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丹道傳承

      伍守陽的內(nèi)丹術(shù)探微

      大道家園 2019-12-01 21:52:18

      丁常春



      伍守陽(1574 ——

      ?)
      ,原名陽,字端陽
      ,自號“沖虛子”
      ,江西南昌縣人
      ,龍門派第八代弟子
      ,為明代后期著名內(nèi)丹家,內(nèi)丹清修派的集成者
      。伍氏主要著作為《天仙正理直論》
      、《仙佛合宗語錄》等
      。清代后期伍氏一脈以“伍柳派”名世


      伍守陽的丹法是先性后命

      、終而了性
      ,以煉己為首
      ,次循序修三關(guān)
      。道教內(nèi)丹派認(rèn)為
      ,人道順生有三次變化
      ,那么仙道逆行亦有三關(guān)修煉
      。三關(guān)修煉指:初關(guān)煉精化炁、中關(guān)煉炁化神
      、上關(guān)煉神還虛。初關(guān)是修命
      ,中關(guān)是證性
      ,上關(guān)是還虛
      ,此即所謂“性命雙修”
      。三關(guān)修煉是16歲至64歲己化精
      、耗精者修煉之功法
      ,而“童男未化精者之修”則不需初關(guān)煉精化炁之工
      。伍氏對三關(guān)修煉功法次第以及化炁化神之理等進行了詳細(xì)地闡述
      ,發(fā)前人未發(fā)之秘
      。本文試對此作一簡要解析
      ,以求教于方家。



      1. 煉精化炁論

        (一)初關(guān)煉精化炁的基本步驟

        初關(guān)煉精化炁的基本步驟是:調(diào)藥

        ,采小藥,封固
        ,行小周天之火
        ,止火

        調(diào)藥是未采藥

        、煉藥之前的工夫
        。藥
        ,又稱外藥,指元精
        ,即元炁
        。它順則化為后天精,逆則返還于炁穴為元炁
        。內(nèi)丹家就是抓住此變化之機
        ,凝神入炁穴,使元精逆返歸炁穴
        ,此被稱為“勒陽關(guān)”
        ,又叫“調(diào)外藥”。

        調(diào)藥的內(nèi)容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藥必先調(diào)

        ,調(diào)其生之時
        ,合于當(dāng)生之時。伍氏認(rèn)為調(diào)藥生之時合于當(dāng)生之時
        ,其法之要訣是調(diào)得真覺則得真炁,不得真覺則不得真炁
        。怎樣調(diào)得真覺而得真炁呢
        ?他說:無念慮存想
        ,無知見睹聞
        ,如鴻蒙初判,真性始覺
        ,真霖始呈
        ,此時的真炁才叫先天元炁。由此可知
        調(diào)得真覺之法就是《道德經(jīng)》中“致虛極、守靜篤”之法
        當(dāng)全無妄覺時
        ,真性始覺,此即真覺
        。是時真先天之元炁還未墮于形體之用。元炁若墮于形體之用就變化為后天之精
        二是藥生時用調(diào)
        ,調(diào)其合于當(dāng)采之時,即調(diào)定其機
        ,而后用當(dāng)采之工

        伍氏指出天仙于藥生之時候辨老嫩

        ,為調(diào)
        。凡世邪道
        ,以藥生之形質(zhì)辨老嫩
        ,而不用調(diào)
        。真藥產(chǎn)生只是可用之機
        ,還需要辨老嫩
        。因為過早炁嫩
        ,過遲炁散
        ,用嫩、微(老)而急采之
        ,不能結(jié)金丹成
        。必要用真足之炁
        ,方可用以補精化炁
        。采小藥的關(guān)鍵是必須保證所采藥物之真。通過調(diào)藥工夫
        ,真藥物才會產(chǎn)生。要想采得真藥
        ,還要知道藥生之真時與采藥之真時
        ;若不知
        ,則不得真藥
        。藥生之真時有藥生之內(nèi)景,他說:“如遇至靜至虛
        ,不屬思索
        ,不屬見聞覺知
        ,總是虛之極
        、靜之篤者。而真陽之炁自動
        ,虛靜之極自動,方是循環(huán)自然妙處
        。非覺而動,實動而覺
        ,覺而不覺
        ,復(fù)覺真玄
        。覺而動者
        ,先覺后動也
        ;動而覺者
        ,先動后覺也。即是先天宜用之藥物
        ”意思是說,當(dāng)虛極靜篤之時
        ,神無思索、見聞覺知
        ,真陽之炁自動(一陽初動)
        ,非覺而動
        ,此真陽之炁就是真藥物
        ;是時也就是藥生之真時。藥生之真時就是采藥之真時

