咸面包叫做“羅宋(俄羅斯)面包”。到了俄羅斯,才知道味道多樣、外形花哨的甜面包是當茶點的,只有微咸的“羅宋面包”才是當?shù)夭筒筒浑x、百吃不膩的“主食”。用這里出產(chǎn)的“硬小麥”和“強小麥”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干了也不掉渣。至于牛奶,更是俄羅斯人的最愛。俄羅斯的牛奶消費量接近人均每天1升,早在上上世紀,這里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視為赤貧的標志。 赫魯曉夫曾把共產(chǎn)主義簡化為“土豆燒牛肉”,可見俄羅斯人對土豆的鐘愛。蘇聯(lián)時期的外交部發(fā)言人曾引用過一句俗話:發(fā)言越短越好,香腸越長越好。足見他們對香腸的深情。俄羅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則寓言,說的是狐貍誘烏鴉張嘴,騙走了烏鴉口中的奶酪。由此可見,俄國人把奶酪當做美食的代名詞。 黑面包、伏特加和魚子醬 從某種程度上說,飲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實誠,其傳統(tǒng)飲食簡單粗豪。俄羅斯人早先在飲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熱乎就行,黑面包加白菜湯符合這三項標準。干體力活的壯漢一頓要吃掉兩三磅面包,而干硬粗糲的面包要就著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湯才能下咽。 俄羅斯的黑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窩頭。不了解情況的人以為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蘇聯(lián)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證據(jù)。 其實,黑面包既頂飽又有營養(yǎng),還易于消化,對腸胃極有益,尤其適于配魚肉等葷菜。這是因為,黑面包發(fā)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數(shù)百年前的俄羅斯人是憑經(jīng)驗悟得這一道理的。從13世紀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現(xiàn)在,俄軍士兵的主要食糧一直是黑面包。 最好吃的是農(nóng)村里用老祖宗傳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臉盆大的面包坯送進溫度均勻的俄式爐炕里文火燜烤,出爐時敲敲面包底部,梆梆響的才是上品。舊時俄國農(nóng)村里一次就做出夠吃一星期的面包,這是因為做面包挺費事,光和面和發(fā)酵就要近兩天。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勁,干脆把腳丫子洗凈了,跳進去踹。 伏特加酒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寫照。伏特加的直接詞義是“可愛的水”,俄羅斯人對它情有獨鐘。兒童婦女也統(tǒng)計在內(nèi),這里人均每天消費100克。伏特加一般是40度,與白蘭地和威士忌一起,同為世界三大烈酒。不過,同威士忌在飯前加冰塊蘇打水淺嘗輒止、白蘭地在餐后細品慢啜相比,俄羅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滿滿一大杯也“一口悶”。伏特加在冰鎮(zhèn)后口味更佳,就著咸鯡魚或黑魚子醬喝當然好,但貪杯者無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聞一下黑面包足矣。 歐洲人視魚子醬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羅斯產(chǎn)的為上品。魚子醬有灰(明太魚)、紅(鮭魚)和黑(鱘魚)三種。灰的口味重,紅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50年代,黑魚子醬產(chǎn)量比現(xiàn)在高10倍的時候,對俄羅斯人來說,吃一片抹黑魚子醬油和黃油的面包也是難得的享受。 俄國人對朋友十分熱情實在,不論家境貧富,烹飪技藝高低,都要像俄諺所說,“爐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俄羅斯人待客禮數(shù)周到,提前一周預約,熟客進門握手擁抱,換上舒適的毛氈拖鞋;餐桌上必鋪桌布,并備餐巾,刀叉、瓷盤一定擦得無半點水漬。俄國知識分子講究“主隨客便”,喝不喝,喝什么,喝多少,悉聽尊便,決不勸酒;愛吃的菜,你吃個盤底朝天,主人反倒高興。席間頻頻祝酒,因為俄國人不說祝酒詞是不端酒杯的。千萬別忘了為女主人祝酒,俄國爺兒們一般是不下廚房的,為了請客,女主人也許忙了一兩天。 俄菜的豐富多樣特別體現(xiàn)在涼菜上,酸黃瓜之類的腌漬菜、色拉、香腸、奶酪、魚凍……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個品種的涼菜。晚餐通常不上湯,涼菜后就是正菜,一般是燒烤的雞鴨魚肉。 