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怎樣修煉道家
丹道養(yǎng)生功
一
、練功的姿勢:坐
、立
、行
、臥無論用何勢皆可修煉,修煉前均要寬衣松帶
,最好用松緊帶褲
。如《攝生三要》中說,“行欲徐而穩(wěn)
,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直”,“種種施為
;須端祥閑泰
,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氣中”。
體弱多病
、尤大病元氣已傷者
,先采用臥式為好。神經(jīng)衰弱
、夜不能寐
,可用練功引導(dǎo)入睡;高血壓患者
,多用臥式
,易于放松。
臥式分平臥式
、左側(cè)臥
、右側(cè)臥等。
平臥式:全身仰臥
,男者左腳放于右腳背上
,女者右腳交放于左腳背上,兩手分放于身體兩側(cè)
。
右側(cè)臥:體右側(cè)臥
,左腿自然蜷曲
,放在右腿上,右腿自然伸直
,右臂曲肘
,將右掌心放于右面部耳旁,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上
。
左側(cè)臥:體左側(cè)臥
,手腳上下位置與右側(cè)臥相反。
站式:兩足分開
,與肩同寬
,兩手合掌十指相對,屈肘
,拇指向胸
,豎掌于兩乳之間膻中穴。唇齒自然相合
,兩眼垂簾閉目
,微露一線之光。
坐式:有雙盤坐
、單盤坐
、自然坐。唇
、齒
、眼和站式相同。
行式:如太極拳
,“舉步低且穩(wěn)
,踏實方可進(jìn)”、“邁步如貓行
,運勁如抽絲”
。
坐式:坐式要腰直,四面凌空
。不管用何式
,皆要清靜、安寧
、全身放松
。
爐、鼎
、藥
、火要齊備。
爐
,就是會陰穴
。此穴居于前后二陰中間
,此處有動脈隱約跳動。此穴又為任督二脈交會點
。煉丹真火從此穴升起
,上烹于鼎。
鼎
,肚臍以下之小腹叫鼎(從上至下有氣海
、關(guān)元、中極穴)
。其狀如半邊鍋
,故有“半邊鍋內(nèi)煮乾坤”之說。
(編者按:爐與鼎
,在練功的不同階段
,不同層次
,有不同比喻
。此為筑基之初的一種。)
藥
,即人之三寶精
、氣、神
。
內(nèi)丹的“火”喻“元神”
。由意念控制呼吸、運氣的流行緩急
。初以武火烹煉
,繼以文火溫養(yǎng)。掌握火候
,方能把藥煉成丹
。故《諸家神品丹法》卷二說:“萬卷丹經(jīng),秘在火候”
。用自然呼吸法
,叫做文火。何謂武火
,即隨呼吸一上一下
,每吸一口氣都用意念,輕而緩地將氣送入丹田
,這樣的呼吸法叫武火
。通俗一點,叫心息相依
。
(編者按:火喻神
。但神有三分:武火乃后天識神
,文火為中天明神,天然之火為先天元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鸾栾L(fēng)用,武火之風(fēng)乃人為鼻孔深呼吸
,文火乃自然呼吸
,天然之火乃胎息。)
二、行功方法:
有了心理準(zhǔn)備
,姿式已擺好,爐
、鼎
、藥、火已備齊
,就可以開始煉丹了
。首先清心靜氣,全身放松
。兩眼垂簾閉目
,微露一線之光,內(nèi)視兩眉之間上丹田之印堂穴(主神)
,意念一氣往下行
,沿任脈經(jīng)兩乳中間的中丹田之膻中穴(主精),過中脘
、肚臍直到小腹氣海穴之下丹田(主氣)
。即已將精、氣
、神三品上藥裝入鼎內(nèi)
。先以武火烹煉,繼以文火溫養(yǎng)
。又曰:“至于中氣歸丹田之說
,不必執(zhí)泥,但使氣降于小腹而已”
。通俗之說:注視下丹田
,就是一心想著它,內(nèi)視看著它
,用耳聽著它
,用鼻嗅著它。即誘導(dǎo)大腦人靜,意守下丹田
,如雞孵蛋
,如貓候鼠,一心不亂
,一意不散
,,如心意散亂
,可默念“意守丹田身體好”或“意守丹仍能治病”……慢慢即可排除雜念而入靜
,仍可繼續(xù)烹煉。
請務(wù)必注意
,一定用意識引導(dǎo)
,將上丹田之神,中丹田之精
、下丹田之氣
,聚于鼎內(nèi)(小腹)。如果鼎中沒有精
、氣
、神三藥,就形成一個空鐺
,只會把鐺燒壞而煉不出丹來
。也易于出偏差,造成來得益而先受害之后果
。
烹煉時爐中要有火,火就是意念
。首先意守會陰穴
,就叫爐中點火。以火烹煉鼎中之藥
,還要風(fēng)助
,火才能燃燒猛烈。因此
,武火要有風(fēng)
,文火要有氣。武火風(fēng)即呼吸之氣
。肺為橐龠
,好象舊時打鐵用的風(fēng)箱,有了它
,火才燃燒旺盛
