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金剛功自唐代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在道門內(nèi)部秘傳,直到近代由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張至順道長所推廣,方才流傳于世。此功法一現(xiàn)世,就受到了廣大健身愛好者們的追捧,尤其是在短視頻的傳播下,近兩年有關于張至順道長的功法書籍一時間洛陽紙貴。
八部金剛功是一套自成體系的功法,它分為內(nèi)八部和外八部。內(nèi)八部又叫長壽功,外八部就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金剛功。每套功法的招式均是八個招式動作,所以被稱為八部金剛功。
第一部 雙手插頂利三焦
功理: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從部位和有關臟腑來說,上焦是指胸隔(胃上端,針灸穴位指鳩尾穴)以上部位,包括頭、咽喉、上肢、心、肺等;中焦是指胸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包括肝、膽、脾、胃等內(nèi)臟;下焦是指臍以下,包括腹部、腰部、膝部、下肢、腎、大腸、小腸、膀胱等(病理生理的角度而言,有時下焦還包括肝、膽)。
人的元氣發(fā)源于腎,借三焦的通道敷布全身,推動各臟腑組織的活動。上焦為霧,中焦如匯,下焦如瀆。三焦有宣通氣血津液,腐熟水谷、通調(diào)水道之功能。
手少陽三焦經(jīng)脈起于無名指端之“沖穴”(無名指指甲外角一分處)交于足少陽膽經(jīng)(絲竹空)后,與心包經(jīng)相絡。手腕和手指手三陰、手三陽的發(fā)源處和歸宿。本部功法使全身用內(nèi)勁,反掌從頭頂直插云霄,牽動了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任督二脈和奇經(jīng)八脈,達到利三焦,就使頭、五臟六腑、四肢的陰陽表里作了一次整體調(diào)整,為后面幾部功打下基礎。
1.五指并攏,兩手向下伸盡。
2.然后,直臂向身體兩側(cè)漸舉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生”字,以助氣上升。兩手五指并攏,以腕為軸,用內(nèi)勁向上成立掌,掌心向外。
3.然后,曲肘,兩手仰掌,向頭頂百會穴(前后頭發(fā)中點聯(lián)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會點)處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會穴上方約兩指寬外,稍停。默念“長”字,再助氣長。兩手背直掌相靠,指尖向天,兩臂用力,猛向天空插至直立;稍停。默念“化”字。
4.雙手分開,兩臂分別向體側(cè)漸降至于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收”字。以手腕為軸,兩臂向下構成垂掌掌心向內(nèi)。
5.然后,兩臂向下?lián)Пе粮共?,兩手分開分別貼于臍部,稍停,默念“藏”字。
笫二部 手足前后固腎腰
功理:
腎為先天之水,也是五臟六腑之本。主水,藏精,主納氣,生命門之火(人身元陰、元陽之氣的所在),主骨生髓,同于腦。腎是主宰人體生殖、生長、發(fā)育及維護水液代謝平衡的重要臟器,是人體生命得以繼續(xù)呈現(xiàn)的能源動力,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神體共融而長存的物質(zhì)基礎。本部功法通過“手足前后”、彎腰、屈膝、按摩腎腰的習練以調(diào)理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達到強腎壯腰之目的。
1.兩手合掌(空心掌)置于胸前。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腿直身正。兩手合掌向前沖出,直臂與肩同高,目視前方。
2.兩手翻掌,背靠背緊貼。兩手分開向兩側(cè)平展,掌心向后,兩臂成一字形,稍停。
