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民族
朝鮮族人口為1830929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東北三省,集中在圖們江、鴨綠江、牡丹江、松花江、遼河和渾河。其中,吉林省朝鮮族人口為114.5萬人,黑龍江省為38.8萬人,遼寧省為24.1萬人。此外,在北京、山東、內(nèi)蒙古、河北、天津等地居住著14.8萬多名朝鮮族。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朝鮮族從傳統(tǒng)的東北三省轉(zhuǎn)移到京津、黃河下游、長江下游、珠江下游等沿海經(jīng)濟開放地區(qū)。
韓國服裝
朝鮮族服飾是朝鮮族傳統(tǒng)民俗,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
韓國男人的服裝很短,褲子又長又肥,穿個馬甲。也有穿道袍或朝鮮袍的。道袍過去是士大夫和儒生的制服,后來成為男人出門時的正裝。穿長款大衣的時候,可以當單外套穿,也可以當夾克穿,也可以當棉衣穿。
韓國女裝短裙長裙。短外套右肩下有一條白色長布帶系著蝴蝶結(jié)。長裙上有許多長長的皺紋。裙子分為裹身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短衣,韓語稱為“Zegaoli”,是一種斜領(lǐng)、無紐扣、用腰帶打結(jié)、只遮住胸部的衣服;長裙,韓語叫“馬岐”,腰部有細褶,寬松飄逸。這些衣服大部分是絲綢做的,而且色彩非常豐富。年輕女性一般喜歡穿筒裙和短裙,老年女性則常穿裹身裙和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上衣穿棉(皮)馬甲。
2008年6月7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朝鮮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韓國服飾的歷史淵源
中國的朝鮮族大多是日本在東北淪陷時期作為政治移民從朝鮮半島強行遷移到東北而逐漸形成的少數(shù)民族。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征。朝鮮族是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國吉林省延邊州。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是朝鮮人民思想意識和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它的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很深的關(guān)系。朝鮮族服飾素雅輕盈,給人以美的形象,豐富了服飾藝術(shù)的寶庫。
早期中國朝鮮族多居住在偏遠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主要是亞麻布和土布。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滲透和現(xiàn)代文化的輸入,梭織物、絲綢、緞子等織物開始被引入,服裝的色彩也變得多樣化。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與朝鮮、韓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不斷加強,促進了韓國服裝的發(fā)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76/33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服飾文化——夏商周三代的服飾特點
下一篇: 中國古代女子服裝演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