。武火是呼吸要隨意念,吸氣從頭頂百會穴下行沿督脈及背部(脊柱兩側(c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直到會陰穴
。呼氣時
,用意念將內(nèi)在的真氣從小腹沿任脈直上百會穴,又沿前額注入印堂
。文火
,就是用自然呼吸意守會陰。
《諸家神品丹法》中說:“萬卷經(jīng)書
,秘在火候”
,故烹煉中必須注意火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鹆页椤靶健?用自然呼吸意守會陰)
,火寒則添(呼吸之氣用意一下一上沿小周天路線循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要使意不散亂、神不外馳
。勤誠修煉
、早晚勿忘。將意注于爐中(會陰)
,烹于鼎內(nèi)
。如雞孵蛋,如貓候鼠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修煉
,人抗病能力增強。免疫力上升
、疾病漸愈
。日久身體自然康健。
(編者按:此下手之法大致可行
,但貴在勿忘勿助
,貴在守出真東西,聚出真東西
,貴在有師指導(dǎo)練功
。)
三、攢簇五行 ,和合四相
古今丹經(jīng)
,都談到攢簇五行、和合四相
。許多人思慮終日
,不得其解
。其實“四相”是從陰陽五行而來。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分陰分陽
。兩千多年前的《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陰陽者
,天地之道也……”五行即木、金
、土
、火、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八南唷币苍弧八南蟆保侵笘|
、南
;西、北四個方位
;八卦即乾
、坤、坎
、離
、震、兌
、艮
、巽八個卦位。八卦與陰陽
,八卦與人之臟腑又緊密相聯(lián)
。
攢簇五行、和合四相
,是對煉丹者進(jìn)一步修煉的要求
。就是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煉神還虛的整個過程中,首先使五臟真氣融合
,然后再把離卦(屬心火)
,坎卦(屬腎水)、震卦 (屬肝木)
、兌卦(屬肺金)
,由中央的脾土把它們聚為一個一無整體。從而達(dá)到攢族五行
、和合四相之目的
。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rèn)為,人生病的原因,外有五氣侵襲
,內(nèi)有七情所傷
。五氣是指風(fēng)。(屬肝木)
、暑(屬心火)
、濕 (屬脾土),燥(屬肺金)
、寒
。(屬腎水)。它們的卦位分別是震
、離
、兌、坎四卦
,由中央之脾土而布四周
,“土屬中央而灌四旁”。七情是指喜
、怒
、憂、思
、悲
、恐、驚
。七情對五臟六腑會造成傷害:怒則傷肝
、憂悲傷肺、恐懼傷腎
、驚嚇傷膽
、思慮傷脾。因此
,修煉丹道者
,應(yīng)該祛七情、保元氣
、保天性
。人的天性是什么?即本然之善。人之善
,在肝木為仁
,在心火為禮、在脾土為信
、在肺金為義
,在腎水為智
。丹道養(yǎng)生家應(yīng)具備人原本的禮、信
、義之美德
。
五氣順布而有春夏秋冬、寒暑往來
。人就要順從五氣
,注意飲食起居、衣食住行
。為防七情內(nèi)傷
,應(yīng)去掉七情,以保先天之元氣
,保人本然之善
,以養(yǎng)五臟六腑‘使我們的心靈、行為
、語官皆美
,讓周身濁氣盡去,修煉真丹凈潔之氣長存
,五行自然攢簇
,四相自然和合。
四、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
,就是性功命功合煉共養(yǎng)。性即精神
,性功包含做人
、立德、立言
、善事
。就是以養(yǎng)神為上。命即指物質(zhì)
,這里是指人體形體
。命功,指身體健康
,延年益壽
;就是說養(yǎng)形次之。
性功
、命功二者為不能分割的整體,它們相互關(guān)聯(lián)
,相互依存
。性功多從心理而言
,命功多從身體而言。所謂修身養(yǎng)性
,是指靜以養(yǎng)心
,靜以養(yǎng)氣。靜是前提:清心絕欲
,洗心滌慮
,使萬念不生,這就是守靜
。
老子說:”內(nèi)無思慮
,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
;《太平經(jīng)》中也說:“‘靜身存神
,即病不加也,年壽長矣
,神明佑之’