3.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身體前傾(但不要彎腰勾頭),目視前方;同時,兩手直臂向后摟抱至尾椎部,合掌,稍停。
4.合掌用力盡量往腰部上提。合掌分開,掌心向內(nèi),置于脊椎兩側(cè)徐徐下推至兩臂伸直。
5.兩手由兩側(cè)分別斜向上提,掌心漸轉(zhuǎn)向前,至兩臂直平一字形與肩同高;同時,前腿也漸蹬直,稍停。
6.兩手直臂向前摟抱,合掌,臂與肩平,稍停。
7.兩手合掌收回胸前,左腿收回,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稍停后,換右腿向右前方邁出一步,成右弓步,動作同前。
第三部 調(diào)理脾膚需單舉
功理:
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輸布精氣津液,有“脾乃氣血升化之源”之說。脾胃互相表里。胃是“水谷之?!?,主受納,主腐熟水谷,有消化飲食,攝取水谷精微營養(yǎng)全身的作用。
脾惡濕喜燥,胃惡燥喜濕;脾氣宜升,胃氣宜降。兩者相輔相成,彼此協(xié)調(diào)平衡。根據(jù)此原理,本功法采取兩臂上下舉按的動作,使陰降陽升,不斷調(diào)理脾胃氣之中和。又脾有大絡穴,在人體腋窩下六寸,走向皮里膚外。本功法的雙臂舉按開合,能疏通大絡穴,調(diào)理脾膚,消除風寒濕燥、血凝等疾病。
1.兩掌變?nèi)ㄇ八闹副M量內(nèi)屈,拇指頂前四指指甲),兩拳相對,掌心向上,置于臍上。
2.左腳向左邁出一大步,雙拳移至左腰外側(cè)。左拳變立掌,掌心向前;右掌變陰平掌,掌心向下,掌背中部貼于左掌根。
3.兩掌同時動作:左掌經(jīng)耳旁用力向上直舉,變陽平掌,指尖向后;右掌從左腹外用力往下直按,指尖向左。同時,左腿屈膝成左弓步,頭身正直向前,稍停。
4.兩手小臂同時內(nèi)旋,左掌變立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天;右掌變垂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地,握拳。左拳下拉,右拳上提,相對于左乳下;同時,左腳蹬直.
5.雙拳移至腹部。雙拳移至右腰外側(cè)……動作與前同,但方向相反。
第四部 左肝右肺如射雕
功理:
這里講的“左肝右肺”,是指二臟器在五行八卦中所處的卦位。即肝屬木,位于左邊震卦位。不是指肝肺在人體臟腑中所處的實際位置。
肝主藏血,主魂,主謀略。膽為其表,肝主疏泄,主筋,開竅于目。肝藏血并對全身血量分布起調(diào)節(jié)作用?!?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說:“人身之精華,皆上注于空竅。”又說:“魂晝寓于目,寓目而視;夜寓于肝,舍肝而夢?!薄端貑?五臟生成論》說:“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p>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外合皮毛,通調(diào)水道。大腸為其表,肺是氣體交換場所,人體通過肺吸收自然界清風,呼出體內(nèi)濁氣,不斷吐故納新。
《內(nèi)經(jīng)》說:“肝為脾之主,肺為肝之主?!备尾匮⒎嗡練?。血隨氣行,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所以,有“神為氣血之性”一說。氣血充盈,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
根據(jù)以上中醫(yī)理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本部功法采取雙臂旋轉(zhuǎn)左右升降,以調(diào)理肝、肺氣的平衡和順;同時,通過“如射雕”的動作,兩目神光瞄準掌中的勞宮穴,意想箭從勞宮,穿射遠方之雕。意到氣到,氣到血到,血到力到,就能舒肝明目,展肺利表,促進全身氣血暢通。
1.左腳向左邁開一大步,雙拳變掌,掌心相對。
2.兩臂平行向左伸直,與肩同高。雙拳變掌,掌心相對,不停地向上、向右、向下旋轉(zhuǎn)兩圈。
3.在腹前下方稍停,兩掌變?nèi)鄬ι咸岬侥毑浚胰兞⒄朴谛厍?,掌心向左?/p>
