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①;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②: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③;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質(zhì)真若渝⑤;大白若辱;方無隅⑥;器晚成;大音希聲⑦;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⑧,善貸且成。
【注釋】
①亡:通“無”,沒有。
②建言:一說是立言之意,一說是老子所引用的書名,也可能是諺語或歌謠。之:代詞,指代下面的話。
③夷:平坦。颣:不平坦,崎嶇。
④建:同“健”。偷:懶惰、懈怠之意。
⑤渝:空虛;有假。
⑥隅:角落。
⑦希:無、沒有。
⑧唯:只有。
【譯文】
上士聽到道后,必定立即勤奮去實行;中士聽到道后,則將信將疑、猶豫不定;下士聽到道后,則會哈哈大笑。如果不被他們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為“道”了。所以古時候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在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凹凸不平;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廣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處;剛健的德好似怠惰的樣子;質(zhì)樸純真又好像渾濁未開;潔白無暇的東西好似含污納垢了一般;最方正的東西好似沒有棱角;最珍貴的器物總在最后制成;最大的樂聲反而聽來沒有聲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它的形狀。道幽隱無聲,無名無狀。也只有道,它善于給予萬物并且輔助萬物。
《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大音希聲。此“音”乃是無心之音。
無心之心乃先天元神,正是“德”,是故此音乃“德”之音。
第四十一章與大成凈土有密切聯(lián)系。實際上,本章與《道德經(jīng)》第八十章“小國寡民”,都是大成凈土核心指導(dǎo)元典。
大道“善貸且成”,怎么達到?不正是大成凈土的小往大來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620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