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懷琳
元朝,中國第一個由游牧民族建立在統(tǒng)一王朝。也許大家會鄙視他們,認為他們不了解中國文化。畢竟據(jù)說元朝的讀書人地位很低,是實實在在的臭老九。不過這都是偏見,其實建立元朝的蒙古皇帝可能是所有王朝中最懂中華文化的皇帝。
關于元朝的國號,其實來自忽必烈的好基友劉秉忠的建議。據(jù)《元史·劉秉忠傳》至元“八年,奏建國號曰大元”。忽必烈采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來。之前的元朝叫“大蒙古國”或“大朝”。隨著殘宋國祚的斷絕,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非漢族作為統(tǒng)治民族的全國性政權——元朝,由此得到自己的名稱。
劉秉忠
?備注:劉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改名秉忠,在元初政壇,對元朝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
為什么要建國號?至于為什么要建國號,那就要從忽必烈所頒發(fā)的《建國號詔》說起。
《建國號詔》講的第一大原因是為了正名,以“美名”來接續(xù)歷代中原王朝的正統(tǒng)。大元國號的訂立,正表明了蒙古大汗政權接受“古制”——漢文化的一個方面,及其通過采用漢式國號、以贏取中原正統(tǒng)的政治與文化企圖。
第二個原因是以前國家的國號都是從前朝的封號而來,例如秦國最初占有陜甘一帶,后來統(tǒng)一六合,再叫秦國是不合適的;漢最初只是劉邦的封地,后來統(tǒng)一全國,不應該再叫漢朝,這些都是借殼上市,是不對的。
所以元朝建國號了就不應該用以前的蒙古,那是不合適的,應該改名才可以。這是冠冕堂皇地說:“我們之前沒有取得投資中原王朝的資格,所以沒法借殼上市。然而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最后而且唯一贏家,所以,叫什么名字,怎么解釋,我們說了算。”
第三個原因是“五德終始”說的沒落。歐陽修、朱熹等人對“五德終始”說的批評,使其在宋金以后一蹶不振。元朝改而承繼了上古三代之傳統(tǒng),“稱義而名”,取《易經(jīng)》“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這個表明忽必烈可以拿易經(jīng)談笑風生,比中國古代的帝王不知高明多少倍了。也證明了元朝和中國以前的王朝其實真是不一樣,據(jù)說忽必烈和好基友劉秉忠在定國號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還合唱過一曲《我們不一樣》。
忽必烈
?第四個原因,其實因為忽必烈也是一個心機婊。前四代蒙古國領導人,把蒙古的地盤分拆成幾大汗國,名義上這些汗國,當然是服從中央的領導。但忽必烈也不能肯定這些親貴的忠誠度,所以要定國號,凡是遵從使用大元國號的就是自家人,不用忽必烈制定的國號的就是心懷不軌,必須消滅掉。至于國號是大元還是小元,who care?
元朝疆域
?
為什么用“大元”?至于為什么用“大元”,那是因為元是取易經(jīng)中乾卦的乾,元亨利貞。 “元”為乾卦“元亨利貞”四德之首,萬物的生長都藉“元”開始,元是最大的。當然,大也是大的意思,是大上加大的至尊寶。就是說我忽必烈建立的是一個大大的國家??磥怼按笤钡娜吮群笫赖挠诉€自大,人家稱呼自己的國家也就是說——“‘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只有一個大,不及我元多了。
參考資料:
胡阿祥. 元與清定立國號的思想文化分析[J]. 臨沂大學學報, 2003, 25(2):128-132.
趙永春, 賈淑榮. 中國古代的"國號"與歷史上的"中國"[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 37(5):1-7.
杜洪濤. 明代的國號出典與正統(tǒng)意涵[J]. 中華文化論壇, 2014, No.98(6):52-57.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3/25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