        關(guān)于采藥真工,他說:“夫炁與神皆有動靜

        ,而靜極之際正有動機
        。炁動即有神動……夫此炁雖動,不得神宰之而順亦不成精
        ,不得神宰之而逆亦不成炁。修仙者于此逆修不令其出陽關(guān)
        ,即因身中之炁機合以神機
        ,收藏于內(nèi)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终f:“以先天無念元神為主
        ,返照內(nèi)觀
        ,凝神入于氣穴
        ,則先天真藥亦自虛無中而返歸于鼎內(nèi)之炁根為煉丹之本
        。”這就是說
        ,炁動神動,元炁發(fā)動之機合以元神妙覺之機返歸于元炁之根
        ,即以元神主宰元炁,不令其出陽關(guān)
        ,返歸于體內(nèi)之炁根
        ,此即采藥真工
        ;也就是所謂“時至神知
        ,采而后生”
        采到小藥后就得封固于下丹田,再行“小周天”之火進行烹煉

        關(guān)于行小周天火候,伍氏主張其要點有二 一是以真息定子午卯酉四時并且以真息數(shù)定時數(shù)

        ,子進陽火
        ,午退陰符
        ,卯酉沐浴
        ,子午卯酉為身中活子時。沐浴是正功
        ,進火
        、退符是助功
        。而以真息定子午卯酉
        ,“子午卯酉”又是身中活子時
        ,而不是呆板地按歷書一日十二時
        ,用心中默運十二時而虛比
        二是以吸升呼降為行火之機
        。他說:用后天之氣,覺借后天而返先天
        。當(dāng)在陽之時,順吸機而至乾
        ,乾為天
        ,為首位
        ,在上
        ,故曰升不降
        。當(dāng)在陰之時
        ,則順呼機而至坤,坤為地
        ,為腹位,在下
        ,故云降不升。此即吸
        、呼機之妙用
        。行此小周天火候
        ,積累動炁
        ,以完足先天純陽真炁
        。凡遇有一動之炁而一煉
        ,一次火候運一次周天之?dāng)?shù)
        ,如此煉而復(fù)煉
        ,周而復(fù)周
        。其間若有一天不煉則真炁不能長旺而速于隨神而化;但又不可一周完而不歇
        ,雖無害,亦使真炁發(fā)動之機遲到
        。“

        何時止火呢

        ?伍氏認(rèn)為
        ,行小周天之火不到百日
        ,純陽真炁足似初出母胎
        ,就得止火
        。止火又有止火之候
        。關(guān)于止火之候他說: “所謂‘三百周天’者,三百妙周之限數(shù)也
        。……周天要滿三百候之限數(shù)方為火足之候
        、止火之候,此積于內(nèi)者也
        ;猶
        有龜縮不舉并陽光二現(xiàn)之景
        ,皆為火足之候
        、止火之候
        ,此形于外者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瓋擅奸g曰‘明堂’,陽光發(fā)現(xiàn)之處也
        。陽光發(fā)現(xiàn)之時
        ,恍如掣電
        、虛室生白是也
        。當(dāng)煉精之時即有陽光一現(xiàn)之景
        ,斯時也
        ,火候未全
        ,淫根未縮
        ,一遇陽生即當(dāng)采煉、運一周天
        ,以至采煉多番,周而復(fù)周
        、靜而復(fù)靜,務(wù)期圓滿三百妙周之限數(shù)而后己
        。限數(shù)既滿
        ,惟宜入定以培養(yǎng)其真陽
        ,聽陽光之二現(xiàn)可也
        ;由是于靜定之中忽見眉間又掣電光、虛室生白
        ,此陽光二現(xiàn)也,正是止火之景
        、止火之候也。是時三百妙周之限數(shù)恰恰圓滿
        ,龜縮不舉之外景次第呈驗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span>

        意思就是說,行小周天火候三百妙周為止火之候

        ,此謂內(nèi)法
        ;出現(xiàn)“馬陰藏相”并“陽光二現(xiàn)”之景亦為止火之候
        ,此即止火之外景。由此可知
        行小周天火候三百妙周或“馬陰藏相”并陽光二現(xiàn)之景出現(xiàn),就是止火之候
        若此時不止火
        ,就會傷丹而導(dǎo)致走丹,過猶不及
        。斯時,精盡化炁
        ,則不復(fù)有精。但這里的“無精”與人老精竭不同
        ,它是指真炁久定
        ,不再動而化精
        。伍氏認(rèn)為此時百日筑基功成——化炁完成