、‘求道之法靜為根”’。丹道經(jīng)書中談到的“坐忘”
、“止念”
、“內(nèi)視”、“心齋”
、“入靖”等
,都是為了求得人之天然本性——好靜。氣
,人生命運動的能量
,有氣則生、無氣則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对企牌呋`》五六《元氣論》中說:“人與物類皆稟一元之氣而得生成,生成長養(yǎng)
,最尊最貴者莫過于人之氣也
。”’故須靜以行氣
。
如何行氣?《服氣經(jīng)》卷三十三“行氣”中說:“行氣之法
,密室閉戶,瞑目偃臥
,枕高二寸
,無聞無見無思,不動喜怒憂患
,閉氣數(shù)息
。初時三息五息九息
,……至于千則近乎仙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爆F(xiàn)代叫數(shù)數(shù)法
。行氣于室,而服氣則于室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短逭{(diào)氣經(jīng)》講得較為詳細(xì):“鼻長引氣,口滿即咽
,然后吐
,少吐多吸。服氣應(yīng)注意:(1)鼻納氣
,口吐氣
,呼吸要細(xì)、長
、深
、勻;(2)服氣宜選擇環(huán)境幽靜
,空氣新鮮之處
,宜于早上林間行之;(3)服氣可與導(dǎo)引按摩內(nèi)外結(jié)合
;(4)服氣宜節(jié)食
,不應(yīng)過飽;(5)服氣要注意意念活動
,排除一切雜念
,使心情安適、心靜守一
、凝神聚氣
,使心氣平和、神氣合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毙袣庥纸小笆硽狻薄ⅰ昂瑲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煉氣”
、“服氣”等。內(nèi)丹家采先天元精之氣為丹田
,與后天呼吸之氣內(nèi)外結(jié)合
,結(jié)成還丹,而達(dá)性命雙修之目的。
五、輔助功固精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修煉
,以神運煉精氣,達(dá)到三位一體
,金丹結(jié)成。每次烹煉
,口內(nèi)“靈液”(口中唾液
,又叫神水)源源而生,頭目清爽
、精神大增
、一身輕松、疾病漸愈
,陽氣回升
,身體自然日漸康強。人之精液也增多
,性欲亢進(jìn)
,夜間常有陽舉現(xiàn)象,時有遺精
,故應(yīng)及時防治
。為惜 精、保精
,就要煉“固精法”
。《養(yǎng)性延命錄》中說:“養(yǎng)身之道
,養(yǎng)精為寶
,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
。修煉是以精化氣
,這是功法的基礎(chǔ),精足又遺精(又叫“走丹”)
,拿什么去化氣呢?這是修煉之大忌
。
固精法 就是防治遺精有效之法,可夜晚睡時和早晨起床前各煉一次
。先意守下丹田
,左手勞宮穴按在神闕穴上,右手扶在左手背上
,從左向右轉(zhuǎn)擦36次
,再兩手上下交換。同理
,從右向左轉(zhuǎn)擦36次
。然后雙手并在一起
,上從膻中穴下至中極穴,上下摩擦36次
。下推時雙手斜立
,手心斜向下,用大魚際沿肚皮下推
,上摩時用小魚際柑肚皮上摟摩
。此日:先下后上為瀉法,先上后下為補法
。體質(zhì)強壯者用瀉法
,虛弱者用補法。然后將睪丸送人陰囊內(nèi)
,用兩手大拇指扶住
,用兩手食指和中指在外皮上面摟擦81次(先左后右為一次)。此謂“一擦一摟
,左右換手
,九九之功,真陽不走”
。如有陽舉
、立刻用右側(cè)臥、臥如弓
,意守會陰
,提肛,舌抵上腭
,牙關(guān)緊閉
,兩手握拳用勁,循行小周天路線一圈
,氣人下丹田
,全身放松,此為一次
。如法三次
,陽舉自消,即可防治“走丹”
。注意氣沿小周天路線循行時
,氣到上丹田可停留片刻,再將氣送人下丹田
。此法用“武火”烹煉
。練畢按收功方法結(jié)束。此法只適用于男性。
本次修煉完畢皆要收功
。方法是:先意守肚臍
,以意引氣,沿肚臍從內(nèi)向外
,從左上向右反時針方向轉(zhuǎn) 36圈
,再由外向內(nèi),從右上向左順時針方向轉(zhuǎn)24圈
。女性則方向與男性相反
,即先順時針后逆時針轉(zhuǎn)圈,仍先轉(zhuǎn)36圈
,后轉(zhuǎn)24圈。然后深吸一口氣人肚臍繼意進(jìn)命門之感
。然后搓手臉結(jié)束
。
六、道家丹道養(yǎng)生功的原理