俄菜本來很簡單,俗話說,白菜湯,燕麥粥,俄國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國人“從善如流”,不論是中國餃子、德國香腸、英國牛排,還是韃靼羊肉趾、烏克蘭紅菜湯、汽車奧利維耶色拉……不斷引進的外國菜點,最后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羅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簡單,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大片面包兼作餐盤。從西歐傳來的杯盤刀叉是19世紀才進入普通家庭的。早先農(nóng)家吃飯,家長坐在長餐桌的一端,主婦端上一大盆白菜湯和加黃油的燕麥粥放在中間,坐在長桌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長桌兩旁。每個人舀湯后用面包接著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湯后,家庭其余成員才可輪流動手,要是有個孩子“越位”或是連舀兩勺湯,老爸就用木勺在他腦門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上個世紀80年代,麥當勞等洋快餐隨著戈爾巴喬夫的“公開性”進入俄羅斯,莫斯科第一家麥當勞門前慕名而來的顧客排起數(shù)百米的長龍……如今,北京烤鴨、日本料理、韓國燒烤、土耳其大餅卷肉都在莫斯科安家落戶。當然,價格最合理、口味最純正的還是俄菜。 盡管俄羅斯人與歐美居民一樣,以奶油,肉類等高脂、高熱量葷食為主體的飲食內(nèi)容,但是,他們同時飲用大量牛奶及其制品,并且每天均要喝茶,這對降低血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我們國家盡管以素為主,便腦血管、高血脂者比例甚高??赡芘c少吃奶類制品,喝茶也不普遍有關(guān)。俄式飲食,菜肴還是比較豐富,而且制作簡便,用在吃飯上的時間不長,在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們借鑒。 俄式餡餅伴隨俄羅斯人一生 餡餅,在俄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每逢重要節(jié)日、新年、洗禮、生日、命名日、婚禮以及葬禮,餡餅作為一道重要的菜肴,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餡餅有著“太陽”、“偉大節(jié)日”、“豐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種含義,俄國古諺語中說道:俄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餡餅。 在俄羅斯,餡餅不僅制作方法多樣,更有在餡餅用料、形狀等多方面的差異。 俄式餡餅屬于酵母發(fā)酵類餡餅,并依據(jù)使用原料的不同,將餡餅分為:黃米類、蕎麥米類和面類餡餅。俄式餡餅的形狀有很多種,除了常見的圓形餡餅外還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比薩式露餡形、半露餡形、封閉形等等。餡餅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餅”;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禮餡餅”;還有以餡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餡餅”、“果醬大餡餅”、“奶渣餅”……多數(shù)薄煎餅在食用時配以蜂蜜、草莓甜醬等,還有的餡餅可配西紅柿、黃瓜一起食用。 在飲用VODKA或饋贈親友時,餡餅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禮物。當家中的小孩吵架時,媽媽就要做一個大餡餅讓大家分吃,這意味著“和好如初”。俄羅斯還有一種餡餅名為“婚禮餡餅”,它有著非常有趣的制作方法,并代表了一個特殊的俄羅斯風俗。 當一對俄羅斯青年準備結(jié)婚時,在婚禮當天除了要制作各種佳肴宴請賓客外,男女雙方還要做一種傳統(tǒng)的餡餅——由薄煎餅加幾種餡層層壘疊而成。而最特別的是這種餡餅的蓋。在制作餡餅蓋時,夫妻兩家制作的花紋會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餡餅花紋要制成小人形,表示“人丁興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紋要以鮮花為主,象征美麗、忠誠。
俄羅斯民俗文化
稱呼:俄羅斯的姓名包括三個部分,依次為名、父稱、姓。女人結(jié)婚后一般隨男人姓,有的保留原姓。在俄羅斯人當中,不同的場合不同對象有不同的稱呼。在正示公文中要寫全稱,非正式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稱寫縮寫。表示有禮貌和親近關(guān)系時,用名和父稱。平時長輩對晚輩或同輩朋友之間只稱名字。在隆重的場合或進行嚴肅談話時,用大名。平時一般用小名。表示親近時用愛稱。對已婚婦女必須用大名和父名,以示尊重。工作關(guān)系中可稱呼姓和職務,再加上"同志"的詞。