        (二)調(diào)息

        調(diào)息是小周天火候之用

        ,是初關(guān)的重要功夫
        。但知天仙道之調(diào)息者甚少。伍氏指出
        ,強調(diào)必調(diào)息者,執(zhí)呼吸(閉氣)而不己
        ,障于道而無所成,此是不知從有入無
        。而言不必調(diào)息者
        ,縱呼吸而不顧
        ,背于道而無所事
        ,這又是不知從無入有,從無所修
        ,則與凡夫原來沒有分別。如何是天仙道之調(diào)息?他說:“調(diào)息者
        ,初機小周天火候之用
        ,本具有進火退符
        、沐浴溫養(yǎng)之義也
        。一呼一吸故為息
        ,仙家謂之太極之也,佛并諸祖謂之圓相之O
        。不呼不吸亦為息,仙真謂之太極中無極之O
        。佛并諸祖禪謂之圓相中之O也,所以有水牯牛之喻
        ”意謂調(diào)息是初關(guān)小周天火候之用
        ,本來具有進火退符
        、沐浴溫養(yǎng)之義
        ;調(diào)息就是使凡人之息轉(zhuǎn)為真息;真息即一呼一吸為息
        ,不呼不吸亦為息。

        關(guān)于一呼一吸之息

        ,他說:“速而不蕩,緩而不滯
        。純陽真人云:‘繞電奔云飛日月
        ,驅(qū)龍走虎出乾坤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匀荒苡烧嫦⒅勒呤恰S嵊裎嵩疲骸鸷蛑M退不可毫發(fā)差殊
        ,然后九轉(zhuǎn)之間,可保無咎
        。’不見其有,謂之勿助
        。真息似有而不有
        ,若見為有
        ,息則助長邪見
        。不見其無,謂之勿忘
        。真息本無而似不無,若起見無
        ,息則不成真息。非有非無
        ,非見非不見
        。見有見無,皆是偏見
        。即是斷見常見,皆有害于真息
        ,故皆非
        。合乎自然,同乎
        。見有見無
        ,固是邪見。執(zhí)著偏著
        ,不見有無
        ,亦是用意執(zhí)著而不免有偏執(zhí)之為害,何以成丹而得
        ?必合乎自然者而后可同
        。此有一呼一吸者
        ,不得不如是也
        。若不如是,則火候差失不合天機
        ,必不成丹而證道。人之息
        ,一呼一吸均平
        ,不用調(diào)。仙道所一呼一吸之息
        ,非世法之用,而是調(diào)息于有而至無
        、無而至有
        ,即以神馭氣
        ,行之必住
        ,住之必行
        ,在乎行住之間而調(diào)之。隨順往來之理
        ,而不執(zhí)滯往來之形
        ,欲合乎似無之呼吸
        。當(dāng)有往來
        ,不強使之無,而唯隨順之
        ;亦不強執(zhí),害其自然而為勉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纱丝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調(diào)息就是以神馭氣
        ,即心息相依
        ,一呼一吸合乎自然
        ,不可執(zhí)著有無,才合乎
        。如是小周天火候才合天機。

        關(guān)于不呼不吸之息

        ,他說:不呼不吸之息,略似閉氣而實非閉氣
        。它指內(nèi)則空空
        ,如太虛無物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杖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是真虛無
        ,則真息便可歸于真無
        。內(nèi)不空而逼塞者,是強閉氣
        ,外道、邪法
        、旁門之類皆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不呼不吸之息合于無極中之靜伏,正是虛極靜篤之景象