4.繞右乳下半圈向右下經(jīng)右膝弧形向右前上方推出,成側(cè)掌,掌心向外,與肩同高,如開弓狀;同時,左腿屈膝成左后弓步,上身重心落在腿上。然后,左拳上提到右腋,拳心向內(nèi)。
5.如拉弦般平拉至左腋(拳、肩同高),稍停。全神貫注,目不轉(zhuǎn)睛看右手勞宮穴,意想箭從勞宮穿射遠方之雕。猛翻。
6.攥拳,往回收。接著右弓射雕,動作同前,單方向相反。
第五部 回頭望足去心疾
功理:
《管子?心術上》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毙闹魃衩鳎餮},其表為小腸?!爸髅鲃t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薄靶恼撸迮K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含也……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笨梢娦脑谌梭w中的極端重要地位。
心有疾患,也最難治。所以,在三焦和四臟得到鍛煉之后,才能鍛煉這個最重要又最難治之“君主”。
心、氣、神互為一體。心疾大凡來自思欲太過,此謂“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所以,祛心疾的功法,是用神光“回頭望足”。神光兼有精神和能量兩種狀態(tài)的性質(zhì)。今使兩目回頭反觀,就可以置心一處,去掉雜念,達到心靜神寧;而且,當兩目反觀,用意回攝,掃視后身與足腎穴,使腎水上升乾鼎,心腎相交,滋養(yǎng)身心,調(diào)節(jié)心身陰陽平衡,心疾隨之逐漸消失。
1、左腳向左邁出一大步,雙拳提至左肋部。
2、左拳變仰掌,向上提至左腋,右拳變平掌,掌心向上,上提至左乳,翻掌,掌心向下。
3、左掌指尖漸向下,向左后右腳跟方向插去;在左掌后插的同時,右掌下推,沿左腳向左前上方作半圓形推舉(比頭高一些);也是同時身體向左轉(zhuǎn),向前傾,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兩手成一斜直線;同時轉(zhuǎn)頭向后,眼光從左肩微視右腳跟。
4、兩手小臂旋轉(zhuǎn),握拳。
5、收回至左腰,兩拳相對,拳心向上;同時,左腿蹬直。雙拳移至腹前,身體轉(zhuǎn)回原位。
第六部 五勞七傷向后瞧
功理: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免有“五勞”、“七傷”發(fā)生。勞、指過度疲勞。不管是視、臥、坐、立、行;或心、志、思、憂、疲;或肝、心、脾、肺、腎各樣過勞。都稱為“五勞”?!捌咔椤笔窍病⑴?、憂、思,悲、恐,驚?!跋矀?,怒傷肝,悲憂傷肺,思傷脾,驚恐傷腎,是為“七傷“。
通過前面幾部功法部功法,三焦、五臟、手足、頭身都已鍛煉,功能增強了,恐防還有一些“五勞”、“七傷”潛疾,就用“向后瞧”的方法,以神光把它一一掃除。
呂祖的《太乙金華宗旨》第三章說:“人之精華,上注于目?!薄把壑?,心亦正至焉;心之所至,氣亦至焉?!毖酃馑街帲囊庖簿透搅?;心意所到之處,氣也就跟著到了?!扒覓邼M天云”,五勞七傷就如滿天云霧。被神光所產(chǎn)生的一股暖氣,漸漸地驅(qū)散了;同時,當頭部左右轉(zhuǎn)動,慢慢、輕松地轉(zhuǎn)向后瞧時就會無意地使頸椎、胸椎、腰椎氣底椎等部位得到運動,原來有些變形、錯位的得到復原,沿脊椎的各臟腑相對應的穴位,也在進行光、氣梳理,起到治理疾病的效果。
1、雙拳變掌,掌心向內(nèi),五指伸開,中指相對,左右手同時向左右橫向拉開至勞宮穴在身軀邊為止,稍停。
2、然后,左右手同時向臍部合攏,雙手的五指相互交叉,拇指與拇指、小指與小指尖相按。
3、仰掌,掌心略微向上,沿胸中線上提至人中穴(上唇坑中線上三分之一處)稍停。翻掌,掌心向下,又沿胸中線直下按至臂直,兩臂緊貼身體,稍停。
4、全身放松,眼簾微垂,注視鼻尖,意想兩目為日月,為探照燈,向身體微微內(nèi)照。
5、接著,頭向左慢慢轉(zhuǎn)動,內(nèi)視,至左肩,稍停,繼續(xù)向后轉(zhuǎn),目光隨頭轉(zhuǎn)動,慢慢地巡視,內(nèi)視左半身和脊椎。
6、頭慢慢回轉(zhuǎn)至胸前,內(nèi)視。頭在慢慢向右轉(zhuǎn)動,內(nèi)視,至肩部,稍停。再繼續(xù)后轉(zhuǎn),內(nèi)視右半身和脊椎骨。
