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一畫開天,做先天八卦,后世圣賢受此啟發(fā),在八卦的基礎(chǔ)上推演出64卦,并加注卦辭爻辭,成書《易》,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三易,即《歸藏易》《連山易》《周易》?!稓w藏易》和《連山易》在流傳的過程中失傳,唯獨《周易》一直延續(xù)至今。
《周易》在流傳的過程中,又啟發(fā)了很多圣賢,這些圣賢覺得,《周易》的智慧非常難得,且非常深奧,于是紛紛為其貢獻力量,要么開枝散葉,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建學(xué)說,要么注釋解析,以便讓更多人認識。
開枝散葉的圣賢,創(chuàng)立了《奇門遁甲》《梅花易數(shù)》等等。注釋解析的圣賢,做了比較出名的《十翼》,《十翼》漢代之后成書《易傳》。
今天,我們說的易經(jīng),其實是不是一本書,而是相關(guān)的一系列經(jīng)典,當(dāng)然,核心就是《周易》和《易傳》。我們讀易經(jīng),就要從這兩本書入手,不論后面要走哪一門,《周易》《易傳》都是必讀。
《周易》全書,就是六十四卦,開篇就是乾卦,“乾,元亨利貞”,直到未濟卦,“有孚失是”結(jié)束。如果從沒接觸過的人直接翻看《周易》,難免兩眼一抹黑,字都認識,但就是不知道說了什么。所以,在《十翼》問世之前,《周易》的入門門檻是很高的。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圣賢們?yōu)榱俗尭嗳四軌蜃x懂,所以做了《十翼》
《十翼》就是《易傳》,是十篇對《周易》的注釋,取名《十翼》,寓意給《周易》插上翅膀,讓其騰飛。
這十篇注釋分別是,《彖傳上篇》《彖傳下篇》《象傳上篇》《象傳下篇》《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乾文言》《坤文言》。
入門先看《說卦傳》,開篇就說了《周易》的由來:“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fā)揮於剛?cè)?,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然后是八卦的由來和思想基礎(chǔ):“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p>
這里就不一一舉例,后面我會專門做視頻來詳解。讀完《說卦傳》,便能對《周易》有個大概的了解,《周易》是什么,有什么用,八卦是什么,象征什么,與自然和人類有什么關(guān)系,鬼神又是什么。
接下來讀《系辭傳》,理解又能更進一步,所謂系辭,就是《周易》當(dāng)中的卦辭和爻辭,《系辭傳》就是對卦辭和爻辭做的一個綜述,讀完《系辭傳》,再看《周易》原文,就不會再感覺很陌生。
讀完《說卦傳》和《系辭傳》,《易經(jīng)》就可以算是入門了。如有興趣繼續(xù)進階,那接下來就要學(xué)習(xí)象,數(shù),理。三者任何一個都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我在這里做個簡單的說明,后續(xù)我會做成視頻,進一步說明。
象就是八卦的樣子,其由來自古就有多種說法,其中兩種比較主流,一說是來自河圖洛書,一說是對天地現(xiàn)象的簡化。不管是哪一說,核心都是一個:天垂象。
意思就是《周易》是通過觀察自然而做出來的,自然也就是天地之間的一切,這一切不會說話,也不會寫字,只會出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比如,日出日落,刮風(fēng)下雨,草長鶯飛,四時更替等等,卦象就是將這些現(xiàn)象,借由六條杠杠表現(xiàn)出來。
這些現(xiàn)象背后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了解掌握這些規(guī)律,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適應(yīng)自然,還能做一些預(yù)測,還能推而廣之,用來指導(dǎo)決策和行動。這便是理。
為了讓預(yù)測更方便,更精確,在象和理的基礎(chǔ)上又衍生除了數(shù),各種各樣的占卜手法,就是數(shù)的推演。
而學(xué)習(xí)象、數(shù)、理,要結(jié)合著《彖傳》《象傳》來對《周易》六十四卦進行推演和解讀,一點點理解,精進。
而解卦,首先要搞清楚易經(jīng)體例。體例包含:卦象,卦辭,爻辭,彖傳,象傳。這里以乾卦為例做說明。
乾卦卦象是六條橫杠,也就是六個陽爻。看卦從下往上,最下面一爻叫初爻,陽爻叫初九,陰爻叫初六,初爻上面是二爻,陽爻叫九二,陰爻叫六二,一次往上是三爻,四爻,五爻,最上面叫上爻,陽爻叫上九,陰爻叫上六。至于為什么要叫“九”和“六”,初爻和上爻的叫法為什么和其他爻不一樣,這個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大家這里先記住,后面我再寫文章說明。
乾卦的卦辭是:乾,元亨利貞。爻辭是: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卦辭和爻辭就是對該卦的說明,卦辭主要說明,這一卦象征什么,代表什么,有什么特點等等,爻辭則是對該卦的象征和代表做分階段的說明,即這一現(xiàn)象開始是什么樣,會怎么發(fā)展,發(fā)展到最后又會是什么樣。
