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古裝古國,中國文化和漢服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不同時代不同的社會特征,人們的服飾也有不同的特點。在動蕩不安的魏晉南北朝時代,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民族的融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服飾都發(fā)生了與漢代不同的變化,在繼承漢代風俗的同時,在服飾上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第一,“魏晉風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佛道思想蔚然成風,思想界呈現(xiàn)出儒、道、佛三家對峙、相互融合的局面。“魏晉風度”在當時的服飾文化中也有所體現(xiàn)。脫下你的外套戴博已經(jīng)成為從貴族到平民的流行服飾。把脫下外套的大袖子當成時尚。很多魏晉名士都是里面一絲不掛,外面穿著寬大的外套,或者穿著類似今天吊帶衫的奇怪內衣。不要穿漢服。爭取輕松自然隨意的感覺。而女裝,長裙、長袖、層層緞帶,盡顯優(yōu)雅飄逸之風。
南北朝鄧畫像磚
二、皇冠的特點
魏晉時期的冠帽也很有特色。漢代仍流行毛巾,但與漢代不同的是,毛巾較高,逐漸降低到頂部。小的時候是“平頂”或者“小皇冠”。上下都可以用,南北都可以用。在這種冠上加籠巾,即“籠冠”,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冠飾。因用黑漆細紗制成,故又稱“漆紗籠冠”。除此之外,帽子還有幾種樣式:一種“白高帽”,“做不出來,或者有卷負荷,或者有裙子,或者有紗的高房,或者有黑紗的長耳朵”;一種“突如其來的騎馬帽”,“今天的胡帽,裙子披著,腰帶蓋著,是蓋索法的遺產(chǎn)。”
三、男女裝
男人
魏晉時期,男子穿長袍。襯衫和長袍的區(qū)別在于,襯衫的袖子是敞開的,而長袍有脫去的功能?!稌r世明衣服》說:“襯衫,衣服有無袖的兩端?!彼傅氖情L袍和襯衫的區(qū)別?!靶渥哟蟮牡胤?,一腳斷成兩截,裙子長的地方,可以一分為二。”成為一種習俗,一直影響著南朝的服飾。雖然脫下外套的開袖仍然是底層工人的首選,但他們在田間勞動時仍然穿著短褲,并將腿裹在下面。與此同時,褲褶也很流行,晉代崔寶《古今筆記》說:“上古之衣,以羽遮之。周武王以布為名,稱之為褶?!毖濕薜拿Q始于漢末,但此時的褲褶樣式已不再是漢末的樣式,其形狀比以前的中式夾克衫更窄,長及膝蓋。褲腿很松,一直到腳?!稌x書·五行志》中說,晉代絎縫衣服多為毛織品。這種服飾主要在漢魏時期的軍隊中穿著。服裝是南北幾次交流形成的。魏晉以后,在民間廣泛使用,也成為漢族的常服和便服。
女性的
魏晉女裝多為漢代制作,日常服飾有襯衫、大衣、裙子、深襖等。同時也深受女性喜愛,男性不穿的深衣在女性中流行發(fā)展。把下擺剪成幾個三角形,上寬下尖,層層疊疊,因形似橫幅而被稱為卷曲。襯裙上伸出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飄帶,走起路來,隨風起舞,所以形容為“飄帶”。與此同時,一種叫做“匕”的服裝開始流行。始于晉代,像圍巾一樣披在頸肩,自然垂在衣領之前。簡文帝的詩《紅色生日,新黃色愛情》描述了一個女人戴上它后的形象。
第四,民族融合帶來的服飾變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內遷和大量北方人南下,中原和南方的服飾深受北方少數(shù)民族習俗的影響。那時候除了褲子和褶裥,褲襠穿的很廣,也是北方來的。
所謂胯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背心或者馬甲,意在遮擋背部和心臟、胸部。它的形狀和現(xiàn)在的馬甲差不多。它是一個前背心和一個后背心,兩個帶子在肩部相連,在腰部打結。褲襠雖然是男人的衣服,但是女人也可以穿。只是女人往往一開始就把它當內衣穿在外套下面,然后穿在交叉領外套外面。這種穿法在今天的女裝中依然可以看到,是褲襠穿法在今天的連衣裙中的延續(xù)和殘留。只不過他們今天穿的不是褲襠,而是馬甲的形狀。
北方各民族與中原漢族在服飾上取長補短,以求新。它們不僅有上寬下窄的形式,而且還演化出一些新的服飾樣式,如緊身上衣、窄袖、寬寬下等,被《晉書》東晉學者甘寶稱為“節(jié)儉、富足”。此外,比如北齊婦女所穿的權力、皮靴、邊袍、皮帶等,都被漢人吸收并流傳后世。
魏晉南北朝作為中國民族大融合、社會大動蕩的時代,和思想文化一樣,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魏晉南北朝的一些特征依然存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76/3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元代服飾紋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