風俗: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1、對16歲以下的兒童;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lǐng)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lǐng)導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并存。一般在商業(yè)機構(gòu)、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gòu)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lián)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xiàn)在仍然在國營企業(yè)、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fā)言時,一般在發(fā)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xiàn)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huán)境下進行??腿送ǔ6紟Ыo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面包和鹽: 鋪著繡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面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親吻: 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男人彎腰吻婦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長輩吻晚輩的面頰3次,通常從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愛。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兩次。婦女之間好友相遇時擁抱親吻,而男人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別時,擁抱親吻。在宴會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須親女方嘴。
忌諱: 俄羅斯特別忌諱"13"這個數(shù)字,認為它是兇險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qū)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要用左手抽考簽等等。
洗禮節(jié): 俄羅斯東正教節(jié)日,在公歷1月19日。這一天往往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新生兒在命名日受洗。在洗禮節(jié)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河里破冰取"圣水"。1月18日晚是占卜日,特別是女孩子,在這一天晚上要占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謝肉節(jié): 又名"狂歡節(jié)",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jié)日之一。時間在復活節(jié)的第8周,過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名稱,第1天為迎節(jié)日,第2天為始歡日,3第天為大宴狂歡日,第4天為拳賽日,第5天為岳母晚會日,第6天為小姑子聚會日,第7天為送別日。節(jié)后第7周內(nèi)是齋期,不殺生,不吃葷。人們在謝肉節(jié)期間舉行各種歡宴娛樂,跳假面舞,做群眾游戲等。
俄羅斯節(jié)日:
送冬節(jié)(又名謝肉節(jié),為期7天,在每年的2月19日—25日,節(jié)日期間,俄羅斯各地都要舉辦化裝演出、游戲、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送走冬天。)
祖國保衛(wèi)者日:2月23日(1918年,原為蘇聯(lián)建軍節(jié),1992年改為祖國保衛(wèi)者日。)
“宇航節(jié)”:4月12日(1962年蘇聯(lián)為紀念加加林首次太空航行而定)。 “春天和勞動”節(jié):5月1—2日(1992年起將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改為春天和勞動節(jié))。
反法西斯勝利日(又稱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5月9日(1945年)。
俄羅斯主權(quán)國家宣言日:6月12日(1990年)。
國旗日:8月22日。
