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
2017年,徐克導演拍攝了一部電影叫《奇門遁甲》,很多朋友搞不清楚這個是怎么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奇門遁甲的起源。
在《易經(jīng)》的應(yīng)用工具中,奇門通甲是所有這些工具里最為重要的,因為它的信息量最大,斷事的可能性相對最高。奇門遁甲里面含有天文地理、陰陽五行、《易經(jīng)》的基礎(chǔ)知識以及人謀事的謀略。所以它是綜合應(yīng)用這樣一些基本的東西去斷人和事的,因此斷的準確度相對會高。
那么奇門遁甲是從何而來的呢,歷史上有很多傳說?,F(xiàn)在我們來看一首很重要的歌賦所描寫的奇門遁甲的起源,那就是由北宋通人共同寫成了《煙波釣叟歌》,來描寫整個奇門遁甲的起源和它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要的使用方法。我們來看最前面的12句話。
軒轅黃帝戰(zhàn)蚩尤,涿鹿經(jīng)年苦未休,偶夢天神授符訣,登壇致祭謹虔修。這四句話告訴我們,當年的黃帝戰(zhàn)勝了蚩尤,經(jīng)過了很多年,然后偶然夢見天神送來了符和訣,然后他去精修這個東西。
神龍負圖出洛水,彩風銜書碧云里,因命風后演成文,遁甲奇門從此始。這四句話的意思是,黃河里跑出了龍馬,洛水里爬出了神龜,彩鳳從彩云里送來了一本書,這本書里含有奇門遁甲局,當時黃帝時代的奇門局是這樣制定的:一年360天,每一天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就是一個奇門局,這三個數(shù)字相乘,36X12X1等于4320局,因此黃帝作奇門局的時候是4320局,這是4000多年以前的事,后來他命令他的助手風后把它寫成文字。風后在寫成文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4320局里面,每四局是相同的,因此只要取14就可以了。4320局的1/4就是1080局,因此奇門局簡化成了1080局。從此以后奇門遁甲開始了。
一千八十當時制,太公刪成七十ニ,逮于漢代張子房,一十八局為精藝。這四句話指的是當時制定了1080局,還是比較繁項,姜太公改變了理念,重新制定了奇門局。他把一年24個節(jié)氣作為ー個主要的依據(jù),然后把這個節(jié)氣按5天作為一元,所以一個節(jié)氣就有三元,24個節(jié)氣乘以三元等于72元,每個元構(gòu)成了一局,稱之為奇門72局,所以奇門局又精簡為72局了。到了漢代的張子房,張子房就是西漢的開國謀臣張良,他也發(fā)現(xiàn)姜太公的72局里面,每四局是相同的,因此只要保留1/4,所以72局就變成了18局,所以18局就是奇門遁甲的精華。從今以后奇門遁甲局就稱為奇門18局。為了進一步的簡化,張良又把奇門遁甲局分成兩部分,分別叫陽局和陰局。
那么奇門遁甲用來干什么的呢?早年奇門適甲,主要是用來排兵布陣打仗的。它的模型的特點是什么呢,它的底圖是采用了文王八卦。那么最早的奇門遁甲的模型圖,我們發(fā)現(xiàn)在葛洪所寫的書籍里面,葛洪是東晉的一個知名的道人,他有一篇著作,叫《抱樸子》,里面談到了九密,九個秘密,實際上指的就是奇門的八卦九宮圖。他把八卦九宮分別用九個字來描寫,叫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是個戰(zhàn)爭的語言,排兵布陣的語言,這就是奇門遁甲圖的最初的雛形形。當然這是太粗糙了,難以實際操作,所以從東晉以后,奇門適甲的理論是在進了一步發(fā)展。
到了唐朝李筌這個作者寫了一本書,叫《神機制敵太白陰經(jīng)》它主要是記錄行事用兵之道的。他的第九卷寫的標題是遁甲,盾甲這兩個實際上是隱蔽甲,甲指的是統(tǒng)帥,就是說把甲隱藏起來,讓它安心的運籌于帷幄之中。這樣的奇門遁甲的模型就更加地完善了。
到了宋朝,奇門遁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應(yīng)用,宋朝知名的率相趙普,他是趙匡胤當宋太祖時候的宰相,也是宋太宗趙匡胤的兒子快政時候的宰相。他寫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奇門遁甲秘籍大全》。全面的闡述了奇門遁甲的理論和應(yīng)用,趙普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因為他參與過我們?nèi)A夏民族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他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策,發(fā)動了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最后趙匡胤得到了政權(quán),滅掉了后周而成為了大宋,北宋王朝建立起來了。趙匡胤掌權(quán)以后擔憂他手下的大將謀反而奪取他的政權(quán)。因此宰相趙普又給趙匡胤獻上了一個計謀,這個計謀史稱杯酒釋兵權(quán)。所以趙普在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后來病死于洛陽,享年71歲。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這樣來評論趙普的:普成賢相,如諸將不早解兵權(quán),則宋之天下未必不五代若也。沒有杯酒釋兵權(quán),宋朝很可能變成五代十國,亂糟糟,亂哄哄。繼續(xù)朱元璋寫到:史稱普多忌刻,只此一事,功施社稷,澤被生民,豈可以忌刻少之。朱元璋評論歷史上通常說趙普比較尖刻,但是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他的功勞對社稷江山,對老百姓都是有用的,所以不能用忌刻去認趙普,他少了忌刻還不行。
到了明朝,奇門的應(yīng)用更加的深入。明朝的名人大謀士劉伯溫寫了一本著作《金函玉鏡奇門遁甲秘笈全書》,分為上下兩冊,更加詳盡的描寫了奇門的基本理論以及應(yīng)用的范圍、應(yīng)用的方法等等。相信劉伯溫大家都熟悉,歷史名人家喻戶曉。到了清朝有進一步的解讀,清朝有一位奇門研究者叫孟樨氏,他寫了一本著作叫《奇門法竅》也是詳盡的更加深入的闡述了奇門的理論和它的應(yīng)用。
到了現(xiàn)代我們對古書多少有一點生疏,理解上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困難,另外古書上應(yīng)用的案例偏少,如果想大概了解奇門遁甲,推薦研究者張志春先生寫的三本重要的著作,這三本重要的著作通俗懂,而且也有很多實際的案例。分別叫《神奇之門》、《未知之門》、《開悟之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3/28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