        (三)煉精化炁之理

        百日筑基,煉精化炁

        。何謂精化炁呢?伍氏說:“精化炁者
        ,是初關(guān)時設(shè)為次第之名目也
        。以為精由炁化
        ,則以炁之發(fā)動時不令化精而復(fù)全真是
        。是即元炁還元炁而言他是。元炁即無形之元精
        ,不順去化有形,故日精化炁也
        。若謂后天之有形質(zhì)者
        ,而可妄指為精
        ,則有形質(zhì)者
        。以形質(zhì)為礙不能化炁
        ,身中虛靈之處亦無安頓處
        ,亦無通達處
        。凡借精化是之言
        ,指人以執(zhí)信者
        ,乃房術(shù)邪說之人。莫不執(zhí)以誑世以舞弄后人
        ,不知所謂銷鍍成金矣。而金不復(fù)為鲼
        ,燒木成炭矣
        。而炭不復(fù)為木
        ,亦不復(fù)地氣而長旺
        。此喻之,可無疑矣
        。于發(fā)動時而還靜,還于本地
        ,用周天火熏蒸之,熏蒸得理則是歸本地而更長旺
        ,熏蒸不得理,則不能如是
        。今日發(fā)動時
        ,化炁補得一分
        ;明日發(fā)動時
        ,化炁又補得一分,動而至于不動
        ,補而至于不用補。補至十分而元炁具足
        。具足時便化炁了矣
        。不復(fù)有精
        ,而亦不復(fù)為世法用
        藥生矣
        ,謂之華池蓮花開
        ,謂之赤水得玄珠
        ,亦謂之地涌金蓮
        ,亦謂之天女獻花
        ,亦龍女獻珠。萬般喻名
        ,但要悟得此理,而后不失之浩瀚無稽
        ,茫然稱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里伍氏指出元炁即無形之元精
        ,不順去化有形之精,故日精化炁
        。后天之精因為有形質(zhì)為礙不能化炁。若謂后天之有形質(zhì)之淫精
        ,而妄指為精
        ,指人以執(zhí)信
        ,乃房術(shù)邪說
        。不過借精化炁之言
        ,以淫樂為目的而已

      2. 煉炁化神論

        ()中關(guān)煉炁化神的基本步驟

        中關(guān)煉炁化神的基本過程為:采

        ,過關(guān)服食
        ,封固,行周天之火

        藥”指純陽之炁。采藥要知采藥之候

        。關(guān)于采藥之候,他說:“陽光二現(xiàn)之后
        ,于靜定中見眉間又掣電光
        、虛室生白
        ,此即陽光三現(xiàn)為采藥之景
        、采藥之候
        ,此時若再行火至陽光四現(xiàn)則藥必隨火溢出而化為后天有形之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标柟馊F(xiàn)時,炁己純陽
        ,就用七日采工采得藥。何謂七日采工
        ?他說:“初采猶當(dāng)入定
        ,專用眸光之功
        ,日間用雙眸之光專視中田
        ,夜間用雙眸之光留守不怠,采藥至五六日間
        ,于是藥采而后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睘楹涡枰闷呷詹晒げ傻?/span>
        ?因為此時炁歸命根雖有動而不離命根,不會馳外
        ,與初關(guān)情況不同
        ,所以采工不同。得藥亦有外景出現(xiàn)
        藥之外景有六:六根自先震動,丹田火熾
        ,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后風(fēng)生
        ,腦后鷲鳴
        ,身涌鼻搐

        采得藥后

        ,用遷移之法,把藥從下丹田遷至中丹田
        ,這過程就叫過關(guān)服食。具體地說在此過程中
        藥轉(zhuǎn)尾閭
        、夾脊、玉枕三關(guān)
        ,通九竅
        ,直灌頂門
        ,過上鵲橋
        ,下重樓,而入中丹田神室之中
        藥過尾閭、夾脊
        、玉枕三關(guān)
        ,有五龍捧圣之秘機。何謂五龍捧圣呢
        ?他說:“前輩先師欲明過關(guān)秘旨,故借玄帝舍身得道之事以喻言之
        。所以喻言者,以五乃土數(shù)
        ,真息屬土
        ,龍乃元神。元神為真意之體
        ,真意為元神之用。體用原不相離
        ,故云五龍
        。圣即藥之喻
        。用意引
        藥過關(guān)
        ,故云五龍捧圣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span>意謂用真意引藥過關(guān),即五龍捧圣之內(nèi)涵

        是時

        ,封固藥于中丹田,此時中丹田為外鼎
        ,霖為內(nèi)鼎
        ,下丹田就為爐
        。于此同時開始行
        周天之火