還是以乾卦為例,卦辭“元亨利貞”,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元是開始,亨是順利,利是有好處,貞是守正道。綜合起來就是,乾卦象征著開始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下,一切順利,有利可圖,但前提是堅守正道。
爻辭又對開始這一狀態(tài)做了分階段的說明。
初九:潛龍勿用。意思就是像龍一樣,潛伏起來,暫時不要展示自己的才華。因為時機還不是很成熟。
九二:現(xiàn)龍在田。利見大人。意思就是時機成熟了一些,可以稍稍嶄露頭角,這個時候如果有大人的幫助,便能得利。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已經(jīng)抓住機會,但在做事的時候要謹(jǐn)慎小心,朝乾夕惕,這樣才能避免很多麻煩。
九四,九五,上九就不一一說了。
講到這里,大家應(yīng)該不難發(fā)現(xiàn),乾卦的爻辭用了龍來做比喻,為什么呢?這就有要回到我前面說的,讀《說卦傳》能夠明白。
要強調(diào)一點,這里對乾卦卦辭和爻辭的解讀,只是簡單舉例,如果要深入的話,也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而且,解卦是一個參和悟結(jié)合的過程,參考卦辭爻辭的字面,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多方面考慮,多角度理解,慢慢領(lǐng)悟其中意思。所以,不同的人讀易經(jīng),會得到不同的收獲。
除了卦辭和爻辭,一個卦還有《彖傳》和《象傳》,彖傳就是對卦辭和卦象整體的進一步解釋,還是以乾卦為例,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意思就是,乾卦是偉大的開端,萬物由此開始,統(tǒng)領(lǐng)著上天,行云施雨,滋潤萬物,萬物由此得以形成,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太陽在天空當(dāng)中升起落下,時間和時辰由此得以確定,乾卦的六個陽爻,好比六條龍,變幻無窮,守護天地,利好萬物。
《象傳》是對卦象的說明,以及由此能帶給人什么啟發(fā)。乾卦象傳:天行??;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蜍S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糊堄谢?,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其中,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叫大象,是總體的論述,意思就是乾卦好像上天一樣,持久地運行而不停息,君子由此得到啟發(fā),自強不息。
后面的六句,分別對應(yīng)六爻。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對應(yīng)初九潛龍勿用,意思是之所以要潛龍勿用,因為初九是在最下面對陽爻。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對應(yīng)九二,現(xiàn)龍在田,利見大人。意思是初露頭角,要廣施善德。依此類推。
簡單做個總結(jié),學(xué)《周易》,先讀《十翼》即《易傳》,《易傳》又要先讀《說卦傳》,了解《周易》的由來和思想,再讀《系辭傳》,了解卦辭爻辭。然后結(jié)合《彖傳》《象傳》解讀卦辭爻辭。
以上除外,《易傳》還有四篇,即《乾文言》《坤文言》《序卦傳》《雜卦傳》。
《乾文言》《坤文言》,是圣賢給我們做的解卦示范。這一點,看開頭就能明白。
《乾文言》開頭:“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焙沃^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坤文言》也是如此。
當(dāng)然,除了示范,兩篇文言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告訴我們,《周易》開頭的乾坤兩卦很重要,否則也不至于要單獨拿出來做示范,為什么重要呢,因為后面的六十二個卦,都可以看成是由這兩卦相交而來。
《序卦傳》是對卦序排列和其中邏輯的說明,也就是,為什么乾卦排第一,坤卦排第二,屯卦排第三……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包含30卦,以乾開頭,到離結(jié)束,下篇包含三十二卦,以咸開頭,到未濟結(jié)束。
《雜卦傳》是對卦象之間聯(lián)系和推演的綜述,摘錄開頭做說明:《乾》剛《坤》柔,《比》樂《師》憂。意思就是,乾卦的性質(zhì)是剛,坤卦的性質(zhì)是柔,比卦體現(xiàn)樂,師卦體現(xiàn)憂,二者的關(guān)系是相對,后來人們將這種關(guān)系稱為互錯,除了互錯,還有相綜,半錯,半互,連互等,這個我也會做成視頻說明。
以上,是對《易經(jīng)》《易傳》的綜合說明,有心學(xué)易者,可仔細閱讀,有不理解的地方,歡迎留言,我會盡量回復(fù)。另,文中提到的很多內(nèi)容,我都會專門做成視頻,做更加詳細的說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3/24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易經(jīng):當(dāng)你有這3種感覺時,就是上道了
下一篇: 為什么今天還要讀《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