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與元神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氣、氣生精,由精產(chǎn)生身體的變化,來構(gòu)成完整的生命活動。修煉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從精到氣到神到心。通過煉神達到元神,通過煉氣到達元炁,通過煉精到達元精。一般都是先練型,通過對身體的自我調(diào)整實現(xiàn)整體平衡,讓心神與肉體的結(jié)合也達到平衡,這是當初階段的煉精之法。所以修煉時要求身體端正,使中脈豎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靜與安詳,并使練形達到平衡,有了這些基礎(chǔ)之后就可以煉精。此精指的是筋脈皮骨等肉體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過程是通過煉精化成后天之氣,通過煉氣達到元炁,通過元炁煉元神。要注意的是,氣沒有煉到元炁的層次不能養(yǎng)元神,所以有煉氣而還神之說。元炁跟神相合,才能達到元神的位置,之后才進入命胎階段。也只有達到命胎階段時,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進行修持,方能進入修持階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煉點年,練精化氣時期只能稱為養(yǎng)生階段。做到心理安靜,神態(tài)安詳,從身體到心理都比較健康,這是養(yǎng)生的內(nèi)容,即能夠養(yǎng)護與照顧自己的生命。
(一)性命雙修的整體修為
雖然練精化氣還沒有涉及到命胎,沒有涉及修煉層次的內(nèi)容,但要想修煉與修持,就必須有練精化氣來做基礎(chǔ)。當然,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問題,練精化氣階段是否是必須的?當煉到煉氣還神、煉神還虛之后,煉精化氣的內(nèi)容是否還存在?是不是一點都沒有了,只靠煉神就可以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只要肉體存在,就會有這部分內(nèi)容。肉體是由精氣構(gòu)成的,缺了精氣,肉體就不存在了,所以不管到哪個階段,即使煉到育化嬰兒的位置,精化氣的狀態(tài)也存在,只是那時轉(zhuǎn)化得會更好一些而已。
另外,修煉是否一入手就必須煉精化氣?我們知道,煉精化氣階段的精一般指生殖之精,這是以局部煉法入手修煉都必須有的內(nèi)容。一般講上丹田為藏神之所,中丹田藏氣,下丹田藏精。意守上丹田與中丹田的目的也都是為了化精,所以說從局部入手修煉的,都屬于煉精化氣的內(nèi)容,都是比較單純的煉氣之法。
那么,怎么可以越過煉精化氣與煉氣還神階段,而直接溫養(yǎng)命胎呢?唯一的途徑是照顧整體去煉。從整體入手去煉,其本身就已經(jīng)包含了煉精化氣的內(nèi)容,而能夠直接進入命胎階段。實際上如果仔細考慮一下,會發(fā)現(xiàn)佛家修持就是這么走的。佛家講煉性之道,把本性看作是生命的根本,講究萬物皆空,其目的就是為了回歸本性,為了溫養(yǎng)照顧本性,這就是命胎修持。而道家入手一般均以精氣為主,通過精氣來煉神。佛家則先把精氣放棄,在禪定中把本性顯露,之后繼續(xù)溫養(yǎng)本性。這樣,兩家就均有了先性后命或先命后性的修煉過程,但最終實現(xiàn)的還是性命雙修之道。而在實際上完全可以把精、氣、神完完全全放在一起,哪個也不不用丟下,都把它們當成生命之中的一種存在,在這個前提下做到清靜就可以了。事實上,老子的書也好,莊子的書也好,都不去放棄精氣,要求三者同時存在。只是現(xiàn)在不太實用了,因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繽紛復雜,忙碌不堪,而難以澹泊,難以寧靜,也就難以做到這些了,委實可惜?。?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二)合本性的煉己之道
煉精化氣之前的內(nèi)容是筑基,當然是指小筑基,真正的筑基是包括煉到金丹之前的所有內(nèi)容。而煉己就是佛家明心見性的內(nèi)容,是道家元炁跟神相合后烹煉出元神的階段,涉及到本性才叫煉己,想煉己必須以元炁為基礎(chǔ)。而現(xiàn)在把筑基、煉己提到前面講是為了以后路途的安全,先通過書本,或通過老師講解,對煉己在理念上有一個大致的規(guī)矩,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壞事,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等等,僅僅如此,但這不是在真意或真念當中所認識到的,本性顯現(xiàn)之后,才能認識到對與錯,才能有一個自己的說法,否則既認不清,也把持不住,只有達到合本性而煉元神位置,這才能叫真正的煉己。
(三)在靈山上的覺者印證
本性顯現(xiàn)要求身上的氣達到元炁層次,元炁不純和,本性就不能真實地顯露,就達不到出言無忌的境界。象佛組在靈山講法,當釋迦師拈花時僅有迦葉一個人微笑,為什么呢?因為佛祖達到顯出本性的位置后才講這些事情,而聽眾是普普通通的一些人,能從道理上講解,身體方面沒達到這個位置,無論法講得怎樣真實,怎樣玄妙,講得再多,即使一萬句全是真言,也跟沒有講是一樣的,因為對方聽不懂。什么時候能聽得懂?身體到位時才能聽得懂,怎么才能到位?對佛家修持而言,就是已經(jīng)放棄物我,做到心心相印。而放棄物我,可不是指學生沒有自我,而是把一切都“撲”在佛祖身上,這叫心心相印。所以修持所言的師生關(guān)系,不是教法,也不是師授法,而其本質(zhì)是印證,徒在師處得到印證,為師對徒的印證,修在自身,非師之行。當然就佛陀的角度,講法是面對大眾的,對誰都一視同仁,象陽光普照萬物一樣,而接受者呢?如果失去自我,就不叫心心相印。不要以為自我放棄了一切,達到空的境界,就能與佛合拍了。什么是佛?佛是覺者,自性之覺,自我之圓滿者。能放下一切外相的東西,即本性之外的東西,本性當時是不可以失去的,本性必須立起來,如本性失去了,那樣只能是很昏庸而已。
而修持當中的空不是徹頭徹尾的空。靜也一樣,沒有絕對的靜,地球在自轉(zhuǎn),太陽也在轉(zhuǎn),人自己又怎么能絕對的靜呢?所以不要歪曲理解空、靜的含義。就個人身體而言,只要存在生命的變化知相,就只能有相對的靜。什么是靜?能達到平衡就靜了。很多人修煉都追求靜,可無論怎么追求都求不到,反而弄得自己心力憔悴,那種做法是不足取的。
中國字能做到望文生義。比如“靈山”這兩個字就是,《易經(jīng)》里講,山為艮卦,意思是止。儒家修持講止觀之法,但止的位置在哪呢兒?在心坎處,在中丹田的位置。“靈”就是“零”之生命的玄化,但表象又是什么都沒有,就是空,能達到無為之相,空的境界就是靈。如果沒達到這個位置,兩者是不可能相通的,不相通怎么叫得法?兩者之間也是一種能量交換。另外佛家講空無之法,學生呢,如果人人知道空無之性,知道生命之本來,知道結(jié)果之本來都是這一個“不著落”,這樣,道就有所傳,學生也就得法了。也就有更多的迦葉微笑了。
文源:內(nèi)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jia/1573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此功”與”內(nèi)丹功“僅一字之差,煉法···
下一篇: 葛洪仙翁的所經(jīng)歷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