        周天之初,使元神寂照于中下二田

        ,相與渾融化成一虛空境界,此即謂“守中”
        何謂守中之理呢
        ?他說:“中也者
        ,非中間之中
        ,乃虛空之謂中也。守也者
        ,非拘守之謂守,乃致虛之謂守也
        。守中也者
        ,不著意于二田
        ,亦不縱意于二田
        。即所謂元神寂照二田,成一虛境是也
        。故能葆中之體者,‘一念不生
        ,寂然不動’。直守到食脈兩絕
        ,昏睡全無,亦須臾不離于寂也
        。能盡中之用者
        ,靈光不昧,迥脫塵根
        。直守到二炁俱無
        ,念無生滅,亦須臾不離于照也
        。從來作用不分,寂照同用
        。所以全十月養(yǎng)胎之要務(wù)者
        ,蓋如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梢姡?/span>守中是整個十月關(guān)養(yǎng)胎之要務(wù)

        與小周天相比周天之火不用意引、不著相

        、不用時
        、不間斷,為不有不無之文火
        ,即所謂“十月養(yǎng)胎只在綿密寂照之功而己”。

        (二)胎息之工

        伍氏認(rèn)為男子身中本無胎

        ,而欲結(jié)一胎,必要有因
        。則因伏氣于丹田炁穴中而結(jié)胎
        ,是胎從伏氣中而結(jié)。元炁靜而必動
        ,欲得元炁不動
        ,必要有藏伏。因有胎
        ,即藏伏之所
        ,乃息而不動,是用從有胎中而息
        。胎因愈伏氣而愈長,氣因愈長胎而愈伏
        ,共修成一個圓滿胎神
        ,斯為神仙、天仙之要法
        。正如古《胎息經(jīng)》云
        ,胎從伏氣中結(jié),炁從有胎中息

        胎息與伏氣本是一事

        ,伏氣在煉精化炁時,欲以調(diào)此氣而伏
        ,即調(diào)其息而伏
        ,精可返而復(fù)還為先天之炁
        ;在煉炁化種時
        ,欲以息此氣而伏,即胎息其息而伏
        ,神可凝而復(fù)還為先天之神。

        伍氏認(rèn)為人身初始時

        ,只有一先天之炁
        ,無胎亦無息
        。因隨母呼吸而長為胎
        ,因胎而長為息。及至胎全
        ,妙在隨母呼吸而為呼吸。終日呼吸而不逼悶
        ,此緣不由口鼻呼吸
        ,只臍相通,故能似無氣息一般
        ,此真胎息
        。離胎而胎息即斷,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
        。逆修返還之理,就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還為胎中息
        。凡返還呼吸時,以口鼻呼吸之氣而復(fù)歸于胎息之所,即丹田之所
        。制伏呼吸之氣,必有元炁相依
        ,方可相定而成胎息
        。再以胎息養(yǎng)胎神,得神炁乘胎息之霖在中一定
        ,神炁與胎息相乘,方是有配合的修其胎息之工
        。如是而久久無間斷
        ,綿綿密密
        ,無時無刻
        ,而不是在胎中無息之景,直證陽神
        ,絕無動靜起滅,即是胎圓
        ,乃返還到如母胎初結(jié)一炁未成我
        ,而未分精炁與神之時簡而言之,“十月之關(guān)
        ,有元神之寂照,以為二炁之主持
        ,故云胎
        。有二炁之運行
        ,以為元神之助養(yǎng)
        ,故云胎息。忘二炁運行助養(yǎng)之跡
        ,而胎神終歸定,故云真胎息也
        ”…

        (三)胎圓確證

        伍氏認(rèn)為先天炁

        、后天氣全無
        ,食絕
        ,百脈亦絕
        ,已是胎圓之明證
        ;再者
        ,無論在十月關(guān)內(nèi)、外
        ,如果有一毫昏沉之意,說明余陰尚在
        有一毫散亂之念
        ,說明元神未純陽。所以必須守到昏沉盡絕
        ,散亂俱無之詣
        ,方為純陽果滿之胎神,

        “此第二關(guān)返一之理如此

        ,正己返到父母初交入胞之境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裉ヅc人胎是不同的
        ,因為父母初交時,只有虛無一炁
        ,元神未分于炁中;此則炁返合于神
        ,只有一虛無之元神存在了
        。如他說:十月以前,二炁俱無
        ,食脈兩絕
        ,已有明征矣
        。是以無論在十月關(guān)內(nèi)
        ,十月關(guān)外,但有一毫昏沉之意
        ,余陰尚在
        。有一毫散亂之念,神未純陽
        。必須守到昏沉盡絕
        ,散亂俱無之詣,方為純陽果滿之胎神
        ,而已入于神仙之域矣
        。佛宗云:“初禪念住
        ,二禪息住,三禪脈住
        ,四禪滅盡定
        。”合此宗也