和諧和解日:11月7日(1996年11月7日,俄總統(tǒng)葉利欽簽署了和諧和解日命令,把原來的“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紀念日”(1917年11月7日)定為和諧和解日)。
憲法日:12日12日
俄羅斯民俗習慣2006-10-22 17:20俄羅斯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給她的人民提供了很好的休息環(huán)境。在夏季,空閑時人們常在公園或路邊小憩,或是在郊外燒烤和游泳。當假期來臨,他們就去自己的別墅去種種菜,休息休息,是一個極會享受的民族。
俄羅斯極富民族特色的紀念品--木娃娃(瑪特廖什卡)。它幾乎是俄羅斯傳統(tǒng)工藝品的象征。
茶炊是俄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溫馨家庭的獨特象征和支柱。 俄羅斯有獨特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早餐比較簡單,面包夾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午餐則豐富的多,通常都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冷盤。第一道菜是湯,俄式湯類比較營養(yǎng),有土豆丁、各類蔬菜,還有肉或魚片。第二道菜肉類或是魚類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點和茶、咖啡之類。按照俄羅斯的習慣,菜的順序不能顛倒。
俄羅斯人善飲伏特加酒。面包和鹽則是他們用來招待貴賓的。 在冰天雪地,腳蹬長統(tǒng)靴,腿穿單絲襪,身著超短裙,外套一件銀狐或蘭狐段大衣,是莫斯科冬天一景。不過莫斯科的風硬,必須帶帽子。
俄羅斯人很注重儀表,很愛干凈,衣著整潔。出門旅行總要帶熨斗。參加晚會、觀看演出,俄羅斯人習慣穿晚禮服,尤其是看芭蕾舞劇,顯得特別高貴。
俄羅斯人特別喜歡花。逢年過節(jié)或是去朋友那里作客都要買花,家中還種一些。他們也特別愛小動物,象貓、狗等。
俄羅斯人用面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這是因為在古俄羅斯鹽很珍貴,只有款待賓客時才用。面包在當時代表著富裕和地位。一般將面包放在鋪有精致刺繡方巾的托盤上。由主人獻給尊貴的客人??腿讼葘γ姘疽杂H吻,然后掰一小塊,撒上點鹽,品嘗一下,表示感謝。
俄羅斯人喜喝紅茶加糖、蜂蜜或果醬。俄羅斯的飲茶文化淵遠流長。早在十八世紀,俄羅斯的一些城市就開始生產(chǎn)茶具,其中圖拉被公認為真正的茶炊之都。茶炊是俄羅斯傳統(tǒng)飲茶文化的象征。在今天的俄羅斯,茶炊已經(jīng)成為了溫馨家庭的獨特標志。
俄羅斯人喜歡飲酒,但不太講究菜肴,有酒喝就行。女士們一般喝香擯和果酒,而男士們則偏愛伏特加。伏特加是一種用糧食釀造的燒酒。好的伏特加雖然度數(shù)高,但喝后不容易上頭。
俄羅斯人喜歡文學,酷愛讀書。在汽車上、地鐵里,隨處可見看報、讀書的人。很多俄羅斯人的家里都有豐富的藏書,有的甚至有自己的家庭圖書館
參考資料:/pipipapa/blog/item/48f4ecdd9834aeef76c63883.html
r.cn/lvyou/yyfq/200603/t20060320_504182147.html
1、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并以此為國教。
2、俄羅斯人見面一般行握手禮,見面或告別時,最好不要隔著門檻握手,俄羅斯人認為,門檻會把友誼隔斷,所以,見面或告別時,一定要走進屋門或走出門檻后再握手。
3、初次見面稱呼俄羅斯人時要稱其名和父名,不能稱其姓。俄羅斯人非??粗厣鐣匚唬瑢τ新殑?、學銜、軍銜的人,最好在姓名后加上其職務、學銜、軍銜。
4、在迎接貴賓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qū)Ψ将I上面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禮遇,來賓必須欣然接受。
5、與俄羅斯人談話避免談及政治矛盾、經(jīng)濟難題、宗教矛盾、民族糾紛、前蘇聯(lián)解體、阿富汗戰(zhàn)爭以及大國地位等話題。
6、在鄉(xiāng)間,已婚女子必須戴頭巾,并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女子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女子多穿西裝或套裙。
7、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jīng)吃飽。
8、向日葵是俄羅斯的國花,俄羅斯人非常喜歡用它做圖標,非常崇拜鹽和馬,喜歡貓和狗,忌食狗肉。
9、俄羅斯人不愿意看到鏡子被打碎,因為鏡子在他們看來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鏡子就意味著靈魂的毀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wenhua/72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宜賓早茶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