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創(chuàng)造者和時間
《易經(jīng)》是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慢慢孕育而成。
人更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圣是一群人的代表,《易經(jīng)》是一群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每個時代都有很多人做《易經(jīng)》研究,他們把所有功勞集中在三圣身上。世歷三古:伏羲在上古,文王在中古,孔子在近古。《易經(jīng)》的構(gòu)成
《易經(jīng)》:分成“經(jīng)”、“傳”兩大部分
經(jīng):包含卦象、卦名,以及周文王和他的四子周公旦所寫的卦辭、爻辭。
傳:由孔子的《十翼》構(gòu)成,也稱《易傳》,是為了讓后人更方便理解《易經(jīng)》。
《十翼》:由七種構(gòu)成,其中三種有上下兩篇
《系辭傳》:孔子所寫,是《易經(jīng)》全盤的概要和導論,系是指把《易經(jīng)》聯(lián)系起來,因為”經(jīng)”分上經(jīng)和下經(jīng),配合對應就是《系辭傳上》和《系辭傳下》
《彖傳》:解釋卦辭,每卦都有彖辭,也分:為上、下
《象傳》:大象解釋全卦的卦象,小象解釋每一爻的爻象
《說卦傳》:專門解說八個基本卦的真正意思,以及八卦相重的由來
《序卦傳》:說明六十四卦次序脈絡,說明了為什么從乾、坤開始,最后到既濟、未濟結(jié)束的道理
《雜卦傳》:對六十四卦自己創(chuàng)出一套排列的次序
《文言傳》:孔子對乾、坤兩卦的解說
《易經(jīng)》和《周易》的區(qū)別?
從狹義來講,《周易》就是《易經(jīng)》,這也是目前大家普遍的認知。從廣義來講,兩者有所差異,這種差異有兩種說法:說法一:《周易》是《易經(jīng)》里的“經(jīng)”這一部分
可以理解為《易經(jīng)》=《周易》+《十翼》
說法二:《易經(jīng)》包含了《周易》、《連山易》、《歸藏易》
上古時期,除了伏羲氏的《周易》,還有神農(nóng)氏的《連山易》、黃帝軒轅氏的《歸藏易》,后面兩部易經(jīng)失傳,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散落于中醫(yī)、風水等方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3/2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易經(jīng):學會這幾點,困境中的人,會很快···
下一篇: 你知道《周易》是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