        又說:如是而久久無間斷

        ,綿綿密密
        ,無時無刻,而不是在胎中無息之景
        ,真證陽神定,絕無動靜起滅
        ,即是胎圓
        ,乃返還到如母胎初結(jié)一是未成我,而未分精炁與神之時
        。正《入藥鏡》所謂“
        終脫胎,看四正”而得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此恼撸炈恼Ψ蛑袩o也
        。有
        ,則胎尚未圓。以其有
        ,乃養(yǎng)胎之工也。無
        ,則曰滅盡定
        ,而陽神成就矣。胎息還神
        ,固曰畢矣。胎事畢
        ,滅盡定
        ,佛亦滅盡定,入涅槃
        。故其《經(jīng)》云:“若于佛事不周
        ,不入涅槃。佛事周訖
        ,方入涅槃”

        (四)煉炁化神之理

        1.炁合神為煉

        煉炁化神

        ,欲將此炁煉而化神
        ,必將此炁合神為煉。何謂將此炁合神為煉
        ?他說:“既采得金丹
        ,逆運河車入于神室之中矣。倘其神光失照
        ,則
        藥失其配偶而旋傾,故必以元神為藥之歸依
        。以
        藥為元神之點化
        ,相與寂照不離,則陽炁自能勤勤發(fā)生
        ,與真息相運于神室,而元神得其培養(yǎng)以相煉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

        意謂藥(己足之元炁)失去元神寂照則旋傾,故必以元神為藥之歸依

        ;用藥點化元神,須神炁相與寂照不離
        ,則陽炁自能勤勤發(fā)生
        ,與真息相運于神室,而元神得其培養(yǎng)以化陰神
        ,即以元炁又為元神之歸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娚駷呕ハ鄽w依

        2.炁煉而化神

        煉炁化神

        ,何謂將此炁煉而化神呢
        ?他說:藥得火是相運于神室,既能點化神中之陰
        ,陰神賴以降伏
        ,而念慮不起。叉能培補神中之陽
        ,陽神愈益陽明
        ,而昏睡全無
        。不謂之煉炁化神
        ,不可也。又說:古云煉炁化神
        ,后人不知如何言化神炁
        ,人所自有者
        ,是因淫欲而消耗,神因淫欲而迷亂
        ,故皆不足
        ,而漸趨于死
        。真人修煉
        ,先以神助炁,煉得是純陽而可定
        ;后以可定之炁而助神,神是俱定
        。是至無而神至純陽獨定獨覺
        ,即謂炁之化神也。

        又如問曰:煉炁化神者

        ,炁神原二
        ,而亦以化言
        ,是何故
        ?答日:是神二,以其有炁有神現(xiàn)在
        ,故二名之
        。及至心息相依
        ,一向清凈
        ,隨順至于寂滅,得息無出入
        ,心不生滅
        定而常定矣。夫息無出入
        ,是無炁矣
        。而息住脈住
        ,其神寂為性
        ,獨有真覺真照。先若無此元炁助神
        ,則神不能常覺常照
        。是不合神
        ,則神亦不能常覺照
        ,即神之能常覺常照,由于是
        。是神歸一,而為神
        ,非是化神乎

        伍氏在這里指出炁化神之理為:一是炁能點化陰神,培補神中之陽

        。二是以純陽己定之炁而助神,神亦定
        ;漸漸地神炁俱定而常定
        ,炁至無,而神至純陽
        ,寂為性,獨定獨覺
        。所以說
        ,先若無此元炁助神,則神不能常覺常照
        。炁不合神,則神亦不能常覺常照
        ,元神之能常覺常照
        ,由于炁。炁神歸一,而為神通
        ,此即所謂炁化神。在陸西星的著作中
        ,煉炁化神的過程被喻為米合于水而成飯
        。這里伍氏從內(nèi)煉方法的角度,分析神炁合一的機制
        ,其理論深度于前者。

      3. 煉神還虛論

        十月中關(guān)之事完畢

        ,只是初證神仙
        ,猶有向上田煉神還虛而證天仙之工夫——煉神還虛
        。上關(guān)煉神還虛程序為:先三年乳哺
        ,后九年定。

