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后,第一個把道家思想發(fā)揚光大的人,不是莊子,而是列子。列子被道教尊奉為四大真人之一,參透生命實相。據(jù)說,列子時常御風而行!究竟列子是用了怎樣的修行方法,才可以做到御風而行的呢?
列子其人一提到道家代表人物,多數(shù)人馬上想到老莊。其實還有一個人,影響力雖然不及老子和莊子,但是境界可以說毫不遜色。這個人就是列子。
列子,姓列,名御寇。據(jù)《莊子》記載,列子曾經(jīng)問道于關尹,也就是尹喜,函谷關請老子寫五千言的那位。關尹又稱關尹子,道教樓觀派、文始派祖師。
關尹得老子真?zhèn)鳎凶訂柕烙陉P尹,深得老子道學精髓。列子是老子之后,第一個把道家思想發(fā)揚光大的人。莊子在列子之后,雖無師承關系,但是,莊子書中多處都有列子痕跡。
四十年無人賞識,面有饑色
《列子·天瑞》記載:列子在鄭國的圃田定居,四十年都得不到賞識重視。在鄭國的國君和大夫們看來,列子這個人就是平平常常的小老百姓,對他也就馬馬虎虎,從未高看一眼。
這說明,在春秋戰(zhàn)國,道家的代表人物,包括之前的老子,后來的莊子,沒有一個受重視,受待見的。
正因為淡泊名利,列子一生過得窮愁潦倒。《莊子》里面有一句話,是列子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連莊子這樣的簡樸之人都覺得他窮,可見列子生活得真不是一般的困窘。
但是列子有骨氣。窮,是因為無所求,并不是得不到。所以,當鄭國的宰相子陽給他送來糧食救濟他的時候,他竟然堅辭不受。對列子而言,基本的生命保障就可以了,太多的外物于他而言并不需要。
世界本源論《列子·天瑞》里面,列子和他的學生有一段關于世界本源的論述——
存在的事物,有的是因其它事物所生而存在,有的則不能被其它事物所生,而始終存在;有因為其它事物的作用力而演變轉(zhuǎn)化的,也有不能被其它事物的作用力演變轉(zhuǎn)化的;
不能被其它事物所生的,可以生萬物,不被其它事物的作用力所演變轉(zhuǎn)化的,能推動促使萬物演變轉(zhuǎn)化變化。(這就是道)
被產(chǎn)生的,不得不產(chǎn)生,身不由己。被轉(zhuǎn)化的不得不轉(zhuǎn)化,不由自主。
所以,能被產(chǎn)生的,總是不斷的被產(chǎn)生,也時常在轉(zhuǎn)化;而不斷產(chǎn)生、時常轉(zhuǎn)化的,無時不在產(chǎn)生,無刻不在轉(zhuǎn)化。
陰陽是這樣,四季也是如此。不能被他物所產(chǎn)生的,就是恒常不變而獨立存在、無始無終的世界本原;那不能被他物的作用力轉(zhuǎn)換演變的,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運行,循環(huán)往復,周行不殆。
易有太極列子認為:圣人可以依據(jù)陰陽兩種屬性,來闡述天地萬物的發(fā)展變化。有形體的具體事物來自于無形
天地的形成經(jīng)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太易,有太初,太始,太素。
太易,就是虛無混沌的狀態(tài),先天一氣還沒有從渾沌里面分離;太初,先天一氣開始萌發(fā);太始,先天一氣已經(jīng)形成,并開始涌動
太素,先天一氣經(jīng)過運動變化,開始出現(xiàn)了實質(zhì)。這個階段,氣,形,質(zhì)混而為一,稱之為太極,因為視之不見,聽而不聞,不可捉摸,無法辨識,所以,列子把這個狀態(tài)稱之為易。
天地人易無形無體,無邊無際,經(jīng)過變化后變?yōu)橐?,一又進一步變化為陰陽二氣,其中,一變而為七(少陽),七變而為九(老陽),九復變而為一(新的和諧狀態(tài))。
在這個過程之中,清氣上升而為天,濁氣下沉而為地,陰陽兩氣(清濁)在彼此交合融匯之中,產(chǎn)生和氣(沖氣)。
人,萬物由和氣而來
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列子在去衛(wèi)國的道路上,看見道旁有一個上百年的死人頭骨,列子指著頭骨對學生說,人從來未曾死過,也不曾生過,只有我和這個人知道其中緣故。
列子參透生命的真相,道家所謂性命雙修,所謂死亡,就是命的終結,而性回歸于天道。對于性而言,不被他物所生,不受他物所化,所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死后的世界只有死過的人才知道,所以列子說,真正意義上的人,是不生不滅的,這個道理只有他和那個死去的人才知道。
列子御風《列子·黃帝》篇記載: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和伯高子做了朋友,向這兩位世外高人學習道術。學成,乘著風回來。
我覺得列子可以乘風這件事,應該不是謠傳,因為不僅僅是列子書中這樣寫,其它古書也有記載。
比如:《述異記》里面記載,列子時常在立春這天,乘風而游八荒,到了立秋才返回
這一說,就有點神乎其神了。
相比之下,莊子逍遙游記載的要靠譜一點
莊子在《逍遙游》里面寫到“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駕風行走,飄逸灑脫,十五天后返回。
你說,列子御風這事兒,真要是造謠,為什么大家只說列子御風,而沒有人說莊子御風,或者孔子御風呢?
大凡一個人造謠,有一次就可以有一萬次,不會就只針對一個人,況且,既然無利可圖,基本上也不可能無中生有。
那么,列子御風而行,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用了什么修煉方法呢?
列子跟老商氏和伯高子學習道術,最開始是消除分別心,先是自正其心,用了三年時間,做到心無雜念,口無是非,然后,繼續(xù)加深自己的修為,經(jīng)過整整九年,達到如下境界——
沒有是非,沒有彼此,沒有人我,沒有任何分別,身心和大道完全融合為一體?!岸笱廴缍?,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
不僅對外物無分別心,連自我的意識也沒有。甚至,眼睛和耳朵沒有分別,嘴和口沒有分別,身體的感官作用都一樣了。眼睛反觀于無,耳朵反聽于靜,心神歸于虛,形體散于空,四肢百骸和自然融為一體。
達到這個境界,感覺不到身體和外界的差別,身體不需要借助外力而存在,甚至腳底下踩在什么地方,也感受不到。就這樣輕飄飄的隨著風,東游西蕩。
用列子自己的話說,竟然不知道到底是我乘著風,還是風乘著我,亦或,我就是風,風即是我
看到這里,好多朋友會覺得不可思議,難免心里犯嘀咕,這不太可能吧
其實,你我做不到的事,不代表所有人都做不到;現(xiàn)在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不代表過去也沒有人做得到
有個詞,叫做:超凡入圣,我們之所以不能入圣,很簡單的一個原因——做不到超凡。
歸根結底: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達不到昔日圣賢的境界,也就在所難免了
老子,列子,或者莊子,完全消除了二元對立,早已經(jīng)超凡入圣。對他們而言,世界是一體無二的——你和我沒有分別,我和你沒有抵觸,生和死沒有界限,得到或者失去全無所謂,陰陽和諧統(tǒng)一,身心歸于無極大道,這種境界,就如同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面所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2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世宗皇帝?御制揀魔辨異錄(卷四)
下一篇: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只抬人,不抬杠