佛教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源于國外
,道教源于中國,故曰國教
。對道教影響最深最早的人物是軒轅黃帝和老子
,故又稱黃老學(xué)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包S老道”起于戰(zhàn)國
,盛于西漢初期。道學(xué)的本質(zhì)是“科學(xué)的唯物論”
。老子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萬物負(fù)陰而抱陽’”。陰與陽對立而統(tǒng)一
,最終合二為一
。因此,黃帝和老于是最先發(fā)現(xiàn)和運用這宇宙真理的祖師
。他們不僅把“陰”與“陽”理論化
,而且系統(tǒng)化。因此是中國獨有的瑰寶
。
那么
,道家把這個宇宙真理、運用在煉丹養(yǎng)生方面是怎樣實現(xiàn)的呢?老子說:“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
,即是順看宇宙演化規(guī)律:是由道生先天一炁
,二廂生陰陽,陰陽生天
、地
、人三才,再衍生出宇宙萬物
。簡言之
,叫“順則生人生物”。丹道先輩們經(jīng)反復(fù)實踐
、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
,悟出了用逆反的有法才能煉出內(nèi)丹。由于來之不易
,十分寶貴
,故內(nèi)丹又叫金丹。這種逆反的方法
,就是沖過三關(guān)結(jié)成丹
。第二關(guān),使人的精
、氣凝結(jié)為炁
,使精化為炁和神;第二關(guān)
,使炁煉為神
;第三關(guān),使神還虛
,而結(jié)成金丹
。從而使人回到胎兒的先天狀態(tài)。故有“老來煉得童兒體”之說
。這就得到了長生的目的
,這就叫逆則成神成仙。先順從自然
,后用“逆練”過“三關(guān)”
,道法自然又回歸自然,達(dá)到返樸歸真之目的
。這就是中華從古相傳至今的道家丹道養(yǎng)生功的原理
,也是丹道養(yǎng)生功的獨到之處,博大精深
、奧妙無窮
。
七、注意事項
1、過饑過飽
、極度疲勞
、大悲、驚恐
、憂傷等反常情緒
,暫停修煉。
2
、男子遺精
、女子月經(jīng)來潮、感冒
,可停練2~3日
;初練時,100天之內(nèi)忌同房
。否則
,不僅影響修煉效果,病者可能加重病情
。
3、風(fēng)雨交加
、電閃雷鳴等惡劣天氣停止練功
;空氣污濁、過于吵鬧之地不能練功
。
4
、修煉中如出現(xiàn)偏差(極少見)暫停修煉,可向修煉有術(shù)者討教
,重者可用針灸
、湯藥糾偏,不必驚慌害怕
;最好是靜功
、行功兼煉。
5
、煉丹養(yǎng)生勤為徑
,良師口授、經(jīng)書指路不可少
,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也需要
,自修自悟最重要。
6
、少喝或最好不喝酒
,不抽煙
,忌高脂肪食品、淡食
,糖和含糖高的食品也少吃為佳
。
相關(guān)名詞術(shù)語:
1、精:精指人體各種物質(zhì)的精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貑枺饏T真言論》說:“夫精者
,身之本也
。”精是生命之源
,煉丹藥物之一
。又分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精
,來自先天
,稟受于父母,即元精
;作煉丹之用
。后天精,由清氣和飲食水谷中的精微化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梆B(yǎng)身之道,以精為寶
,施之則生人
,留之則生身”(《養(yǎng)性延命錄》)。
2
、氣:氣是構(gòu)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zhì)
,生命運動的能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知北游》中說
;“人之生,氣之聚也
,聚則為生
,散則為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睙挼ぜ野选胺狻弊鳛橐环N煉丹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