        (一)三年乳哺

        神足胎全之后必須出胎

        ,若不出胎,則神
        、炁均可離定而動。神脫胎則離形
        ,只有入虛空之境
        ,還入虛空則不壞
        。若神不還于虛空則可馳逐其氣
        ,中關(guān)功夫就白費了。所以加以三年乳哺
        、九年
        ,方可成就神仙
        、天仙
        何謂乳哺?將陽神自中下田遷至上丹田
        ,上田名泥丸宮
        ,陽神歸伏之本宮
        按此時上丹田 就不叫鼎
        ,叫存養(yǎng)之所。歸伏本宮,陽神是初成
        。陽神未健壯,如母腹中初出的孩子一般
        ,雖具人形
        ,尚未至具足之人形,必憑乳哺而成
        ,故有乳哺之名
        ,即故喻神曰“嬰兒幼小未成人
        ,須籍爺娘養(yǎng)育思”
        。乳哺實質(zhì)是指神炁己定,而又加定之意
        。因為神炁初定
        ,未能久定
        ,所以加至于常常在定而不必于出定
        ;這便似乳而又乳,至于成人一般
        。顯然,乳哺本指養(yǎng)出胎之子
        ,此為養(yǎng)神之喻

        何謂乳哺之法?當(dāng)純陽之神遷到上丹田時

        ,不是要拘神在軀殼里,而要用出神之理調(diào)神出殼為身外之身
        如他說:“自上田出念于身外
        ,自身外收念于上田,一出一收
        ,漸出漸收
        ,漸哺漸足
        ,如是
        ,謂之乳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椴钢ú粌H指出神收神之法
        ,還包含存養(yǎng)。如他說:“其法兼存養(yǎng)之全體
        ,出收之用而言者也
        。”乳哺之法的首務(wù)是存養(yǎng)
        存養(yǎng)之功就是不著意上丹田,惟一陽神寂照于上丹田
        。他說:“存養(yǎng)之功
        ,不著意上田,亦不縱意于上田
        。惟一陽神寂照于上田
        ,相與混融化成一虛空之
        ,斯為存養(yǎng)之全體
        ,乃為乳哺之首務(wù)也。”意思是說
        ,存養(yǎng)之功是惟一陽神寂照于上丹田
        ,其為乳哺之首務(wù)

        存養(yǎng)功純后

        ,自有出神之景。出神景現(xiàn)神可出矣
        。當(dāng)出而不出
        ,則不超不脫,難入圣階
        。乳哺階段,出神
        、收神之時少
        ,而存養(yǎng)之時多。何為出神之景
        ?他說:“當(dāng)其存養(yǎng)功純
        ,忽于定中見空中六出紛紛,即出神之景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坛錾裰俺霈F(xiàn)當(dāng)調(diào)神出殼。他說:“斯時也
        ,即當(dāng)調(diào)神出殼
        ,一出天門而旋收焉。出則以太虛為超脫之境,收則以上田為存養(yǎng)之所
        ”調(diào)神出殼又有出神收神之法則:出宜暫而不宜久
        ,宜近而不宜遠(yuǎn)。
        如他說:“出宜暫而不宜久宜近而不宜遠(yuǎn)
        。始則出一步而旋收焉,或出多步而旋收焉
        。久之或出一里而旋收焉
        ,或出多里而旋收焉。乃至百千里皆以漸次而至
        ,不可躐等而至也。所以然者
        ,以嬰兒幼小
        ,迷失難。

        由此可見

        ,調(diào)神是令其出入之有度
        。若不合于度
        ,則為妄出
        ,放逸而無妙覺靈應(yīng)。若知合度
        ,調(diào)十二時至七日
        ,調(diào)一七而二七
        ,至七七
        ,百日,而三千
        ,不失于久出促出之危
        。出而不速入,則初定而易動
        ,悖卻“十步百步”之說,著于塵染
        ,雖成神通
        ,而亦可失。

        陽神之出法

        ,通常為身外有身
        。但陽神本不專貴于有身,陽神本是無身
        ,無形相可見,只是借顯陽神初出能有身之為驗
        。實際上,陽神之出法較多
        ,不必執(zhí)于身外有身