7、內(nèi)視身驅(qū)及體內(nèi)五臟六腑時,對有病的部位,要多看些時間。結(jié)束時,頭部轉(zhuǎn)回到胸前中線,稍停后,慢慢睜開兩眼,翻掌,掌心向上,提至臍部,轉(zhuǎn)掌使掌心向內(nèi),氣歸下丹田。兩手分開,握拳,掌心向上,相對于臍部。
笫七部 鳳凰展翅周身力
功理:
以雙臂旋轉(zhuǎn)和以腰的彎曲帶動人體,在向左、向右彎曲的過程中,使四肢和全身骨骼、經(jīng)絡、肌肉作有節(jié)奏的張弛運動。促使全身氣血暢通和四肢舒展,大大增進肌體的活力。
1、左腳向左邁開一大步。
2、雙拳變掌,掌心相對。兩臂平行向左伸直,與肩同高,不停地向上、向右、向下劃圈。用同樣的方法再劃兩圈。
3、當劃第三圈,雙手到頭頂時,往右后左方向劈去。
4、身體身右,以腰帶動左手,彎腰,手指點右腳尖。
5、身體身右,以腰帶動左手,彎腰,手指點右腳尖。直腰,左手舉回頭上,再彎腰,以左手指點右腳尖。如此上下連點三次。
6、左右展翅合為一次,重復多次。結(jié)束本部功時,兩手向左、向上、向右下旋轉(zhuǎn)一圈至小腹,兩掌變?nèi)南蛏?,相對置于臍部,收回左腳。
第八部 兩足頓頓飲嗜消
功理:
這里的“飲”指吃喝所引起的疾病?!笆取敝敢恍┎徽5膼酆煤吐?,如煙癮、酒癮等。
全身自然松立,兩腳緊靠,兩臂下垂緊靠身,手三陰、手三陽已繃直,全身用內(nèi)勁繃緊,將兩腳后跟繃直提起,(即足三陰、足三陽經(jīng)絡繃緊)將身體舉起又放下,作有節(jié)奏的上下起落運動,使全身上下的經(jīng)絡、骨骼、關節(jié)進行張弛調(diào)整,作到松筋疏骨,對消除飲食阻滯及不良嗜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1、與第六部功《五勞七傷向后瞧》“夾臂定神”的動作相同。
2、兩腳并攏,兩腳跟慢慢抬起,然后,輕輕下振,共五次。頭兩次提起較高,速度較慢,相隔較久;后三次提起較低,速度較快,相隔較短。其旋律是“1-2-3,4,5”。
3、提振五次為一節(jié),至少做五節(jié)。最后,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翻掌,掌心向上,提上至臍部。
收功式
有起勢必有收式,不收功則散開元氣不能歸聚,所以,一定要收功。
方法是:
1、兩手分開,指尖向上,指背相靠,置于臍上。兩手上提至指尖到“天突穴”(胸骨上上窩正中),稍停。
2、舌頂上腭,隨掌上提時,意想氣從“氣?!?臍下一寸半處)沿胸而上,經(jīng)舌上“印堂”(兩眉頭聯(lián)線中點)到“百會”,過后腦,下至“玉枕”。(枕骨粗隆上緣凹陷處)這這樣可以開發(fā)智慧。
3、兩手分開向左右變垂掌(掌心向內(nèi))置于乳房外側(cè)同時,意想氣從玉枕沿頸椎向左、右肩分流。
4、兩手繼續(xù)向下沿兩肋至大腿兩側(cè)。隨手下落時,意想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氣如淋浴一般,直至涌泉穴。(腳底正中凹陷處)當腳有氣感時,手指和全身都自然放松,再安靜、自然站立片刻,即為收功完畢
整個功法練完可能需要25分鐘,初練大汗淋漓,一段時間后渾身上下暖洋洋,不懼嚴寒,起式、收式特別重要,不要忽視了。
八部金剛功是老道爺張至順所傳,因為老道爺仙壽104歲,大眾自然對此功法心悅誠服、頂禮膜拜,但人們卻忘了老道爺說的任何功法都要修心,一顆五味雜陳的心修煉什么功法都是枉然徒勞,更別說修仙。不會說今天練完功明天身體就健康百病不得了,帶著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去修煉是不會有多大進步的,只會讓自己朝三暮四,原地打轉(zhuǎn)。
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大家身在寶山,勿空手而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uantongwushu/667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八部金剛功的特色和注意事項
下一篇: 八部金剛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