        陽神之出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仙佛之種姓,即本性之靈光

        ,非有非無,亦無亦有
        ,隱顯形相
        ,安可據(jù)一。昔軒轅黃帝以火龍出
        ;施肩吾
        、鐘離正陽
        、呂純陽三真人以三級紅樓出
        ,以七層寶塔出;劉海蟾真人以自氣出
        ,化鶴沖天
        ;馬丹陽真人以風(fēng)雨雷震出
        ;孫不二元君以香鳳瑞氣出朗然真人以金蟬出
        ;蘇玄朗真人以白鶴出;西山十二真人王祖師以花樹出
        ,此有相可見而非身也。丘長春真人出則通天徹地天地山河如同指掌
        ;又云三次撞透天關(guān),日月自別
        ,直下看森羅萬象
        。南岳山藍養(yǎng)素生以拍掌笑出
        ;此二者無相可見,而亦非身也
        。釋迦牟尼佛世尊以白毫光出,故《華嚴(yán)經(jīng)》五十卷云
        ,世尊從白毫相中放
        光明
        ,名如來出現(xiàn)。又《法華經(jīng)》亦云
        ,世尊放白毫相光照見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阿迦尼吒天
        。南西北方,如是照見周遍
        ,此所出亦非有身也
        。有時出而化火龍吐火,有時出而化金剛密跡執(zhí)杵而吐火
        ,此有相可見而亦非身也。眾圣高真仙佛所出各別
        ,何常拘拘以身外有身為出哉”

        何故有此不同?伍守陽認(rèn)為得證定其空見性

        。遇出神之景而出,有身也可
        ,無身也可
        。亦不可強執(zhí)無身為是。但起念作有身想則有
        ,隨其自然空性之念則無身
        。他說:得定而見性真空矣。于可以出定之時
        ,偶有此念動而屬出者未有不隨念而顯化者,故不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驘o念住至寂滅中,而頓起一出念以調(diào)神者
        ,有同有不同
        。其久久常定而常定者,則變化顯現(xiàn)皆由一念
        ,千百億化身亦皆由一念
        。故念不在化身,則不必見有身
        。念在化身
        ,則不必不見有身

        伍氏認(rèn)為乳哺期間

        ,當(dāng)防之危險:“或有天魔來試亂我心君,故須出入謹(jǐn)慎
        ,方能全虛空之全體于往來之中
        ,以完夫乳哺之用也。故云:‘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坏炷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抑且識神變現(xiàn)使然,總要保扶心君為上也
        。若乃最初還虛功純
        ,則靈臺湛寂
        ,不染一塵
        。本無一物,魔自何來
        ?此又度越等夷者
        ,故修士當(dāng)以最初還虛為急務(wù)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pan>

        如此乳哺三年,陽神始得老成

        ,遂成神仙
        。如他說:“三年而神圓,可以千變?nèi)f化
        ,可以達地通天
        ,可以超海移山,可以救水救旱
        、濟世安民、誅邪除害
        ,任其所為
        ,皆一神所運,神變神化
        ,所以謂之神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笔菚r若意愿住世
        ,可以護國安民、救水救旱
        ,舉念無不是神通靈應(yīng)
        ;如果不愿意住世,再用九年面壁之功(九年定)
        ,從仙而還虛,又三遷至于天仙之虛境
        ,復(fù)歸無極
        ,遂成天仙。

        (二)九年

        九年

        ,還虛合道,伍氏稱為末后還虛
        。關(guān)于末后還虛之煉神義旨
        ,他說:“煉神也者,無神可凝之謂也
        。緣守中
        、乳哺時,尚有寂照之神
        。此后神不自神,復(fù)歸無極
        ,體證虛空
        。雖歷億劫,只以完其道性
        ,豈特九年而已哉
        ?九年云者
        ,不過使初證神仙者
        ,知還虛實證天仙之先務(wù)也
        ,故于九年之中,不見有道之可修也
        ,亦不見有仙佛之可證也
        。于焉心與俱化
        ,法與俱忘
        ,寂之無所寂也,照之無所照也
        ,又何神之可云乎
        ?故強名以立法,為末后還虛云耳
        。佛宗云:‘欲證虛空體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洗俗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九年定期間
        ,沒有乳哺時的寂照之神,神不自神
        ,所以無道可修
        ,無仙佛可證。強名煉神還虛
        ,目的是使初證神仙者不忘成就天仙之先務(w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2/14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太易先生妙解《黃帝陰符經(jīng)》(二)
      太易先生妙解《黃帝陰符經(jīng)》(二) 三
      、為什么說陰符經(jīng)以《奇門遁甲》為應(yīng)用
      ? 這個命題首先要從奇門遁甲之含義說起。奇者
      ,乙丙丁三奇也
      ;門者
      ,八門開休生傷杜景死驚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